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痛風的新藥 以及正在研發的藥物

2021-01-10 健康界

別嘌呤、丙磺舒、苯溴馬隆,以及2009年上市的非布司他,這些常用的降尿酸藥物相信大家已經熟知。螞蟻醫生將為大家介紹高尿酸和痛風治療的新藥和正在研發的降尿酸藥物。

一、抑制尿酸合成藥物:Topiroxostat,Ulodesine

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Topiroxostat

降尿酸機制:與別嘌醇和非布司他的分子結構不同;與非布司他的結合位點相同,通過與XO/XDH結合,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減少尿酸的生成。

不影響嘌呤和嘧啶的合成。

代謝途徑:主要醇安全、有效。

上市情況:2013年經過肝臟代謝和排洩,不經過腎臟排洩,特別適合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治療效果:比別嘌在日本上市,目前尚未在其他國家上市

注意事項:臨床研究中發現應用Topiroxostat出現ALT升高的發生率高於安慰劑組;臨床應用過程中注意監測肝功能。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抑制劑:Ulodesine

降尿酸機制:Ulodesine是一種嘌呤核苷磷酸化酶 (PNP) 抑制劑。作用於嘌呤代謝上遊途徑,抑制次黃嘌呤核苷、黃嘌呤核苷、鳥嘌呤核苷轉化為次黃嘌呤、黃嘌呤、鳥嘌呤。 

上市情況:目前該藥尚處於II期臨床試驗階段,未上市。

注意事項:

1.Ulodesine可經腎臟清除,不在幹細胞代謝,不會誘導或抑制CYP異形體或常見藥物轉運體;

2.不良反應少;

3.隨劑量增大,可導致腹瀉(20%)和皮疹(13%);

4.儘管劑量相關性降低CD41、CD81和CD201淋巴細胞,感染機率並無明顯增加。

二、促尿酸排洩藥物:Lesinurad

降尿酸機制:Lesinurad是首個選擇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劑,抑制腎小管尿酸轉運蛋白-1(URAT-1),增加腎臟尿酸排洩。

代謝途徑:主要經細胞色素P450 (CYP) 2C9代謝

適用人群:無肝毒性,可聯合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共同降尿酸,因此Lesinurad適用於單用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不能達到血尿酸控制目標的痛風患者。不適用於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者。

上市情況:2015年12月,美國FDA批准Lesinurad可用於單用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血尿酸仍不達標的痛風患者。2015年,歐洲EMA建議Lesinurad(200mg/d)可輔助嘌呤氧化酶抑制劑用於治療痛風相關的高尿酸血症。

注意事項:

1.單藥III期臨床試驗中,該藥增加了患者的腎臟相關風險,導致一些嚴重不良事件,該公司未透露細節;

2.其它已披露的副作用包括腹瀉、噁心和便秘;

3.該藥尚未在中國上市。

三、雙通道降尿酸藥物:RLBN1001,KUX-1151

RLBN1001

是一種抗腫瘤藥物,在一項癌症治療的初步研究中,偶然發現RLBN1001具有降尿酸作用。

它主要通過抑制URAT-1,促進腎臟尿酸排洩;還可以輕度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

目前處於II期臨床試驗,未上市。

KUX-1151

2015年,由日本kissei公司發現,主要通過抑制URAT-1和黃嘌呤氧化酶發揮降尿酸作用。

已在日本完成II期臨床試驗。

參考文獻:

1.Sattui SE, Gaffo AL. Ther Adv Musculoskelet Dis. 2016 Aug;8(4):145-59

2.Rees, F. et al. (2014) Nat Rev Rheumatol 10: 271–283.

相關焦點

  • 又一痛風新藥進入臨床,中國URAT1抑制劑或迎來大爆發
    近幾年,在痛風治療領域,區別於傳統降尿酸藥物的尿酸鹽重吸收轉運子1(URAT1)選擇性抑制劑異軍突起,一眾國內外知名藥企均有布局。近期,記者從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了解到,先聲藥業旗下1類新藥SIM1909-13(原稱URC102)於11月18日獲得臨床默示許可。
  • 痛風不再「痛苦」 中國科學家從向日葵花盤提取出抗痛風有效成份
    記者近日從吉林大學了解到,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小波團隊從向日葵花盤提取出抗痛風有效成份,並研發出含有這種提取物的全新抗痛風產品
  • 對抗新冠肺炎,新藥研發要面臨哪些挑戰?談一談藥物研發流程與抗...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推薦的可能有效治療2019-nCoV感染的藥物中,洛匹那韋/利託那韋作為蛋白酶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RNA的逆轉錄限制病毒的複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氯喹既可降低ACE2受體與病毒S蛋白的結合力,抑制病毒的侵入,又可通過提高體內pH值,阻斷冠狀病毒、逆轉錄病毒等pH依賴性病毒的複製。
  • 賽萊拉幹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打通新藥研發高速路
    幹細胞新藥研發 粵港澳正在協同推進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廣州正掀起一輪產業升級的浪潮。這股浪潮帶來的是廣州科技創新企業蓬勃發展。2018年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評價入庫企業8377家,居全國城市首位。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創新藥研發國家,僅次於美國,在1996年至2019年11月,累計批准新藥406個。10年內僅在日本上市的新藥也被日本公司所包攬。
  • 上海藥物所與PerkinElmer公司開展新藥研發合作新方式
    李佳向外賓詳盡介紹了藥物所的歷史、研究領域、科研進展及籌建中的藥物創新研究院,James Corbett圍繞藥物所新藥平臺建設、國內科研設備行業趨勢及需求提出問題,蔣所長一一解答並對PerkinElmer公司未來的新型儀器的發明應用表示期待。雙方同時還就新藥研發等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 盤點FDA近十年批准治療痛風的藥物
    在藥物研發領域,抗痛風藥也是熱門領域,近年來有多個抗痛風藥物經美國FDA批准上市。這一階段需使用降尿酸藥控制血尿酸水平,降尿酸藥物按作用機制可分為抑制尿酸生成藥、促尿酸排洩藥及分解尿酸的尿酸酶三類。該藥通過腎臟排洩,禁用於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者,高尿酸患者但未出現痛風的患者不推薦使用。聚乙二醇-尿酸酶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長,提高了患者的用藥順從性。尿酸酶藥物的安全性較高,且未影響患者的肝腎功能,是治療痛風的理想藥物。尿酸酶的主要不良事件為輸注反應,發生在多達40%的患者中,並且出現在尿酸降低起效之前,表現為噁心、皮膚潮紅和呼吸困難。
  • 臺灣年輕科學家的新藥開發CEO之路
    在任職工研院生醫所時期,石博士曾擔任計劃主持人、計劃經理及藥物研發計劃協調負責人,從人員訓練、計劃目標達成等擁有完整歷練,加上受到許多商業及管理學等專業實務訓練的薰陶,是少數具有結合新藥開發與公司營運管理經驗的CEO。
  • 《新藥的故事》新藥研發的背後隱藏著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
    藥物工業化生產的進步 也為二戰之後現代化製藥的迅速發展 奠定了基礎。 以上就是我們講的第一部分內容,從基礎的生物研究 到製藥公司的立項和研發,再到新藥的工藝研發和生產,新藥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包含著眾多 從業人員的辛勤努力。
  • 科學網—新藥研發模式亟須轉變
    ■劉昌孝
  • 我們如何用AI來研發新藥?
    ,有許多疾病至今無藥可治,而新的疾病、病毒又層出不窮,比如我們眼下正在經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我們如何才能提升新藥研發的效率?也許人工智慧可以?傳統的新藥研發過程是怎樣的?它有兩個特點:第一,周期特別長;第二,體系非常複雜。一個藥物的發現,首先需要在生物學上確定可能產生疾病的原因,然後到各種可能的分子當中去尋找,找到合適的藥物,最後在醫學上臨床測試。
  • 體外新藥篩選系列(一):KRAS篩選助力靶向腫瘤藥物研發
    KRAS編碼一種小型GTPase膜結合蛋白,這種蛋白以兩種不同的形式出現,非激活狀態下的GDP結合形式以及激活狀態下的GTP結合形式。KRAS基因被異常激活最常見的方式是點突變,95%的KRAS突變主要發生在2號外顯子的第12號密碼子(>80%)和13號密碼子上,常見的突變形式有KRAS-G12C, KRAS-G12V和KRAS-G12D。
  • 【科普】B肝在研新藥:2期臨床藥物大盤點!
    在臨床前試驗中,這款新藥能降低所有的病毒抗原水平,也能夠降低B肝病毒的共價閉環DNA(cccDNA)以及其他DNA水平。在2期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單次治療能顯著減少血清中的B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多次治療則能起到額外的效果。
  • 致力全球新藥研究與開發 2017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落幕
    原標題:致力全球新藥研究與開發 2017年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圓滿落幕 本次會議共吸引了超過1700位來自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各大高校、研究所、醫院和醫藥研發企業以及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藥物化學領域與會代表前來參會。與會各方積極交流藥物化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分享研究工作的成果和經驗,加強藥物化學工作者的互動和合作,擴大我國藥物化學工作者與國際同行的聯繫與交流,同時推動高校院所與製藥企業之間的科研合作。
  • 深度學習以及合成化學正在引領AI藥物研發變革
    自 2014 年以來,我們融資超過 5200 萬美元,這些資金用於研究新的靶點和新的藥物分子,我們有靶點識別的研究工作,幫助大家儘快研發這些藥物來治療疾病。大家可以看到陰陽圖,其實軟體工程,包括 AI 的軟體工程,還有我們內部的研發管線來說就像陰陽圖一樣,我們要知道一點,即分子可以帶來實際的價值。有分子的發現,才有藥物的發現。分子這一環節是非常重要的。
  • ADC藥物專題研究:蓄勢待發,有望引領下一個十年的新藥研發
    且由於 HER2 ADC 藥物 DS-8201 以及 Trop-2 ADC 藥物 Trodelvy 的優異療效,整個 ADC 行業熱情高漲,重磅併購頻出。我們認為以 ADC 為代表 的新技術將引領下一個十年的新藥研發。 ADC 技術壁壘更高,未來產品生命周期更好。
  • 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近年來,由於國家政策的支持,生物醫藥產業正在成為發展最活躍的產業,醫藥研發進展可謂日新月異。鑑於藥監局的監管政策在不斷更新,從事醫藥研發的企業和人員越來越多,以及一級、二級市場從事醫藥版塊投資的人員增加,現將新藥研發的基本流程做一個簡單梳理。
  • 利用AI「發現」新藥 為研發提速
    除了發現新藥之外,Innoplexus, Deargen, Gero, Cyclica, Healx, VantAI等公司也在利用AI技術為現有藥物發現新的用途。Insilico Medicine、Exscientia、SRI International、Iktos等公司正在全面使用AI發明新藥。世界各地的生物製藥公司都在採用AI策略以整合藥物發現過程。
  • 解析新藥研發WBS(工作分解結構)
    因此,一旦新藥項目開發失敗,對企業的影響巨大。第三,新藥研發的涉及面廣,操作複雜。:新藥研發是一項由化學、生物學、醫學領域內多種學科相互滲透、相互合作的複雜系統工程。它涉及分子生物學、分子藥理學、藥物化學、分析化學、藥劑學、製藥工藝學等學科,參與人員多。
  • 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新藥研發成功率低於10%,平均研發成本15億...
    在當天上午舉行的行業論壇——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上,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以「巨型新藥種子庫 新分子賦能創新藥」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李進在演講中分享了一組數據:新藥研發成功率低於10%,每個新藥研發平均成本15億-20億美元,每個新藥研發時間需要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