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近日發布的一項全球調查發現,人工智慧正對商業產出產生積極影響,63%的受訪者表示,採用人工智慧後,收入有所增加。然而,只有30%的公司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多個業務部門。
儘管如此,根據對來自全球多個行業2,360名商業領袖的在線調查顯示,人工智慧的整體使用率仍在上升。在標準商業實踐中,人工智慧的使用率上升了近25%。
該報告還發現,在企業運營中部署多種人工智慧系統的公司與沒有部署的公司之間存在許多顯著差異。
研究報告中顯示,被認為是AI高級用戶的公司平均將該技術應用於11個領域,而其他使用機器智能的公司只有3個。表現優異的公司也更有可能從AI應用中獲得超過10%的收入增長。
報告稱:「總體而言,44%的受訪者表示,在業務部門部署了AI後節省了成本,而表現出色的受訪者表示,人工智慧的採用平均降低了業務部門成本有至少10%的可能性,是普通公司的4倍以上。」
營收增長最有可能來自人工智慧在營銷、銷售、供應鏈管理和產品開發方面的應用。
這一結果與微軟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有關人工智慧機遇缺口的研究報告相呼應。這也與埃森哲一項研究相符,埃森哲的研究發現,約有16%或更多的公司已經找到了大規模部署人工智慧的方法,超過70%的公司面臨著被大規模應用人工智慧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的風險。
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對部分員工進行再培訓,但高效能人工智慧公司更有可能在過去一年已經對員工進行了再培訓。
來自高效能人工智慧的受訪者中,72%的人表示他們公司的人工智慧戰略與公司戰略一致,而來自其他公司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為29%。與此類似,65%的使用AI優秀的企業報告稱,它們擁有明確的數據策略,能夠支持並啟用人工智慧,而其他企業只有20%。
表現出色的人工智慧公司在對待公平、隱私安全、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等人工智慧風險的態度上也與其他公司不同。
調查顯示,80%的表現出色的受訪者認為個人隱私存在風險,而其他受訪者中只有不到一半這麼認為。
在風險這個問題上,39%的受訪者承認需要可解釋性,但只有21%的人說他們正在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失業
人工智慧並沒有導致大規模失業,因為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勞動力變化不到3%,只有5%的受訪者表示變化大於10%。
但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因為3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人工智慧將減少他們的勞動力規模。與之相反的是,還有2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人工智慧將擴大他們的勞動力規模。報告稱,電信或汽車行業的受訪者因人工智慧而遭遇了最嚴重的裁員,預計未來該趨勢將在這一領域佔據繼續保持。
布魯金斯學會本周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人工智慧對高科技等高薪白領工作的影響最大,而食品服務、教育和醫療等行業幾乎不受人工智慧的正面或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