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來了,眼看著「大好錢途」成了泡影……公立醫院將面臨醫生離職...

2020-12-02 網易新聞

  導讀

  難受就對了!——刮骨療毒,不可能不難受。

  來源:知乎平臺

  作者:手抖毛大夫

  據人民網報導,冠脈支架國家集採剛剛落地,11月14日山東7市聯盟開展的骨科領域集採中,又上演談判專家與醫療器械企業代表之間「靈魂砍價」。

  此次由山東淄博發起的淄博、青島、東營、煙臺、威海、濱州、德州7個城市的骨科領域集採,聚焦的同樣是醫用高值耗材領域,涵蓋骨科創傷和血液透析兩大類,是全國首次在這兩個領域的帶量採購。

  有趣的是,此次在骨科領域開展的集採套路與幾個月前的冠脈支架出奇的一致,先採集採購數據以及價格,最終目的就是砍價。

  「省份的集採只是試試水」。實際上,國家出手才是重中之重。

  山東集採結果公布,骨科耗材最大降幅達 94%,這樣的降幅,公立醫院還能留得住醫生嗎?

  01

  看到這條消息,筆者最先想到的是,分金分銀的鐵飯碗現在變成吃肉喝湯的鐵飯碗了,你就準備把這個飯碗砸了不要嗎?

  砸了吃什麼?去別的行業搶35歲自動消失的塑料飯盒麼?

  無論是什麼年代,收入都是一根指揮棒,它指揮著資本和人才的流向,這個道理顛撲不破。

  這些年來,除了口腔、醫美這樣遊走在醫保之外的「閒雲野鶴」,大部分的科室都是依賴著醫保結算來掙錢的,公立私立一樣。

  在醫保和物價的價值內,人才和技術勞動都是不值錢的,只有用掉的東西才值錢。這也是為什麼心內、骨科這樣的高耗材科室,長久以來一直都是醫學生們選科的熱門。

  過去,正是因為有著耗材本身價格15%的附加收費、有著見不得光的高額回扣,這些科室的醫生才能成為醫生中的「貴族」。骨科醫生「行走的印鈔機」、「年入百萬起」……種種或真或假的傳說,也大多因此而起。


  攝圖網

  所以即使大家都在喊著「醫生窮、醫生累」,即使很多人口呼著「內卷」,但到了自己選擇的時候腳步還是忍不住想往這樣的科室裡擠。

  別的不說,我們當年選科的時候,班上十幾個男生,一多半都去了骨科。

  無它,唯掙錢爾。

  所以當依附在耗材上的種種花樣被一個個打掉,第一個不適應的,是已經吃慣了這碗飯的老大夫們,第二個面臨改變的,就是在曾經扭曲的指揮棒下衝進了這些「醫學紅海」中的人們。

  別說什麼老大夫們難受,小大夫們無所謂。大家都是一個大鍋裡吃飯的,老大夫們沒回扣拿了,科室的獎金池也照樣大幅度縮水。老大夫們還能靠著以前的積累和外出走穴安逸到退休,即使年入200萬元打個對摺也依然舒服,可是各位月入1~2萬的小大夫們獎金直接沒了一半還笑得出來麼?

  當年辛辛苦苦擠破了頭好不容易擠進來了,現在眼看著「大好錢途」成了泡影……

  難受麼?難受!

  難受就對了!——刮骨療毒,不可能不難受。

  口中喊了這麼多年的「體現醫療人員技術勞動價值」,不能只想要加手術費,還捨不得往外交已經揣進兜裡的紅包呀……

  呼籲了這麼多年的「尊醫重衛」,不能一方面享受著白衣的道德光環,一方面還想要靠此斂財呀……

  痛心疾首了這麼多年的「社會誤解醫護人員」,不能只想著民眾改變觀念,不想自己改變形象呀……

  大人,時代變了。

  現在信號已經很明確了,不管是因為醫療行業整頓行風也好,醫保入不敷出要控費降費也罷,高值耗材這塊已經被上下遊分食了這麼多年的蛋糕已經保不住了。即使醫院裡老大夫壓迫、壓榨小大夫,小大夫幸災樂禍老大夫,在國家政策的利刃下,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

  道德呼籲拯救不了醫療行業,媒體高捧拯救不了醫療行業,聲淚俱下也拯救不了醫療行業,刀砍錘殺也改變不了醫療行業,只有深刻的刮骨療毒才能。

  什麼叫刮骨療毒,就是破除不正當的利益,讓利益和收入的指揮棒回歸正常,讓這個行業多一些真正熱愛的人,少一些口中仁義道德、背後橫加斂財、男盜女娼的偽君子……

  分利的蛋糕要沒了,扭曲多年的指揮棒要回正了,治病救人被摻雜的私利變少了,醫療決策更規範了,以前大家嫌沒錢不願意幹的科室終於能等來了人,以後醫務人員的被詬病的地方更少了。

  這對大家都是好事。

  02

  但改革的陣痛期一定會有的。

  陣痛期體現在哪裡?

  一則現有格局下的老大夫們利益受損,但這個其實不是核心問題。老大夫們一方面已經掙的夠多了,一方面真正技術好、名氣大的依然能夠繼續盆滿缽滿。

  在北京,公立醫院做一個膝關節置換是5~10萬元,在和睦家是20萬元;公立醫院做一個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術是3~5萬元,和睦家還是20萬元。

  公立醫院裡兩種手術超過一倍的差價,大都差在了耗材上,但到了私立醫院靠本事說話的時候,這個差距不能說沒有了,但已經被大大抹平了。

  二則年輕醫生們吊在前面的那塊肉變小了,這個好像更加觸及靈魂一些,但其實也還好。

  因為醫學界人士的「路徑依賴」其實是很嚴重的,大部分人只要鐵飯碗還在,是不會輕言退出、輕言改行的;現在耗材砍沒了,可是鐵飯碗還在。只不過過去分金分銀的鐵飯碗現在變成吃肉喝湯的鐵飯碗了,但鐵飯碗還在,大部分人還是會老老實實地繼續幹下去,嘴上的幾句抱怨改變不了什麼。

  真正改變的,還是我反覆說的這根指揮棒。


  攝圖網

  分金分銀的指揮棒沒了,才會有更多真正熱愛醫學的人走進這個行業,走進適合自己的科室,走進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

  真心熱愛的人變多了,心系斂財的人變少了,這個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靠著回扣和位置吃飯的人變少了,靠著技術吃飯的人才能變多;

  靠著白衣蠅營狗苟的人變少了,尊重這身白衣的同行和患者才能更多。

  如是大善。

  至於大家擔心的公立醫院人才流失……這麼說吧,在我們有生之年內,大概率是看不到公立醫院體系衰弱的一天的。

  因為在我國的醫療生態環境中,公立醫院永遠是牢牢焊死在生態鏈頂端、吸收著絕大多數資金和人才的。

  但是說了這麼多年的「公立醫院培養技術、私立醫院掙錢「,眼下隨著公立醫院和醫保的全面深化改革,我卻是看到希望了。

  為什麼?因為以前那些在公立醫院裡走到頂端,還牢牢焊著緊抓一切權力和金錢的人,現在終於有理由離開了。

  可是他們的離開,對我們都好,不是麼?

  責編 蘇暄 小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打響公立醫院改革攻堅戰
    全國政協委員董協良建議,推動公立醫院走向「法人化」。在「法人化」的制度環境中,所有公立醫院同衛生行政部門脫離行政關係,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獨立法人。   「溫家寶總理在第一任總理報告中提出五項醫改大政策,公共衛生、醫保覆蓋面問題、解決醫療資格問題、基本藥物目錄,四項都成功了。如今卻只有公立醫院的改革沒有成功。」
  • 眼視光學專業:一字之差、天壤之別(高考家長每日必看)
    今天分享的是和它相近的一個專業,眼視光學,少了個「醫」。眼視光學,四年制,拿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幹什麼呢——在醫院等機構,根據不同患者需求,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合理給出視光方面的解決方案,通俗點就是配眼鏡。以及配合醫學去做視覺訓練。再次強調,五年制的眼視光醫學能考醫師資格證,四年制的眼視光學不能考醫師資格證。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 公立醫院在道義與營利間徘徊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國家財政投入佔80%,醫院本身投入佔20%。政府的要求是醫院發展要覆蓋全區20多萬人的醫療服務,「特別是要為貧困人群提供方便的醫療服務」。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梁浩給記者舉例,梁曾對省內醫院進行過兩年的調研。於是,政府該不該對公立醫院考核,以什麼標準進行考核,似乎成了一個問題。
  • 2020寧波眼科醫院近視眼手術醫生分析與調研
    的問題,針對寧波市眼科醫院、寧波太學眼科、寧波愛爾光明眼科、寧波鄞州眼科醫院(華夏眼科-寧波地區)幾家專業眼科的醫生進行了調研與分析。做近視眼手術究竟去公立好還是私立好、選哪個專家這是較常見的兩大問題。一方面,很多人覺得公立醫院好,有保障!另一方面,很多公立醫院的主任醫師跳槽去了民營醫院,而大多民營眼科資金較雄厚,設備也較為齊全。
  • 從「被殭屍化」到謝汝石離職 中國醫生集團路在何方?
    例如張強醫生集團將疝臨床基地選在善方醫院,這家醫院地處北京寸土寸金的三裡屯地區。私立醫院的痛點問題是缺乏醫療人才,而這恰是醫生集團的優勢,一拍即合,兩者一方提供執業平臺與患者資源,另一方提供醫療技術。在國外,頂級醫生通常不會成為醫院的僱傭醫生,多會選擇自由執業。而在我國,由於醫生評價體系與醫院息息相關,醫生的價值更多是靠與醫院的體制關係維護,其自身價值很難體現。
  • 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火爆 百餘元一個名醫門診一號難求
    公立醫院改革,特需服務不予調價  4月1日我省啟動公立醫院改革,對多種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降低藥品價格,提高診療費等,以體現醫生的技術付出。不過有一塊價格,改革前後沒有變化,即名醫的掛號費。  為什麼名醫的掛號費沒有調整?物價管理部門給出的回覆是,名醫的掛號費屬於特需服務,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所以不予調價。
  • 縣在起航:縣級醫院管理能力提升項目之現代醫院管理與公立醫院績效...
    加強醫療績效管理,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分享嘉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醫務部主任 佟朝霞當前公立醫院面領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在醫院外部,各種醫院管理研究機構爭相出臺醫院排行榜;在醫院內部,面臨由粗放式、外延式、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傳統式管理模式,向精細化、內涵式、職能重疊、分工交叉的現代化管理模式轉變
  • AI時代 公立醫院如何實現卓越和持續發展
    2017年,新醫改在公立醫院由易到難,漸次突破,提出了「四個回歸」:醫生要回歸本職角色、醫院要回歸公益定位、醫護人員要回歸這裡面公立醫院不論是堅守醫院陣地,還是支援疫情前線,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醫療資源最重要的主體,公立醫院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將是不斷演變的主角。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可預見的數年內,智慧醫療將在醫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這已經是行業共識。
  • 公立醫院熱衷高價進口醫療器械 加劇「看病貴」
    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呈現不斷擴張趨勢,由於應對市場競爭等原因,一些醫院迷戀於斥巨資購買大型進口「超級設備」。記者在湖南多家公立醫院單位採訪發現,動輒需投資上千萬元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PET-CT系統(非侵入性高科技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設備)等世界頂級醫療設備,基本是「超級醫院」的「標配」。
  • 安徽省首家公立醫院眼視光中心成立
    8月5日,安徽省首家公立醫院眼視光中心——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視光中心正式成立,今後安徽省將建立專業的兒童屈光檔案,預防兒童近視眼的發生。  安醫大一附院眼視光中心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視光檢查及治療設備,「成立後開展的業務除常規的專業驗光配鏡外,還將針對青少年的近視眼防控開展一系列工作,首要的就是建立兒童屈光檔案。」安醫大一附院眼科主任廖榮豐說。眾所周知,發育期兒童在身體長高的同時,眼球也在長大,過度用眼將使眼球增長過快變成近視眼。
  • 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前路漫漫 難捨鐵飯碗待遇是關鍵
    隨著濱海新區加快發展,醫院進一步做大規模是大勢所趨。在初期,醫生護士隊伍的急劇擴張及編制的緊缺,使得醫院不得不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慣例」,按合同制招聘新員工,同時將剩餘事業編制封存,並未對新員工開放。  然而,「雙軌制」的弊病很快顯現。一系列沒有事業編制的新員工在聽說還有未使用的編制後,多方疏通、爭取,甚至不惜向上級衛計委舉報。
  • 我國最早全員取消事業編制的公立醫院 現在怎麼樣了?
    大刀闊斧改革,「事業人員」分流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期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透露,將逐步研究制定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這意味著公立醫院逐漸取消事業編制將成為大勢所趨。事業編製作為一種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是鐵飯碗的代名詞。
  • 廣州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門診費基本不變 手術治療費或漲
    2017年,廣州地區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啟動,152家公立醫院同時取消藥品(中藥飲片除外)加成、執行新的醫療服務價格。今年年底前,廣東將全面取消公立醫院醫用耗材加成,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予以補償。
  • 專訪王杉(上):如果公立醫院可交易,帳要怎樣才算得清?
    在美國,國家所有(Stated-own)的床位佔比約24%,而公立醫院的建設中,政府投入佔比達50%-70%;中國公立醫院床位數佔比超過70%,但政府投入佔比只是個位數。王杉因此思考:如果要把公立醫院交出去,我們該怎麼交?應該按照什麼估值,才能避免國有資產流失,這個帳算不清楚的話,想交都交不出去。
  • 疫情衝擊:呼籲鬆綁公立醫院特需非醫保收入政策限制
    因此,公立醫院特需醫保醫療需要政策鬆動,彌補政府財政補助不到位保障醫院良性運行。政策鼓勵開設門診特需醫療服務,醫院也會評估,不會把普通門診都開成特需門診,老百姓會用腳投票。(3)支持院外特需醫療增收支持醫院院外開展特需醫療服務增收,有利於盤活醫療資源推行醫聯體,特別是專病專科的連鎖發展,有利於營造規範的醫生多點執業渠道,增加醫生的收入。
  • 【調查】就診量僅為公立醫院20%,有的大半年0收入,還被A股公司拋售...
    「大型民營醫院將出現倒閉潮,小型民營醫院面臨成長機會。」上海和窗醫院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劉牧樵在展望2021年醫療產業時表示。劉牧樵研究認為,依靠國家醫保支付建立起來的大型民營醫院,短時期內無法全面擺脫對國家醫保的依賴,經營虧損不可避免。對於財力弱的大型民營醫院,將會破產倒閉。
  • 我國公立醫院藥學服務現狀及需求分析
    來藥事網,加入超過5000位醫院藥師和醫生的實名制社群。為進一步了解在新形勢下各級公立醫院藥學部門的重要性,醫改前後藥學部門及藥師都發揮了哪些作用、產生了哪些轉變,多種醫藥分開模式的科學合理性等問題,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藥政司委託,由《公立醫院藥學部門必要性研究》課題組組織本次調研,將所得的信息進行匯總分析,以期對未來藥學服務體系的發展和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 【聚焦公立醫院·媒體在行動】春暖花開時節 好醫生郅莉莉與您話過敏
    編者按:  為更好展現公立醫院為群眾提供的優質高效便利的健康服務,搭建專家與百姓就醫橋梁,由中共淄博市委宣傳部主辦,醫院發起倡導,20多家媒體共同參與的「聚焦公立醫院 媒體在行動活動將持續半年,宣傳淄博領先的醫療技術、優秀醫生,讓健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引導健康理念,讓群眾更好地享受到醫療改革帶來的惠民政策。大眾網·海報新聞也將持續關注,為百姓帶來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 安徽34家公立醫院共享和互認X光片檢查結果
    2月9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影像科內,專職醫生通過影像「雲平臺」對縣級醫院上傳的患者檢查影像進行診斷。日前,我省正式成立區域醫學影像檢查中心,首批34家公立醫療機構加入。程兆 攝  患者在縣級醫院拍攝X光片,經上傳至省級醫學影像雲平臺,最快2小時內即可收到省級專家出具的診斷報告。
  • 賣印度仿製藥,入獄五年,一個醫生的急速墜落
    「賭局」又是天亮才結束,張醫生睡了不到2小時,就匆匆從「場子」趕往醫院辦理離職手續。原先一進門診樓就能看見的腫瘤科,現在搬到了一處不起眼的角落,張醫生以前的主任辦公室也分配給了血液科,綠色牆體脫落顯露的斑駁提示著歲月的痕跡。5年間人事更迭,信息部一位年輕女孩足足盯了他5秒,才忍不住開口問,「張主任現在在哪兒?」後勤部負責人禮貌地稱呼他為「張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