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生產基地管護著1000對斑鳩,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每對斑鳩餵養兩次,小麥、玉米、黃豆、穀子……對這些五穀雜糧的餵養劑量,趙有發已爛熟於心。
今年8月,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迷路村趙家一組的貧困群眾趙有發和本村貧困群眾趙永,向銀行貸款14萬元,在村主任趙長江的帶領下,3人合資40萬元,建成了斑鳩基地。10月初,基地從湖北漢口市引進首批1000對斑鳩。期間,玉屏殘聯入股15萬元,支持迷路村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業。
「說實話,真的很幸運,我們趕上了創業致富的好時代,只有大幹快幹,幹出一番事業,拼出一番成績,才不枉費這麼好的政策機遇。」趙有發說。
一鴿抵三雞,一鳩抵三鴿,一鳩勝九雞。斑鳩營養價值高,氣候適應性強,飼養成本低,每隻母鳩一年大約可孵化20隻仔鳩,一對斑鳩每年可產生純利潤500元以上。一年下來,就可以賺回投資成本。除了可以用作菜鳩以外,斑鳩還可以用於生態放飛、魔術表演,斑鳩蛋可以用來製作保健品。
與此同時,趙長江還與村支書楊伍平等6個人,共同籌資35萬元,此外,玉屏康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捐贈15萬元,發展河麂養殖業。10月底,基地從湖南衡陽引進68隻河麂,母麂和公麂的比例為5:1。河麂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當前,村裡已辦理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繁育許可證。
河麂生性膽小,性格暴烈。若遇聲音稍大一點,河麂受到驚擾,就會亂跑亂跳,甚至撞牆自盡。趙長江介紹說,針對河麂的特性,基地採取定人、定時、定量的辦法飼養。河麂主要食用紅苕葉等闊葉,生長周期半年,每隻能長到14公斤左右,最多能長到17公斤左右。每隻母麂一年繁殖一胎,平均每胎可產2-3隻幼麂。每隻河麂,每年可創造3500元左右的純利潤。
「村裡的斑鳩和河麂產業,都與引進地的企業籤訂了回收協議,期間,企業還會對基地進行技術指導,全程跟蹤服務。」楊伍平說,如果玉屏當地市場價高於企業給定的價格,基地也可以進行就近銷售,實現產業效益的最大化。
迷路村曾是玉屏的深度貧困村,交通閉塞,貧困發生率高達21.88%。如今,通過脫貧攻堅工作,迷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趕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好政策好機遇,迷路村借勢發力,順勢而為,在全縣打響了發展規模特色養殖的第一槍。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優美畫卷躍然眼前。
(覃嵩松 熊水英 黃世明)
相關熱詞搜索:斑鳩 基地 純利潤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