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

摘要

【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上採訪了多位扇貝養殖、捕撈經驗豐富的獐子島公司老員工,他們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談到公司目前採捕深海底播蝦夷扇貝的拖網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或是釀成近年扇貝頻繁「猝死」的原因。(澎湃新聞)

  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上採訪了多位扇貝養殖、捕撈經驗豐富的獐子島公司老員工,他們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談到公司目前採捕深海底播蝦夷扇貝的拖網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或是釀成近年扇貝頻繁「猝死」的原因。

獐子島漁港堆積如山的死亡扇貝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攝

  從事扇貝養殖數十年的老孔對記者表示,「現在的扇貝採捕工具就像豬八戒的那個大耙子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在海底反覆拉網,海底幾百年沉澱而成的硬泥全部被鬆開、變軟,扇貝一旦陷進去,張嘴濾食的時候,就容易被泥沙嗆死。」

  老孔還對記者表示,即使鐵耙和大網走過後海底表面上看恢復原樣了,但是其土質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就像沙發床和硬板床的區別一樣,扇貝只能睡硬板床,你突然給它換沙發床,感覺不一樣了,就容易陷到淤泥裡出不來。」

  老孔分析稱,「獐子島深海底播扇貝的頭幾年收成好,但近幾年扇貝卻頻繁死亡,這是完全是合乎邏輯的。因為深海海床的破壞會有一個過程,拉一次網就破壞一次,扇貝的生長周期是三年,這就需要三年拉一次網,前三年可能還好,到第九年、第十年就會一年不如一年,底播扇貝到現在也有十五六年了,這就拉了五趟了。」

  老孔還表示,「而且這個現象會不斷惡化,扇貝會越死越多,因為如果有扇貝大量死亡,好的扇貝一旦進入這個區域,張嘴濾食時,死扇貝的碎殼一旦進入,扇貝一咬合,貝柱就會受傷,肯定就會死亡。」

  此外,老孔還表示,近年來的海水溫度升高也是扇貝死亡的一個原因之一,從2018年開始水溫開始明顯升高,以往年份25攝氏度就是最高溫,去年到今年溫度最高的地方能達到30攝氏度。「扇貝死亡的原因,天災人禍都有。」

  在用目前的拖網法採捕扇貝之前,獐子島公司一直使用人工潛水採捕扇貝。從事潛水採捕扇貝十餘年的老林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什麼扇貝餓死了、冷水團來了都是託詞,是推卻責任。當前的採捕方式違反了大自然的規律,嚴重地破壞了海底生態平衡。大型拖網沒有500斤也有400斤,這樣的鋼鐵巨網下到海底,耙的時候,就會把海底千百年形成的植被全部破壞。」

  老林說,「這個鋼鐵巨網不但會破壞海底表層,海底許許多多的生物在大網的拖帶下也會喪失生命,鳥貝、海葵、海星都會大量死亡。我潛水採捕扇貝地時候一個人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採兩到三噸,現在用海底拖網,產量確實上來了,但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們忘了。」

  此外,採訪過程中,數名獐子島公司員工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獐子島公司存在提前採捕扇貝、『揠苗助長』的行為。「正常扇貝的生長周期是三年,現在因為投苗少了,又需要賣出回籠資金,有的一年前投的、兩年前投的都會被採。」這種行為無疑增加了海底拖網的次數。

  11月20日,獐子島公司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表示,公司不存在破壞性採捕的情形 。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公司的扇貝採捕網具對海底生態影響較小。經採捕後一周年內對不同時間內海底底質指標跟蹤調查,確認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

  獐子島公司在公告中稱,2015年8月份公司開展底拖網對增殖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對拖網以後增殖區底層水質和底質變化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拖網後攪動導致底層底質懸浮、沉澱造成波浪狀地形。拖網後半年,受底層海流影響,底層底質恢復成未採捕前平坦狀態。

  獐子島公司還表示,拖網會對增殖區海底環境產生一定的改變,但是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通過對採捕海域底質調查,經過多輪採捕後底質粒徑無顯著變化。

  【相關報導】

  獐子島回復關注函:扇貝死因還在找 未來將壓縮養殖面積

  「扇貝死亡事件」持續發酵 獐子島10天內三收關注函

  獐子島漁港現大量死亡貝殼 談及捕撈情況船員稱「不敢說」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DF010)

相關焦點

  • 獐子島又爆雷,這次更奇葩:3億扇貝全死了!股民炸鍋:騙我可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今晚(11日),被股民吐槽了幾百次的上市公司獐子島又火了。沒想到「扇貝跑了」可以拍成連續劇,如果基金君沒記錯的話,這是2014年以來,該公司第四次跑了扇貝,不對,這一次獐子島直接說是扇貝死了。太魔幻!
  • 獐子島3億扇貝突然死了!到底為啥?當地居民道出原因……
    01損失超3億,獐子島的扇貝突然死了11月11日晚間,上市公司獐子島發公告稱,根據公司11月8日-9 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 2017 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 2 公斤;2018 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 月平均畝產 25.61 公斤,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 「扇貝跑了」風波難了,獐子島前董事長萬字起訴書告證監會,天災曾...
    核查過程中,訪談了主要苗種供應商及公司有關崗位一線員工;調取了苗種採購、銷售合同及苗種採購、驗收、底播、採捕、抽測盤點等各環節的原始工作記錄,查閱了有關明細帳、發票、收付款憑證等單據,取得了主要銀行帳戶資金流水;對獐子島、大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及其下屬子公司的財務資料進行了比對分析,對銀行資金流水進行了核對和追查,核實了資金的來源和去向。
  • 獐子島稱扇貝又「大規模自然死亡」,深交所發關注函
    11月11日晚間,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11月8日-9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月平均畝產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 北鬥揭獐子島扇貝騙局:27條採捕船數萬航行數據還原軌跡
    6月24日,證監會兩份處罰決定書宣告獐子島扇貝六年四跑路的鬧劇落幕。海底存活難查,調查人員如何認定獐子島採捕核算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證監會在對獐子島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詳細披露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調查中的應用。
  • 是什麼造就了獐子島扇貝「奇幻漂流」的一再上演?
    11月11日晚間,昔日「水產第一股」獐子島發公告稱,最近一次秋季抽測顯示,之前投放培養的扇貝出現「集體暴斃」,死亡率在90%以上,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存貨減值風險。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今天回應稱,從抽查情況看,扇貝是剛死的,判斷依據是軟體組織還附著在扇貝殼上,目前這一事件對財務影響不確定。2014年,獐子島就因「扇貝跑路」震驚市場,公司公告稱,原因是受幾十年一遇的冷水團影響,當年獐子島巨虧近12億元。2018年,獐子島扇貝又爆出「餓死」事件,這一年,獐子島的業績由原本預測的近1億元盈利,變為7.23億元的虧損。
  • 獐子島「扇貝冤案」真相大白:如何實現庫存精細化管理?
    「扇貝冤案」終於真相大白了。 相信關注財經新聞的朋友們,對獐子島這家公司都有印象。 因為他們家的扇貝,動不動就逃跑,而且連續五年,發生大規模扇貝逃跑或非正常死亡事件。
  • [公告]獐子島: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
    由於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單位海域養殖強度的不斷增加,使依賴海域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營養物質的非投餵型雙殼貝類的營養脅迫越來越嚴重,餌料短缺使養殖貝類越來越瘦,產品質量越來越差,再加上海域環境異常,最後就誘發暴發性死亡。」
  • 證監會通過北鬥導航衛星「找」蝦夷扇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獐子島公司在2014年、2015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利用海底庫存及採捕情況難發現、難調查、難核實的特點,做假帳獐子島公司也許以為深海作業,在海底,證券會沒辦法去核實它的的採捕情況和庫存情況,怎麼做都不會被發現,即使證券會有所疑慮,也沒辦法去核實。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證券會就沒辦法對它進行處罰,這假帳就能變真。所以,膽大妄為,2016年通過「做假帳」將公司經營數據「扭虧為盈」。嘗試到甜頭後,2017年繼續「做假帳」,誇大虧損幅度。這操作,能讓獐子島獲得多少利益?
  • 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最有紀律性的動物
    如果要評選中國最傳奇的動物,獐子島的扇貝要講自己是第二,估計沒誰敢稱第一,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的最有組織,有紀律,顧大體,識大局的雙殼綱軟體動物了。它們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2014年,獐子島上市後出現第一次大虧損,一虧就虧了11.89億。
  • 天首投資:北鬥抓住獐子島,項目盡調不能全靠高科技
    A股最大的謎團「扇貝去哪了」終於被解開:北鬥衛星定位揭開獐子島公司作假真相,虛增利潤1.31億元。過去幾年獐子島一直是A股一朵「奇葩」,「扇貝去哪」更是成了A股一個老梗,幾乎每年都會因為養殖的扇貝去向問題上幾次熱搜。
  • 中國日報英文版:獐子島聯手挪威海膽公司助力全球海洋生態恢復
    獐子島集團與挪威海膽經濟公司(Urchinomics)於11月初籤署合作協議,挪威公司全球生態修復的海膽將由獐子島集團獨家銷售,實現從海膽養殖到海洋修復和消費需求的良性循環。       據挪威海膽經濟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武田剛介紹,過度捕撈和全球變暖帶來的海膽過度繁殖和增長正在造成全球範圍內一些沿海地區的海底荒漠化。
  • 獐子島再收關注函:請說明扇貝死亡海域附近是否受災
    封面新聞記者 楊尚智11 月 20 日,在獐子島集團披露了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的第二天,飽受爭議的獐子島再次收到了關注函。根據《公告》,從本次抽測數據來看,獐子島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平均畝產較差,部分區域基本全部死亡。
  • 用北鬥揭穿獐子島騙局,講故事炒作的時代過去了
    獐子島被罰60萬元4高管處以市場禁入,董事長吳厚剛已申請辭職。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當獐子島(002069.SZ)信披造假被處罰的消息傳來,這一出從2014年起延宕多年的「獐子島疑雲」,終於迎來最終季。據證監會發布,證監會近日依法對獐子島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5名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款,對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
  • 中科院海洋所否認為獐子島8億扇貝絕收「背書」
    扇貝到底去哪兒了?冷水團是不是致死扇貝的「元兇」?  10月31日獐子島召開海洋牧場災情說明會,同時發布一份來自中科院海洋所的會議紀要,被市場認為是權威科研機構對此事件的定災證明。  11月5日,《第一財經日報》向中科院海洋所求證,該所相關部門一位不相關公司股票走勢願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中科院海洋所沒有為此次獐子島8億扇貝絕收事件做定災調查。
  • 20年精耕生態環境領域,「中科宇圖」看好遙感衛星和數據智能融合...
    2014年至2019年,上市公司獐子島反覆導演「扇貝大逃亡」戲碼:跑了、死了……六年四次「扇貝大逃亡」的劇情,真相卻求路無門。2020年6月,「扇貝去哪兒」終於迎來最終季。 在對獐子島的調查進入瓶頸時,證監會選擇藉助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破解了「扇貝之謎」。
  • 大連獐子島發生「海龍捲」,雲柱猶如巨大漏鬥,網友:扇貝會不會被...
    9月3日,遼寧大連,有漁民拍到長海獐子島附近海域出現海龍捲。目前當地暫未接到人員傷亡的報告。龍捲風是積雨雲底部下垂的漏鬥狀(大象鼻子狀)的雲柱及其伴隨的非常強烈的旋風,又稱龍捲。由於漏鬥狀雲柱內氣壓很低,產生強大的吮吸作用。
  • 「科學三號」駛入獐子島為海洋牧場體檢
    9月21日,科考船駛入獐子島海域,全面勘察獐子島海洋牧場地質和水文等蝦夷扇貝、海參等生物生長環境的相關要素。據此航首席高級工程師欒振東介紹,北黃海海洋牧場項目的核心就是獐子島海洋牧場項目。在過去的5天的時間裡,研究人員相繼進行了精確海底地形大區面探測、底播試驗區塊精細化調查、原位探測與取樣、精細化地貌調查和沉積物埋深聲學探測等地質項目調查,同時針對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生態等方面開展了項目研究。
  • 「科學三號」考察船勘察大連獐子島海洋牧場
    大連獐子島也因此進入科學指導、精準投放、集成增殖、生態化、可持續的海洋牧場建設新時代。「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於9月21日駛入獐子島海域,全面勘察獐子島海洋牧場地質和水文等生物生長環境的相關要素。據此航首席高級工程師欒振東介紹,北黃海海洋牧場項目的核心就是獐子島海洋牧場項目,在5天時間裡,研究人員相繼進行了精確海底地形大區面探測、底播試驗區塊精細化調查、原位探測與取樣、精細化地貌調查和沉積物埋深聲學探測等地質項目調查,同時針對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生態等方面開展了項目研究。「經過勘測,發現獐子島海域附近地勢比較平緩,起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