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發布VersaSCAN微區電化學柔性探針新技術

2020-11-30 儀器信息網

   2016年6月14日,阿美特克集團科學儀器部在北京分公司召開「VersaSCAN微區電化學技術交流會」,並在此交流會上發布新技術——掃描電化學顯微鏡(SECM)柔性探針技術,儀器信息網作為特邀媒體參加了此次交流會。

 

 

   John Harper 博士為與會者詳細介紹了此次發布的新技術。此次發布的掃描電化學顯微鏡柔性探針技術專用於「普林斯頓應用研究VersaScan」產品的柔性接觸和等距測試,是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和電分析化學實驗室(LEPA-EPFL)Hubert Girault教授課題組經數十年的研究而實現的。阿美特克科學儀器部與該實驗室籤署了獨家合作協議,集成並銷售其柔性探針技術。柔性探針使得廣大研究者可同時進行等距離和等高模式的SECM測試,可分離3D表面電化學活性響應圖中表面物理形貌和電化學響應的貢獻。 與市場上常用的硬性探針相比,柔性探針具有以下優勢:1)柔性探針等距SECM無需額外增加昂貴的控制與測量硬體;2)測量時無需為達到控制距離而預先測試樣品表面的地形地貌;3)探針設計為與樣品進行柔性接觸,當與樣品表面接觸時,探針會發生柔性彎曲,避免探針自身被劃傷以及探針對樣品表面的損害;4)常規技術中硬性探針和樣品直接接觸會導致表面易損樣品被損壞,如人體組織等。而柔性探針技術接觸樣品的接觸力僅為常規硬接觸探針的千分之一。 未來,阿美特克集團科學儀器部與LEPA-EPFL還將共同致力於實現其它探針材料與技術的商業化,希望SECM柔性探針技術能幫助SECM成為標準電化學測試利器。

 

 

   為鼓勵更多的用戶致力於微區電化學的研究,此次交流會特設「普林斯頓應用研究微區電化學優秀論文獎」。本次獎項頒發給了浙江大學劉豔華博士,以表彰其使用VersaScan微區電化學測試系統在塗裝材料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由阿美特克公司科學儀器部亞洲區經理楊琦女士為其頒獎。

 

 

 

   隨後的技術交流過程中,John Harper 博士、劉豔華博士和廈門大學林昌健教授針對微區電化學的技術和應用為大家進行了分享。VersaScan微區電化學測試系統是一個模塊化配置的系統,可實現現今所有微區掃描探針電化學技術以及雷射非接觸式微區形貌測試,包括掃描電化學顯微鏡、掃描振動電極測試、掃描開爾文探針測試、微區電化學阻抗測試、掃描電解液微滴測試、非觸式光學微區形貌測試等。此次發布的柔性探針技術主要針對掃描電化學顯微鏡,目前阿美特克可提供有效直徑15um的柔性碳探針。John Harper 博士還重點介紹了柔性探針技術的應用案例,包括癌細胞成像和黑色素瘤的分期變化(如皮膚癌)、電子應用-電沉積和成像、電催化等。

 

 

 

 

   劉豔華博士介紹了掃描振動電極測試技術在塗層金屬腐蝕研究中的應用。劉博士主要介紹了兩項工作:一是採用電沉積技術合成了負載緩蝕劑的超疏水二氧化矽薄膜;二是構建了基於矽烷修飾的E-Sio2薄膜和環氧樹脂的新型防護體系。在此兩項工作中均利用了掃描振動電極測試技術來表徵其微區耐腐蝕性能,與其它表徵手段結果均有較好的吻合度。

 

 

 


   林昌健教授自1979年開始研究微區電化學技術,至今已有37年。林教授認為微區電化學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的水平,一是科研需求,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應用此技術使其成為熱門研究領域;二是科技發展,科技水平的發展也使微區電化學技術有了顯著的進步。未來,微區電化學技術發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探針技術的發展。林教授重點介紹了其團隊開發的新型探針。林教授發現,在空間解析度足夠高的情況下,除電流、電壓信號外, pH值和氯離子濃度也可以很好的表徵局部腐蝕程度,故其團隊開發了可測量pH值和氯離子濃度的探針。未來此探針有望集成到VersaScan微區電化學測試系統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He3極低溫微區四探針掃描隧道顯微鏡採購中標公告
    上海市機械設備成套(集團)有限公司受上海交通大學的委託,就上海交通大學He3極低溫微區四探針掃描隧道顯微鏡項目(項目編號:1639-174211210055)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1639-174211210055
  • 微區時空分辨掃描電化學探針顯微鏡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通訊員于洋 記者封帆)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完成的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新型微區時空分辨掃描電化學探針顯微鏡系統」
  • 電化學分析主題網絡會成功召開(附視頻)
    為方便更多用戶學習,經報告專家允許,現將部分會議視頻整理髮布。然而傳統的電化學方法(如循環伏安法、電化學阻抗法、光譜學方法等),只能從宏觀角度研究光電化學總體的「平均」過程和性能,不能真實反映電荷轉移的局部和微觀信息。因此,需要發展微區原位動態地表徵技術,從微納尺度對光電體系的界面電荷轉移行為進行整體、原位表徵,進而深入理解複雜電荷轉移過程與性能的關係。
  • 蘭偉課題組:具有超高容量電容的柔性超級電容器
    通過摻入Fe2O3 納米顆粒可以有效地擴大Ti3C2Tx納米薄片的層間距,從而允許更多的電化學活性位來存儲電荷。柔軟,超薄的Fe2O3 NPs @ MX雜化紙顯示出優良的電化學性能。,組裝對稱柔性超級電容器。
  • 聚焦地礦微區原位分析新技術——2019中國質譜學會無機及同位素...
    會議同期還設置了青年論壇專場和學術牆報展示,以促進我國無機及同位素質譜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展示我國在該領域取得的成績及增進同行間的學術交流。儀器信息網對本次會議中針對地礦領域樣品的微區原位分析新技術及應用新進展進行了整理,以饗讀者。
  • Atomic Spectroscopy:國際首個磷灰石Cl同位素標樣及高精度微區...
    李揚等-AS:國際首個磷灰石Cl同位素標樣及高精度微區分析突破磷灰石廣泛分布於巖漿、熱液及變質體系,是記錄俯衝帶等複雜地質過程的良好載體;其對流體活動極為敏感,具有精準示蹤含礦流體及礦化劑等關鍵元素的來源及遷移-富集-沉澱機理的潛力。
  • 小工具,大領域: 探索電化學在細胞微環境與即時診斷技術中的新應用...
    李菲博士在以電化學方法為基礎、將各種顯微鏡技術、光電分析手段與微/納技術相結合的新能源納米材料光電催化和生物體系電化學檢測方面有超過16年的研究經歷,特別是在掃描探針顯微鏡 (掃描電化學顯微鏡(SECM)和掃描離子電導顯微鏡(SICM))和構建各種細胞納米探針應用於細胞電化學檢測方面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已在Chem.
  • 怎樣的能說被稱為微區X射線螢光光譜儀
    有一種非常成熟的能譜技術,這種能譜叫微區X射線螢光光譜儀,它不僅可以完成一般能譜儀的平均成分的分析,又具有可變的細的X-光光束,可對微區進行有選擇的分析。可通過精密移動樣品臺的對樣品細小的區域進行成分分析,並實時給出元素的面分布圖。它類同於掃描電鏡或電子探針的分析,但又比後者靈敏度高得多。
  • JACS: 稀有氣體探針分子解析柔性MOF結構轉變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證明了溫度同樣在柔性MOFs材料的結構呼吸中發揮關鍵作用,從而控制其氣體吸附行為。本文以稀有氣體為探針分子,通過柔性MOF材料對稀有氣體分子的吸附,對溫度和吸附質分子共同作用導致的柔性MOF材料的結構轉變進行了深入研究。柔性MOF材料Mn(ina)2對稀有氣體分子的吸附表現出了有趣的溫度控制響應。該材料在特定的溫度閾值處對稀有氣體組分的吸附量達到最高,這是一種十分反常的現象。
  • 世界最先進離子探針質譜儀將落戶山東 可用於探月工程
    8月14日上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的領導下,在北京離子探針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與澳大利亞科學儀器公司籤約,世界上最先進的高分辨二次離子探針質譜儀(SHRIMP V)將落戶山東,這是全世界第一臺第五代離子探針儀,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微區原位輕同位素分析儀器,將來可為探月工程做貢獻
  • 新概念、新技術、新應用——CNCLS20分析醫藥其他分會場報告摘錄
    隨著儀器技術的進步,拉曼光譜技術助力了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而科研需求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儀器技術的發展,相關的新技術、新儀器、新應用層出不窮。作為分子光譜領域最為活躍的儀器類別之一,近些年拉曼光譜的研究和發展可謂「如火如荼」,其研究領域延伸到越來越多的領域。
  • Advanced Materials :基於DNA納米技術的三維DNA納米結構探針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合作發展了一種基於DNA納米技術的三維DNA納米結構探針,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類新型的生物傳感平臺,實現了對基因和蛋白質高性能檢測。
  • 至柔至性之柔性電池:科研進展和機遇|聚合物|碳納米管|電化學|材料...
    然而,在機械變形過程中,電極材料容易從剛性金屬集電器上脫落,導致容量損失和電化學性能下降。為了構建柔性電極,必須同時研究活性材料和基底。近年來,開發柔性電極有以下幾種常用策略:(i)將柔性碳材料作為導電基底負載活性材料。(ii)在柔性電極中使用柔性聚合物作為導電材料或粘合劑。(iii)構建基於MXene材料的柔性電極。  1.
  • 中英文字幕:CT掃描(CT Scan;Computed Tomography;CAT Scan)
    A CT scan shows much more than a typical x-ray. It can show cancer and other problems.  CT掃描能讓醫生通過從多個角度拍攝的X射線圖像來看身體的內部結構。 這些圖片結合在一起能清晰地顯示身體各部位的橫斷面。 CT掃描比典型的X線片顯示更多細節。 它可以顯示癌症和其他病變。
  • 普林斯頓PAR/輸力強 Solartron電化學測試技術研討會暨培訓
    歡迎貴單位參加2016年5月11-12日於阿美特克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舉辦的"普林斯頓PAR/輸力強SOLARTRON電化學測試技術及應用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將由中國海洋大學王佳教授及AMETEK公司科學儀器部應用工程師,售後工程師針對電化學交流阻抗測試技術及阻抗譜解析,電化學測試技術在腐蝕
  • 柔性電子與複雜生物組織之間的3D界面
    近年來,柔性功能材料領域的發展使得生物電子器件獲得了類組織的力學特性,使得生物電子器件可以在醫學診療方面提供新的功能此外,三維成像和3D列印技術可以用於設計製造與器官表面個性化集成的生物電子器件。而損傷性的探針在植入以後會侵佔原本功能性組織的位置,破壞血腦屏障,從而導致器件-組織界面產生化學降解,相對運動,對大腦的損傷乃至過激免疫反應等一系列變化,並最終導致對器件功能和目標組織的損害。最小化探針大小和彎曲剛度,修飾探針表面等方法可以調節並減少上述的損害。多探針器件可以在多個位置讀取局部細胞活動並針對指定目標進行刺激。
  • 古老而又年輕的技術——電化學發展趨勢展望
    90年代中期,我國的研究者在電化學分析化學理論和實驗方法及測試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國的電化學儀器技術進一步發展,在專用和常用儀器方面,出現了一批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儀器,標誌著我國電化學分析儀器工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能力。到90年代末期,電化學工作站的研製,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電化學儀器技術。
  • 重點研發計劃「面向礦床學研究的變革性原位分析新技術」新進展
    【系列成果】重點研發計劃「面向礦床學研究的變革性原位分析新技術」新進展礦床,尤其是大型礦床,往往是複雜地質過程多期次綜合作用的結果。現代礦床學研究需要對礦床形成不同期次的複雜產物進行精細分析,以精確限定成礦物質來源,準確釐定成礦時間與期次,查明成礦元素的賦存方式,詳細刻畫元素遷移-富集-沉澱機理,從而精準重建成礦過程。
  • ...成功研製出真正全柔性電池, 致力於實現消費級柔性電子產品躍遷...
    2019年,華為與三星都發布了旗下第一款可摺疊屏手機,但是,目前的摺疊屏手機仍然採用的是普通的剛性電池,避開了使用柔性電池的難題。因此,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鋰離子電池,將對推動可穿戴柔性電子器件的發展產生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因為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柔性電池是行業公認的未來趨勢,市場規模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