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事件丨20年前的微軟也曾因反壟斷陷入至暗時刻

2021-01-13 騰訊網

自從螞蟻集團身陷科技大公司反壟斷風波起,微軟的名字被不斷提起。

「1990 年代,微軟試圖以自己在作業系統的統治地位獲取在網際網路瀏覽的統治地位。聯邦政府起訴微軟反壟斷,並最終達成和解。政府對微軟的反壟斷訴訟為 Google 和Facebook 的崛起開闢了道路。」提出拆分科技大公司的民主黨候選人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將 1998 年那場差點拆分微軟的反壟斷訴訟作為今天拆分蘋果、亞馬遜、Facebook、Google 的理論基礎。

反對者也愛提微軟,他們將微軟反壟斷訴訟,尤其是之後歐盟對於 Windows 解綁 IE 瀏覽器的裁決,視為拆分科技公司勞民傷財、傷害消費者用戶體驗的例證。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20 年前,微軟確實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公司。宿敵賈伯斯 1997 年回到蘋果之後結束與微軟的專利訴訟,在 Mac 上預裝 IE 以換取蓋茨的資金支持。而當時最大網際網路公司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則公開說,「你永遠、永遠也不想和微軟競爭。如果他們想和你競爭,你得趕快跑開,做點別的事。」

當時的 Windows 壟斷了 90% 以上的桌面市場,在科技業沒有第二個公司可以與之匹敵。

科技業在 20 年後進化成了當時沒人想到的樣子,但關於科技公司反壟斷的爭論卻依然沒有結果。

一場打了四年的反壟斷官司

在 1998 年的反壟斷訴訟之前,微軟已經因為不同的競爭手段惹上幾次麻煩。

1994 年,美國司法部第一次對微軟提起反託拉斯訴訟,指控微軟與電腦製造商籤訂了排他協議,阻止生產商選擇微軟之外的作業系統。

這場官司最終和解,次年微軟籤訂一份同意令(Consent Decree)」,然後修改了Windows 授權協議,不再增加排他條件。

這件事沒有傷到微軟。軟體生態已經形成,Windows 已經獲得主流認可,電腦製造商沒有其他選擇。和如今歐盟處罰 Android,但 Android 依然絕對壟斷,也是相似的道理。

1998年比爾·蓋茨在一次「反壟斷」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

同期另一起訴訟是 Caldera 公司起訴微軟打壓競爭。在庭審文件中,微軟內部郵件顯示公司高管遵循 「FUD」 戰術(Fear, Uncertainty, Doubt,意思為懼、惑、疑),誤導公眾一款和 MS-DOS 競爭的產品因兼容性問題無法在微軟 Windows 3.x 系統裡正常運行,利用 Windows 的優勢地位。微軟還付了 2.75 億美元的賠償費。

最大的麻煩還是瀏覽器。1995 年微軟將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與 Windows 捆綁,免費預裝,每臺 Windows 電腦桌面上都有 IE 圖標。

IE 瀏覽器因為預裝迅速獲得了市場份額,從 1996 年的 20%,到 1998 年的 40%,到2000 年 IE 已經有 80% 的份額。競爭對手被擊垮,曾經一度把持八成市場的網景瀏覽器只剩下 13%。

1996 年 9 月,美國司法部正式針對 Windows 和 IE 瀏覽器的捆綁是否涉嫌壟斷進行調查。

經過兩年拉鋸戰,1998 年 5 月,柯林頓政府時期的美國司法部和 20 個州的總檢察長聯合提出對微軟的反壟斷訴訟,拉開了世紀之交最受關注到一場商業審判。

這一年正是 Windows 進一步壟斷的時候。Windows 98 發布,1997 年微軟投資蘋果並且合作了 IE 和 Office 預裝,拿下個人電腦市場唯一有價值的競爭對手。

司法部在起訴文件中說,微軟壓制了軟體業的創新:「消費者和計算機製造商應該有權選擇他們想要在他們的個人電腦上安裝的軟體。我們的目標是保持競爭,促進計算機軟體行業的創新,確保任何開發軟體程序的人都有公平的機會參與市場競爭。」

接下來 8 個月,司法部和微軟分別指派證人出庭辯論,也包括微軟的競爭對手。在這期間網景公司一落千丈,1999 年被美國在線公司收購。2000 年 1 月,比爾蓋茨也辭去了微軟總裁和執行長的職位。

2000 年 4 月 3 日,微軟被判違反《謝爾曼法》,主審法官託馬斯· 傑克遜(Thomas P.Jackson)正式裁決微軟要一拆為二,拆出來的兩家公司在 10 年內不得合併。這是1984 年 AT&T 分解之後,美國最重的一份強行拆分判決。

判決書中解釋,已經有證據表明,目前還沒有——不久的將來也可能不存在——用戶可以選擇替代微軟作業系統的產品。傑克遜法官公布的《事實判定書》寫到,Web 瀏覽器是一種「中間件(Middleware)」,它並不能獨立存在,而要依附平臺(作業系統)的API 來開發。他把微軟比作標準石油,把比爾·蓋茨比作洛克菲勒,微軟掌握的是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就像石油和鐵路。

這就是微軟令人恐懼的地方,它能夠決定用戶使用什麼瀏覽器,獲取什麼信息。

微軟律師的論點是,Windows 與 IE 捆綁完全是創新和競爭的結果,二者不可分割,最終消費者獲得了實惠,因為這讓原本需要付費的網景瀏覽器等產品變得免費了。

為了證明 IE 最終是為了消費者,時任微軟副總裁 Jim Allchin 還在庭審現場放了一段視頻,畫面中演示刪除掉 IE 會讓 Windows 系統變慢。不過後來這段視頻被證明是偽造的。

蓋茨本人儘可能含糊應對調查問詢。在事後公開的 1 小時視頻中,蓋茨在證詞中多次說到「我記不清了(6 次)」,「我忘記了(14 次)」,以及「我不知道(22 次)」,甚至讓在場法官「發笑」。

微軟最終沒有被拆分。

2000 年 6 月,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以 7 比 0 的投票結果駁回了拆分判決,他們認定微軟依然是一家存在壟斷的公司,但 IE 瀏覽器捆綁是合法的創新。

兩個月後,主審法官傑克遜被披露違反司法程序,私自向媒體洩漏案件內情而被解職,科林·科拉爾·科特琳被任命接替傑克遜,負責對微軟反壟斷案的審理。

最終,2001 年 9 月 6 日,在微軟被正式起訴 3 年後,美國司法部宣布不再尋求分割,撤銷了有關微軟捆綁銷售的指控。

微軟當年為了化解反壟斷危機付出了什麼代價?

微軟到底是和美國司法部達成了什麼樣的協議,才避免了被拆分的結果?其中包括:阻止微軟參與可能損及競爭對手的排他性交易;要求電腦製造商使用統一的合同條款;允許製造商和客戶去除標誌一些微軟特徵的圖符;要求微軟公布部分技術數據,使軟體開發商編寫的 Windows 應用程式能夠具有與微軟產品相當的性能等。

這一和解方案要求微軟與第三方公司共享 API,並任命一個三人小組,該小組可以在 5 年內隨時對微軟的系統、記錄和原始碼進行不受限制的訪問和檢查,以確保其遵守了相關的協議。不過,聯邦司法部並沒有要求微軟更改已有的任何代碼,也沒有禁止微軟在未來的 Windows 中捆綁其它軟體。

但這起訴訟案,給了更多軟體公司活路和飯碗,掀起了第一波 PC 軟體產業發展高潮。

雖然微軟反壟斷案帶給我們無盡的深思,尤其是在當下科技界再一次面臨「反壟斷大考」之時,只有在前進中看待發展中的問題才能讓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這也是微軟反壟斷案帶給我們更新更艱巨的課題。

文|《浙商》全媒體記者 馮麟然

編輯|徐燕娜

監製|馮永明 審核|餘廣珠、胡俊翔

相關焦點

  • 反壟斷啟示錄:從比爾·蓋茨到馬雲
    例如,20世紀70年代曾經是美國的一個反壟斷高峰期,但當美國進入裡根時代之後,自由放任再次成為主旋律,對大企業的監管逐步放鬆。直到作為民主黨的柯林頓當政之後,政府才開始又對微軟這樣的大企業興師動眾起來。 同樣,在微軟案之後20年間,美國為了推動網際網路及相關行業的擴張,在反壟斷方面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直至近兩年,谷歌亞馬遜這些昔日的數字英雄才逐漸被拉到了前臺。
  • 從人格主義與多模態隱喻看《至暗時刻》:平凡的偉大領袖
    深受其影響的電影理論宗師巴贊(André Bazin)就曾提出「電影應該成為一種展現獨立自由精神,以及人類人格力量的載體,讓攝影機成為照亮人類黑暗精神世界的一束光芒。」在《至暗時刻》中,編劇和導演便把這一思想演繹到了極致,羅斯福、希特勒從未登臺,戰爭場面極少,反而在邱吉爾和日常與家庭生活中著墨眾多,帶領觀眾走進邱吉爾的內心世界。
  • 科技大事件:谷歌不滿俄羅斯反壟斷裁決進行上訴
    谷歌不滿俄羅斯反壟斷裁決進行上訴  谷歌於11月17日宣布對俄羅斯反壟斷監管部門之前的反壟斷裁決很不滿,因此要訴諸法庭今年9月,俄羅斯的反壟斷監管部門裁定,稱谷歌要求在運行Android作業系統的設備上預裝特定應用程式的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規。谷歌周二在其官方俄語博客上表示:「我們準備對這個裁定作出申訴。」聯邦反壟斷局稱,谷歌一直允許Android手機製造商使用Google Play商店,但作為交換條件,製造商必須在產品中預裝谷歌的服務,其中包括搜索、谷歌地圖等,這不利於第三方應用在Android作業系統中運行。
  • 從暫停上市到千億市值,康希諾宇學峰抉擇「至暗時刻」
    宇學峰和團隊在至暗時刻的選擇,最終成就了千億市值的疫苗龍頭。採訪|劉巖、高嵩文|高嵩編輯|及軼嶸7000萬人確診,160萬人病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中國之外的世界各地肆虐,2020年已經過去,但全球的至暗時刻仍未結束,能否在2021年完全擺脫危機?關鍵轉機是新冠疫苗。
  • 度過黎明前的黑暗——《至暗時刻》
    如果說《贖罪》和《傲慢與偏見》帶給長頸鹿精的是驚豔,那《至暗時刻》則是震撼了!歷史本身就是個恢宏又迷人的劇本,如果再有無可挑剔的攝影和炸裂驚嘆的演技加持,註定是一場不容錯過的佳作。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正好吻合了幾個月前上映的《敦刻爾克》。
  • 2019年上半年,彩電業的「至暗時刻」?
    這個行業迎來「至暗時刻」了嗎?行業陷入增長困境,彩電行業如何提升用戶粘度,激活新血液成為了當下待解難題。由於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增長陷入瓶頸,創維電視希望通過OLED屏幕電視激活市場,在7月份啟動了 「OLED普及風暴」,推出一系列的營銷策略助力OLED電視走進千家萬戶。在彩電行業增長陷入困境之時,中小型品牌很難改變大環境,只有具有足夠底蘊、技術積累的頭部品牌才能通過技術創新引領行業變革。
  • 他因「長春長生疫苗事件」引咎辭職,如今重獲新職!
    畢業後,畢井泉曾在國家物價局工作了12年,1994年,畢井泉進入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該機構即國家發改委的前身。此後,畢井泉一路從司局級幹部升任至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官至副部級。而後畢井泉任國務院副秘書長長達近7年。長期在經濟領域深耕,畢井泉對價格理論和價格政策頗有研究,公開報導顯示,他還曾獲薛暮橋價格研究獎,這是由中國價格協會設立的我國價格研究的最高獎項。
  • 三個月被做空10次,陳向東說:這不是至暗時刻,災難發生在4年前
    陳向東透露,被做空不是至暗時刻,災難發生在5000萬美元融資後。「43歲創業肯定和20多歲創業有很多差異,我創業時已經沒有了財務方面的壓力,創業不是為了去賺很多錢,我就是覺得一個時代來了,技術對教育改變的可能來了,坦白說我想真正做這件事。所以,我在和夥伴們一起創辦跟誰學的第一天就確定了我們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陳向東說。2020年6月16日,是跟誰學6周年的日子,跟誰學的員工們重看陳向東6年前的演講依然感動。
  • 四年間被罰近百億美元 谷歌在全球被反壟斷「圍獵」
    現在大家關心的是,為何短短幾年間,如日中天的谷歌深陷反壟斷旋渦之中?反壟斷訴訟纏身的谷歌將何去何從?這是谷歌的悲歌抑或只是一場新浪潮的開始?谷歌方面在回應記者採訪時表示,谷歌每年都會面臨一些反壟斷訴訟,目前谷歌官方沒有針對相關訴訟的對外聲明和回復。
  • 張憶東策略世界:至暗時刻的反擊戰轉為遊擊戰
    二、中期:維持此前「至暗時刻」的判斷不變,打好持久戰1、三季度初我們把反彈命名為「至暗時刻的反擊戰」,一直強調只是反彈,一直提醒中期風險層巒疊嶂,倉位提高到中性偏高即可,提醒反彈階段想真正成為贏家,要聚焦於業績的可持續性,反擊戰的勝負手在於業績。
  • 5年前預言病毒大流行,比爾蓋茨再發警告:病毒每20年會爆發一次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警告說,新冠病毒是很多人一生中經歷過的最大事件,但人們現在已經意識到,未來,很可能這樣的病毒大暴發每隔20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因此世界各國需要建立健全的機制來預防病毒大流行。蓋茨在採訪中說,全世界的領導人和政策制定者們已經因病毒大暴發多花了數萬億美元,而如果我們準備得當的話,成本不會這麼大。
  • 43.4億歐元 Google被開史上最高反壟斷罰單 盤點被處罰的巨頭們
    (圖片來源:網絡)Google再次「貢獻」歐盟巨額罰款據BBC於當地時間7月18日發布新聞歷時三年的反壟斷調查告一段落。Google公司因涉嫌濫用市場地位,被歐盟罰款43.4億歐元,超過去年因為線上購物工具搜索出具的24億歐元的罰單。
  • 張憶東策略世界:至暗時刻的反擊戰且行且珍惜
    投資要點一、回顧:年初建議「輕倉應對波動」,5月提醒「2 月式調整在2季度末重演」,6月中旬提醒「至暗時刻」,7月8日「至暗時刻的反擊戰,反彈行情有望展開」。二、展望:下半年的反彈時間窗口已開啟,至暗時刻的反擊戰且行且珍惜2.1、我們此前提出的三季度反彈開啟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 維多利亞時代「至暗時刻」:大惡臭與物種起源理論的登場
    1858年6月16日,星期三,倫敦陷入了烈日的烤曬之中,最高溫度達到32.5攝氏度,但這在當地是一個破紀錄的溫度。那年夏天,是英國歷史上最為炎熱的夏天之一。近日,資深英國文化研究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陸建德與《大惡臭:1858倫敦酷夏》(One Hot Summer: Dickens, Darwin, Disraeli, and the Great Stink of 1858)的譯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喬修峰,以「1858·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至暗時刻
  • 美國巨頭百年反壟斷史
    凡是用過Windows的人,都知道IE瀏覽器,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它並不是微軟自己研發的,而是微軟直接收購了一家小公司,然後進行的改造。最早的瀏覽器公司是網景,它的故事和微軟完全不同。它的成長速度驚人,從成立到上市,它只花了16個月,而微軟花了11年。
  • 阿里巴巴彭蕾:創業者在至暗時刻的孤獨感只能自己去面對!
    阿里巴巴合伙人彭蕾是馬雲創業時候的「十八羅漢」之一,她曾提到有一年大年三十,公司處境艱難,馬雲給同事打電話,問自己是不是壞人,這讓彭蕾感到震撼:連他內心如此強大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發問,創業者在至暗時刻的孤獨感只能自己去面對。
  • 張文宏、曾光、鍾南山……走出疫情至暗時刻,大咖怎麼說?
    全國新增確診降到兩位數、連續24天治癒出院超千人、湖北除武漢外新增確診連續第二天清零——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正在走出「至暗時刻」。 3月7日下午,以「走出至暗時刻」為主題的首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在線直播。
  • 蘋果和AT&T要求禁止谷歌在反壟斷案中查看隱私數據
    【TechWeb】11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和美國電信公司AT&T表示,他們為幫助美國政府對谷歌展開反壟斷調查而提交的機密文件太過敏感,允許他們在起訴書中指定某些數據為「高度機密」,防止被谷歌內部看到。
  • 遠古地球曾陷入深度冰凍狀態:僅數千年變成「雪球」
    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冰川正處於快速融化階段,但是一些科學家認為,在遠古時期,地球曾陷入一種叫做「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
  • 遠古地球曾陷入深度冰凍狀態:僅數千年變成 「雪球」
    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冰川正處於快速融化階段,但是一些科學家認為,在遠古時期,地球曾陷入一種叫做「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的深度冰凍狀態,當時冰蓋幾乎完全覆蓋了整個地球。然而,地球出現深度冰凍的次數、延伸範圍,以及地球變成雪球的速度有多快一直是未解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