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年輕的院士 開講松果會「最牛公開課」·杭州日報

2021-01-08 杭州日報

記者 邊曉丹 見習記者 汪丹萍 文/攝

上周四,科學松果會公開課迎來一位超級大咖——中國科學院年輕的院士周琪,這使得本場公開課成了科學松果會有史以來最牛的一場。

周琪院士研究幹細胞多年,在《細胞》《自然》《科學》等世界權威的學術雜誌中發表SCI論文100餘篇,是名副其實的科學大家。那麼問題來了,如此頂尖的專家主講的科學課,會不會讓低齡的小果凍們感到有距離感呢?

並沒有……

厲害的「萬能細胞」

「大家知道人體是由什麼組成的嗎?」周琪一開始的問題讓小果凍們面面相覷,莫衷一是。

「世界上的生物,除了病毒,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周琪公布了答案,「有一種細胞十分厲害,不僅能再生出各種組織、器官,甚至能發育成完整的生物體,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

終於,有小果凍反應過來:「是胚胎幹細胞!」

周琪說,胚胎幹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但具有體外培養無限增殖和多項分化的特性,「這兩個特性一定要牢牢記住哦。」

「小小」帶來的啟示

課件切換到一張羊的圖片。「大家認識這頭羊嗎?」周琪問。

「是多莉!」前排的小果凍一眼認了出來。

「多莉沒有父親,它是通過無性繁殖,或者說克隆出來的。」周琪解釋,多莉的誕生過程中沒有精子與卵子的結合,是從一頭雌性綿羊體內提取了乳腺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另一頭雌性綿羊剔除了細胞核的卵子中,人工培育成胚胎,再將胚胎植入第三頭雌性綿羊體內,最後才孕育出多莉。

2009年7月,周琪與團隊成功克隆出老鼠「小小」,貌不驚人的「小小」迅速成為全球媒體的關注焦點。

「小小的孕育完全不需要精子、卵子等生殖細胞,而是利用iPS細胞直接孕育而成。」周琪說,iPS細胞又稱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是用皮膚細胞等普通細胞「仿製」而成的幹細胞,「這樣就能很好地避免倫理爭論,而且比傳統克隆技術更為高效、安全。」

「但是,這麼做有什麼用呢?」小果凍們感到疑惑。

原來,作為首例通過iPS細胞發育而成的健康動物,「小小」的誕生證實了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為克隆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細胞來源。

「人類可以進行克隆嗎?」講座最後的提問時間,一位小果凍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從技術上說,沒有問題,但是這麼做會產生倫理問題。」周琪說,目前,幹細胞克隆技術已經逐步用於臨床試驗,治療一些之前無法治癒的疾病,「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通過克隆技術,理論上也有復活的可能。」

「克隆會不會對生物進化造成影響呢?」另一位小果凍想得更長遠。

「按照設想,如果克隆技術大面積應用,維持克隆生物佔生物總數10%的群體數量處於自然進化狀態就可以了。」周琪說,關於克隆,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邊摸索,一邊前進。

講座結束前,周琪希望小果凍們能多讀一些科普讀物,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為理想不斷努力。周琪也為小果凍們開了一張書單:《時間簡史》《蜜蜂的故事》《飛向月球》。這些書小果凍們不妨找來讀一讀。

克隆「後遺症」的探討

相關焦點

  • 孫維新公開課再次火爆開課·杭州日報
    實習生 汪丹萍 記者 邊曉丹/文 記者 曾瑞陽/攝 見習記者 楊子健 記者 司春華/視頻 上周末,科學松果會很「瘋狂」。為什麼?因為科學松果會再次攜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學教授孫維新,連推了兩場公開課。近千名小「果凍」,在浙江中醫藥大學和杭州圖書館,現場聆聽了充滿了孫式幽默的公開課。
  • 期盼已久的孫維新再度開講松果公開課 這回孫教授要講如何與外星人...
    不要隨便掉眼淚,因為你的眼淚會在你的面前,變成一個水球,那時候,你就變成鹹蛋超人啦。」 去年10月,大名鼎鼎的明星教授,來自臺灣大學天文物理所孫維新教授,給科學松果會小果凍們上了一堂趣味橫生的天文課。 聽完孫維新的課後,不少家長和小果凍意猶未盡,果爸果媽群裡已經有人問:「什麼時候孫教授再來杭州講課?」「孫教授可不可以常駐杭州,經常給大家講課啊?」
  • 「美麗長江知多少」系列公開課在麗江師專開講
    「美麗長江知多少」系列公開課在麗江師專開講「每一個物種都不是一個孤島,相互依存和制約才有了生態系統的平衡之美。每一個物種的逝去,不止意味著大自然母親的失子之痛,更是威脅著脆弱的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11月26日上午9點,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麗江公開課於麗江師專禮堂開課,主題為「大江大河大徵途」之「美麗長江知多少」。
  • 浙大近兩年引進45位資深學者,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也已入職
    據《浙江日報》、浙江大學微信公號11月30日消息,今年以來,浙大卓越青年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新突破:首位長聘教授、人文學院青年人才何歡歡成長為所在領域領軍人物,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入職數學高等研究院。39歲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顧臻全職加盟並擔任藥學院院長,標誌著卓越青年人才的引育取得新突破。
  • 孫維新公開課再次火爆開課
    實習生 汪丹萍 記者 邊曉丹/文 記者 曾瑞陽/攝 見習記者 楊子健 記者 司春華/視頻 上周末,科學松果會很「瘋狂」。為什麼?因為科學松果會再次攜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學教授孫維新,連推了兩場公開課。近千名小「果凍」,在浙江中醫藥大學和杭州圖書館,現場聆聽了充滿了孫式幽默的公開課。
  • 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今年最年輕院士候選人:顏寧▲顏寧教授  女神,中科院院士候選人。博士期間,任詠華師從支志明院士。2001年,任詠華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女院士。巧合的是,她的博士導師支志明在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時候也是38歲,也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院士。2006年,任詠華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最年輕的院士加盟浙江大學
    其中有一位剛剛入職,他是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即孫斌勇院士,入職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由此可見,浙江大學的引才工程很成功。浙江大學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孫斌勇院士!孫斌勇,1976年出生於浙江舟山,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剛剛入職浙江大學。1999年在浙江大學獲學士學位;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起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當今中國最年輕院士盤點:比顏寧還開掛的科研人生
    顏寧教授  女神,中科院院士候選人。這兩個極具分量的詞彙讓顏寧,這位研究成果在世界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生物學家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這位清華女神有多牛?看看她所獲得的榮譽就知道了。  ——顏寧  38歲最年輕院士:盧柯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榮譽稱號,也是代表中國高校最頂尖師資和最卓越校友的群體。目前中科院擁有800餘名院士,工程院擁有900餘名院士,其中自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校院士本科校友(不含合併高校)排行榜顯示,北大、清華、中科大當選校友位列全國前三,中科大當選人數21人,總量位居第三位,但是結合中科大小而精的規模體量,人均院士產出高居全國第一,有著「千生一院士」的美譽。
  • 42歲,他成中科院最年輕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公布。
  •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2016-03-07 南京分院 【字體:大 中 小】   3月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戎嘉餘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以
  • 《中原科普講壇》:李蘭娟院士開講了
    本期邀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家李蘭娟院士在杭州線上開講。講壇的主題:《消化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本次講壇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鄭州市抗癌協會(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承辦。採取線上網絡直播和線下分會場相結合的形式,歡迎關注。
  • 郭光燦院士視頻公開課《來自量子世界的新技術》向公眾開放
    10月30日,教育部「愛課程」網公布了第七批上線的20門大學視頻公開課名單,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主講的《來自量子世界的新技術》名列其中,這些課程通過教育部「愛課程」網和其合作網站中國網絡電視臺、「網易」同步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 中科院院士江桂斌做客「聖地大講堂」 主講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12月23日上午,由市委組織部、市生態環境局、市科協、延安學習書院聯合舉辦的第十三期「聖地大講堂」在延安學習書院開講。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江桂斌,作了題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報告。
  • 「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原標題:「中國最年輕院士」的腐敗軌跡 頭頂「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中國動物克隆體系創始人」等光環,擔任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經費約200億元的重大科研專項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近日卻因侵吞科研經費被批捕。
  • 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
    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謝毅:做科研需要一份灑脫   2015年3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榮獲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第十七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本屆亞太地區的唯一獲獎人,也是自1998年該獎項設立以來第四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女性。
  • 讀懂長沙的地球日記 長沙規劃展示館「城市+」公開課精彩開講
    公開課現場圖。紅網時刻8月15日訊(記者 戴丹 通訊員 熊令雲)「如果我們把46億年的地球,劃分為1天24小時,人類的出現是在這一天的幾點幾分呢?」「是晚上11點57分!其實人類出現的時間非常短暫……」今日,長沙規劃展示館第二十四期「城市+」公開課如期開講,來自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的地質學專家俞天石為現場聽眾帶來了一堂精彩的科普課。
  • 中科院院士曹楚南逝世,今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
    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曹楚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歲。2020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曹楚南在中國領導和開拓了腐蝕電化學領域,出版《腐蝕電化學原理》等專著。
  • 遼寧省副省長盧柯獲「未來科學大獎」,獎金近700萬元,曾是最年輕中科院院士
    其中,獲得「物質科學獎」的盧柯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遼寧省副省長。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稱,「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盧柯,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名師公開課:馮駿馳《圓的周長》
    點擊視頻收看完整節目 《圓的周長》 《名師公開課》播出時間 杭州電視臺少兒頻道 本周六上午10: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