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綜合症由ATAD3A基因突變所導致

2020-12-08 網易科技

(原標題:神經性綜合症由基因突變所致)

科技日報華盛頓10月31日電 (記者何屹)由美國貝勒醫學院及來自其他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較為罕見的神經綜合症是由ATAD3A基因突變所導致,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5位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患者具有相同的神經學特徵:身體發育遲緩,肌張力低,視覺、神經系統和心臟存在問題。他們對每一位患者的基因進行測序比較,結果發現這些患者都有相同的新的ATAD3A基因變體,而他們的父母並沒有這些基因,表明這是僅發生在子女身上的基因突變。

研究人員還發現,有些患者的突變基因只要有一個拷貝,就會引發疾病,而另外的病人突變基因需要有兩個拷貝,才會致疾,具有家族史的病患存在基因拷貝數變異。

研究小組觀察了患者的成纖維細胞及其線粒體,並與對照組比較,發現ATAD3A變異患者的成纖維細胞中,線粒體自噬明顯高於對照組。成纖維細胞是疏鬆結締組織的主要細胞成分,由胚胎時期的間充質細胞分化而來。線粒體自噬是一種選擇性清除多餘或受損線粒體的自噬過程,在調節細胞內線粒體數量和維持線粒體正常功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涉及諸多生理和病理學過程,不僅對神經系統疾病起關鍵作用,對其他疾病,如癌症和代謝疾病也至關重要。

數據表明,ATAD3A突變能夠導致線粒體異常表型。科學家們相信,部分神經綜合症患者是由於ATAD3A基因變異造成的,這一研究有助於研發該類疾病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李德雄_NT2021

相關焦點

  • 不同基因突變卻引發類似症狀?科學家發現導致人類發育性疾病新機制
    該工作首次發現了非受體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類發育性疾病如努南綜合症和豹皮綜合症中的基因突變能夠導致SHP2蛋白的異常液液相分離,並將野生型SHP2蛋白招募至相分離體系中,激活SHP2的磷酸酶活性和下遊的MAPK信號通路。
  • J Cell Biol:基因突變如何誘發諸如帕金森等神經性疾病的發生?
    2019年1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個基因的突變與帕金森疾病直接相關,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些基因突變是如何影響個體患上帕金森疾病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重點對一種誘發家族性帕金森疾病的基因突變進行研究,他們發現,該基因能夠編碼一種特殊蛋白
  • 什麼是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能恢復嗎
    #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主要是由於內耳毛細胞、螺旋神經節、聽神經、聽覺中樞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聽力下降或者喪失。主要由遺傳、藥物、噪聲、年齡、外傷等因素引起。小編簡單的給大家說下。01遺傳因素根據相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目前神經性耳聾中,遺傳因素所佔比例大約佔55%,病因不明約佔45%。
  • 日本發現導致馬凡氏綜合症的基因
    新華網東京7月5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長崎大學教授新川昭夫和橫濱市立大學教授松本直通最近發現一種基因,它可導致馬凡氏綜合症,其表徵為患者四肢和全身細長、有時因動脈破裂而死。  據《日經產業新聞》5日報導,馬凡氏綜合症是因為細胞外側連接細胞的組織功能弱化,從而導致視網膜脫落、動脈瘤、肺功能不全、心臟病等。
  • 那些罕見的基因突變病歷
    人類基因突變被看做是與生俱來的,並且會伴隨人的一生。有一些基因突變是很明顯的,剛看到他的時候也就發現了,可是有些基因突變是可以隱藏起來的。有一些基因突變會隨著人類的年齡增長而愈演愈烈,而有些是會導致人類死亡的。無腦無腦兒是神經管畸形的一種。
  • 基因突變導致少女右臉長出蟾蜍皮 頸部長角(圖)
    罕見基因突變導致少女半邊容貌骨骼異常  該基因突變全球有記載的病例僅500例  一名22歲的妙齡少女,因基因突變,導致右邊的臉、背和臀部等部位皮膚、骨骼、軟組織、臟器發育異常,外表嚴重畸形。醫生初步判斷她患了Gardner綜合症,這種基因突變病症目前在全球有記載的病例僅500例左右。嚴重畸形使樂觀的少女倍受歧視,明天,該少女將在北大深圳醫院接受第一期整形手術治療,能否最終治癒重獲美麗將取決於這次手術。
  • Nature Genetics:新的努喃綜合症的致病基因SOS1被發現
    雖然以前關於此病的科學研究已鑑別出PTPN11基因變異引起近50%的努喃綜合症病例,KRAS致癌基因的變異則引起少數努喃綜合症重症病例。但是仍舊有將近一半病例的基因類型無法解釋。BethIsraelDeaconess醫學中心(BIDMC)研究員的帶領下,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一種SOS1基因的變異可以用來解釋努喃綜合症。
  •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基因療法研究進展
    本文回顧了耳蝸基因轉染的手術路徑和可能的靶點基因,同時也總結了基因治療聽力損失的現有臨床試驗和當前的挑戰。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是最常見的感覺障礙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聽力損失影響著全世界約4.66億人,其中包括3400萬兒童。據最新報導,中國大約有2700萬人患有致殘聽力損失,其中包括13萬兒童。
  • 吸菸導致KRAS基因突變形成肺癌
    眾所周知,吸菸是導致肺癌的首要風險因素。每次吸菸時,都會對肺細胞造成雙重打擊,為癌症的形成創造理想的生存環境。香菸中所含有的化學藥品,如焦油和甲醛會滲透到細胞中,損傷DNA。上述化學藥品也會對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過程的基因造成嚴重破壞,即促使細胞分裂的基因變得極度活躍,以及使調控細胞分裂的基因失去調控能力。
  • 誘變劑導致DNA突變之外,還會導致基因轉錄發生錯誤
    暴露於誘變劑或引起突變的試劑,不僅會導致DNA發生突變,而且在基因轉錄成蛋白質時似乎會引起錯誤,這可能是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重要因素
  • 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呈母系遺傳
    上海學者認為診療上須有別於1、2型糖尿病  本報訊(記者胡德榮)您知道什麼叫「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
  • 科學家發現了三種導致背部疼痛的基因突變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與背部疼痛相關的基因突變,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正遭受背部疼痛的困擾。SOX5、CCDC26/GSDMC和DCC這三種基因突變被認為是影響脊骨發育的原因。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研究人員對超過15萬歐洲血統個體進行的全基因組薈萃分析,從而得出了這個結論。這三種突變甚至還與坐骨神經痛和關節炎等導致疼痛的疾病相關,其中SOX5的相關性最明顯。
  • 原創漫畫:TP53基因的主要作用與突變後果
    每一位病友在剛開始接觸基因二代測序的時候,應該第一聽說的就是TP53,不論是醫生,還是病房中的老病友,提到基因兩個字,必提「TP53」,但是大家只知道化療前要看TP53,TP53與預後有關係。但TP53基因到底是做什麼的?TP53突變了為什麼就不好了呢?今天我們通過一幅漫畫來做個科普。
  • 高齡父親的精子 發生基因突變概率更高?
    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睪丸幹細胞分化異常,因而隨著男性年齡增長,他們的精子出現突變體的數量就會增加,《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有些研究甚至將大齡父親和阿爾茨海默氏症、雙相情感障礙(以前被稱為躁狂抑鬱症)、心臟病和癌症聯繫在一起。現在,科學家們警告說,男性在40在歲時生育,將潛在的疾病遺傳給後代的概率,與在20歲時生育的男性相比會翻倍,這表明男性體內也同樣存在生理鍾。
  • 單個GATA4基因突變導致兩種心臟病類型
    2016年12月1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單個基因突變與兩種心臟病類型---一種心臟病會導致嬰兒心臟有孔產生,另一種心臟病導致心力衰竭---存在關聯。利用攜帶這種突變的家庭捐獻的細胞,他們對先天性心臟病、人類心臟發育和健康的心臟功能產生新的認識。
  • 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修飾改變
    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修飾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 20:26:47 生殖細胞中NPM1基因突變導致rRNA的2』-O甲基化修飾改變並產生先天性角化不良症,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Pier Paolo
  • 基因編輯胚胎導致大量DNA突變和重組!
    但綜合起來,它們讓科學家們對一些人所說的CRISPR-Cas9編輯的風險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先前的實驗表明,該工具可以使"脫靶"基因突變遠離靶點,但在最近的研究中確定的變化可能被標準的評估方法忽略。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遺傳學家Gaetan Burgio說:"靶向效應更重要,也更難消除。"
  • 科學家發現影響大腦結構的8個基因突變
    一項大規模國際研究顯示,一些基因變異會顯著影響大腦中不同區域的大小,進而影響人的能力和行為。    這項研究由來自33個國家的約300名科學家共同完成,分析了約3萬多人的基因數據和腦掃描圖像等,揭示了較小規模研究無法發現的一些現象。這將促進對大腦生物學的理解,可能有助於尋找神經性精神疾病的遺傳基礎。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PNAS: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揭示一種馬凡綜合症病因
    馬凡綜合症也能夠深深地影響眼睛和心血管系統。在這項研究中,iPSCs和ESCs都攜帶一種導致馬凡綜合症的基因突變,兩者都表現出受損的骨組織形成能力,而且都很容易形成軟骨。這些異常都反映出該疾病最為顯著的臨床表徵。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或者說iPSCs,是2006年發現的,是從完全分化的諸如皮膚之類組織獲得的。
  • 大前庭導水管綜合症
    感覺聲音的主要結構-內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組成,膜迷路內有內淋巴液,內淋巴液的正常代謝對維持正常的聽力是至關重要的,前庭導水管將膜迷路與內淋巴囊相連,而正常大小的前庭導水管是維持內淋巴液代謝所必須的。由於先天發育異常導致前庭導水管擴大時,內淋巴液可經擴大的前庭導水管從內淋巴囊倒流於耳蝸或前庭,損傷感覺毛細胞出現耳聾或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