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
摘要
【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上採訪了多位扇貝養殖、捕撈經驗豐富的獐子島公司老員工,他們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談到公司目前採捕深海底播蝦夷扇貝的拖網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或是釀成近年扇貝頻繁「猝死」的原因。(澎湃新聞)
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上採訪了多位扇貝養殖、捕撈經驗豐富的獐子島公司老員工,他們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談到公司目前採捕深海底播蝦夷扇貝的拖網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或是釀成近年扇貝頻繁「猝死」的原因。
獐子島漁港堆積如山的死亡扇貝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攝
從事扇貝養殖數十年的老孔對記者表示,「現在的扇貝採捕工具就像豬八戒的那個大耙子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在海底反覆拉網,海底幾百年沉澱而成的硬泥全部被鬆開、變軟,扇貝一旦陷進去,張嘴濾食的時候,就容易被泥沙嗆死。」
老孔還對記者表示,即使鐵耙和大網走過後海底表面上看恢復原樣了,但是其土質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就像沙發床和硬板床的區別一樣,扇貝只能睡硬板床,你突然給它換沙發床,感覺不一樣了,就容易陷到淤泥裡出不來。」
老孔分析稱,「獐子島深海底播扇貝的頭幾年收成好,但近幾年扇貝卻頻繁死亡,這是完全是合乎邏輯的。因為深海海床的破壞會有一個過程,拉一次網就破壞一次,扇貝的生長周期是三年,這就需要三年拉一次網,前三年可能還好,到第九年、第十年就會一年不如一年,底播扇貝到現在也有十五六年了,這就拉了五趟了。」
老孔還表示,「而且這個現象會不斷惡化,扇貝會越死越多,因為如果有扇貝大量死亡,好的扇貝一旦進入這個區域,張嘴濾食時,死扇貝的碎殼一旦進入,扇貝一咬合,貝柱就會受傷,肯定就會死亡。」
此外,老孔還表示,近年來的海水溫度升高也是扇貝死亡的一個原因之一,從2018年開始水溫開始明顯升高,以往年份25攝氏度就是最高溫,去年到今年溫度最高的地方能達到30攝氏度。「扇貝死亡的原因,天災人禍都有。」
在用目前的拖網法採捕扇貝之前,獐子島公司一直使用人工潛水採捕扇貝。從事潛水採捕扇貝十餘年的老林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什麼扇貝餓死了、冷水團來了都是託詞,是推卻責任。當前的採捕方式違反了大自然的規律,嚴重地破壞了海底生態平衡。大型拖網沒有500斤也有400斤,這樣的鋼鐵巨網下到海底,耙的時候,就會把海底千百年形成的植被全部破壞。」
老林說,「這個鋼鐵巨網不但會破壞海底表層,海底許許多多的生物在大網的拖帶下也會喪失生命,鳥貝、海葵、海星都會大量死亡。我潛水採捕扇貝地時候一個人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採兩到三噸,現在用海底拖網,產量確實上來了,但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們忘了。」
此外,採訪過程中,數名獐子島公司員工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獐子島公司存在提前採捕扇貝、『揠苗助長』的行為。「正常扇貝的生長周期是三年,現在因為投苗少了,又需要賣出回籠資金,有的一年前投的、兩年前投的都會被採。」這種行為無疑增加了海底拖網的次數。
11月20日,獐子島公司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表示,公司不存在破壞性採捕的情形 。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公司的扇貝採捕網具對海底生態影響較小。經採捕後一周年內對不同時間內海底底質指標跟蹤調查,確認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
獐子島公司在公告中稱,2015年8月份公司開展底拖網對增殖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對拖網以後增殖區底層水質和底質變化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拖網後攪動導致底層底質懸浮、沉澱造成波浪狀地形。拖網後半年,受底層海流影響,底層底質恢復成未採捕前平坦狀態。
獐子島公司還表示,拖網會對增殖區海底環境產生一定的改變,但是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通過對採捕海域底質調查,經過多輪採捕後底質粒徑無顯著變化。
【相關報導】
獐子島回復關注函:扇貝死因還在找 未來將壓縮養殖面積
「扇貝死亡事件」持續發酵 獐子島10天內三收關注函
獐子島漁港現大量死亡貝殼 談及捕撈情況船員稱「不敢說」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