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汛的成因 危害及防禦
凌汛,俗稱冰排,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通俗地說,就是水錶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
-
凌汛產生的條件及危害
2003年12月下旬,我國北方地區的氣溫持續下降,黃河上遊的內蒙古、寧夏河段出現了大範圍的凌汛。在黃河寧夏段,三分之一的河面被冰凌所覆蓋,冰凌前後綿延了170多公裡,佔到了黃河寧夏段總長的近一半,而且,這些冰凌的厚度大都在五六釐米左右,大的足有半個籃球場大小。這些冰凌對沿途的橋梁構成了威脅。
-
凌汛是怎麼回事,凌汛發生的季節和原因
大雪節氣到來之後,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會出現凌汛現象,這是因為部分河段結冰而導致的。通常,如果下遊河段結冰,而上遊河段沒有結冰,那麼上遊的河水流到結冰河段時,水位就會被抬高溢出河壩,然後導致凌汛現象。凌汛一般發生在黃河流域,因為黃河流經的地域比較廣,所以氣候溫度也不同,在進入冬季之後,有些河段已經出現結冰現象,而有些河段卻沒有結冰。通常發生凌汛比較多的河段是寧夏至內蒙古河段和下遊河段,而內蒙古地區常常會因為凌汛引發災害。內蒙古黃河河段通常結冰得比較早,而上遊的寧夏、甘肅河段結冰比其晚一些,尤其在蘭州地區流到內蒙古包頭一帶,凌汛現象會特別嚴重。
-
東營境內的黃河|關於凌汛那些事
通俗地說,就是水錶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冰凌有時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壩,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終漫灘或決堤,稱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
-
橫斷山是高寒植物的起源地和避難所
據最近的統計結果橫斷山高寒地區種子植物達3000種以上,佔了全球高山植物的30%,使其物種豐富度上可與熱帶安第斯山脈的高寒生物區相媲美,是高加索地區的3倍,阿爾卑斯的5倍,同時也遠高於面積更廣闊的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地區。而此前根據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結果,青藏高原及周邊的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山區的高寒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時間可能很古老也可能很年輕,這成為一個長期困擾科學界的謎。
-
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
典型例題一:(10分)凌汛是指冰凌阻塞河流,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下圖示意黃河某河段水系分布。(1)讀上圖分析圖示河段容易發生凌汛災害的原因。(4分)(2)提出防禦凌汛災害的主要工程措施。(2)主要工程措施:實施破冰凌工程,疏通河道(2分);修築和加固河堤(2分);在上遊修建水庫,利用水庫調節流量(2分)典型例題二:讀「某河流局部地區圖」,完成下列問題。(1)該河流的主要補給來源是什麼? (2)說出該河流容易發生凌汛的時間,闡述凌汛的發生過程。(3)簡述該地區沼澤廣布的原因。
-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2020-12-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青海首次完成三江源地區高寒溼地類型野外調查
中新社西寧9月20日電 (孫睿 金泉才)青海省氣象科研所20日下午向中新社記者透露,青海首次完成三江源地區高寒溼地類型野外調查。高寒溼地是高海拔地區因其獨特的高寒環境而形成的特殊溼地類型,基於地貌、水文、生物及土壤等基本因素,及其與高寒溼地相互作用的高寒生物群落的影響,使得高寒溼地具有獨特的生態蓄水及氣候調解等功能。
-
中國高鐵建設者掌握世界高寒凍土地區施工「話語權」
該項殊榮是憑藉哈齊客專松花江特大橋工程,以及解決高寒地區路基防凍脹難題而斬獲,也證明了由張國華作為「掌舵人」的施工企業,進一步掌握了在世界高寒高緯度地區,多年凍土、溫差巨大、路基凍脹環境下的施工「話語權」。 中國高寒地區首座四線系跨江高鐵橋——哈齊客專松花江特大橋,是世界首例四線系杆拱連續梁結構橋梁,為中國橋梁建設史開創了新的先河。
-
高原高寒地區部隊打井取水技術有新突破
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多年來,各級採取運送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上送純淨水等措施,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部隊供水保障難題。今年以來,軍委後勤保障部著眼進一步改善戍邊官兵生活條件,遴選陸軍部分高原高寒邊防點位,按照「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思路,組織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實施過程中,軍委後勤保障部、陸軍和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各級密切協同,任務部隊和承建單位集智攻關,精準勘探、鎖定取水點位,因地制宜制訂供水方案,多線並行展開打井試驗。
-
危險的黃河凌汛
凌汛,是黃河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通俗地說,就是水錶有冰層,且破裂成塊狀,冰下有水流,帶動冰塊向下遊運動,當河堤狹窄時冰層不斷堆積,造成對堤壩的壓力過大,即為凌汛。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都有可能發生凌汛,此時期為黃河凌汛期。 就黃河而言,壺口瀑布一般在每年的冬季都有冰凌現象,河道結冰,瀑布消失。
-
中烏考古隊前後8次挖掘 中亞傳奇古城"面紗"揭開
(原標題:中烏考古學者揭開中亞傳奇古城「神秘面紗」)
-
揭開帕米爾高原拜火教的神秘面紗
這一層層厚厚的神秘面紗,正隨著諸多考古、歷史、民俗專家學者的介入,一點點被揭開。 據了解,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既不是一神教,也不是多神教,而是獨特的二元論宗教。它最早流行於古代波斯帝國,認為阿胡拉·馬茲達是最高主神,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 帕米爾高原,塔吉克語是「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
-
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
原標題: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目前,我軍已實現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點位打井,有效解決了永凍層施工難題;研製的高原高寒不凍供水裝置,破解高原無法實施快速給水保障關鍵難題,基本滿足邊防官兵日常用水需求。下一步,將深入推廣應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成果,配合傳統供水保障方式,為邊防官兵提供更持久可靠、更純淨安全的生活用水。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今冬凌汛偏早偏重 劉家峽水電廠提前防凌
新華社蘭州11月10日電(記者連振祥)鑑於近期冷空氣較為活躍,黃河流域寧蒙段凌汛可能較常年偏早偏重的實際,劉家峽水電廠近日開始控制出庫流量,合理預留水庫庫容,為今冬明春防凌創造條件。 據氣象部門預測,受拉尼娜影響,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較為活躍,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將較常年明顯偏低,黃河流域寧蒙段凌汛可能較常年偏早偏重。 為保證冬季黃河流域防凌安全,劉家峽水電廠立足於防禦最嚴重凌汛,做好各項防凌準備工作。記者了解到,按照調度要求,劉家峽水電廠及時調整水庫運行方式,目前日均出庫流量控制在1100立方米每秒,確保在凌汛期來臨之前,合理預留水庫庫容。
-
【禁毒知識】揭開「毒仙人掌」的面紗
今天,小編將帶您揭開「毒仙人掌」的面紗。在廣袤的格蘭德河谷荒漠上(墨西哥北部和美國西南部兩國交界),有一種生存能力極強,生長茂盛的無刺仙人球,這種仙人球,是仙人掌科烏羽玉屬仙人球,是一種沒有刺的多肉多漿植物。大致呈圓形,飽滿柔潤,憨憨可愛,猶如橙子一樣大小,在球形莖頂部的芽苞上,有鳥羽狀的軟毛,加之其質地滑嫩如玉,烏羽玉由此得名。
-
《葉猴王國》揭開白頭葉猴的神秘面紗
華影青橙獲得允許進入此前一直禁止入內的地區拍攝,從而幸運地揭開了這群世界上最罕見的猴類的神秘面紗。
-
新研究首次揭開弧狀「歐若拉」的神秘面紗
一直以來,科學家對這一發生在地球南北極地區高空奇特現象的原因充滿了好奇。北京時間6月30日凌晨3點,《美國科學院院刊》 (PNAS)在線發表了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教授張清和領導的國際團隊的最新研究論文。
-
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成就每一頭青海犛牛
以沉默中不斷積聚的頑強和深沉,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稀氧地區生生不息,並成為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高原人不屈的精魂象徵。犛牛恐怕是唯一能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鄰高寒牧區繁衍的牛亞科動物。 班禪大師曾經說過:「沒有犛牛就沒有藏民族」。 青海賦予犛牛生活場,犛牛回饋之一切。犛牛為藏民族提供了衣食住行,人們吃的犛牛肉、飲的犛牛乳、住的犛牛毛帳篷,騎乘馱運靠犛牛,穿戴犛牛織品。
-
高寒地區鄉土灌木樹種育苗技術達國內先進水平
近日,由互助土族自治縣林業工作站承擔的「高寒地區鄉土灌木樹種育苗造林技術」順利通過省科技廳、林業廳驗收組審定。 據了解,高寒地區鄉土灌木樹種育苗造林技術項目是為了解決我省東部乾旱地區造林中存在的樹種單一問題,由互助縣林業工作站通過對匙葉小檗、金(銀)露梅、唐古特白刺、甘蒙錦雞兒的種子採集及處理、土壤處理及整地、播種、田間管理、造林等技術的示範應用,建立育苗基地40畝,培育苗木440萬株,造林示範600畝,造林成活率達到75%以上。成功開展了鄉土灌木樹種育苗、造林技術的推廣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