澳門發現一中華白海豚屍體

2020-12-0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澳門8月16日電(記者 龍土有)8月16日上午,澳門竹灣海灘對開海面發現一條海豚屍體,經市政署工作人員鑑定為中華白海豚。

市政署稱,經檢查和初步測量後,鑑定該海豚屬雄性成年中華白海豚,體長2.45米,發現時體表皮膚部分脫落,屍體開始發脹,未見外傷,估計擱淺前已死亡,隨海水漂流至沿岸。由於屍體已開始腐爛,基於公共衛生考慮,已將屍體作火化處理。

中華白海豚是中國僅存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哺乳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瀕危野生動物。現有統計資料顯示,珠江口現存的中華白海豚約有1000餘頭。

相關焦點

  • 澳門竹灣海灘發現一雄性成年中華白海豚屍體,將火化
    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消息,澳門市政署8月16日接獲海關通報,於竹灣海灘對開海面發現一條海豚屍體,經鑑定為雄性成年中華白海豚。據介紹,該海豚體長2.45米,發現時體表皮膚部分脫落,屍體開始發脹,未見外傷,估計擱淺前已死亡,隨海水漂流至沿岸。由於屍體已開始腐爛,市政署按動物屍體發現個案流程並基於衛生考慮將屍體作火化處理。
  • 中華白海豚你真的了解嗎?中華白海豚知識科普
    中華白海豚分布於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汶萊、柬埔寨、中國、葛摩、吉布地、埃及、衣索比亞、香港、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以色列、肯亞、科威特、澳門、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莫三比克、緬甸、阿曼、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索馬利亞、南非、斯裡蘭卡、中國臺灣、坦尚尼亞、泰國、東帝汶、阿聯、越南、葉門。
  • 大亞灣發現中華白海豚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昨日下午4點多,兩張圖片的出現讓較場尾民宿老闆的微信群炸開了鍋,「大亞灣靠近核電基地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眾所周知,珠江口附近的深圳西部海域才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什麼白海豚會「東進」大亞灣呢?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山大學鯨豚研究團隊專家林文治博士和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
  • 中華白海豚僅存活802頭 海洋汙染成死亡主因
    白海豚資料圖片據新華社報導,9月25日,在澳門友誼圓形地海邊發現兩具中華白海豚屍體。這已是一周時間內發生的第三宗白海豚死亡事件。此前,9月20日、22日,在珠海海灘兩次發現白海豚屍體,一隻為身長2米的成年白海豚,另一隻專家估計年齡在6個月至1歲之間。9月25日發現於澳門海灘的白海豚,體型較大的身長2.05米,重約150公斤,擱淺在海邊石灘上,腹部裂開,性別有待確定;而另一具體型較小的中華白海豚屍體重約5公斤,漂浮在附近海面,表皮覆蓋著一層胎兒血膜,估計是初生海豚。
  • 中華白海豚
    是一種背鰭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動物,胎生哺乳,妊娠期為10~11個月,每胎產一仔。攝食對象主要是河口鹹淡水魚類,以中小型魚類為主。中華白海豚為近岸定居性動物,除非遭受自然變故,一般都棲息在同一海域。中華白海豚不喜歡集成大群,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
  • 海洋中的精靈——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亦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屬海豚科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中華白海豚與其他鯨豚均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頂層消費者,因此保育中華白海豚對維持海洋生態平衡有重大的效益和意義。    中華白海豚分布在中國及東南亞,東至孟加拉國國,西至馬來西亞婆羅洲。
  •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它們的屍體將被製作成標本進行展示
    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它們的屍體將被製作成標本進行展示時間:2020-11-18 14:49   來源:惠州電視臺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東江後死亡 它們的屍體將被製作成標本進行展示 11月12日下午,有人在東江博羅段發現了一條海豚,報給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後,專業人員根據視頻判斷
  • 南沙發現一中華白海豚擱淺死亡
    6月15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接到爆料,在南沙區欖核北鬥渡口附近河域發現了一「大魚」擱淺死亡,懷疑是中華白海豚。今日記者聯繫相關部門證實,該「大魚」就是中華白海豚,如今按照疫情期間要求送到無害化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 螺旋槳成人為「殺手」 中華白海豚慘死珠江口(圖)
    ,卻被漁船螺旋槳無情打死,使在場目睹中華白海豚屍體的人們都感到萬分悲傷。  2月28日,一頭已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在珠海港灣大道珠海療養院附近海域被發現,這是繼2003年6月在珠江口桂山島附近海域發現死海豚後,在珠江口海域發現的第三例死亡的中華白海豚。  當天中午1時多,一名正在海邊遊玩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學生,突然發現遠遠的海面上有一白點在漂浮。
  • 中華白海豚生存環境堪憂
    日前,一頭從珠江口逆流而上誤入北江的白海豚之死,再度引起人們對白海豚生存環境的關注。  白海豚學名中華白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3月28日下午,廣東清遠市漁政支隊接到電話,有漁民反映,在北江江面發現疑似白海豚蹤跡。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
    Daphne選擇海洋與自然攝影專業的起因,還要追溯到2015年香港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一條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在海上馱著它死去的寶寶的屍體,漂了7天7夜......它們的生育能力也大大降低,研究人員發現2016-2017年,香港水域每年出生的海豚寶寶只有1隻!「人類常說自己是萬物之靈,但絕不可以因此高高在上,我們都要學會尊重,學會如何與其他生物共存。」命途多舛的中華白海豚
  • 【海洋科普】中華白海豚現存數量與生存現狀
    至2018年底累計識別中華白海豚數量2381頭,相對2017年新增14頭。至2018年底珠江口水域棲息的白海豚現已累積識別2367頭,新增234頭。據記錄,中華白海豚全世界的總數大約在6000頭左右。中國是全球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息地,種群數量大約在4000~5000頭。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
    從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了解到,根據市民拍到的視頻片段,可以推斷這隻出現在惠州東江水域的水上生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據了解,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這頭可愛的中華白海豚在惠州水域出現後,博羅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連日來加強了巡查,可惜沒能追蹤到它的蹤跡。
  • 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李燕文 攝 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11月16日晚,已打撈上岸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運回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接下來計劃製作成標本。 16日18時許,記者趕到東江潼湖段看到,該中華白海豚已經擱淺,據現場漁業專家檢查,證實其已死亡。
  • 中華白海豚:我的天敵不僅是廣東人
    儘管調查發現賣家只是在海岸上撿拾到海豚屍體進行分割售賣,並未捕殺中華白海豚,賣家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血腥的畫面依然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對比佛山和珠海兩地的海豚照片,我們能發現兩隻海豚的身體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顏色,這是為什麼?除了廣東人,中華白海豚還有可能面對哪些威脅?
  • 香港將軍澳發現中華白海豚
    中新網10月18日電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將軍澳海灣發現海豚「稀客」。一向聚居香港大嶼山西部水域的中華白海豚,17日被發現在將軍澳對面海面暢遊,表現活潑,有市民用手機拍下罕見一刻,將片段上傳網絡,引起網民熱議。
  • 一日內兩隻中華白海豚在香港海灘擱淺死亡
    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昨天一日內先後發生兩起中華白海豚擱淺事件。報導稱,10日上午,有市民在屯門黃金海岸泳灘,發現一具白海豚屍體。相隔7小時後,大嶼山大澳石灘再次發現另一隻白海豚擱淺。
  • 拒絕生寶寶的中華白海豚-虎嗅網
    Daphne選擇海洋與自然攝影專業的起因,還要追溯到2015年香港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一條編號為CH34的中華白海豚,在海上馱著它死去的寶寶的屍體,漂了7天7夜......其實不然,中華白海豚有另一個名字,叫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它們和其他鯨類、海豚一樣,是哺乳類動物。它們剛出生的時候是深灰色,皮膚是沒有色素的,青少年時期會出現灰色斑點,但因為它們皮膚下面有微細血管,一活動就會發紅,就好像人類活動時臉會泛紅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的成年的中華白海豚是粉紅色的,十分惹人愛。
  • 「美人魚」中華白海豚
    【簡介】中華白海豚屬於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及虎鯨的近親。很多人們都以為中華白海豚是一種魚類,其實它們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恆溫,用肺部呼吸、懷胎產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兒。01 白海豚的分布特點在整個白海豚當中,中華白海豚是最為珍貴的一種。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見於我國東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誤入東江惠州段中華白海豚死亡
    記者昨晚獲悉,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已打撈上岸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運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接下來計劃製作成標本。昨日18時許,記者趕到東江潼湖段看到,該中華白海豚已經擱淺,據現場漁業專家檢查,證實其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