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3億扇貝突然死了!到底為啥?當地居民道出原因……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新財富雜誌

來源:中國經濟網(ID:ourcecn)綜合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央視財經、中國基金報等

對於獐子島上的居民來說,獐子島集團家喻戶曉。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獐子島就享有「海上大寨」的稱號。當時,獐子島島民從事海上捕撈,過著集體生活,憑著苦幹實幹的精神,創造出了單船捕撈和總捕撈量的全國紀錄。

然而近年,隔一段時間,獐子島這家公司的扇貝新聞就要出來露一露面,扇貝逃跑,扇貝減產,這些業績「噩耗」曾經反覆披露。獐子島集團的主要產品扇貝也因為五年內三次跑路被網友戲稱「旅行扇貝」。

01

損失超3億,獐子島的扇貝突然死了

11月11日晚間,上市公司獐子島發公告稱,根據公司11月8日-9 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 2017 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 2 公斤;2018 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 月平均畝產 25.61 公斤,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正常情況一畝產20到30公斤的扇貝,突然就只剩下不到2公斤,畝產暴減超90%,抽測結果顯示,扇貝出現了大比例的死亡。這一次造成的損失價值3億元。

02

扇貝真的死了嗎?專家調查組趕往實地考察

11月16日,獐子島集團組織媒體記者們與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的專家,出海到獐子島扇貝受災區域抽檢查看扇貝受災情況。

一段現場記者拍攝的視頻中,捕撈人員拿著扇貝空殼說:「剛死不久」。捕撈人員:「剛死的殼還連著,要不殼就不連著了……」

在此前的公告中,獐子島集團稱公司按平均6000畝/點位並均勻分布,共抽檢點位97個,結果2017年及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畝產過低,不足以彌補採捕成本。獐子島集團市場部工作人員孫坤說,昨天的抽檢,由專家和記者在這97個點位中任意指定。

孫坤:「在我們公告的抽測海域,媒體在上面選了一個點位,我們就坐船到大傢伙指定點位上,撈出來看一下。撈上來後船員分選,把活的挑出來,稱一下活的大概有多重。」

據現場記者的報導:記者船與專家船先後查看三個相同的抽測點,分別為26號、21號和72號。其中26號由獐子島指定,後兩個分別由記者和專家隨機抽取,三個點抽測採捕面積均為5.5畝,分別收穫活扇貝約26公斤、18.5公斤及105.5公斤。

孫坤:「 26公斤,但這是5.5畝的面積,你用26得除以5.5。」

記者:「正常的每畝就應該差不多有26公斤了?」

孫坤:「我們公告上,前1-10月份的正常生產平均我記得是25還是26?」

據報導,記者隨機抽取的21號點,採捕人員沒有進行現場分揀和稱重,採捕船停留時間短,18.5公斤這個數據為獐子島人員隨後發給記者。

03

五年三次大減產,當地居民道出原因

這是獐子島扇貝過去五年間第三次大規模減產。此次扇貝死亡具體原因目前還未公布,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扇貝是「自然死亡」。吳厚剛:「自然死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溫度方面的、病害方面的原因,還有的原因我說不準,海洋生物技術方面的專業性比較強。」

獐子島集團在養殖海域底播的扇貝看起來難以管理,但是在當地居民白先生看來,獐子島的扇貝「很聽話」。

白先生:「獐子島的扇貝非常聽話,要他死他就死,讓它跑它就跑。」

另一位經營餐廳生意的居民說:

餐廳老闆:「看我們吃的大扇貝老大了。」

記者:「你們自己捕撈的還都正常?」

餐廳老闆:「咱家就有啊!」

在他們看來,獐子島集團的扇貝死亡,根本不是新鮮事。2016年,島上的居民就反映過相關問題:扇貝死亡絕非自然原因。

居民:「這些年都沒怎麼投苗,就算投苗了費用也比正常高很多。它沒有錢投苗,沒有資金,這是一。第二,人家也不賣它苗,有的時候(隔壁)海洋島把好苗收走了,那些破苗沒人要了,讓他們買了。」

經營連年虧損,跟管理有直接關係。

居民:「(假設)我是個員工,今天下班的時候,就帶著扇貝、帶著海參、帶著鮑魚回去,一天賣個1000、2000的。」

可查公開資料印證了居民們的說法。據多家媒體報導,幾年前,獐子島還發生過2600萬元扇貝遭內部人事盜竊的事情,一名業務經理2011年私下將獐子島價值2600多萬元扇貝凍品賣給一個買家,並獲得300餘萬左右的回扣。

04

獐子島集團財務問題頻出

查清扇貝死亡真相是當務之急

其實,獐子島集團的問題並不止於此。就在今年七月,證監會確認,因董事長吳厚剛等公司20多位負責人失職,獐子島涉嫌財務造假、內控重大缺陷、信披違規等問題。此次扇貝突然死亡是否與財務造假相關?證券制度能否約束?

在證監會的調查中,獐子島集團的財務問題有很多。比如,其將部分 2016 年實際採捕海域調至2017 年度結轉成本,致使 2017 年度虛增營業成本 6159.03 萬元。簡單來說,虛增營業成本,利潤就會降低,有時候企業可以在稅費上得到優惠,或者可以填補企業的其他窟窿。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高傑英表示,扇貝作為生物資產,具有實物數量難以確定、季節性和周期性強等特點,但公司需要對問題做出清晰合理的解釋。她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查清楚扇貝的情況及獐子島集團的真實業績。

高傑英:「這個事情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不說道德風險,運營管理能力上來講,也說明企業的風控非常糟糕,對產品質量的管理是非常糟糕的,企業要在你的可控範圍內去搞生產。」

05

「多災多難」的獐子島扇貝

獐子島的扇貝,已經成為股市裡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奇就奇在它的「多災多難」,竟能在短短幾年間,上演三次類似的戲碼,一起來回顧一下獐子島扇貝的神奇走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14年10月,獐子島突發公告,聲稱2011年與2012年的底播海域蝦夷扇貝,因冷水團異動導致近乎絕收,因此巨虧8.12億元。上演了「扇貝跑路」1.0版。在這次事件後,公司一度披星戴帽,連虧兩年,差點退市,2016年勉強扭虧保殼。

2018年1月,獐子島又突發公告,聲稱2017年降水減少,導致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異常,大量扇貝餓死。2017年業績變臉,巨虧了7.23億,上演了「扇貝餓死」2.0版。

不到一個月前,2019年10月19日,面對深交所的業績關注函,公司還自信地表示,扇貝的投放採捕正按計劃進行,不存在減值風險。結果,話音剛落,就再次曝出扇貝存貨異常、大面積自然死亡的消息,而且原因不得而知,上演了扇貝「自然死亡」3.0版。

相關焦點

  • 獐子島又爆雷,這次更奇葩:3億扇貝全死了!股民炸鍋:騙我可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今晚(11日),被股民吐槽了幾百次的上市公司獐子島又火了。沒想到「扇貝跑了」可以拍成連續劇,如果基金君沒記錯的話,這是2014年以來,該公司第四次跑了扇貝,不對,這一次獐子島直接說是扇貝死了。太魔幻!
  • 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最有紀律性的動物
    如果要評選中國最傳奇的動物,獐子島的扇貝要講自己是第二,估計沒誰敢稱第一,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的最有組織,有紀律,顧大體,識大局的雙殼綱軟體動物了。它們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2014年,獐子島上市後出現第一次大虧損,一虧就虧了11.89億。
  • 中科院海洋所否認為獐子島8億扇貝絕收「背書」
    扇貝到底去哪兒了?冷水團是不是致死扇貝的「元兇」?  10月31日獐子島召開海洋牧場災情說明會,同時發布一份來自中科院海洋所的會議紀要,被市場認為是權威科研機構對此事件的定災證明。  11月5日,《第一財經日報》向中科院海洋所求證,該所相關部門一位不相關公司股票走勢願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中科院海洋所沒有為此次獐子島8億扇貝絕收事件做定災調查。
  • 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
    原標題: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 摘要 【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上採訪了多位扇貝養殖
  • 是什麼造就了獐子島扇貝「奇幻漂流」的一再上演?
    11月11日晚間,昔日「水產第一股」獐子島發公告稱,最近一次秋季抽測顯示,之前投放培養的扇貝出現「集體暴斃」,死亡率在90%以上,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存貨減值風險。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今天回應稱,從抽查情況看,扇貝是剛死的,判斷依據是軟體組織還附著在扇貝殼上,目前這一事件對財務影響不確定。2014年,獐子島就因「扇貝跑路」震驚市場,公司公告稱,原因是受幾十年一遇的冷水團影響,當年獐子島巨虧近12億元。2018年,獐子島扇貝又爆出「餓死」事件,這一年,獐子島的業績由原本預測的近1億元盈利,變為7.23億元的虧損。
  • 獐子島稱扇貝又「大規模自然死亡」,深交所發關注函
    11月11日晚間,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11月8日-9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月平均畝產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 「扇貝跑了」風波難了,獐子島前董事長萬字起訴書告證監會,天災曾...
    最早一次發生在2014年10月31日,獐子島集團宣布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公司將虧損8個億。獐子島隨即陷入財務造假、大股東違規佔用資金的質疑。 證監會反應也很快,除了要求獐子島作出解釋和說明,還成立了20多人的專項核查組,對獐子島進行了半個月的現場核查。
  • 獐子島「扇貝冤案」真相大白:如何實現庫存精細化管理?
    「扇貝冤案」終於真相大白了。 相信關注財經新聞的朋友們,對獐子島這家公司都有印象。 因為他們家的扇貝,動不動就逃跑,而且連續五年,發生大規模扇貝逃跑或非正常死亡事件。
  • 獐子島再收關注函:請說明扇貝死亡海域附近是否受災
    封面新聞記者 楊尚智11 月 20 日,在獐子島集團披露了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的第二天,飽受爭議的獐子島再次收到了關注函。根據《公告》,從本次抽測數據來看,獐子島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平均畝產較差,部分區域基本全部死亡。
  • 大連獐子島發生「海龍捲」,雲柱猶如巨大漏鬥,網友:扇貝會不會被...
    9月3日,遼寧大連,有漁民拍到長海獐子島附近海域出現海龍捲。目前當地暫未接到人員傷亡的報告。龍捲風是積雨雲底部下垂的漏鬥狀(大象鼻子狀)的雲柱及其伴隨的非常強烈的旋風,又稱龍捲。由於漏鬥狀雲柱內氣壓很低,產生強大的吮吸作用。
  • [公告]獐子島: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
    請分月份披露2017年1至12月長海縣每月降水數量、硅藻數量以及獐子島海域水溫數值,並說明上述數值是否在2017年10月後發生重大變化,如未發生重大變化,請詳細說明截至2018年1月才發現底播蝦夷扇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 回覆: 1、2017年1至12月長海縣每月降水數量以及獐子島海域硅藻數量、水溫數值
  • 天首投資:北鬥抓住獐子島,項目盡調不能全靠高科技
    A股最大的謎團「扇貝去哪了」終於被解開:北鬥衛星定位揭開獐子島公司作假真相,虛增利潤1.31億元。過去幾年獐子島一直是A股一朵「奇葩」,「扇貝去哪」更是成了A股一個老梗,幾乎每年都會因為養殖的扇貝去向問題上幾次熱搜。
  • 證監會通過北鬥導航衛星「找」蝦夷扇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是什麼樣的蝦夷扇貝竟然能驚動證券會動用北鬥衛星呢?難道發生了什麼大事?原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獐子島公司每月結轉底播蝦夷扇貝成本時,以當月蝦夷扇貝捕撈區域(採捕坐標)作為成本結轉的依據,捕撈區域系由人工填報且缺乏船隻航海日誌予以佐證。」
  • 左手賣出右手買入,獐子島再現「迷惑」操作 董事直呼看不懂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堯日前,網紅上市公司獐子島再次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說「再次」,因為這已經是獐子島半年來收到的第10封關注函了。備受深交所關注的獐子島,本次倒不是因為扇貝跑了,而是因為出售子公司時的「迷惑」行為。
  • 北鬥揭獐子島扇貝騙局:27條採捕船數萬航行數據還原軌跡
    經比對獐子島公司 2016年初、2017年初底播蝦夷扇貝庫存圖和捕撈船隻導航定位信息,部分2016初庫存區域未顯示捕撈航行軌跡,而2016年底獐子島公司在這部分區域進行了底播,上述區域既往庫存資產應作核銷處理,由此獐子島2016年度虛減了營業外支出7111.78萬元。
  • 中科院海洋所與獐子島漁業召開聯合實驗室年會
    其中,聯合實驗室研發的鮑魚和扇貝新品種、新品系,使得獐子島漁業生產力得到顯著提高;研發的高效淨化和水處理設備、人工魚礁等新型養殖設施;扇貝病害預警和蝦夷扇貝產品安全管控以及扇貝加工下腳料和大型聚集藻的高值化加工利用等研究成果,有效延伸了產業鏈,提升產品價值。同時,雙方合作建立了具有全面調查與專項研究功能的海洋科學觀測研究平臺,起到了「千裡眼」和「順風耳」的作用,為企業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 「科學三號」駛入獐子島為海洋牧場體檢
    9月21日,科考船駛入獐子島海域,全面勘察獐子島海洋牧場地質和水文等蝦夷扇貝、海參等生物生長環境的相關要素。據此航首席高級工程師欒振東介紹,北黃海海洋牧場項目的核心就是獐子島海洋牧場項目。在過去的5天的時間裡,研究人員相繼進行了精確海底地形大區面探測、底播試驗區塊精細化調查、原位探測與取樣、精細化地貌調查和沉積物埋深聲學探測等地質項目調查,同時針對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生態等方面開展了項目研究。
  • 「科學三號」考察船勘察大連獐子島海洋牧場
    大連獐子島也因此進入科學指導、精準投放、集成增殖、生態化、可持續的海洋牧場建設新時代。「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於9月21日駛入獐子島海域,全面勘察獐子島海洋牧場地質和水文等生物生長環境的相關要素。據此航首席高級工程師欒振東介紹,北黃海海洋牧場項目的核心就是獐子島海洋牧場項目,在5天時間裡,研究人員相繼進行了精確海底地形大區面探測、底播試驗區塊精細化調查、原位探測與取樣、精細化地貌調查和沉積物埋深聲學探測等地質項目調查,同時針對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生態等方面開展了項目研究。「經過勘測,發現獐子島海域附近地勢比較平緩,起伏很小。
  • 用北鬥揭穿獐子島騙局,講故事炒作的時代過去了
    獐子島被罰60萬元4高管處以市場禁入,董事長吳厚剛已申請辭職。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當獐子島(002069.SZ)信披造假被處罰的消息傳來,這一出從2014年起延宕多年的「獐子島疑雲」,終於迎來最終季。據證監會發布,證監會近日依法對獐子島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5名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款,對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
  • 海參四大家族沉浮記:業績下滑 轉型失敗 頻現違規|好當家|獐子島|...
    海參行業裡,壹橋、好當家、獐子島、東方海洋曾被外界稱為中國海參業的「四大家族」。日前,由於債務違約,晨鑫科技控股股東劉德群所持上市公司2.21億股被陸續拍賣,又將這「四大家族」的命運拉回到公眾視野。雙方約定劉德群首期支付8億元,剩餘款項分3期支付,並於2019年底全部付清。同年10月,壕鑫互聯認購1.6億元的信託計劃,用於向力中租賃公司發放信託貸款。2018年4月,壕鑫互聯提前終止信託計劃,力中租賃公司承諾將於2018年12月31日前分3次還清本金及利息,但實際上直到2019年6月才結清。與此同時,劉德群也未如約支付第三期收購款項,其持有的3.6億股也被法院輪候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