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蕩起的波瀾,黃花菜組培苗生產的小技巧。長期以來,在黃花菜生產中存在著種源不足的問題,即使有了優良品種,用傳統的分蔸方法(1畝種苗只能分鐘4~6畝)繁殖也難快速發展。但是用組培克隆技術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因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而可實現「一株傳」,即用組織培養繁殖一苗圃一大田生產比分株繁殖要快百萬倍以上。將黃花菜的任何幼嫩部分(根、莖及莖盤、葉、花及花絲、花薹尖和剛分化的幼蕾、種子無菌苗等均可)。
用飽和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5分鐘左右,再用無菌水淋洗4~5次,然後進行分割,接種到附加有2,4一D、6-BA或Kt等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N、MS培養基上,先放在24℃-28℃的黑暗處培養。15天後在黃花菜外植體的切口或表面出現許多白色或淺黃色的顆粒狀的愈傷組織,1星期後愈傷組織有的在原培養基上分化出苗;有的轉移到分化培養基上分化成苗;有的在外植體上能直接產生不定芽。
將已穩定的良種種子放到誘導培養基上,25天後種子萌髮長出小苗,不久,在小苗的基部出現許多大小不等的胚狀體,將胚狀體進行分離繼代培養也能發育成苗。胚狀體繼代可通過液體搖瓶培養來實現再擴大繁殖。將由外植體產生的愈傷組織、不定芽、胚狀體轉移到無激素的N、MS培養基上進行光照(溫度為28℃~30℃,光照強度為40日光燈管距培養物15~18cm)培養繁殖,培養10~20天後,小苗能長到5~8cm長,個別可長到11cm。
而且在小苗的基部逐漸膨大成瘤狀,在膨大部分的上面,能產生一些不定芽。有的小苗基部產生愈傷組織,這些愈傷組織不經轉移分化也能長出許多小苗。培養時間較長的苗(約1個月),有的能長出1~3個分櫱。可將分櫱從主莖上分離下來進行轉移培養,分櫱苗生長很快。將試管苗的葉或基部膨大部分再行切割培養,也能誘導分化成新的植株。將不同來源的幾種苗從母株上分離轉回到原培養基上繼代培養,15~20天後每瓶內又產生許多小苗。
以後可重複分離培養擴繁,可按MS團體的培養基和淺層液體培養基靜止培養相互交替的方法擴大再生產。由於黃花菜繁殖能力強,再生植株的方式多,繁殖係數相當高(2個月可擴121倍),多呈幾何級數增長。黃花菜試管培養繼代生活力不易衰退,因此一般多利用所產生的愈傷組織重複分離培養繁殖。小苗在繁苗的N、MS培養基上髮根的時間較長,由於苗在試管內生長很快。
若不能及時長根和移栽,會因試管空間的限制,使黃花苗生長受到影響。在分離培養時,除將小苗留作繼續繁殖生長外,較大的苗要轉入到加有生長素的12MS生根培養基上長根,1星期後在苗的基部可長出一至數條白色小根。小苗在生根培養基上根與苗的生長都很正常,當根長到一定長度後需進行煉苗移栽。移栽過遲,小苗在瓶內彎曲生長,使根與莖的極性受到影響,會出現根一苗同向生長,給移栽造成困難。
也可在試管外生根(採用全光照霧插保溼促光合)使生根移栽同步實現試管內外的溫溼度差異較大,試管苗移栽時要先練苗。移栽前將棉塞揭開1~3天,使小苗開始接觸並逐漸適應管外環境。移栽時小心取出小苗並輕輕洗去根上所帶的培養基,以減少感染。將小苗移栽到營養缽,待小苗成活並有所生長後(一般為1年)再移入大田。如果白天氣溫高、陽光太強,最好選擇午後或陰天移栽,移栽後要注意溫、溼、光等的控制與管理,防止傷苗。
由於黃花菜適應性強,只要思想上重視,加強管理,小苗成活率較高。黃花菜植株各部分的幼嫩組織能較容易地被誘導分化成苗,表明它有很強的「全能性」表達能力,但一般以薹尖或幼嫩花蕾等為外植體。①由於黃花菜各部分均能培養成試管苗,因此取材局限性小。黃花菜屬多年生宿根作物,再生能力強、一蔸苗可重複取材。而且取材不多,又對生產無影響。
②試管苗繁殖係數高。分離培養後的試管苗又可以愈傷組織、胚狀體、不定芽等方式再生繁殖。小苗在試管內生長快,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植株,這比唐菖蒲(半年增加256倍)、草莓(2個月增加20倍)等植物繁殖速度還快。3試管苗在生根培養基上能在短時間內長出新根,可以及時地、成批地為大田提供大量的移栽苗。④黃花菜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移栽容易,成功率較高。能將快速繁殖的大批試管苗變成有效的生產苗。
5熱處理+莖尖培養還可生產脫毒苗供應。⑥試管苗移栽後管理上應先遮蔭而後逐步見陽光,一般不追基肥而採取淋噴液肥或葉面噴肥,也可葉噴乳酸菌發酵液肥綜上所述,這種組織培養的方式及程序,為黃花菜快速繁殖良種,迅速擴大良種種植面積,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途徑,也為黃花菜種苗進行工業化生產提供了商業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