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5 0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們,昨天,我們向大家介紹了圓周率的一些基本情況,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科學家們為圓周率「起名」的故事吧!
在開始今天的科普前,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圓周率也叫π(Pi),這個相信大家都知道。那麼,這個字母有什麼含義呢?
謎底揭曉!
原來,π是第十六個希臘字母的小寫,也是希臘語περιφρεια(表示周邊,地域,圓周等意思)的首字母。
據史料記載,1706年英國數學家威廉·瓊斯在編寫數學教材《新數學導論》時,就使用了π來代表圓周率。
不過,此時的π還是欠些「火候」,並沒有引起數學界太大的關注。直至1748年,歐拉的代表作《無窮小分析引論》出版,在這本著作裡,歐拉建議用符號「π」來表示圓周率,並且直接在裡面使用了π。在歐拉的積極倡導下,π終於成為了圓周率的代名詞。
最後,讓我們放眼世界,去看看那些奇特有趣的「π」地標吧!
1. 美國舊金山的科學探索館正門口的地上,鑲著一塊傳說中的「派之聖地 π Pi Shrine」。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到那裡,不妨試試能否找到它!
2. 在法國巴黎的發現宮,有一間圓形的「派屋 Pi room」。其牆上有木質的707位圓周率數字,十分壯觀。
3.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 Matheon 研究中心門外,只要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用瓷磚擺成的「π」。
4. 美國波特蘭華盛頓公園地鐵站的某塊站臺上,被刻上了圓周率。不過,裡面存在著明顯的錯誤,細心的你們有沒有發現呢?
下期精彩預告:
《圓周率和繩子驗證法》
原標題:《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二:圓周率為什麼叫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