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豪才:科技改變了地球村的生態環境和人權狀況

2021-01-19 網易新聞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黃小希、趙超)第五屆北京人權論壇12日在北京開幕。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在開幕式致辭時指出,以科技進步引領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改變了地球村的生態環境和人權狀況。

羅豪才指出,目前人類面臨著環境、能源、資源、人口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他認為,科技進步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提供合理依據和有效手段,能夠深化人類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和認識,開拓新的可供利用的自然資源領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率,提供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有效方式。

羅豪才介紹說,中國所奉行的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戰略,把對環境的保護與對人權的尊重和保障加以優化選擇,而科技體制改革,創新體系建設,以及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是成功實現科學發展戰略的關鍵所在。這裡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一是中國堅持以科學技術為先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全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步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三是加強能源領域的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努力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四是把科技進步與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五是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科學技術,著力解決關係民生的重大科技問題,積極促進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人類文明經歷了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兩個歷史發展階段,今天正向科技文明邁進。」羅豪才說,科技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實現科技、環境、人權的全面發展與良性互動,是提升人類生活質量、促進人類幸福和諧的根本保障。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聯合國世界地球村總裁魯金平2021新年賀詞
    在全球抗擊疫情工作中,在拯救人類生命健康工作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凝心聚力,與時間賽跑,不計成本阻擊疫情,爭分奪秒搶救每一個生命,充分體現了大國責任和擔當與生命至上的民主和人權真諦,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讚譽。 疫情期間,國與國之間守望相助,提供經驗,物質援助,派遣醫護,慰問支持等,深度詮釋了21世紀國際主義精神和大愛。
  • 2019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生態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狀況  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通過生物豐度、植被覆蓋、水網密度、土地脅迫、汙染負荷指數綜合評價,全省縣域生態環境以「良」為主;與上年相比,各縣生態環境狀況指數變化幅度在-1.72~0.69之間。41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
  • 全球第二個「聯合國地球村」在中國乳山選址考察
    2018年1月9日,「聯合國地球村」選址決策團隊,受山東省乳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書面邀請,由聯合國地球村總裁魯金平率團對乳山市行政區域內的區位優勢,地理環境,海洋生態及人文生活等符合聯合國地球村的選址標準的基本條件進行實地考察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9年,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強化環境監管執法,深入推進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治理力度
  • 2018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綜 述2018年是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優兩高」發展戰略及生態環境部決策部署,以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為契機,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八場標誌性戰役為抓手,合力攻堅克難,狠抓措施落實,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環境狀況保持穩定,服務青海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水平不斷提高
  • 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現發布《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和滿意度。二、生態環境現狀(一)水環境1、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全市水環境質量狀況為優,同比穩中有升。全市52個「十三五」市控以上斷面,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98.1%,較去年上升1.9個百分點;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比例94.2%,較去年上升1.9個百分點。千島湖水質狀況為優,平均透明度為4.17米。
  • 社會和經濟變遷改變了生態環境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日前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發現,波蘭現今一處自然保護區在整個14世紀從部落制向封建制的轉變,對當地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人類社會和經濟的歷史變遷會改變當地環境的一個有力證據,同時這一研究還表明了這種改變是如何發生並進行的。
  • 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
    一、2019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基本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環境風險態勢保持穩定。(一)環境空氣狀況。
  • 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良好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是人民群眾的共有財富。在今年考察雲南、浙江、陝西期間,總書記都在不同場合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省委、省政府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在去年的4月28日,我們依法公布了2018年度全省生態環境狀況。
  • 《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外公布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
    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明確表示,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據悉,《公報》重點從海洋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汙染源狀況、海洋傾倒區和油區狀況、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海洋環境災害狀況、突發海洋汙染事件、相關行動與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詳細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極星大氣網訊:江蘇日前對外發布2018年度全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68%,其中,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2.0%,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詳情如下:
  • 2018年度義烏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第五十四條的規定,現發布2018年度義烏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二、環境質量狀況(一)水環境1.地表水。2018年,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 2002),對我市義烏江、南江、大陳江和洪巡溪12個地表水斷面開展了12次(1次/月)24個項目的常規監測。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世界人權日|中國就疫情下人權問題發出理性之聲
    回顧今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疫情有關的人權問題發出的理性之聲,國際社會不但看到了中國在多項人權領域的巨大成就,也更加理解了中國人權觀念和主張背後「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強支撐。今年4月9日,人權理事會與人權高專就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舉行非正式視頻對話會。這也是人權理事會首次討論新冠疫情對人權影響問題。
  • 海南發布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四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的規定,現發布2018年《海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一、綜述  2018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系統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七屆歷次會議、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大局,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
  • 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邢臺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85,同比下降2.7%近日,河北省邢臺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了《2019年邢臺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水環境質量狀況方面,2019年境內河流水質中朱莊水庫上遊水質為Ⅰ類,臨城水庫上遊為Ⅱ類。七裡河、午河為Ⅱ類,滏東排河、老漳河為Ⅳ類,牛尾河、西沙河為Ⅴ類。其他均為劣Ⅴ類。主要汙染物為氨氮。邢臺市7條河流8個斷面劣Ⅴ類比例控制在37.5%,好於考核目標37.5個百分點。在全省年度水汙染防治工作考核中取得優秀檔次。
  • 各界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發表70周年:多維度勾勒人權發展圖譜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孟復表示,宣言作為第一個系統提出尊重和保護人權的國際文書,反映了世界人民根除戰爭、維護和平、促進發展、保護人權的強烈願望和迫切要求,為推動國際人權實踐和全球人權治理奠定了基礎,對維護、改善和發展世界各國的人權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
  • 法治、發展和人權——中國道路的三個基本維度
    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健全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和方式,強調加強人權立法和人權的司法保障。這是中國法治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誌,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  法治本身並不是目的,人民的福祉、社會的安定、國家的善治才是法治的追求,在這個意義上說,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法治的核心價值和目標。
  • 2018年寧夏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全區生態環境部門堅定不移地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紮實推進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大力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切實鞏固和擴大全區生態環境保護成果,為建設美麗新寧夏作出了新貢獻。   這一年,賀蘭山整治修復、黑臭水體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採礦區揚塵管控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區上下形成了齊抓共改同治的工作格局。
  • ...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數讀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天空越來越藍、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數讀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新華社記者高敬生態環境部近日正式對外發布《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達到「十三五」規劃序時進度要求。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日前在解讀報告時說,我國天空越來越藍、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