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HoloLens 2混合現實技術助力載人登月計劃

2020-08-28 大菠蘿飯

工程師們正將混合現實技術這種強大的工具,用於NASA載人登月的Artemis計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NASA獵戶座宇宙飛船的主承包商,正在使用MR技術來提升Artemis II宇宙飛船的製造效率,這是獵戶座飛船的第一個載人任務。

Mary Lakaszcyck是一名技術人員,服務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分包商ASRC Federal Data Solutions。她戴著HoloLens 2,將膠帶貼在獵戶座乘員模塊適配器上安裝部件的位置。這項工作是在高架艙內進行的,地點位於佛羅裡達州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的行動和檢測中心。

在組裝複雜硬體,比如載人進入外層空間的宇宙飛船時,該技術提供了獨特的功能,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動態工作環境。以前在二維屏幕上,人們是通過文本或模型來展示工作步驟的;但是當佩戴HoloLens 2時,這些指令能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出現,並且映射在宇宙飛船的物理實體上。

「老實說,這個設備是多麼有用、多省時和多有趣,我很難用語言充分表達。」 Lakaszcyck說,「有些工作過去至少要花1周的時間,或者8到12個班次,而現在1個班次內就能完成。」

Lakaszcyck還表示,通過這個設備,她可以準確地看到在宇宙飛船裡擺放物品的位置,放置的方向,以及它們的參考編號,使得這個過程前所未有的高效。

AR/MR技術並不是一時之風。它們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項目團隊為獵戶座飛船投入飛行準備的常用工具。該公司已經於2017年開始使用這項技術。

「我們在獵戶座飛船的製造中使用了MR技術,用於Artemis I號的飛行任務,」Shelley Peterson說,她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混合現實和混合現實方面的專家。「與傳統方法相比,混合現實技術正幫助我們突破界限,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任務。」

NASA乘員模塊適配器的組裝、集成和測試負責人Carlos Garcia對獵戶座製造工作感到滿意,他對MR技術在點擊聯結件(click bonds)上的省時效果感到滿意。點擊聯結件是一種緊固件,可以將幾英裡長的線束固定在太空飛行器結構上。

「在乘員模塊適配器的製造工作中,使用該技術來定位安全帶上的『點擊聯結件』,相當於節省了三周的時間,」 Garcia說。

MR設備佩戴者將在獵戶座飛船上放置幾個關鍵的航天部件,包括乘員模塊和Artemis II號中要用到的隔熱板。他們還將使用混合現實工作指令,以完成飛船乘員座椅的組裝。

「在四個場所中,我們通過使用混合現實完成太空飛行器製造,工作時間要比傳統方法減少90%。例如,一項通常需要8小時的工作,現在可以在45分鐘之內完成,」Peterson說,「如果單看緊固件的話,一艘獵戶座宇宙飛船有57000個以上的線束緊固件。每個緊固件上節省出來的時間匯總起來就很可觀了!」

Peterson說,使用混合現實的工作指令後,幾乎無需解釋說明,工人就可以立即理解手上的任務。

微軟製造的HoloLens 2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用設備的第二次迭代。該公司使用Scope AR公司開發的混合現實軟體平臺WorkLink為設備構建內容。

「我從未想過自己會親手建造進入外層空間的宇宙飛船,」 Lakaszcyck說,「我已經設計了三種不同的運載工具,包括當前即將載人升空的Artemis II。現在我是Artemis的一員,這不僅有著不可替代的興奮感,更是一種責任感。」

在Artemis計劃裡,NASA將先把一個女性送達月球上,之後是一個男性。獵戶座飛船將通過Space Launch System火箭發射出去,把機組人員運送到太空,提供緊急中止能力,在太空旅行中為機組人員提供供給,並能從外層空間安全重返。NASA將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續的前哨站,並運用獲得的知識將太空人送往火星。

相關焦點

  • NASA發布最新《載人探月戰略計劃》:Artemis計劃
    •驗證火星載人登陸計劃的技術和能力;•鞏固美國在太空的領先地位和戰略存在;•激勵新一代投身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理工科事業;•引領科技變革;•擴大美國全球經濟影響力;•拓展美國在深空領域的產業和國際合作。2.先月球後火星登月計劃中,太空人距離地球只需要3天的航程,風險可以接受。
  • NASA發布阿耳忒彌斯計劃,將於2024年實現首位女性太空人登月
    18個月前,NASA接受了一項大膽的挑戰,將其探索計劃提前至少四年,並計劃在二十年代末建立可持續月球探索。這期間,NASA不斷取得新進展,向載人登月計劃不斷邁進,這將是繼1972年「阿波羅」(Apollo)登月任務後,人類首次重返月球。
  • 洛克希德·馬丁用HoloLens 2輔助建造獵戶座登月飛船
    作為說明,獵戶座飛船(Orion)目前正由洛克希德·馬丁建造,目的是支持美國宇航局NASA的阿特米斯(Artemis)載人登月計劃。洛克希德·馬丁的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首席研究員雪萊·彼得森(Shelly Peterson)表示:「在整個操作中,員工不必再參考電腦屏幕或紙質圖文。員工可以在車間穿戴HoloLens 2,啟動設備,而它它包含了引導工人完成操作任務所需的一切內容。」
  • 載人登月計劃停滯48年,NASA還沒重返月球,難道技術退步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宇航局進行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對人類的太空探索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然而,阿波羅計劃的真實性,卻依然備受質疑。雖然美國宇航局拿出了許多證據,證明當年登月的真實性,但是對於阿波羅計劃的突然停止,無數人仍懷有謎團。
  • 美NASA計劃2033年登陸火星 2024年載人登月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3日消息,由於與地球距離遙遠,實施火星太空任務將需要至少2年時間。太空飛行器飛到火星需要6個月,遠遠長於飛到月球的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已經明確表示將在2024年重新把航天員送上月球,但它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此。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而以當前全球的科技水準,如果一個國家能實現載人登月,毫無疑問是該國掌握人類最高科技的直觀體現。  第二階段是實現載人登月,中國人,應該踏上,也必須踏上月球的土地。  第三階段則是要實現人類從未有過的壯舉——建立月球基地!  注意,這並非是在講科幻小說,而是我國「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親口說出的預期計劃。
  • 俄計劃2025年前載人登月 2035年飛火星
    當地時間8月31日,俄羅斯航天署署長佩爾米諾夫宣布,俄制定出到2040年的太空探索計劃,包括2025年實現載人登月,此後在月球建永久基地,以及2035年之後載人飛往火星等。    未來計劃雄心勃勃     綜合英國《每日電訊報》等媒體報導,當天,佩爾米諾夫表示,俄羅斯已經制定了未來大約30多年的太空探索計劃,並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等不同階段。
  •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因為美國此次的載人登月計劃並不是1972年之前的阿波羅計劃的簡單重複,而是有著本質的區別。2024年進行載人登月的時候,在月球上的著陸點選擇了月球南極地區。目前已有10多家美國公司合力研發這套載人登月系統,但具體成果還未見公開報導。
  • NASA重啟載人登月的3個主要目的,這項計劃將建造月球基地?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NASA的「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成功登月,在之後的四十多年裡再也沒有人類拜訪過月球,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探月真空期後,NASA在2019年宣布了一項名為「阿爾忒彌斯」的載人登月計劃,目標是通過載人登陸月球最終實現登陸火星,在該計劃中把載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時間分別定在2024年和2028年,近些年已經有許多國家開始實施太空探索計劃
  • Spacex星艦終獲得世界航天界的認可,拿到NASA載人登月計劃合同
    2020年4月的最後天,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公布了載人登月合作供應商名單,其中SPACEX名列入選的三家名單之一,獲得1.35億美元的合同!有趣的是,2024年這個時間點曾經發生過波折,多次傳出聲音要推後到2026、2028年完成,最近才確定下保持2024年登月時間節點不變。這是美國1972年最後一次進行載人登月後,近50年來第一次重新啟動登月計劃。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載人登月 暫不考慮支持暫不登月的人士認為,只要能將月球上的物質帶回地球,並且掌握登月技術就行。登月,何必一定要上人?「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NASA公布載人登月宣傳片,曾宣稱登月有難度,需要各國鼎力支持
    之所以沒有繼續實施新的載人登月項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術門檻高、成本也是非常高,所以實施載人登月的效益比是很低的。不過,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科技的進步,探索月球已經成為了我們宇宙探索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載人重返月球的計劃也開始展開。
  • 「阿波羅」計劃結束後,為什麼就再也沒有載人登月?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嫦娥4號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抵達月球背面的飛行器,也是中國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為我國實施「載人登月」計劃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目前各方正在為之努力。
  • 中國計劃2036年載人登月
    據BBC報導,中國計劃在2036年之前派太空人登陸月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另一項重大突破。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中將在最近的一次座談會上表示,中國力爭用15到20年的時間實現載人探月目標,為中華民族開拓利用地月空間邁出堅實的一步。張育林中將的這次講話也是中國首次確認載人探月計劃。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 業內人士稱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已取消—新聞—科學網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美國載人登月計劃提前施行
    【家電網HEA.CN 10月18日微信原創】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即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已將這一登月計劃列為優先發展事項。
  • NASA無奈承認,2024年無法實現載人登月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告吹。可是根據這份報告指出,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個計劃的一些關鍵部分已經於年初關閉,就算沒有疫情,這個計劃也一直在消耗大量的資金,導致計劃中的一些載人和無人發射被推遲了好幾年,而受到影響的,當然也包括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 NASA無奈承認,2024年無法實現載人登月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告吹。在今年11月12號NASA公布的航天報告中有提到關於航天的一些挑戰和戰略,其中第一條挑戰赫然是在2024年要讓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登月和一位男性登月。NASA為了這個計劃,在2020-2025年間可能會需要投入大約280億美元。可是根據這份報告指出,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這個計劃的一些關鍵部分已經於年初關閉,就算沒有疫情,這個計劃也一直在消耗大量的資金,導致計劃中的一些載人和無人發射被推遲了好幾年,而受到影響的,當然也包括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 NASA已經整整48年沒有登月了,最近為什麼又提新的登月計劃?
    在隨後的數年時間中,NASA又進行了多次登月任務,如阿波羅12號、14號、15號、16號,都成功的登錄到月球之上。972年12月11日,阿波羅17號登月艙,降落在金牛座利特洛峽谷。兩名太空人在那裡進行了長達22個小時的三次月面活動。
  • 消息稱中國將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停止研發嫦娥五號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