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最近這幾天,在量化投資圈,一篇名為《中國量化投資未來展望》的主題演講引起了轟動。
據說,如果滿打滿算國內有20萬人從事量化行業的話,那麼,已有1/3的人看過這篇演講。
究竟什麼內容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
8月30日,百億私募九章資產(幻方量化)梁文鋒在第十屆中國私募金牛獎「量化投資與金融科技分論壇」上的主題演講《中國量化投資未來展望》引發業內關注——在梁文鋒看來,量化投資賺了技術面流派原來賺的錢。未來,程序最終也要搶奪基本面流派原來賺的錢,但達到量化高度仍需幾個摩爾定律的周期。
對於普通投資來說,技術分析都不陌生,但鮮有人知道,技術分析賺的錢正被量化私募大舉蠶食。
刷屏朋友圈
引發大討論
相信機構人士的朋友圈這兩天被這兩篇微信文章刷屏了。
某量化投資經理表示:「講的確實挺好,對圈外人來說,講清楚了量化和資管的未來;對圈內人來說,也替量化發聲和正名了。」
同時,知乎上已經有用戶據此發起提問。
用戶「何波」回答道:
「有幸在現場聽了幻方董事長梁文鋒的演講,關於量化摩爾定律,接在「每18個月投資能力翻一倍」後面的是「市場有效性提高,但是收益不變」。表達的意思是大家都在投研技術上投入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我覺得這應該也是大家的共識吧。
這也是梁文鋒第一次公開場合的路演。作為中證金牛頒獎典禮上的發言,他的報告裡沒有關於策略的東西,也沒有幻方相關的內容,更多是梁總關於量化投資在國內發展的思考,也是在重要媒體上做的一次量化投資的普及,裡面很多數據非常用心的,應該沒有官方的渠道,還是需要花一些心思去估算。」
用戶「周俊」的回答:
「都在關注摩爾定律,我來討論下頻率的問題吧。不同頻度的策略在賺什麼錢是差異巨大的。
高頻價量策略賺散戶的錢,散戶掩護遊資造成大量的錯誤定價。兩三月份的垃圾股行情帶來了太多的錯誤定價,所以看到各種神仙收益,七八月份散戶減少很快就變成各家拼刺刀了,個人觀察理解是頻率越高的收割能力更強。牢記一點,這個策略方向帶有嚴重的自毀滅性,追逐的投資人越多收益越低。
低頻基本面策略賺長期盈利增速高於均值的錢。隨著市場有效性提升定價效率也在變高,中證100難度>;滬深300>;>;中證500。據觀察,越是頭部的企業定價效率越高。該類策略本質上是一種風格策略,雖說會中性化很多風格因子,做到行業中性、風格中性,但是本質上還是系統化的運用價投的分散化投資,與市場風格息息相關,其表現與高頻策略在上述的兩個周期內完全相反。」
量化投資的飛速發展
梁文鋒說,量化基金在美國已成為對衝基金的主流。「從美國經驗來看,量化管理規模可以做得很大,橋水基金的管理規模就超過千億美元。中國規模最大的量化對衝基金規模僅百億元左右,還有幾十倍的增長空間。考慮到我國股市發展、衍生品發展以及私募海外市場投資布局,萬億規模的量化私募是有可能出現的。」
從被忽視,再到中國私募金牛獎的論壇上被機構圍著換名片,量化的確愈來愈受到市場認可和重視。
一位量化投資經理表示:「量化確實越來越重要,市場不好時候,量化交易約佔20%,這對市場來說舉足輕重。」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證券類私募基金規模為2.33萬億元,相較於一季度末的2.35萬億元略微減少。2019年二季度新發(備案)產品4115隻,相比一季度大幅增長71.38%,歷史上僅次於2016年三季度的5563隻。其中,在新發產品數量居前的20名管理人中,量化私募管理人超60%,這也反映了量化私募產品受到了市場青睞。
統計近期備案數據發現,在波動行情中,很多量化投資策略大有用戶之地。近期量化新產品備案大幅增加,僅8月26日至9月2日間已有數十隻量化產品備案。
幻方量化總經理徐進表示,希望未來幻方量化能募集更長周期資金。鼓勵長期投資,三年及以上周期的投資普遍能獲得可觀的回報。的確,近日幻方量化也發布消息稱不晚於2019年10月31日暫停目前所有產品的認\申購、追加,以控制管理規模。
徐進表示,控制規模並不僅僅是策略可容納的規模和影響收益率的問題。「規模上限不是一個固定的值,是靠策略進步從而獲得提升。策略的規模單靠回測來估計是不準的,我們新增一定規模之後都會暫停,觀察回測和實際業績之間的差異並進行調整,同時不斷改進策略。這也不是幻方第一次暫停募集。也希望藉此影響大家長期投資的理念。」
A股中量化私募是怎麼操作的?
梁文鋒估算,當前投到中國市場的量化的資金大概在2500億元到5000億元之間,其中超過一半投到了股票策略,其次是商品CTA。從歷史收益來看,股票的收益也是比商品CTA要好一點。
其中的第一大策略股票策略有四種常見的模型:第一種是日間量價模型,大家經常聽說的多因子、alpha其實都是此類,規模大概有兩千億元;
第二種是日內迴轉模型,俗稱股票T+0,有幾百億元。
還有兩種是基本面模型和事件驅動模型,目前不是重點。
在傳統上,所有的模型都是多因子模型,通過選股和擇時來獲取超額收益。在2017年以前,多因子模型是萬能的,以前都希望模仿worldquant的模式,就是找很多的人來挖因子。同行裡大家競爭的是誰的因子更加有效。現在你要再挖出一些很有效的因子,已經很難了。2017年之後,行業發生變化,傳統的多因子框架逐漸被人工智慧取代。2019年之後,又逐漸被更新的集成框架取代。
量化投資到底賺了誰的錢?
「如果有頂尖的人類高手不服氣可以來挑戰我們。」梁文鋒說,人類投資者分兩種:一是技術面流派;二是基本面流派。現在量化程序主要是賺技術面流派原來賺的錢。當前,技術面流派賺錢已經很難了,每天做同樣的事,使市場有效性大幅提高。未來幾年賺錢會更難,因為技術面上,程序已遠超一般人類水平。
同時,量化私募的進步也符合摩爾定律,每18個月投資能力翻一番。
最後,梁文鋒做了兩個預測——
短期預測:未來一兩年,行業多策略組合的投資。
長期預測:基本面量化空間很大,但達到量化高度仍需幾個摩爾定律的周期。
他表示,預測若能成立,則量化投資目前的收益率仍能維持若干年。
(本報記者:李惠敏 吳娟娟 林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