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力學領域發出「中國聲音」:西交大俞茂宏

2020-08-28 技術鄰CAE學院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馮麗

「對於我個人來說,放棄寫作可能會推遲眼睛完全失明的時間,但是我對學校、對國家的貢獻就會少一些。」近日,一位85歲的老教授在致校友的信中寫道。

俞茂宏


他就是是西安交大機械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俞茂宏。2011年,俞茂宏的「雙剪統一強度理論及其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他成功破解了基礎力學理論領域的世界性難題,使中國人創立的理論,第一次寫入了材料力學和工程力學教科書。


83歲教授「急聘」秘書


前段時間,一條「西安交大俞茂宏教授急聘秘書」的微信在朋友圈廣泛轉發。原來,八十幾歲的俞茂宏突發眼底黃斑病變,視力下降到0.25,無法進行閱讀寫作。當時他正在寫五本書,有的已完成初稿,有的正待校對。


西安交大土木工程系教師、香港校友會和系校友會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不到半個月,就聘請了兩名具備紮實力學功底和出色英文能力的專職秘書,幫他處理日常文字、著作出版工作。考慮到他家境不寬裕,還成立「俞茂宏教育發展基金項目」,為實現他的著書心願保駕護航。


俞茂宏的一隻眼睛已沒有光感,另外一隻看不清東西,但他說:「我已經85歲了,之所以堅持寫書,就是要把我頭腦中已有的研究結果貢獻給學校、貢獻給國家。」

1960年的《塑性力學》教科書(油印版)


半個世紀堅守只為一個夢想


在世界力學領域發出「中國聲音」,是俞茂宏多年的夢想。1959年,俞茂宏開始從事塑性屈服準則和強度理論的研究。當時學術界有一種普遍性觀點,認為強度理論作為經典力學的一個分支,已發展得較為成熟,很難再出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俞茂宏在進行材料強度實驗時發現,他的實驗結果總是與當時權威的強度理論無法完全匹配。這也是困擾國際強度理論學界的百年難題。


其時,工程力學領域的權威學者、德國哥廷根大學沃依特教授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強度問題是非常複雜的,要提出一個單獨理論有效地應用到各種建築材料中是不可能的。」


繁雜的教學任務之外,俞茂宏開始了「破解世界性難題」的探索之路。1961年,俞茂宏提出「雙剪」概念,並推導出雙剪應力屈服準則,突破了「最大剪應力」這一傳統的「單剪」概念。1985年,他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全面的「雙剪強度理論」。在此基礎上,1991年正式發表統一強度理論公式,將各種單一的準則和理論發展為統一強度理論。


世界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說,該理論是強度理論發展史上的裡程碑。維基百科「塑性力學」英文條目中引用的唯一中國人的文獻就來自俞茂宏的著作。目前,統一強度理論已經被國內外有關學者推廣應用,引入結構分析計算軟體並應用於機械、航空、土木、水利、巖土工程等多個領域。


用生命點燃夢想之光


2015年11月,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的俞茂宏將20萬港幣獎金全部捐贈給學校,用於設立力學學科優秀研究生培養基金。

雖然閱讀、書寫都有困難,著書全靠口述,但俞茂宏從未放棄。2017年,俞茂宏受邀參加全國塑性力學大會,視力非常差、畏光,他幾乎閉著眼睛完成了整個報告,20多頁報告內容沒有漏掉一頁。


眼下,俞茂宏正在「撰寫」《塑性力學三部曲》和《巖土力學三部曲》,中英文版合計12本書、數百萬字。他滿心憧憬地說:「兩個『三部曲』在理論上和工程應用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將會對世界有關學科的發展作出我們中國人的貢獻。」

相關焦點

  • 陝西86歲老教授:破解世界難題,將"中國人理論"首次寫入基礎力學教科書!
    在世界力學領域發出"中國聲音"多位中科院院士評價認為,"統一強度理論"在強度理論發展史中是一個裡程碑。同時,雙剪統一強度理論作為原創性基礎理論,被寫入《中國水利百科全書》、《工程力學手冊》等310多種學術著作和教科書。2011年,俞茂宏教授的"雙剪統一強度理論及其應用"在當年一等獎空缺的情況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
  • 深大80後教授團隊在古菌微生物領域發出「中國聲音」
    經過近7年的研究,深大李猛教授團隊先後在深圳福田紅樹林溼地(圖2)中發現了若干新穎的古菌門類,並通過基因組學探討了阿斯加德古菌、深古菌等類群的生理代謝潛能,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古菌世界,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古菌物種和代謝功能多樣性的認識,並提供了一批具有應用潛力的功能酶的基因資源。
  • 森源電氣:公司與西交大籤署的《技術合同書》是雙方在高壓、超高壓...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發布的與西交大籤署合作協議的公告,是雙方為加強在直流電力裝備領域的科技開發合作,推動公司在直流電力裝備領域的技術積累、新產品開發、市場拓展及相關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等方面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公司在輸變電設備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對公司影響較大。
  • 發出聲音的石頭?
    2008年我國青島平度市明村鎮的村民,在當地的三河山上發現了一種會唱歌的石頭,這些石頭有的可以發出水流的聲音,有的可以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當地的許多人都將這塊石頭拿回家給孩子當玩具。村民稱這種會唱歌的石頭為子母石,它的形狀大多數都像小動物 發出的聲音 清脆 ,子母石最重的達十千克以上,最小的只有拳頭大小,據專家稱,這種石頭很可能是沉積多年的土層或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火巖石,在重慶巴南區豐盛鎮橋上村也有一種響石 只要拿起來一搖便能發出聲響,從外形上看,這些石頭與普通石頭大小一致,但相對較輕,因為響石是中空的,當地人曾經將想是砸開,發現響石裡面有一些顆粒物或液體
  • 北航陳小武、西交大周筠:導師師德問題!未來還會發生嗎?
    這段時間,北航陳小武、西交大周筠的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當然從這兩件事本身來看,西交大的博士生楊寶德選擇以自殺來對待此事,這種做法也被人認為是有些極端,但是出現了問題我們就要考慮問題出現的原因,如何可以讓這樣的情況不再發生,這也是值得我們討論的關鍵
  • 本科雙非,西交大機械碩士畢業找工作如何?
    西交大的機械也非常強,第四次學科評估中∶西交大的機械工程為A,也屬於國內頂級水平。全國而言,西交大機械學科實力也屬於全國前五左右的水平!學科實力強,又是國內名校,所以,不僅收到眾多高考學習的追捧,同時也是很多考研學子的理想院校!即使西交大屬於頂級院校,但每年也有很多雙非學子考研成功。
  • 強度所王彬文受邀參加中國力學大會並做特邀報告
    8月26日,我國力學界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力學大會-2019」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4300餘名力學工作者濟濟一堂,聚焦國際前沿,共同探討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推進力學學科的全面建設與發展
  • 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 分享中國經驗
    原標題: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 分享中國經驗 9月4日至5日,二十國集團(G20)第十一次領導人會議在中國杭州成功舉行。1份公報、28個文件、近30項成果構成了「G20史上最長成果清單」。
  • 馬裡亞納海溝發出「悲鳴」,是誰發出的聲音?科學家終於揭秘!
    馬裡亞納海溝發出「悲鳴」,是誰發出的聲音?科學家終於揭秘!人類對地球的了解只停留於表面,內部一無所知。曾經蘇聯開啟過一項挖穿地球計劃,最終挖到12263米時被迫停止了,停止原因議論紛紛,地下世界是怎樣的?每個人都展開自己的想像力,浮想聯翩。
  • 2020年科技周科學講堂:海豚的聲音世界 中國綠髮會外國專家代表主講
    8月23日-29日,由科技部、中央宣傳部、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在京舉行。作為全國一級學會,教育與科學傳播是中國綠髮會的使命之一——「讓科學服務大眾」的重要工作內容。8月26日,中國綠髮會生物與倫理科學委員會(BASE) 秘書長及野生動物救護專家組首席科學家薩拉·普拉託(Sara Platto)博士應邀在北京天文館為學生們帶來題為《海豚的聲音世界是什麼樣》的科普知識講座。薩拉博士從自己的童年經歷談起,當她年幼時便立志成為一名「動物醫生」。儘管當時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以及在求學路上經歷了許多挫折與挑戰。
  • 這個領域中國唯一
    這個領域全球第7,中國唯一!》 今天小萱帶來重磅新聞我航這個期刊強勢回歸SCI Q1區!CJA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航空學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北航資產公司文化傳媒集團出版。CJA辦刊宗旨為交流國內外航空航天領域新成果,推動航空航天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CJA編委來自全球14個國家,均為航空航天領域知名專家;來稿來自於60餘個國家。
  • 深大80後教授探索紅樹林溼地 在古菌微生物領域發出「中國聲音」
    記者從深圳大學了解到,李猛教授團隊通過對阿斯加德古菌(Asgard archaea)和真核生物的對比研究,在生物二域和三域的世紀爭論中發出了中國的聲音。2018年3月,李猛教授團隊受邀發表綜述性文章,概覽生物進化二域和三域的爭論始末。隨後,針對多個古菌基因組的進化研究,為阿斯加德古菌和真核生物在系統發育進化關係提供了證據。
  • 量子隧道效應是我們日常經典世界與量子力學驚人領域之間更為奇異...
    量子隧道效應是我們日常經典世界與量子力學驚人領域之間更為奇異的差異之一。「如果你倚靠在牆上,那麼這堵牆會強行推回,這樣你就不會經歷它,」共同作者羅伯特桑說。「但是當你進入微觀層面時,事情的表現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物理定律從經典變為量子的地方。「量子世界中的粒子實際上可以穿過那堵牆。
  • 那些試圖發出「更大」聲音的動物善於學習聲音
    有些動物通過發出聽起來「比實際更大」來偽裝自己的體型。研究人員研究了164種不同的哺乳動物,發現那些發出更大聲音的動物通常是熟練的「歌唱家」。這兩種策略——聲音更大和學習聲音——可能是由性選擇驅動的,並且可能在解釋人類語言進化的起源方面發揮作用。「如果你看到吉娃娃狗的叫聲像羅威納犬那樣深,你肯定會感到驚訝,」MPI和荷蘭海洋研究中心Pieterburen的研究員安德裡亞·拉維格納尼說。體型大小會影響動物發出聲音的頻率,但許多動物都能找到辦法讓聲音聽起來比預期的「小」或「大」。
  • 南海網攜手熱帶海南英文網 向世界發出「海南聲音」
    今後,雙方將發揮各自的優勢,攜手打造並刊載更多關於海南的精品英文內容,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了解海南的文化、旅遊與風土人情,在海南發現商機。海南網際網路+眾創中心籤約現場當天上午,籤約儀式在海南網際網路+眾創中心舉行,此次合作達成後,南海網將定期精選關於海南的旅遊,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方面的新聞,與熱帶海南英文網合作翻譯並刊載,下一步,南海網還將開設英文頻道,實現海南新聞雙語傳播,向世界發出「海南聲音」,讓更多人了解海南,愛上海南。
  • 脈衝星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昨天,由中國青年報獨家發出的#國科大錄取通知書帶來宇宙聲音#登上微博熱搜榜!看到這個話題可能有人「一臉問號」,事情是這樣的——昨天,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發出了首封本科生錄取通知書。與其說脈衝星能發出「聲音」,不如說「聲音」來自於脈衝星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正如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所說於,「我們說脈衝星發出『聲音』已經是一個擬人化的處理,實際上這是脈衝星發出的電磁波信號。
  • 中國力學大會2017開幕西電黨委書記、校長鄭曉靜院士獲第十屆...
    「中國力學大會-2017暨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60周年大會」於2017年8月14日在北京理工大學隆重開幕。大會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指導,由中國力學學會和北京理工大學共同主辦和承辦,全國近40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參與協辦。
  • 刷新三觀的科研領域,而且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中國領先全球
    可以說,現在最頂尖的發明都源於對它的研究「量子力學」而我們僅僅只是站在量子力學的門外讓世界嫉妒的中國量子技術研究成果由量子技術打造的「墨子號」衛星,用來做量子技術研究與實驗後來美國又表示,中國的量子技術比核武器更具威脅性,中國更不應該將這項技術獨自擁有。美國在其空軍網站上發文稱:美空軍的量子計劃應申請中國技術的援助與支持,美國的量子研究領域已跟不上中國的步伐。頂尖科學家們最終都會發出一個疑問: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
  • 美女子拍視頻被烏龜交配的聲音打斷,發出的聲音令人捧腹大笑
    這兩隻烏龜在一個大樹底下進行交配,但是它們還發出非常歡快的聲音,惹得不少的群眾圍觀。因為巨型烏龜在交配的時候,它們會產生陣痛,所以會發出聲音,這些聲音更像是一個悲鳴的鵝在尖叫。拍攝者說「它們實在是太吵了,我一開始說話,它們就開始運動起來」,這種烏龜叫做蘇卡達象龜,它們以其強大的交配能力而聞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