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4月22日至26日,由上海東方網、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安徽新媒體集團聯合主辦的「重走解放路奮進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長三角主流新媒體大型採訪活動在南京啟動,活動首站江蘇的採訪也同步展開。
觸摸歷史印記,感受巨大成就,唱響時代旋律,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採訪團歷經南京、無錫、泰州和徐州四市,既走訪了戰爭年代留下的歷史遺蹟,也走進一批現代化企業和美好鄉村。
在本次採訪過程中,記者們嚴格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工作者的「四力」要求,沉下基層,深入群眾,善於發現,採寫了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導,發稿十餘篇,圖片近30餘幅,並充分利用視頻、微博等手段,生動展現了長三角地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緬懷先烈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4月22日上午,採訪團第一站來到了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總統府),600多年的歷史,蒼翠的古樹,給這裡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氣息。
博物館展覽研究部部長,研究員劉剛給記者們介紹,1949年4月23日凌晨,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攻入南京城,將紅旗插上了總統府。劉剛說,蔣介石在解放軍攻佔總統府前倉皇離開,日曆還停留在22日。
4月23日上午,採訪團記者被邀請參加江蘇省南京市慶祝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升國旗儀式,在南京市渡江勝利紀念館前,五名當年曾參加了渡江戰役的老兵也出席了升旗儀式。本網記者經過臨時商量,決定現場採訪老兵,尋找與安徽有關的新聞點。今年93歲的李劍鋒老人經過安徽的蚌埠,宿州等地,當地老百姓全力支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還說起了當年的一句順口溜,這也成了記者寫作的靈感。
70年前,不論是在戰場上經歷血與火拼殺的解放軍戰士,還是在秘密戰線實施策反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抑或是全家出動支援前線的普通民眾,他們都為了國家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在江陰要塞,在泰州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在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隨處可見的紅色印記給採訪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東方網的記者王泳婷說,通過這次採訪活動,她對解放戰爭那段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對犧牲的革命先烈懷有崇高的敬意。
科技創新 為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2015年6月,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成立,提出了「力爭用十年時間,再造一個新南京」的口號,江北新區聚焦聚力「兩城一中心」(即晶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為核心、現代服務業共同發展的現代產業格局。
未客空間坐落於江北新區揚子江新金融示範區,緊鄰長江,佔地3046平米,可同時容納300人辦公,主要定位於金融類和泛金融類初創企業。自揚子江新金融示範區1月29日起航以來,現已有多家企業進駐。現代化的建築風格,靈活自由的辦公模式,沙發會客、共享辦公,水吧,這一切都符合了當下年輕人的追求和喜好,也吸引了採訪團的目光。
泰州市擁有1000多家醫藥企業,其中包括13家全球知名跨國製藥企業,4月26日,採訪團走進位於泰州市的中國醫藥城,這是全國唯一的部省共建高新區。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安平介紹,醫藥高新區推進創新的一張「王牌」,為落戶企業量身定製覆蓋研發、生產、銷售全過程的專業化政策,「提前介入、全程參與、全方位支持」的專業化服務,真正做到「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在無錫,記者們親身體驗了車聯網的奇妙之處,車上的語音助手可以提前告知司機前方路燈情況;在泰州的揚子江藥業,記者們看到了一家老牌藥企是如何下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在市場競爭中立足不敗之地。
來自浙江在線的記者李沐子說,通過這趟採訪活動,她看到了創新能力在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只有親自實地採訪,才能得到最真實的感受。
文旅融合 譜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2月13日曾經來這裡視察。馬莊村以前是一個靠著煤炭資源致富的鄉村,在鄉村轉型中,馬莊用文化來聚攏人心,走出了一條文旅產業融合的鄉村發展新路子。
4月26日,採訪團來到馬莊,時至中午,但是來參觀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村子裡的道路上停滿了旅遊大巴車。在馬莊村部,婦女們正在做當地的特產香包,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來視察時,看到村民們手工製作的特色香包,連連稱讚「真不錯」「很精緻」,當場掏錢買了一個,說「捧捧場」。村民們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一個月光做香包就能掙上千元。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馬莊村堅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整個村子民風淳樸,婆媳、鄰裡關係和諧。馬莊村的農民管樂團遠近聞名,還在海外拿過獎,馬莊村黨委書記孟國棟介紹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馬莊村就創立了蘇北地區第一個農民管樂團,村民業餘時間就來學習樂器演奏,並且在每月1日堅持舉行升旗儀式。
在賈汪區潘安湖,這裡原來是採煤塌陷區,經生態修復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溼地公園。採訪團乘坐電瓶車繞湖一周,看到水面寬闊,植被綠綠蔥蔥,習近平來視察時誇讚賈汪轉型實踐做得好,現在是「真旺」了。他強調,塌陷區要堅持走符合國情的轉型發展之路,打造綠水青山,並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中安在線記者吳洋說,鄉村振興美如畫,文旅融合譜新篇,沒想到昔日的採煤塌陷區也能治理地這麼好,他要認真學習這裡的先進經驗,帶回去給家鄉做參考。(記者 蘇藝 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