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0歲!這些習慣要貫徹終身

2020-11-05 光明網

10月17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特刊。

報告顯示,自1990年以來,中國人群的預期壽命從68.1歲增加到2019年的77.6歲,增加了近10歲。①

提高壽命,除了醫療條件、國家政策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健康的生活習慣!

10月21日,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學教授、MitoQ分子發現者Mike Murphy(墨菲教授)在財聯社《CC聯線》欄目②中與中國健康產業另外一位資深人士進行視頻訪談,談及健康管理時認為,疫情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要對自己的長期健康負責、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等到像新冠肺炎這麼嚴重的疾病找上門來才有所行動。

墨菲教授表示,「通常當身體出現健康問題的時候,都為時已晚。我們能做的最完美的事情,就是提前預防疾病的發生。」

墨菲教授是線粒體研究領域的知名科學家,他介紹稱,線粒體是人體細胞中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吃的食物,會在其中和呼入的氧氣進行反應,進而為細胞供能。「只有它們運作良好,我們的細胞才會運行良好。」教授表示,線粒體損傷也會導致很多疾病,因此,也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關注」。

那麼,我們應如何在疫情後時代加強自身的健康管理?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養生?

墨菲教授指出,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適量運動、良好心態、科學添加補充劑等,這是需要人們貫徹終生的習慣。另外,墨菲表示,人類對於線粒體的探索才剛剛開始,「希望可以多找到一些這樣的特殊分子,讓它們可以更好地為細胞提供能量,幫我們應對壓力和衰老。」

01

飲食記住「123456」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體營養需要和健康的基礎。

指南提出,蔬菜、水果、奶類和大豆及製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果是膳食的有益補充。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奶類和大豆類富含鈣、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對降低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指南詳細列出了合理膳食的具體細則。記住「飲食123456」,可以更好地記憶和選擇搭配每日要吃的各種食物。

「1」,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2」,每日攝入大豆25 克以上,適量吃堅果。

「3」,每天攝入液態奶300g。

「4」,四句話即有粗有細,不甜不鹹,定時定量,吃動平衡。

「5」,每日應保證攝入500克蔬果,深色蔬菜應佔1/2。

「6」,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每天烹調油25~30克。

此外,墨菲教授還補充道:「加工食品中有太多的脂肪、果糖等,這些為線粒體提供了過量的低質量碳水,必須減少攝入。」同樣地,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等發布的《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指出,紅肉(指牛肉、羊肉、豬肉等哺乳動物的肌肉組織)和加工肉類製品(醃製、燻烤、煎炸等的肉類食品)的攝入量與結直腸癌風險相關。③

02

堅持合理運動

2019年,刊登在《運動與健康科學》(JSHS)英文版上,由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和淮南師範大學體育系的專家共同發表的《26種人類疾病的運動幹預指導方案》,研究人員通過對26種疾病的運動幹預證實,運動可對疾病的預防和康復發揮積極作用。④

墨菲教授也非常認同運動的重要性,最簡單的運動就是走路,簡便宜行,邁開腿就可以實現。

03

保持充足睡眠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睡一個好覺,真的是人不累、精神好。睡眠與人體健康有非常大的關係。那麼,好好睡覺,到底有什麼具體功效呢?

首先,好好睡覺能降低死亡風險。2018年4月《國際時間生物學》雜誌發布的一項基於英國生物庫中將近50萬人樣本的研究發現,晚上不睡、早晨起不來的人比早睡早起的人死亡風險高出10%。在研究樣本中,有5萬人在這為期6.5年的採樣過程中死亡可能性更高。⑤

好好睡覺降低心梗風險。2019年,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上超過46萬人的大型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增加心梗發作的風險。⑥

同樣的,好好睡覺還能降低患癌風險。2019年,一項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該睡覺的時候不睡,會破壞人體內腎上腺素等的晝夜節律,導致其水平異常升高,抑制T細胞對靶標的粘附能力,影響正常免疫功能。⑦

而免疫力是人體對抗癌症的天然屏障,免疫力降低會使癌症發病率升高。

早睡早起,堅持在23點前入睡,保持充足的睡眠。

04

保持良好心情

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心事重重?焦慮?恐懼?現在有研究顯示,這些情緒壓力是癌症的危險因素,可以促進腫瘤的生長和與癌症進展相關的侵襲性基因的表達。

2019年,發表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慢性情緒壓力可以誘導腎上腺素水平上調,促進乳腺癌幹細胞特性,有利於乳腺癌的生長和擴散。⑧

每天保持好心情,這是不用花一分錢的抗癌方法。

05

儘早戒菸戒酒

煙、酒是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的罪魁禍首,而且喝酒不能帶來任何的健康益處,適量飲酒有益的說法,也並不存在。最有益的做法就是,不抽菸、不喝酒。

06

科學補充營養

2019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素補充劑使用科學共識科學普及版》中提出,對於營養素缺乏的個體,補充營養素是簡便有效的方法。

《中國居民營養素補充劑使用科學共識科學普及版》指出,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婦、乳母、幼兒等,由於特殊生理時期的某些營養素需求高,應在專業醫生等指導下,合理進行營養調理。此外,特殊環境或特殊職業下的人群,如高原、高溫、低溫、低日照、高強度運動和體力活動等,根據工作性質使用營養素補充劑很有必要。

2018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領銜的研究團隊發表在美國《高血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線粒體靶向新型抗氧化劑MitoQ可使中老年人血管「年輕」至少15歲。

研究顯示,服用MitoQ靶向細胞線粒體的抗氧化劑6周,動脈擴張了42%,使得血管「年輕」了至少15~20歲。血管的擴張主要得益於氧化應激的降低。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這種改善能得以持續,那麼會降低約13%的心臟病發病率。這項研究也是首個評估線粒體特異性抗氧化劑對人體血管功能影響的研究。

研究人員提醒,年輕時人體能夠產生足夠的抗氧化劑來對抗氧化應激,但隨著時間推移,人體抗氧化的防禦能力就跟不上增齡的腳步。血管隨增齡而硬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氧化應激所致。或許這種針對線粒體的抗氧化劑有助於降低增加的心血管病風險。⑨

總體而言,墨菲教授認為,提前預防,把疾病扼殺在萌芽中,能夠帶給你的收益,將遠勝過於去最好的醫院裡,接受最好的治療。想要預防疾病的發生,構建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如注重運動和飲食,及時科學補充營養等。

從現在開始養成這些習慣,

能幫助你增長壽命!

來源:健康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江蘇網

相關焦點

  • 20年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0歲!想要長壽,這些習慣要貫徹終身!
    10月17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特刊。報告顯示,自1990年以來,中國人群的預期壽命從68.1歲增加到2019年的77.6歲,增加了近10歲。
  •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原標題: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摘掉B肝大國帽子……日前,國新辦就「十三五」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一系列數字見證了「健康中國
  • 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受慢病影響大
    【閱讀提示】: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了《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概述了全球範圍內人口的預期壽命以及影響預期壽命的原因,也闡述了全球在慢病預防和傳染病控制等公共衛生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2000年至2016年,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主要是得益於在降低兒童死亡率和傳染病控制方面的舉措得到了進展。而中國整體預期壽命為76.4歲(男性75歲,女性77.9歲)。
  • 報告顯示:韓朝兩國人均預期壽命相差11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宗澤】據韓聯社11月3日報導,經合組織韓國政策中心3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以2015年為準,韓朝人均預期壽命差距超過11歲。具體來看,韓國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4.6歲,較朝鮮女性 (73.3歲)長壽11.3歲,韓國男性為78.0歲,較朝鮮男性(66.3歲)長壽11.7歲。  以女性為標準,1965年韓國女性的預期壽命為 57.6歲,朝鮮女性的人均壽命為54.6歲,兩者相差3.0歲,此後韓朝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差距逐漸縮小,到1990年兩者差距重新拉開至3.3 歲,2000年則增至11.3歲。
  • 韓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83.3歲 女孩比同齡男孩多6歲
    【韓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83.3歲女孩比同齡男孩多6歲】韓國統計局12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的韓國人平均預期壽命達83.3歲,比上一年出生的人平均預期壽命多6個月。韓聯社援引韓國統計局數據報導,2019年出生的女孩人均預期壽命達86.3歲,比同齡男孩多6歲。
  • 法媒: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可能將超過美國
    法國Atlantico新聞網1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或將超過美國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負責人羅伯特·安德森的假設,2020年因為暴發新冠疫情,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會下降2至3歲,可能被中國超越(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美國為78.8歲,中國為77.3歲——編者注)。
  • 世衛組織最新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17%因慢病過早死亡
    哪個地區人口的健康壽命最長? 在2000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預期壽命增長了8%以上,健康預期壽命也從平均59歲增長到63歲。換言之,人們不僅壽命更長,而且活得更健康了。這主要是由於降低兒童死亡率和傳染病控制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
  • 衛健委:2018年我國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老年人健康狀況不...
    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19年11月1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
  • 法媒曝出一則大新聞: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美國
    一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並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快慢,然而它是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國家以人口為本,人口的數量、教育程度、平均預期壽命等都是國家經濟發展上的優勢。所以對於中國來說,人均預期壽命超過美國,充分肯定了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成果,也是支撐中國持續性發展的動力來源。
  • 主編有態度|把人均預期壽命寫進「十四五」目標,常德底氣在哪裡?
    將人均預期壽命寫進「十四五」規劃目標,常德可能是少有的城市之一了。這背後,是常德大健康產業的大步躍進。疫情再一次洶湧。河北一日新增51例本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重新引發了人們的危機感。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次疫情,大健康產業獲得更高程度的重視。這也給常德帶來了發展新機遇。常德,城名源自《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
  • 南京人均期望壽命升至83.59歲,腦血管病仍是「頭號殺手」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洪忻 記者 劉峻 梅書華)11月23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壽命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3.59歲,較2018年的83.32歲增長0.27歲,連續十年保持向上攀升態勢。
  • 2020年美國死亡人數將創紀錄超過300萬 人均預期壽命最多可能減少3年
    據美聯社22日報導,2020年將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預計將首次超過300萬,初步數據顯示,死亡人數可能達到320萬以上,新冠病毒成為導致這一結果的關鍵因素。美聯社稱,美國死亡人數逐年增多,但2020年的數字將增長約15%,甚至更高。這將是1918年以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 The Lancet:人均壽命有望超過90?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很多國家的人類壽命將會取得新高。最近一項研究囊括了全球35個工業化國家的人群壽命,通過分析,研究者們發現未來的人均壽命將會比現在高很多,以韓國為例,他們國家的人均壽命將會達到90歲。統計學上來講,預計壽命是預測新生兒可能生存的時限。很多事情都會影響人的壽命,比如飲食,生活習慣(抽菸、使用藥物等),新生兒死亡率,醫療條件以及車禍等等。
  • 韓國人活到人均預期壽命平均患病率35.5%:生存率高於美日英
    12月24日,據外媒報導,韓國保健福祉部發布「2017年國家癌症登記統計」報告顯示,韓國人活到人均預期壽命(83歲)的平均患癌率為35.5%,患最多的癌症是胃癌,其後依次是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
  • 人還活著就算預期壽命,科學家是如何辦到的?
    可要說計算人均預期壽命,聽起來就有點「玄幻」了。給在世的人推算能活多少歲,科學家難道還會算命?既知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這代表2018年出生的孩子們,平均會活到2095年嗎?我們舉個例子,一步步來看統計學家是如何將2000年人口出生時的預期壽命計算出來的——首先,統計學家會把所研究的全部人口,按照年齡分組:0-5歲組,5-10歲組......統計當年各個年齡組的實際死亡人數。
  • 美媒:紐約預期壽命增加到81.3歲,亞裔生育率高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市衛生局近日發布了2018年度生命統計,報告發現,在過去10年中,紐約市的預期壽命增加到81.3歲,且所有種族的預期壽命都有所增加。嬰兒死亡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出生率下降。在2018年,嬰兒的死亡率達到每1000個生產出的嬰兒中死亡3.9的新低,比2017年(4.3%)下降了9.3%。由於死亡人數少,死亡率每年都會波動。
  • 專家2型壽命縮短10年,1型縮短20年
    糖尿病有能活過30年的嗎?這些人可能是對自己的病抱著沮喪又悲觀的心情,也有可能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糖尿病影響人一輩子的事,那它會影響壽命嗎?患上糖尿病是不是熬不過30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大概壽命是多少? 糖尿病如何影響預期壽命可能是基於一些健康和治療因素。 糖尿病協會報告稱,2型糖尿病將預期壽命縮短了大約10年。
  • 「預期壽命」怎麼說
    「預期壽命」怎麼說[ 2007-02-13 16:08 ] 到205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可以達到85歲,這是日前由中科院提出的未來幾十年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專家們同時指出,到2050年,全國人均受教育的年限將從現在的8.2年提升到14年以上。
  • 人均期望壽命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十三五」衛生計生規劃,提出5年後北京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4歲。 一般來說,在自然環境條件好、社會環境穩定、經濟發達、醫療衛生條件優越、科學文化素質較高的國家和地區,人均期望壽命較高,反之較低。謝學勤說,人均期望壽命並不是全社會所有人的平均壽命,而是指這一年出生時也就是當年「0歲」人群的期望壽命。雖然難以預測具體某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並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這就是人口平均期望壽命。
  • 愛滋病感染者到底能不能達到正常人的預期壽命?
    以我國現在人均預期壽命78歲左右來說,如果一個人在三十歲不幸感染愛滋,那他要保持四十年不發病,才可以活到平均年齡。事實上,這幾乎不可能做到。現實並不永遠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大部分的患者都沒能撐過十年這個坎,而感染後活過二十年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更別提跟普通人有一樣長的壽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