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扇貝冤案」真相大白:如何實現庫存精細化管理?

2020-12-08 騰訊網

孟 郡

原上市公司副總裁

原中國企業金融研究院副總裁

河北財經大學特聘顧問導師

融資規劃師導師&資深會計師

最近,獐子島「扇貝冤案」終於真相大白了。

相信關注財經新聞的朋友們,對獐子島這家公司都有印象。

因為他們家的扇貝,動不動就逃跑,而且連續五年,發生大規模扇貝逃跑或非正常死亡事件。

「獐子島總說:我也沒有辦法,天氣不太好,海水溫度變化無常,扇貝受不了,就逃跑或者死亡了……

監管沒有辦法下海數扇貝的真實數量,這麼多年來,獐子島說什麼就是什麼,一直把大眾當傻子耍。

今年真的把監管惹急了。

監管請來了北鬥衛星,調用衛星定位數據,對獐子島的27條採捕船隻、百萬餘條採捕航線軌跡進行分析,還原了船隻採捕軌跡,復原真實採捕海域,認定獐子島採捕面積虛報,財務造假。

這次監管把黑科技都用上了,衛星遙感、大數據技術……鬧這麼大動靜,最後罰款60萬元。

這是執行了舊的證券頂格懲罰制度,如果現在犯同類錯誤,頂格處罰就要1000萬了!

01

從獐子島事件到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是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業財融合的關鍵。

存貨無法據實盤點,就無法分析企業資產,更無法分析企業價值。高估和低估庫存,對企業都是非常致命的。

如果像獐子島一樣,高估庫存,對大眾是不負責任的,換言之,是欺騙行為!

我們說,在各種業態的情況下,庫存可以根據兩個維度和四個象限,做出粗略的分類。

庫存的維度和象限

庫存兩個維度:

數得清,分得清

庫存四個象限:

分得清數得清(例如:家用電器,紡織設備,服裝等)

分得清數不清(例如:軟體開發,工程建築等)

數不清分不清(例如:林業,漁業)

數得清分不清(例如:酒業,珠寶,家禽)

02

零庫存與無庫存

最近,很多企業運用管理會計、管理思維,大談業財融合「零庫存」的理念。

「零庫存」是日本豐田汽車,20世紀60-70年代提出的及時生產理念。

其目的在於,避免產出無謂的庫存,強化庫存的流轉速度,力爭在存貨倉庫裡面不積壓無用的庫存。

如果缺乏管理會計基礎知識,把「零庫存」理解為「無庫存」,也就是企業沒有庫存是最佳經營狀態,就陷入了極端的思想。

正確的「零庫存」思想,是企業達到了良好的存貨流轉水平,從採購到生產到銷售,形成充分協調。產品生產完畢,就被銷售出去,或是以銷定產。

產品的庫存接近於零,而不是將「零庫存」理解成「無庫存」。

如果沒有庫存,就意味著沒有採購,沒有生產,也沒有銷售,這無異於讓企業歇業。

2個試想

試想1:一家餐飲企業,晚上8點來了一桌客人,點了六個菜品,其中三個菜品都已售罄,客人會怎麼理解?

試想2:一個生產季節性極強的收割機零配件企業,計劃訂單期已過,收割機在田間收割時傳動軸斷裂,需要購買傳動軸,而工廠沒有存貨。生產周期需要七天,這是什麼樣的感受?

管理會計「業財融合」的理論,對於「零庫存」有管理方法和工具,在應用時要摒棄教條主義,使用工具和方法要對標企業管理本身,要契合實際業務。

日本在正確認識管理會計時,有良好的做法和經驗。

他們將人、財和事件有機結合,多視角看待問題發展,確定決策和方案。

對於「零庫存」的管理理念,有相應的管理模型:有採購模型、最佳訂貨批量、有存貨模型、安全庫存模型和特殊情況的應急庫存。

相關焦點

  • 獐子島又爆雷,這次更奇葩:3億扇貝全死了!股民炸鍋:騙我可以...
    就是說,正常情況一畝產20到30公斤的扇貝,突然就只剩下不到2公斤,畝產暴減超90%,這不就是扇貝又跑了麼?大家來欣賞一下他們的公告內容。獐子島公告稱,本次的抽測人員包括公司抽測船隻的船長及船上作業人員;公司貝類資源養護事業部、生產管理中心、財務中心、投資證券部相關人員;海洋產業專家,媒體。
  • 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最有紀律性的動物
    如果要評選中國最傳奇的動物,獐子島的扇貝要講自己是第二,估計沒誰敢稱第一,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的最有組織,有紀律,顧大體,識大局的雙殼綱軟體動物了。它們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2014年,獐子島上市後出現第一次大虧損,一虧就虧了11.89億。
  • 獐子島3億扇貝突然死了!到底為啥?當地居民道出原因……
    然而近年,隔一段時間,獐子島這家公司的扇貝新聞就要出來露一露面,扇貝逃跑,扇貝減產,這些業績「噩耗」曾經反覆披露。獐子島集團的主要產品扇貝也因為五年內三次跑路被網友戲稱「旅行扇貝」。就是說,正常情況一畝產20到30公斤的扇貝,突然就只剩下不到2公斤,畝產暴減超90%,抽測結果顯示,扇貝出現了大比例的死亡。這一次造成的損失價值3億元。02扇貝真的死了嗎?專家調查組趕往實地考察11月16日,獐子島集團組織媒體記者們與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的專家,出海到獐子島扇貝受災區域抽檢查看扇貝受災情況。
  • 是什麼造就了獐子島扇貝「奇幻漂流」的一再上演?
    11月11日晚間,昔日「水產第一股」獐子島發公告稱,最近一次秋季抽測顯示,之前投放培養的扇貝出現「集體暴斃」,死亡率在90%以上,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存貨減值風險。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今天回應稱,從抽查情況看,扇貝是剛死的,判斷依據是軟體組織還附著在扇貝殼上,目前這一事件對財務影響不確定。2014年,獐子島就因「扇貝跑路」震驚市場,公司公告稱,原因是受幾十年一遇的冷水團影響,當年獐子島巨虧近12億元。2018年,獐子島扇貝又爆出「餓死」事件,這一年,獐子島的業績由原本預測的近1億元盈利,變為7.23億元的虧損。
  • 獐子島稱扇貝又「大規模自然死亡」,深交所發關注函
    來源:經濟日報寥寥數日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 因扇貝「花樣受災」聞名A股的獐子島又添新劇情。11月11日晚間,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11月8日-9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月平均畝產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 「扇貝跑了」風波難了,獐子島前董事長萬字起訴書告證監會,天災曾...
    經過媒體密集報導,「扇貝跑了」「扇貝餓死了」等說法,已經深入人心;而獐子島也幾乎成了A股市場上「財務造假」「肆意妄為」的典型。證監會也從一開始現場核查後認可天災,演變為如今的定性造假。吳厚剛則始終在藉助海洋專家意見、法律專家意見和日本的扇貝災害鳴冤,這次訴訟或將成為他的殊死一搏。
  • 「科學三號」駛入獐子島為海洋牧場體檢
    9月21日,科考船駛入獐子島海域,全面勘察獐子島海洋牧場地質和水文等蝦夷扇貝、海參等生物生長環境的相關要素。據此航首席高級工程師欒振東介紹,北黃海海洋牧場項目的核心就是獐子島海洋牧場項目。在過去的5天的時間裡,研究人員相繼進行了精確海底地形大區面探測、底播試驗區塊精細化調查、原位探測與取樣、精細化地貌調查和沉積物埋深聲學探測等地質項目調查,同時針對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生態等方面開展了項目研究。
  • 中科院海洋所否認為獐子島8億扇貝絕收「背書」
    扇貝到底去哪兒了?冷水團是不是致死扇貝的「元兇」?  10月31日獐子島召開海洋牧場災情說明會,同時發布一份來自中科院海洋所的會議紀要,被市場認為是權威科研機構對此事件的定災證明。  11月5日,《第一財經日報》向中科院海洋所求證,該所相關部門一位不相關公司股票走勢願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中科院海洋所沒有為此次獐子島8億扇貝絕收事件做定災調查。
  • 北鬥揭獐子島扇貝騙局:27條採捕船數萬航行數據還原軌跡
    6月24日,證監會兩份處罰決定書宣告獐子島扇貝六年四跑路的鬧劇落幕。海底存活難查,調查人員如何認定獐子島採捕核算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證監會在對獐子島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詳細披露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調查中的應用。
  • 「科學三號」考察船勘察大連獐子島海洋牧場
    大連獐子島也因此進入科學指導、精準投放、集成增殖、生態化、可持續的海洋牧場建設新時代。「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於9月21日駛入獐子島海域,全面勘察獐子島海洋牧場地質和水文等生物生長環境的相關要素。據此航首席高級工程師欒振東介紹,北黃海海洋牧場項目的核心就是獐子島海洋牧場項目,在5天時間裡,研究人員相繼進行了精確海底地形大區面探測、底播試驗區塊精細化調查、原位探測與取樣、精細化地貌調查和沉積物埋深聲學探測等地質項目調查,同時針對海洋水文、海洋化學、海洋生態等方面開展了項目研究。「經過勘測,發現獐子島海域附近地勢比較平緩,起伏很小。
  • 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
    原標題: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 摘要 【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上採訪了多位扇貝養殖
  • 獐子島再收關注函:請說明扇貝死亡海域附近是否受災
    封面新聞記者 楊尚智11 月 20 日,在獐子島集團披露了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的第二天,飽受爭議的獐子島再次收到了關注函。根據《公告》,從本次抽測數據來看,獐子島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平均畝產較差,部分區域基本全部死亡。
  • 天首投資:北鬥抓住獐子島,項目盡調不能全靠高科技
    A股最大的謎團「扇貝去哪了」終於被解開:北鬥衛星定位揭開獐子島公司作假真相,虛增利潤1.31億元。過去幾年獐子島一直是A股一朵「奇葩」,「扇貝去哪」更是成了A股一個老梗,幾乎每年都會因為養殖的扇貝去向問題上幾次熱搜。
  • [公告]獐子島: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
    牡蠣由生產型向輕資產重技術運營模式轉型,規劃山東種業基地、榮成半成品牡蠣育肥基地、乳山牡蠣資源基地的產業鏈,實現良種、資源、研發、銷售一體的運營模式,通過技術+服務+市場的模式,最終實現種業技術領先、生態環境優勢、裝備升級管理、養殖標準精準、產品全程追溯的管理目標。
  • 證監會通過北鬥導航衛星「找」蝦夷扇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不得不說,獐子島公司的想法很美好,但是它忘記了,現實往往都是很「骨感」、很殘酷的。這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打臉來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20年6月24日發布關於「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
  • 精細化管理理念下的醫院衛生材料管理實踐
    如:通過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加強管理[1],通過完善內部控制措施實施管理[2],對於高值耗材實行「零庫存管理」和「二級庫管理」[3]等。結合醫療衛生行業要求以及醫院管理工作實踐,借鑑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倡導精細化管理,從加強內部控制視角,對衛生材料從進入到消耗、使用全過程進行管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 中科院海洋所與獐子島漁業召開聯合實驗室年會
    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孫松、獐子島漁業集團董事長吳厚剛出席會議並致辭,聯合實驗室主任張國範研究員主持會議。&nbsp&nbsp&nbsp&nbsp與會人員聽取了海洋生態養殖聯合實驗室所作的題為《面向新使命&nbsp實現新跨越》的工作報告,梳理總結了4年來的合作情況。雙方一致認為,4年的合作成果豐碩,相互了解充分,由「朋友變為互信夥伴」。
  • 大連獐子島發生「海龍捲」,雲柱猶如巨大漏鬥,網友:扇貝會不會被...
    9月3日,遼寧大連,有漁民拍到長海獐子島附近海域出現海龍捲。目前當地暫未接到人員傷亡的報告。龍捲風是積雨雲底部下垂的漏鬥狀(大象鼻子狀)的雲柱及其伴隨的非常強烈的旋風,又稱龍捲。由於漏鬥狀雲柱內氣壓很低,產生強大的吮吸作用。
  • 左手賣出右手買入,獐子島再現「迷惑」操作 董事直呼看不懂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堯日前,網紅上市公司獐子島再次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說「再次」,因為這已經是獐子島半年來收到的第10封關注函了。備受深交所關注的獐子島,本次倒不是因為扇貝跑了,而是因為出售子公司時的「迷惑」行為。
  • 普陀區:「城市大腦」用智聯實現精細化管理
    哪家的天然氣濃度過高、哪裡的垃圾箱房滿溢、哪條路上出現跨門營業……在石泉路街道鎮坪片區,這些來自「神經末梢」的監測信息被實時傳輸到「智聯普陀城市大腦」綜合管理平臺,自動派單至片區指定處置人員,實現快速到場處置。「智聯普陀城市大腦」平臺是普陀區委、區政府對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模式的探索,是依託「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系統等新興科技提升社區平安建設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