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34周年,關於核能,我們需要了解什麼?

2020-12-06 聞宇愛百科

2020年4月24日,就在人們紀念哈勃30周年時,車諾比事故34周年的紀念活動,也在低調進行。但是,一場爆發於核汙染區內的大火,再次引起人們對核能的關注。可以說,核能,自從被人類發現以來,就是一個矛盾結合體。

車諾比大火新聞圖片

人類對核能的第一次使用————原子彈,為戰爭而生,卻在1945年以兩朵蘑菇雲,終結了戰爭。在這兩次核爆中,人類被小小原子核中隱藏的巨大能量所震撼,進而研製了破壞力更大的氫彈。但震懾於其威力,整個人類世界在核威懾下的戰略平衡中,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的整體和平。

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雲

有趣吧,人類最強大的武器,卻鑄就了和平。這是,「武者,止戈」的寫照,也是聯合國總部前,「鑄劍為犁」的美好願景。於是,人類期望通過可控核裂變,在核電站中,安全使用核能。

聯合國總部前「鑄劍為犁」雕像

那什麼是核裂變呢?核裂變如何才能被安全使用呢?

核裂變是一種鏈式反應,在核電站或者原子彈中,以鈾235作為裂變材料。下面是裂變反應中的方程式。

鈾235核裂變反應

當用一個中子撞擊一個鈾235原子,得到一個鋇原子,一個氪原子和3個中子;而3個中子又會繼續撞擊周圍的鈾235,形成鏈式反應。

在核裂變反應中,會有一部分質量轉化為能量,發生質量虧損,而虧損的質量,則會變成能量釋放。原子彈就是在鈾235雪崩一般的核裂變中,將虧損的質量轉變為能量,進而釋放出出巨大破壞力的。

愛因斯坦用著名的質能方程刻畫了這個釋放能量的過程。

質能方程

其中,m為虧損的質量,c為光速,E就是釋放的能量。1kg的鈾235,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

那我們怎麼樣才能讓核裂變鏈式反應的第一個反應開始呢?這裡會涉及到一個叫做「臨界質量」的概念。

在教科書中,臨界質量,指的是維持核子連鎖反應所需的裂變材料質量。不同的可裂變材料,受核子的性質、物理性質、物料形狀、純度、是否被中子反射物料包圍、是否有中子吸收物料等等因素影響,會存在有不同的臨界質量。

簡單來說,就是想要鈾235核裂變發生,對鈾235的質量、濃度和體積是有要求的,需要達到某一個值。

原子彈結構示意圖

我們以原子彈為例。在原子彈爆炸前,中子源位於原子彈的中央,而裂變材料鈾235則分布在中子源的附近。其中每一塊鈾235,都未達到臨界質量。

當引爆時,原子彈內部的炸藥首先爆炸,產生的推力,會將每一塊鈾235推向彈體中央,使鈾235聚集超過臨界質量。這時,只要有哪怕一個中子撞擊,就會引發鏈式反應,產生巨大的破壞能量。

那在核電站中,人們是如何讓核裂變在可控的狀態下進行呢?

RBMK石墨沸水反應堆示意圖

以上是車諾比曾發生爆炸的RBMK反應堆,中文名為石墨沸水反應堆。簡單來說,理解了以下三點,就明白了石墨沸水核反應堆的基本原理。

核裂變反應在燃料棒中進行,水作為冷卻劑,帶走反應熱量的同時,產生蒸汽推動渦輪機進行發電;核裂變反應所需中子速度不能太快,工程師們用石墨減速劑降低中子速度,使鏈式反應可以持續不斷進行;控制棒通過吸收中子,控制反應速率,使得核裂變反應可控。車諾比事故,正是由於控制棒的設計和人為操作的失誤,導致控制棒無法有效控制核反應的速度,反應堆功率猝增,超過了正常值的10倍。由於溫度過高,熔化的燃料棒,與冷卻液和蒸汽混合,發生爆炸,掀開了屋頂。由此,核反應堆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造成了可怕的核災難。

車諾比事故發生地

可見,當我們在使用宇宙中如此強大的能源時,一定要在技術及規章制度上做好準備,否則將會遭到反噬,釀成災難。可控核聚變,在能源危機日益逼近的今天,是人類努力的一個方向。

我們從認識核能,到研究核能,應用核能,也就一百年光景。希望核能帶給人類的,不是終結,而是新工業革命的曙光。如果能得到後人如此評價,我們今天的努力,也算值得了。

過去的人真笨,過去的人真難。 ——《地火》劉慈欣

相關焦點

  • 《車諾比》之後,我們真的需要為核能安全擔心嗎?
    然而,這部以車諾比核電事故為原型的影視作品,再度引發人們對核能技術發展的擔憂,核能這項技術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基礎是,我們是否真地了解這項技術,核能又發展到了什麼階段?圖丨劇中截圖(來源:HBO)核裂變與三代反應堆人類利用核能,主要原理是反應堆通過利用原子核的裂變反應所產生的熱能來產生電能。
  • 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之際 超千名烏消防員在禁區撲救火災
    來源:海外網圖源:美聯社【海外網4月27日編譯報導】4月26日是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紀念日。在當天,烏克蘭有超過1000名消防員正在受到輻射汙染的車諾比禁區內努力控制燃燒多日的森林大火。據德國新聞社、德國之聲等媒體26日報導,自從4月初森林大火爆發以來,烏克蘭消防員們就一直在與這場主要在車諾比核電站附近封鎖區域內肆虐的大火搏鬥。烏克蘭國家緊急服務中心在聲明中指出,消防員們26日正集中精力控制兩處火點中正在緩慢燃燒的樹木和灌木。
  • 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之際,超千名烏消防員禁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編輯:張揚運據央視新聞援引俄新社消息,烏克蘭總統辦公廳26日發布消息稱,車諾比隔離區火災已燒毀超過1.1萬公頃的森林。當天,烏克蘭救援人員繼續在車諾比隔離區兩處火點進行滅火工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前往視察滅火情況,並向22名參與滅火的人員頒發國家勳章。本月4日,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內一臨近核電站的林區起火,火勢迅速蔓延。得益於14日的降雨,隔離區明火已撲滅,但林區長期積壓的雜草、枯木和泥潭沼澤還在陰燃。
  • 34年過去了,我們仍未走出車諾比的陰影
    陳曄老師根據沙希利的書,與讀者們聊了車諾比事故發生的當晚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車諾比的災難有怎樣的影響?而去年爆紅的HBO美劇《車諾比》對事故的描畫,和事實有哪些出入?我們又從中得到了哪些教訓?本文根據講座內容整理而成。
  • 《車諾比》:34年後,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當酒店裡的人問列加索夫,我們需要擔心嗎?他低頭喝酒,回答說「不需要」。核爆炸的影響已蔓延整個歐洲,白俄羅斯核能源研究所的核物理學家烏拉娜·霍繆克,無意中發現了屋外空氣中的核輻射汙染。霍繆克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但得到的回覆是: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她預警說,如果不控制,成千上萬的人會因此得癌症,但依然沒有得到重視。
  • 34年前的車諾比,告訴我們說真話有多重要
    34年前的車諾比,告訴我們說真話有多重要 發布時間: 2020-04-27 09:38:26   來源:南風窗  作者:曲牙子
  • 【原創】車諾比核事故三十四周年紀念日
    34周年紀念的這一天,澤林斯基先生還去過車諾比隔離區,和消防隊員見面,獎給他們勳章。大家都知道,4月4號以來,基輔州和和日託米爾州的林區發生火災。烏克蘭的消防隊員為了滅火很努力地工作,4月25號終於停火。澤林斯基總統到車諾比隔離區以後,首先去鳥瞰看嚴重火災的後果。「從直升機窗戶看下面的時候,只可以意識到情況的複雜和你們工作的難易程度。代表烏克蘭公民我要表示感謝。」 – 他說。
  • 俄羅斯民眾:我們自己拍不出《車諾比》
    HBO劇集《車諾比》火了。這部只有5集的劇集,在短短一個月內成為IMDb有史以來評分最高的劇集——超過15萬觀眾為它打出了9.7分的高分。劇集的製片人也表示,相對於故事性,他們更在意的是歷史本身。為此他們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從前蘇聯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國際核能協會發布的報告,到目擊者口述、建築藍圖等等,都成為他們參考的素材。豆瓣作者「八千夜」翻譯了一些俄羅斯民眾(包括車諾比事件親歷者)對這部劇的評價:「4月26日,在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周年紀念日,沒有一個俄羅斯頻道,沒有一家俄羅斯報紙提到這場災難。對撲滅車諾比核火焰的人們沒有一句感謝。
  • 重返車諾比
    1905年,愛因斯坦寫下E=MC²,預設了核能的利用與開發。魔盒就此被打開,人類發現了核能的巨大能量,也喚起了潛藏的危險。如今,世界上十分之一的電力來自核能。但人類也無法忘記,日本廣島和長崎升起的蘑菇雲;美國的三英裡島、烏克蘭的車諾比、日本的福島,前前後後成千上萬生命的消隕和磨難。關於核能的爭議從未停息。
  • 《車諾比》背後的歷史真相:列加索夫的死因
    瓦萊裡·列加索夫於1988年4月27日自縊身亡,作為車諾比事故調查委員會主要負責人,他去世的前一天正好是車諾比事件兩周年紀念日,關於他的死因多年來眾說紛紜,西方媒體主要採用的說法是:「蘇聯政府不願意承認核反應堆存在設計缺陷
  • 34年過去了,當年造成9.3萬人死亡的車諾比事故,現在咋樣了
    大家都知道,核能資源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資源,核能可以用來發電,還可以用來製作炸彈,可以說核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我們人類很大程度上的方便和便捷。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帶來福利的同時,核能也能帶給我們人類毀滅性的災害。
  • 34年已過,車諾比裡面的動物,是不是都變異了?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就是1986年的車諾比核洩漏事故。簡要說說車諾比1986年的4月26日開始,車諾比的一座核能設施由於在原先的工程設計上有一點漏洞,再加上後來的人工操作不當就導致了核能設施發生了嚴重火災。緊接著很快就出現了爆炸。
  • 核能解釋:核能原理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輕水反應堆
    似乎這只需要幾年的研究就能實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先不管它會不會幾年實現,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未來是屬於核能的。 ​ ​關於核能我們或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現在建造反應堆時,我們有多少種不同類型,可以給我們選擇呢?令人驚訝的是,一個不被看好的失敗者贏得了勝利:輕水反應堆。它並沒有什麼革命性的意義,也不被大多科學家看好,但是它有一些決定性的優勢——比其他核電站更便宜的價格。
  • 核能解釋:核能原理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輕水反應堆
    似乎這只需要幾年的研究就能實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先不管它會不會幾年實現,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未來是屬於核能的。關於核能我們或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名字雖熟,但它到底是什麼,想必有些朋友可能不懂。核能(或稱原子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
  • 我是第一個走進車諾比的中國記者
    我是第一個走進車諾比的中國記者  《環球》雜誌前駐基輔記者/桑華  1986年4月26日,一聲巨響震驚世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大爆炸,成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嚴重的災難。
  • 車諾比核事故是什麼?烏克蘭1986年核反應堆爆炸
    【導讀】車諾比核事故是什麼?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30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逾8噸強輻射物質洩漏,6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遭到直接汙染,320多萬人不同程度受核輻射侵害。根據烏克蘭衛生部的統計,有2397863人因車諾比核事故患病,其中,453391人是兒童。
  • 「車諾比地區」逃出一頭攜帶輻射的野狼,它會帶來什麼影響?
    核能核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因為關於核能的研究很可能是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關鍵。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關於核能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發展。同時,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傳統的能源逐漸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更別提在未來人類探索宇宙其他星系時的消耗,尋找新的能源迫在眉睫,關於核能的發現似乎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如果人類可以掌握可控核聚變,就不需要為了未來宇宙飛船的能源問題擔心。
  • 車諾比鏡鑑:官方篡改標準、操縱數字、隱瞞真相不能成為...
    接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電話後,戈巴契夫方知事態的嚴重:「發生什麼事了?發生爆炸?出現放射性雲層?發生嚴重汙染?」紀錄片中戈巴契夫一臉無奈地說:「這竟然是通過瑞典向我們警示……在政治局,我們馬上決定,最重要的就是從那時起所有事實都要對我們報告。我聯絡國安會,要他們追蹤現場的一切後續報告、科學家會議內容,我要他們私底下對我報告所有的情況。」
  • 車諾比,茵陳的陰影
    車諾比是一個很可怕的例子,讓我們見識到人們可以多麼輕而易舉的毀掉一切,失去生活的平衡。 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在禁區裡有許多怪物。人們總是懼怕他們不知道的東西穀雨:這個項目的拍攝長達八年之久。第一次是因為什麼機緣去的車諾比,當時什麼感覺?
  • 那些被車諾比核事故改變的人:45萬兒童患病
    4月26日是車諾比核事故30周年,但其影響還遠未結束,民眾還活在核輻射陰影下。圖為烏克蘭基輔車諾比博物館展示的在核事故中死去的部分兒童的照片。  30年後美國記者重返車諾比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於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蘇聯車諾比核電站四號反應堆爆炸,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最嚴重的事故,逾8噸強輻射物質洩漏,6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遭到直接汙染,320多萬人不同程度受核輻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