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AMPK基因突變導致肌肉糖原增加

2021-01-07 科學網

 

一個由Mary-Ellen Harper、Robert Dent和Ruth McPherson博士領導的渥太華研究組聯合來自美國加州伯克力的研究人員對AMPK(腺苷單磷酸活化蛋白激酶)基因進行了深入研究。這種酶控制著我們細胞中的能量數量。在兩個沒有親緣關係的家族中的成員細胞中發現的這種基因的突變導致肌肉中AMPK活性加倍。

 

該研究組還發現,這種突變導致一種肌肉脂肪儲存量的減少和肌肉糖原的增加。這一發現可能用於II型糖尿病的治療,因為肌肉中儲存的高水平的脂肪與胰島素抗性的發生有關。

 

另外,常用的糖尿病藥物甲福明二甲雙胍是通過增加AMPK活性來起作用的。因此,這項發現為製藥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這項研究的發現還可能引起運動生理學家的極大興趣。

 

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9月19日的在線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研究獲得了Heart & Stroke Foundation of Ontario資助。

 

相關焦點

  • PLOS Biology|果蠅壽命期的相關的基因
    原文: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
  • AMPk信號通路激活
    都可以通過ampk的激活來改善 然後呢ampk激活之後呢 他還會促進這個 細胞的自食 什麼是細胞的自食 細胞自食就是細胞自己吃自己 什麼意思 就是有一些細胞裡面他 比如說他DNA壞掉了 出錯了或者斷掉了壞掉了 或者說有的細胞裡面這個蛋白質 蛋白質摺疊什麼的時候壞了錯了然後 搞在一起了 這些細胞就不能發揮正常的作用 這個時候呢 當你這個 ampk被激活的時候當你這個 ampk被激活的時候
  • PNAS:劣質基因可能導致突變熔毀
    多倫多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已經發現,劣質基因個體可能產生更劣質染色體的後代,可能導致世代中某些物種滅絕。此研究發表在PNAS上,指出:相對於高質量基因個體來說,遺傳缺陷生物可能經歷DNA突變量增加。該研究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因為果蠅的簡單系統是更複雜系統中生物學諸多方面的模仿,因此,此研究發現可能對人類有所啟發。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2016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原癌基因BRAF突變檢測的價值
    原癌基因BRAF:其V600E突變佔80%以上作為人類最重要的原癌基因之一,原癌基因BRAF突變會驅動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和分化,尤其在結直腸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多毛細胞白血病、腦腫瘤和黑色素瘤中。目前檢測到的BRAF突變已逾30種,其中V600E突變佔80%以上,突變可導致RAF/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號通路的持續性激活,引起腫瘤細胞分化增殖、代謝、生長的改變。
  • 吸菸導致KRAS基因突變形成肺癌
    眾所周知,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首要風險因素。每次吸菸時,都會對肺細胞造成雙重打擊,為癌症的形成創造理想的生存環境。香菸中所含有的化學藥品,如焦油和甲醛會滲透到細胞中,損傷DNA。上述化學藥品也會對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過程的基因造成嚴重破壞,即促使細胞分裂的基因變得極度活躍,以及使調控細胞分裂的基因失去調控能力。
  • 賀建奎編輯的CCR5基因 純合突變死亡率增加
    -Δ32等位基因純合的個體,全因死亡率增加21%。總而言之,該研究強調了使用CRISPR技術或其他基因工程方法在人類中引入新的或衍生的突變的想法,即使突變提供了感知優勢,但是也具有相當大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抗HIV的成本可能會增加對其他疾病的敏感性,也許是更常見的疾病。
  • PLoS ONE:黑腹果蠅lamin基因的重要啟示
    編碼人類A型lamin的基因的突變會導致核纖層蛋白症候群(laminopathies),包括肌肉營養不良和早老等疾病。     黑腹果蠅有兩個lamin基因,也分為A和B型,並被認為所行使的功能與人類的相似。     但是,Dushay和同事證實,果蠅lamin基因與哺乳動物lamin基因非常相似。
  • PLoS ONE:「同性戀基因」能提高女性生育力
    雖然同性戀者生育的孩子數要遠少於異性戀者,但事實表明,所謂的「同性戀基因」(gay  genes)能在人群中倖存下去。新研究對此提出了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觀點——這些基因能夠增加女性的生育力。研究論文6月18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雖然科學家至今尚未分離出任何與同性戀直接相關的基因,但是許多研究表明,男同性戀在他們的母系要比在父系擁有更多的男同性戀親屬。
  • 神經性綜合症由ATAD3A基因突變所導致
    (原標題:神經性綜合症由基因突變所致) 科技日報華盛頓
  • PNAS:CHD4基因突變如何導致先天性心臟畸形
    下一代測序與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心臟病學領域的不斷突破。先前的研究發現,最常見的出生缺陷類型——心臟缺陷可由CHD4基因突變引起。近日,來自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CHD4突變如何導致心臟缺陷的關鍵分子細節。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科學生活:吸菸導致的基因突變可代代相傳?
    每吸15支煙基因發生1次突變    無獨有偶,國際著名的《自然》雜誌在2010年1月14日刊登題為《菸草暴露導致小細胞肺癌的基因突變》的專著,指出:癌症起源於基因的突變。吸菸是主要常見的致癌生活方式,捲菸中有近百種化學物可以與基因結合併引起基因突變。
  • 高中必考知識點之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的和基因重組。由於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具有隨機性)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不定向性)戰地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 除基因突變 「太乾淨」也會導致兒童癌症
    這一重要發現也被BBC以《缺失微生物「導致」兒童癌症》(Missing microbes『cause』childhood cancer)為題進行了報導。)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證據,並得出了重要的結論:ALL是由基因突變和接觸感染(exposure to infection)兩步過程導致的。
  • 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
    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時間:2017-07-31 22:39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近日,江蘇省血液中心輸血研究室陳青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報導了ABO血型系統中由於新等位基因突變導致的新的A3亞型的等位基因,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並公布。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一位準媽媽  原標題: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
  • Nature:鑑定SNCA基因增強子單點突變增加帕金森病風險
    2016年4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方法確定了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中鑑定出的一種非編碼突變如何能夠增加散發性帕金森病(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發病風險。
  • 山大生殖團隊新成果:腫瘤易感基因BRCA2突變導致卵巢早衰
    3月14日,權威科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篇題為「BRCA2雙等位基因突變導致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BRCA2 in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的通訊文章,為腫瘤易感基因BRCA2突變導致卵巢早衰提供了新證據。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三項研究顯示大量的DNA缺失和重組增加了對遺傳基因組編輯的安全性擔憂。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修改人類胚胎的一系列實驗,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在目標位點或附近對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改變。
  • 『減少即是增加』——基因天然功能缺失突變也是一種適應策略
    中科院植物所郭亞龍研究組發表「 『減少即是增加』——基因天然功能缺失突變也是一種適應策略」綜述文章來源 | Mol Plant植物科學編輯 | 奕梵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基因複製以及新基因產生對生物進化的重要意義被受關注。「減少即是增加(less is more)」假說提出,基因丟失也會對生物的生存及繁衍產生有利的影響。在自然群體中,基因的功能缺失變異(提前終止密碼子、移碼突變、剪切位點改變和起始密碼子丟失)會導致基因功能失活,是天然突變體(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