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堤流場風洞實驗模擬研究取得新成果

2020-11-25 科學網

 

防沙工程的發展與流動性沙漠區的工農業發展、交通和民用建築設施以及文化遺址保護等密不可分。防沙堤在風沙防護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阻沙措施是防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阻滯攔截過境風沙流。防沙堤多位於防護體系的阻沙帶,具有阻擋為主、導阻兼顧的防護作用。研究表明,布設合理的防沙堤能局部改變風向並控制風沙活動,充分發揮輸導功能。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員對不同形狀、不同傾角和不同高度防沙堤的流場結構進行風洞模擬實驗,對不同類型防沙堤的防護效益進行了科學評價。研究結果表明:①防沙堤強烈地影響了周圍的氣流流動特性,根據不同流場特徵將其劃分為5個典型區域:迎風坡腳低速區、遇阻抬升區、集流加速區、減速沉降區和消散恢復區,其中迎風坡腳低速區和背風側減速沉降區能有效降低風速、阻滯風沙流。②梯形較三角形防沙堤形成的迎風坡腳低速區範圍更大,而三角形較梯形防沙堤形成的有效防護距離更大。③三角形防沙堤的防護範圍隨風速的增大而減小。三角形防沙堤形成的有效防護距離隨迎風坡傾角的增加而增大;迎風坡腳低速區範圍隨傾角增大而減小。④傾角40°的三角形防沙堤模型在各組風速下均形成最大的有效防護距離。⑤防沙堤背風側的有效防護距離與沙堤高度呈正相關。

 

本研究為防沙堤合理科學地運用到工程實踐中提供了理論指導。

 

本研究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930741)、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性創新項目(KZCX-YW-329)、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計劃(2009G020-A)共同資助;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沙漠》。(來源: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團隊最新成果為研製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基礎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權威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SR)最新發表一項風洞研究的突破性進展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團隊提出先進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 力學所激波風洞團隊新進展: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
    (姜宗林研究員、李進平高級工程師、胡宗民副研究員,劉雲峰高級工程師、俞鴻儒院士)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發表研究論文,提出了先進爆轟驅動超高速風洞的理論與方法,為研製能夠覆蓋空天飛行器全包線的超大型高超聲速風洞奠定了基礎。
  • 汽車流場分類與研究方法丨AutoAero202026期
    汽車外部流場 汽車的外部流場指的是車身表面的流場,使汽車受到力和力矩的作用,對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操縱穩定性都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汽車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已經從氣動力和力矩擴展到更廣闊的方面,包括風窗的清潔、降低風噪、防止刮水器上浮、制動器冷卻等。通過汽車外部流場的流態分析,能夠理解車外的重要流動過程,例如車身尾部的氣流分離,後視鏡-側窗區域的湍流等。
  •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這種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建成。」
  • 【科技日報】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這種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建成。」21日,該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姜宗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從模擬到復現 預計4年建成
    從模擬到復現 中國將建「超級風洞」  本報記者 馬愛平  熱點追蹤  據央視新聞頻道3月16日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米,將是世界最高水平。
  • 中國正研製世界最強超級風洞 可模擬25馬赫高超音速
    3月16日,據央視新聞頻道報導,中科院高溫氣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人員透露,其團隊正在研製的新風洞模擬馬赫數可達10—25,試驗流場直徑2.5m,將是世界最高水平。「作為先進飛行器的研發平臺,建最高技術水平的風洞,全世界都在爭。我們正在研製的一個新超高速風洞,計劃四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它的模擬馬赫數將達10到25。」21日,該團隊的科研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又壕又神奇的汽車風洞又是什麼鬼?
    不過說是說風洞,但其形狀卻更像是隧道或者管道(別看到管就想擼!)。  用高大上的專業術語來說,風洞是以人工的方式產生並且控制氣流,用來模擬汽車、飛行器或實體周圍氣體的流動情況,並可量度氣流對實體的作用效果以及觀察物理現象的一種管道狀實驗設備。  世界上第一個風洞是腐國人韋納姆(E.Mariotte)於1869~1871年建成,並測量了物體與空氣相對運動時受到的阻力。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傳好消息
    用來模擬飛行器實際飛行時周圍的氣流環境,是進行空氣動力實驗最有效、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是研製飛行器的關鍵地面試驗設施,在航空飛行器研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有人就形象地把風洞試驗稱作飛行器研製的「先行官」,沒有先進的風洞試驗設備,就不可能研製出先進的航空飛行器。
  • 目前中國科技領域牛逼的超級風洞實驗室系列介紹一
    風洞是一個投入巨大但又很重要的科技領域的大型基建設施,對我國的一些尖端科技領域的產品極為關鍵,特別是涉及到空氣流體力學領域,比如我國的高鐵,J20戰機,J10戰機等等,在近十幾年發展迅速,特別是在空氣動力布局方面達到全球領先的地位,光是J20戰機鴨翼技術,DSI進氣道,復興號動車頭等等,就說明了一切
  • FL-62風洞設備:一個來自瀋陽智造的「國之重器」
    風洞是用來產生人造氣流的管道,利用人工產生和控制氣流,用來模擬飛行器等物體在自然環境中的氣流運動情況,同時,還可以觀察、量度氣流對物體的作用,是進行空氣動氣實驗最有效、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是研製飛行器地面試驗的關鍵設施。換言之,沒有風洞試驗設備,就無法研製出先進的航空飛行器。
  • 【論文】王凱等:天然氣單流渦流管流場與溫度場數值模擬
    為了使SCVT 技術能更好地適應天然氣管道系統的工況調整和環境溫度變化,基於前人關於RHVT 的研究成果,建立了SCVT 流場和溫度場計算模型,採用ICEM 和FLUENT 軟體分別對計算區域進行了結構化網格劃分和三維數值模擬;進而根據環道實驗數據對計算模型進行了驗證分析,針對SCVT 在典型工況下的切向運動、軸向運動、靜壓、靜溫、短路流等特性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
  •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贏得中國汽研風洞實驗完美表現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 閆曉虹)記者9日獲悉,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長安UNI-T在中國汽研(601965,股吧)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試驗室開啟全方位的性能實驗,憑藉硬核科技實力,取得行業內完美的驗證表現。中國汽研風洞試驗室是國內首個搭載三面麥克風陣列的風洞實驗室,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聲學測量設備之一。
  • 一張風洞圖片折射出的中國航空強大實力
    大家應該能猜出,這是一張風洞的圖片,圖中的某款飛機縮比模型正在進行吹風試驗。細看這架飛機模型,大概是我國新研製的L15高級教練機。不過圖中的亮點不在於這架飛機模型,而是背後的那幾個字:FL-60風洞。筆者查閱了一下資料,得知這個風洞屬於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這也是航空工業唯一的空氣動力專業研究機構,伴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成長與發展,參與了幾乎所有重點飛機型號的研製工作(殲-10戰鬥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C919大型客機等)、培養了大批投身航空事業的專業人才,被評為「航空工業重大貢獻單位」。
  • 印度國產大型高超音速風洞設施上線
    美國航空航天局 X-43A在7馬赫時的CFD圖像先來看一下,印度承認的超高音速領域的老大—美國,美國的LENS在高超聲速研究領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進行了美國當前為大家所知的高超音速項目的實驗,包括X-51A,HTV-2和X-43A。LENS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可以複製高超音速飛行條件的高超音速設施之一,模擬3-14馬赫的高超音速,最高可達30馬赫。
  • 印度啟用高超音速風洞,號稱繼美俄之後世界第三
    如果經常關注軍事新聞的朋友應該會清楚,風洞實驗是飛行器研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風洞設施就是以人工手段製造並控制氣流,模擬並觀察飛行器周圍氣流的流動情況、氣流對飛行器的作用效果以及飛行中物理現象的實驗設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風洞是一個國家航天航空技術發展的國之重器,是飛行器研製的根基,沒有先進的風洞,也就不需要談研製先進的飛行器了。
  • 國內汽車科研單位與企業的風洞建設情況盤點
    風洞中心包括國內首座汽車氣動聲學整車風洞、國內首座熱環境整車風洞和一個集汽車造型、加工、設備維護、科研和管理於一體的多功能中心。風洞中心在地面模擬能力、空氣動力測量精度、背景噪聲和環境模擬的範圍等方面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建成後的風洞中心與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上海汽車質量檢測中心、汽車試驗場共同組成具有國際一流水準、配套齊全的地面交通工具測試研究基地。
  • 工程熱物理所風力機新型氣動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工程熱物理所風力機新型氣動模型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1-27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目前,數值研究分析採用最多的模型為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型,但CFD模型對風力機進行尾流特性模擬時對計算資源佔用大,耗時長。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國家能源風電葉片研發(試驗)中心採用自主研發的工程應用新模型(改進致動面模型),對不同排布下的多颱風力機尾流場分析,研究幹涉效應影響、流場耗散和摻混現象。
  • 航空工業氣動院2.0米量級聲學風洞即將投入使用
    因此,各高校、研究機構、飛機製造商著手研究飛機噪聲是怎樣產生?又該如何降噪?發現飛機的噪聲除了來自機械振動,還有很強的氣流壓力脈動,這些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可見飛機降噪絕非易事。通過數值模擬或理論方法研究噪聲費時耗力,相對來說,通過聲學風洞試驗驗證氣動降噪優化設計更直接、有效,能夠精確地測定出氣動噪聲源的區域,並測得聲頻譜和聲強度的空間分布,為噪聲控制和降噪提供技術支持。
  • 利用FLUENT軟體對脫硫塔內流場和溫度場模擬分析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本文以一種典型的石灰石-石青溼法煙氣脫硫噴淋塔為研究對象,根據塔內工況,以紊流k-e模型及顆粒軌道模型為理論基礎,採用有限體積法,運用交錯網格,以速度和壓力為原始變量,用Gambit軟體構造網格節點,再運用Fluent軟體計算了脫硫噴淋塔內三維流場和溫度場;討論了煙氣入射角度以及噴淋層布置對脫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