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光創投鄧鋒:十年前沒有微信,十年後科技又將如何顛覆我們的生活?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北極光創投鄧鋒:十年前沒有微信,十年後科技又將如何顛覆我們的生活?

9月21日,由網易新聞和網易科技主辦的「2018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之「ALL IN時代」在北京舉辦。在峰會上,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做了《未來十年,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的主題演講。

鄧鋒認為,科技的創新不是從技術出發而是從需求出發,創業者創業一定先要將場景想出來。那麼,十年後,哪些場景會發生?哪些科技會發生?為何是以十年為節點,鄧鋒以歷史為鑑:2007年智慧型手機剛剛出現,那個時候誰會想到微信?誰會想到滴滴?智慧型手機已經深刻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對於未來十年的科技創新,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消費者網際網路的創新空間已經沒多少了。但鄧鋒卻對未來十年的科技創新非常樂觀。這一樂觀並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數據考證的。

鄧鋒表示,之所以這麼樂觀是因為科技發展正在加速,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可能比過去十年還要快,未來科技發展具有長周期性,低負面風險等特點。除此之外,中國還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老齡化問題、環境汙染問題、城市治理和國際競爭等問題,都需要科技來創新。

那麼,未來會出現哪些科技創新呢?鄧鋒認為,主要分三類:

首先是以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相結合為代表的IT技術變革,包括物聯網、傳感器、晶片科技、IT系統、雲計算、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等;

第二個就是以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精準醫療為代表的生命科學,比如製藥、設備(診斷設備、從X光到精準定位、癌症放療化療等)。鄧鋒認為中國生物製藥面臨巨大的市場機會;

還有一個是網際網路和傳統產業的結合: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將會給金融、教育、醫療、零售、物流等領域結合,帶來新的增長機遇。

鄧鋒認為,未來的物聯網將會改變城市;未來的醫療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未來教育也會改變學習方式;未來的娛樂將會是AI驅動,有強交互,出現新物種;未來電子寵物也會是溫情的陪伴;未來的出行可能是無人駕駛;未來的交流將會是AI跨越語言障礙。

比如大家旅遊出門的時候只需要一個翻譯器即可;比如智能寵物,可以根據你的語氣,知道你的心情,它可能跟你撒嬌等等。所有的這些領域,都有科技創新的機會。

鄧鋒表示所有的這些科技創新都不是做夢,這些技術都將在10年左右進入人類的生活。

以下是鄧鋒演講全文:

大家早上好,我剛才聽了前面幾場非常開心,但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內容不太一樣,可能講技術有一點太抽象甚至有的時候有一點枯燥。想像力我覺得挺好但是詩和遠方有時候太遠。我想試圖把大家這個問題相關,就是從現在往後面看十年,那個時候科技是怎麼樣改變我們的生活。為什麼這麼做?

第一是因為我們做創業、創新,其實大量的情況不是從技術入手,更多是從需求來看,一個技術跟市場相信結合怎麼樣。所以在做投資、做創業的時候我也鼓勵我的同事、創業家要把場景想出來,任何一個技術未來是一個什麼場景在這場景裡是怎麼用的。我今天就想跟大家想一下十年以後那個時候某一些場景下科技是怎麼用的,我們來構造這場景。

另外一個我們想一下歷史是怎麼發生的。

為什麼我要說十年?就是因為十年以前,2007年的時候,智慧型手機剛剛出來的時候,大家誰會知道2018年的今天,智慧型手機將怎麼改變我們的生活?在2008年的時候有多少人會想到有微信?但你在今天看看,每個人每天用微信的時間有多少。2008年,你有沒有想過今天所說的TMD——頭條、美團和滴滴,恐怕在座的人都沒有想到。大家誰能想到,十年時間,無線網際網路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變化?那麼十年以後又會是什麼情況?

有人可能會問,沒有那麼樂觀吧。網際網路市場是巨大,但是今天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的機會沒有那麼多了,未來可能就不是這樣了。我們跟自己同事也在講,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創新的機會在哪?但是如果我們把視野再打開一下,不一定是只是無線網際網路,而是看看科技本身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我其實是非常的樂觀的,而且我覺得這不是盲目樂觀,是基於一些數據的判斷,我覺得未來十年的科技真的會更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比過去十年更多。

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其實如果看一下科技的發展,過去十年比之前的發展是加速了,但是未來十年會更更快。如果你注意一下全球最頂尖的科學雜誌,你會發現有巨大創新的文章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大家沒有想到的事,包括我們知道的像引力波,這些過去都是沒有的。這些當然短期內不會應用到生活中,但是實際上很多的東西,小到冷凍電晶、蛋白質,很多暗物質的發現,會帶來下一波科技的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過去以及往前看,都是在一個加速的周期當中。

第二個原因就是,科技的發展不是一個短周期,有人說今年這個熱,明年那個熱,但是科技的發展是長周期的事。我們講的很多事過去十年當中在加速,甚至在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還都是這樣。如果你仔細分析,生命科學未來可探索的領域還更多,隨著技術的進步,探索的速度在加快。這是一個長周期的事,長周期的好處就是今天我們做科技投資,不用太擔心說是不是明年或後年它就沒了。就拿人工智慧來說,可能某一些時候它有泡沫,但泡沫不代表這不重要,只是說明今天的價值和它實際估值可能不太符合,但是未來的方向一定是對的。就像2000年的網際網路領域一樣,我們今天站的時點,就是十年以前的手機行業。

更有意義的是,我們國家現在也面臨很多的挑戰,包括國際上的一些挑戰。其實我們能看到,可能解決這一些挑戰的有很多方面,包括一些新的政策,但是很重要的一條、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科技創新這種長周期的、帶來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帶來中國科技的轉型,可能是解決這些挑戰的最重要的手段。或者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方法和機會。

所以,我對未來十年科技創造、科技創新給我們投資和創業帶來的機會,都是非常非常樂觀的。

當然這其實又回到一個問題:我們從技術入手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挑戰在哪。問題可以有很多,我們現在討論的,比如說,老齡化對中國社會未來三十年到四十年,可能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還有環境汙染,已經是持續很多年的問題,最近這兩年有一些改善,但是有一些地方其實還很嚴重。還有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也需要科技來解決。比如城市的治理,像大城市越來越大,有很多城市病,全世界都面臨著城市的治理問題。當然還有增加國際競爭力問題,都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科技上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那麼到底哪些技術更重要?

首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綜合在一起的IT行業革命。這包括從基礎架構、元器件、傳感器,再到消費類和企業級的應用,再比如說邊緣計算、量子計算、分布式存儲、軟體定義等等太多的新概念,其實都跟這相關。

整個IT行業,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從下到上的革命,從晶片級到作業系統到應用,所有的東西都在變化。這來自於IoT物聯網,來自於大數據,來自於人工智慧。

我為什麼把這三件事放在一起說?大家可能聽到前面講,人工智慧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更重要的是數據,而不是算法。而數據來自於哪裡?如果你想跟BAT競爭,你可能還是要考慮你有沒有自己的數據。數據來自於很多垂直行業,如果有了它,IoT就可以有。所以我們做投資也是把三件事放在一起看。

第二塊技術就是叫基因組學、蛋白組學,還有其他的精準醫療的診斷技術為先導的整個生命科學的技術進展。這太多了,從大家講的癌症、腸道菌群到出生孩子基因病的檢測治療到未來生命的延長、疾病的治療等等都是,這所有的一系列。過去幾年什麼行業最火?新藥研發、診斷技術等健康醫藥生命科學的投資是最火的,創業也是最多的。

當然另外一個就是我們以前講過的「網際網路+」或者「+網際網路」。我們今天不太說這詞了,但它正在非常深入地改變著我們的傳統經濟。應該說這種新經濟和舊經濟的融合,對整個中國的社會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回到我剛才講的,十年以後會是什麼場景?為什麼把它定義在十年?因為三年五年的事今天看的很清楚,太遠的事可能大家都會想說未來機器能不能替代人、人工智慧能不能替代人,但我們說,十年裡大家能看到你在生活當中某一個階段,科技會什麼改變你的生活?可能有一些大家知道,有一些不太清楚。

我就拿IoT、大數據、物聯網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投資這一家傳感器公司,就是做一個智能的消防煙霧報警器,貼在牆上,不需要做任何的工程,它的特點是可以把所有的地點包括商超、小的餐館、卡拉OK、醫院、養老院、家庭、辦公樓全都每一個房間都貼這麼一個傳感器,貼好了全國聯網,當有報警的時候,當然報警根據煙霧、根據溫度的變化它防誤報的東西,它知道這報警器是真報還是假報,電池沒了都會報,但是一旦有真的報,迅速地在幾個毫秒之內就會有電話自動的打給包括業主、物業和消防管理人員。你可以趕緊去採取措施。

不僅如此,如果你一樓報警,有一些地方是不知道的,一樓報警馬上通知十樓,大家知道,發生過火災時往往是煙霧起來了以後樓上跑不下來,一樓報警馬上通知十樓的人迅速撤離,消防人員到了現場的時候迅速告訴你哪一條路如果有幾個電梯,哪一可以走哪一條煙霧衝了不能走,這些都是物聯網技術。這一種物聯網技術今天是剛剛開始,它的根本來自於物聯網不僅僅是傳感器也來自於說它能夠就像5G一樣大場景的低功耗長距離的傳輸。

我用消防來做一個案例,這也是很大的剛需。其實很多的方面,包括地下的管網,物聯網布局正在剛剛開始,十年以後它可以告訴你說哪個地方要淹了,哪個地方的水質出現問題了,水質的問題不僅僅是地下管道,包括城市的河道問題都會告訴你而且都是實時的,告訴你要迅速採取行動。這些都在剛剛開始,也需要時間,但甚至某一些領域不需要十年就可以完成。

還有醫療。你早上起來發現不太舒服嗓子有一點疼咳嗽,你到樓下的診所社區醫療中心,或者辦公室一個小的診所,用一點唾液抽一小管血就查出是感冒病毒引起的還是細菌引起,該不該打抗生素,如果再不舒服可以迅速的告訴你說是不是可能是有一個早期的癌症。但是今天實際上還沒有那麼準,十年以後應該可以到這個水平,設備也可以部署到甚至社區衛生站裡面。到那時候癌症可以早治,治癒率會很高。

生的小孩現在已經使用基因技術看看有沒有基因病,大家知道無創產檢成長非常快,以後也會發展很快,可以用於各種各樣的單基因疾病包括基因的治療,甚至說未來讓人類壽命延長,有科學家跟我說,2050年出生的孩子可能一半活到100歲以上。大家知道腦中風很難治,但是我們所用的支架技術等等,還有更新的技術診斷、檢測給你預防性的治療,可以使人的壽命延長。

這些都是正在發生的科技革命,我們做投資的可以看到這些技術將在未來的5-10年裡應用到實際當中。我想10年以後,這一些都是實際的情況。

剛才講到教育,教育實際上是人工智慧挺難應用的一點。大家知道阿爾法狗可以用棋譜打敗人,但是它教會人下圍棋太難了,為什麼?沒有數據。AI在教育當中的應用今天也是剛剛開始或者剛剛有一點萌芽。現在大家看到,在線教育蓬勃發展。在線教育提供了很多數據,這一種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強交互,是教育往下發展的基礎。個性化教育就是強交互帶來的,每一個人的學習節奏不一樣,可以使孩子們在一半的時間內學完整個小學的課程,整個教育的效率提高。但是怎麼擴展,把圖譜做好?十年之內會有相當的變化。

還有大家知道的AR/VR,你可以想像初音,未來日本就有很多的戰隊,就是全息偶像,有自己的特定的嗓音,可能是一個戰隊在那跳舞唱歌,這就是創造性。它會有很多粉絲,偶像也永遠不會老,這事在十年以後肯定會有。而且是在各個行業,強交互的新物種都會產生。

更有意思的是智能寵物。大家知道索尼做的電子狗Aibo,沒有智能也已經造成了這麼大社會的影響。我們會出現帶智能的寵物,你輕輕拍它一下、踢它一腳,感覺不一樣,你跟它講話它能聽出你的語氣,它能看到你面孔知道你心裡是開心還是難受,它能跟你撒嬌,而這一種感情的陪伴加上我們說的一些工具類的需求,比如今天天氣怎樣、出門別忘了掉鑰匙,十年左右的時間一定會發生非常好的寵物。這並不是今天的家庭機器人,我說的是情感的陪伴,這是人最大的需求,而這個十年以後會出現很大的爆款。如果做的好,公司市值也能是幾百億美金,而這也是各個方向的創業公司大公司都在往前走,包括對自然語言的理解、包括對情感的閱讀,包括很多很多圖像的理解,甚至還可以跟你說如果看護小孩拍出很多照片,每天自動剪輯成一個視頻的日誌,它知道什麼時候取下照片,講話的時候給你錄視頻這全都會自動做。你的生活裡不僅僅是這一些,到時候包括我們的食品安全,你在家裡面拿出一根筆來往裡一插就知道這牛奶是不是過期,奶粉有多少三聚氰氨,你去買東西也知道食品的殘留多少水果的甜度是多少。

我講的這一些東西並不是在虛構,技術已經開始走向成熟,五年到十年的時間,商業模式也應該可以解決,這些都可以變為現實,深入到你家庭生活當中。

而這些發生都是靠著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改變,包括質譜、光譜等等傳感器都在帶來變革。

我們投了一些自動駕駛項目。其實智聯網車聯網也是自動駕駛的一部分,智能出行相關,不到十年全都會是物聯網來控制。它可以根據車和行人流量的多少來改變交通燈,人工控制交通燈是非常不準確。但是實際上用人工智慧完全能做的比人類好的多。我覺得,十年左右的時間,交通燈的控制一定是人工智慧而且是全程連網,這個事技術上也在發生。

智能出行裡車和車之間的對話,十年左右的時間也會有很大的進步,因為5G的網絡會帶來很大的進步。

語言的交流。大家現在也能看到我們出門用一個翻譯器就要行,翻譯器還是很簡單的,到時候我們把語言和手勢都加在一起,語氣也加上,交流不僅僅是說點什麼菜的問題,甚至可以做到辯論、安慰,這個事也是正在發生。

我跟大家講的事並不是說這是夢。我不想講那些做夢的事,比如人能不能飛起來,我說的都是,十年左右的時間,可以進入人類生活的事。

相關焦點

  • 北極光鄧鋒:未來十年,IT技術、生命科學、網際網路+存在科技創新機遇
    【獵雲網北京】9月21日報導(文/張鵬會)9月21日,由網易新聞和網易科技主辦的「2018網易未來科技峰會」之「ALL IN時代」在北京舉辦。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做了《未來十年 科技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的主題演講。
  • 北極光創投鄧鋒:科技項目不能唯技術論,交叉融合是科技革命的重要特點 | 超級觀點
    作為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人,北極光創投創始人、董事總經理鄧鋒在接受36氪採訪時說,當前我們希望營造出一種崇尚科學、尊重科學、認可科學家的氛圍,以此來帶動整個基礎學科在中國的發展。中國真正薄弱的是科技創新,相對來說關注的人並不多。由於早期的科技創新很燒錢,很難在短期內見到回報,造成了沒有太多的資金去關注科技早期的創新。追求「快速收益」是因為中國很多的投資人都是個人,看待創投更像是看待股票,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和收益,可是科技投資需要的是「耐心資本」。過去十幾年,北極光創投堅持「科技、早期」投資的定位一直沒有變化。
  • 北極光創投的2018:深耕早期、堅守科技創新
    在PE/VC圈,北極光創投(以下簡稱北極光)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創始人鄧鋒早年在南加州求學的經歷和網際網路創業史,給這家機構增添了一抹矽谷VC的色彩。近年來,在諸多投資機構紛紛調整配置策略,將注意力加速轉向未曾涉及的產業之時,北極光仍保持著不緊不慢的投資節奏,堅守在創立之初即看好的科技創新領域。
  • 北極光創投的2018:堅守科技創新初心 重點布局三大領域
    北極光創投的2018:堅守科技創新初心 重點布局三大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3 23:48:44
  • 我們的生活如何被手機技術一步步顛覆?|十年·科技印記
    十年·科技印記 文 | 動點科技作者 | 張藝和 2009 年的樣子相比,2019 年的我們明顯變 「懶」 了。這十年來,網際網路超高速發展並且迅速融入,成為了社會生活的血液。談及 「顛覆」,行動支付應用必須排在第一位。百度百科對於行動支付的定義是,其將網際網路、終端設備、金融機構有效地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新型的支付體系。根據易觀的支付市場報告顯示,2019 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 51.8886 萬億元,其中,支付寶的市場份額為 53.8%。
  • 未來十年,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對於未來,沒有人可以預測,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去暢想。對於科技,我們有著無限的遐想,也有著無限的憧憬,我們希望未來的十年會成為真正的科技時代,希望科技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一個人。5G已經到來,未來十年它將得到全速發展。6G也已啟動,對於網絡,未來可期。
  • 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予果生物」獲北極光創投首輪...
    36氪獲悉,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予果生物」)已完成北極光創投首輪獨家投資,之後產業基金、金融機構對其持續注資,累計融資近億元。本輪融資將用於開拓和教育市場、擴充團隊、試劑盒報證以及持續投入更多新產品研發。
  • 新消費巨浪翻湧,北極光恰時入局
    參與"沒想到玩大了"的活動,既可以看作是北極光向消費品領域進軍的一次正式"官宣",也能看到他們進入新領域的決心。 02、新人群、新渠道、新品牌,未來十年沒有理由不投消費 北極光創投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是擅長投硬科技的基金;半導體,基礎軟體等領域都是北極光的強項。
  • 富蘭克林鄧普頓:未來十年顛覆傳統的五大科技主題
    來源:新浪財經富蘭克林鄧普頓(FTI)股票團隊基金經理、研究分析師Matthew Moberg日前撰文指出,投資者應以長遠眼光看待創新,多關注未來十年內可能會顛覆傳統商業的五大科技主題。我們認為投資者除了關注近期的市場問題外,更應放眼長線,投資未來及謹慎地投資於有良好風險管理的基金上。投資者應多關注未來十年內可能會顛覆傳統商業的五大科技主題: 全球電子商務、基因突破、智能機器、新金融和大數據。疫情下,這五大主題亦在大家生活上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讓我們擁有更新的科技來對抗疫情。
  • 一組「扎心」漫畫,真實的十年前與十年後,網友:再也回不去了!
    一組「扎心」漫畫,真實的十年前與十年後,網友:再也回不去了!對於喜歡看動漫的小夥伴們來說,漫畫也是一種不錯的精神零食。漫畫中的角色總是那麼的完美和幸運,可是我們自己的人生卻不可能像劇本中所表現出的那麼美好。
  • 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梁穎:未來十年,最好的醫療賽道在哪兒?
    本次峰會邀請到紅杉中國、軟銀中國、高榕資本、聯想創投、點石資本、磐霖資本、啟明創投、國科嘉和、遠毅資本的多位頂級觀察者,以雲峰會形式,從專業投資人的角度剖析醫療大數據、藥企創新服務、醫療機器人等多個醫療科技新領域的投資邏輯和項目經驗。
  • 十年——網際網路的過去與未來
    來源:丫丫港股圈十年前,BAT三強鼎立;微信還沒誕生,騰訊已經佔領遊戲的半壁江山,阿里電商一家獨大。現在,功能機消失,移動應用統治網際網路;未來,中國網際網路如何將演變?投資機會在哪裡?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
  • 從億萬富翁到被懸賞通緝,十年後的侶行,將如何繼續?
    回望十年,邁向下一步文/張昕宇2018年8月9號晚八點,我和梁紅坐在咱們的侶行小院裡,相視一笑。如同十年前我們倆坐在雙井家裡的沙發上一樣,那一次,我們訂下了「十年之約」。今天,我們約滿。整十年,夢圓滿。「完成了,結束了。」我笑著看著梁紅。
  • 下一個十年,內容如何與科技「共振」?
    然而,這不僅僅是我們關注這個節點的唯一理由。當我們沿著愛奇藝的發展軌跡進行回溯,不難發現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裡,我們不僅僅見證了一家公司的成長,更經歷了一場世界範圍內「技術+內容」影像革命的共振。
  • 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焦點訪談丨長江十年禁漁!世代打魚,他們上岸後如何生活?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但是現在的長江「病」了,魚也越來越少了,有些魚種甚至滅絕,一些流域出現「無魚區」。保護長江,刻不容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盤點一組已經消失和十年後即將消失的物品與職業
    工業革命之後,科技以令人驚駭的速度前進,社會日新月異,很多以前人類不可缺少的事物都從生活中消失,這是一個顛覆和變化的時代,一切都在改變,沒有永遠存在的東西,唯有「變」是永恆。一,已經消失的物品。1,轆轤和井。
  • 十年後,你將親自見證如此美好的生活
    歡迎沒有任何捆綁的,想學習宇宙知識的朋友,和我一起,我們大家一起探索宇宙的真相!願我的分享能給你帶來喜樂的能量。人類文明史上,一場巨大的轉變正被逐漸的拉開序幕。在這個演變過程中,會有成千上萬的人開始了解生命的真相,地球的實相,以及人類究竟生活在怎樣的宇宙坐標中。地球之外宇宙的模樣也會被人類普遍證實和認知。
  • 十年,是Eason的十年,也是我們曾經的記憶
    庸碌而快的生活很沉重,常常把人壓的喘不過氣。很多人,很多事,你以為自己忘記了, 卻會在某個不經意間,因為一首歌,而讓回憶回到十年之前。措不及防的停電,班主任來到班裡,坐在講臺上,帶我們唱歌。唱著唱著,大家唱起了Eason的十年。聽著歌詞唱著歌,突然莫名的想哭,趁著黑偷偷哭。想到那個自己默默喜歡了差不多整個高二的人,想到得到的模糊的回覆,想到高考以後我們可能沒有結果……當時和那個自己喜歡的人坐在一排,我們之間只隔了兩個人。
  • 唐寧對話陳杰:未來十年 如何找到掘金醫療產業的「鑰匙」?
    疫情下,醫療行業將迎來怎樣的創投變局,其中蘊藏著哪些「掘金」機遇,個人投資者該如何參與其中,實現雙贏?就此,3月19日,宜信財富第3期《唐寧會客廳》中,宜信創始人、CEO唐寧與蘇州元生(下稱「元生」)創始合伙人陳杰展開對話,兩位相識近20年的投資老兵共同把脈當前投資環境,探討醫療產業的「黃金新十年」。
  • 作家預測十年後退休生活:通過腦機接口和外星人聊天
    人類都不存在了,我們用銀行貸款買來的房子拿來幹什麼用呢?還有股票呢?還等著十年後升值呢。  先不談小行星撞擊的問題吧,這個危險隨時可能降臨,談得太多了。2017年底,一位海外著名詩人在北京,我們見了面,他首先談起的,不是詩,而是原子彈。他說,會不會不久後有一天,東北、華北毀於原子彈?那樣的話,文學藝術還有什麼意義?  我恰巧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