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還原消逝的世界

2020-12-05 科學網

 

「這是重爪龍,在它的胃裡發現過魚的鱗,所以這是一類吃魚的恐龍。」

 

「那翼龍也吃魚嗎?」

 

「翼龍也吃魚。」

 

「那翼龍和重爪龍有競爭關係嗎?」

 

「理論上是沒有的,因為重爪龍生活在早白堊紀,翼龍生活在晚白堊紀,它們生活的年代差了8000萬年。」

 

3月30日下午,在中國古動物館的地球讚美詩:趙闖科學畫展上,科學藝術家趙闖正在為小朋友講解其科學繪畫中所包含的恐龍知識。這場展覽共展出趙闖的科學藝術作品33幅,包括其復原的恐龍、翼龍、史前水棲爬行動物、古哺乳動物等生命形象以及多種恐龍雕塑作品。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的重建,趙闖為觀眾還原了一個已經消逝的世界。這種將科學與藝術相融合的獨特方式,吸引了很多觀眾。

 

其實,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併不是一件新鮮事。「比如200多年前,博物學家達爾文就用素描的方式記錄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這就是典型的科學藝術,只是現代人對這種藝術形式接觸得越來越少了。」趙闖說,「所有的藝術作品在創作的時候都需要藉助科學的力量,而我所做的科學藝術可能更為直接。我作品中的形象完全是以化石及科學家對化石的研究所得出的數據為基礎而進行的創作。」

 

趙闖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優秀的科學畫家之一。現在,他已經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芝加哥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自然博物館等研究機構的數十位科學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參與他們的古生物研究項目,為古生物化石提供科學復原支持。

 

近年來,除了古生物領域外,趙闖的創作還延伸到了人文社科領域。2012年韓寒、趙闖和科學童話作家楊楊一起出版了科學藝術作品《它們》,引起廣泛的關注。2013年,趙闖與文化名人易中天合作,對中華文明進程中重要人物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復原與繪製。2014年,趙闖與文化批評家朱大可合作,進行中國神話體系的復原與繪製。(艾林)

 

《中國科學報》 (2014-04-04 第17版 文化周刊)

相關焦點

  • 水氧化還原揭示地幔深部化學新世界—新聞—科學網
    研究小組還發現富氧氧化物與地球內部水的循環緊密相關,當水或含水礦物到達了一定深度,如1700千米或更深,將與地球深部的主要礦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在生成(Mg, Fe)O2的同時釋放氫氣,而氫氣在上升的過程中又會重新與氧元素結合,重組為水。 水在這一往復循環中總量大致不變,起了類似催化劑的作用。
  • 暖心,自嘲,與消逝的世界珍重告別
    《消逝世界漫遊指南》《消逝世界漫遊指南》是國內首次翻譯引進,我們再一次領略到了道格拉斯英國老紳士般的幽默與自嘲,非常暖心而傷感的消逝世界之旅——艾艾狐猴、科摩多巨蜥、模里西斯紅隼、北部白犀牛、紐西蘭鴞鸚鵡他們都處在消失的邊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上述物種會像斑驢、袋狼、渡渡鳥一樣被從這顆藍色星球上永遠抹去——這明明是生死攸關的事情,作者卻沒有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說什麼"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種話來指責全人類,而是用愛與冒險精神告訴大家,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 華北理工大學以二氧化碳還原制乙醇取得新進展 —新聞—科學網
    記者4月21日從華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崔文權團隊在二氧化碳還原制乙醇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光熱協同催化實現了二氧化碳還原過程中的碳碳耦合製備乙醇。
  • 研究部分揭示生物體內氧化還原過程對生物的影響—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報導】6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韓克利研究員所帶團隊,通過引入含碲穀胱甘肽過氧化物模擬酶開發出了一種可逆近紅外螢光探針檢測生物體內過氧化亞硝醯和穀胱甘肽之間的氧化還原循環
  • 時間消逝日曆
    作者:黎荔新近在淘寶上買了一個時間消逝日曆。那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呢?是一款可以查看日期的年曆,以極簡風格直觀地表現出一年之中所擁有和已經失去的時間。只有黑白二色,象徵著世間的日子就在暗淡與明亮中交疊輪迴。
  • 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他用49年的生命成就銀河系漫遊,卻始終完不成對消逝世界的重返
    「我們在牆上掛了一張巨幅的世界地圖,道格拉斯用大頭針標準出他想去的地方,我則標出目前已知的瀕危動物棲息地,最後,我們倆成功到訪了戳有兩枚大頭針的每一個地方。」馬克·卡沃丁寫道。漫遊於消逝世界的亞當斯亞當斯寫道:有很多生物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正在慢慢消亡,而且都是相當重要的動物。北部白犀牛僅存不到二十頭;山地大猩猩在人類的捕獵下幾乎滅絕;生活在紐西蘭,世界上最大、最胖、最不會飛的鴞鸚鵡,只有四十隻並且還在不斷減少……如果沒有了它們,世界會不會有一點改變?
  • 《消逝的光芒》VAC是什麼?玩家們需要注意了
    【熊貓加速器訊】《消逝的光芒》是一款末世生存聯機網遊,由Techland開發製作。遊戲設定在一個巨大的開放世界,玩家需要在白天收集物資製作武器,夜晚與感染者對決,努力的活下去。近日不少玩家在遊玩中發現,官方會不斷提示玩家安裝VAC設置,什麼是VAC呢?熊貓加速器,一鍵聯機,極致體驗。
  • 新民一周 | 消逝的港龍
    這意味著,創立了35年的港龍品牌,將就此消逝。 港龍的消逝,表面原因當然是外界環境對航空運輸的衝擊。但正當越來越多航空公司在外力支持下逐漸走出困境之際,國泰宣布停運港龍,背後因素不能不令人深察。 佔據香港空運市場主導地位的國泰航空,今年上半年運營情況確實不好。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何毓琦(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自2007年起,作為科學網的一名博主,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世界舞臺上中國科學技術時代的到來。在《中國科學報》創刊六十年之際,我願送上我最美好的祝福。如今我在科學網博客寫博文,十年有餘。感謝科學網,讓我們有個科學界華人交流的平臺。希望報社越來越好,科學常新,文圖出彩,人氣爆棚。 ◆賈偉(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教授) 在當今各種新媒體的競爭之下,科學網依然能在世界華人學界擁有大批的網友。
  • 《童年的消逝》:解讀尼爾·波茲曼對「童年問題」深層次的剖析
    《童年的消逝》是著名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的作品,在這本書當中,他提出了「童年消逝說」的觀點,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被《華盛頓郵報》評委是一本「有才華、有力量、有分量的書」。在文字的世界當中,做成人意味著有機會了解,用非自然符號整理和記錄文化的秘密,在文字的世界裡,兒童必須變成成人,但是在沒有文字的世界裡,兒童和成人之間就沒有必要明確區分,因為不存在什麼秘密,文化不需要提供訓練就能被人理解。
  • 回到消逝的動物王國|古動物博物館遊學
    本片最具教育意義的是主創們到世界各地取材外拍,將場景模擬到最接近古代恐龍棲息的環境,並讓運鏡宛如真實的紀錄片一般呈現,配合生物知識與編劇的結合,藉由奈吉、鮑伯、蘇珊三人生動的演出許多小狀況,讓觀者產生像是真的在看恐龍的紀錄片錯覺,這些突發狀況都可以讓小朋友們開始跟著參與他們一起思考怎樣解決,並因此自然的了解了遠古生物的一些相關知識~恐龍生存的時代過於遙遠,我們如今還能見到的動物演進成為現在的樣子
  • 《消逝的光芒》扔爆竹攻略 扔爆竹技巧分享
    導 讀 在消逝的光芒中要扔爆竹的話需要先將爆竹放置在道具欄裡,然後按住「數字鍵1」,滑鼠移動到鞭炮上確定
  • 《消逝的光芒2》編劇離職 曾在Techland工作22年
    2020年《消逝的光芒2》幾乎都沒有什么正面消息,2021年剛剛開始,Techland一位老員工就宣布要離職。《消逝的光芒2》藝術總監、編劇Pawel Selinger在領英上宣布離開自己工作了22年的Techland,並祝福《消逝的光芒2》及之後的作品能夠大賣。
  • 消逝的光芒存檔位置在哪兒 RLD組破解存檔位置
    殭屍動作射擊兼跑酷遊戲消逝的光芒在近日正式與玩家見面了此番我們主要是為了解決很多玩家對消逝的光芒存檔位置在哪兒的提問,尤其是RLD組破解存檔位置,這裡就簡單給大家說明一下。   消逝的光芒RLD組破解存檔位置默認是在:C:\ProgramData\Steam\RLD!
  • 消逝的光芒2:市面上最好玩的喪屍遊戲之一,讓你打喪屍玩上癮
    這幾年喪屍類主題大熱,想必部分玩家一樣對開放世界的打喪屍遊戲情有獨鍾。《消逝的光芒2》就是這麼一款以喪屍為題材的第一人稱末日主題動作生存恐怖遊戲,與其他同類型遊戲相比,另類的創意和出色的細節讓本作好評不斷。蠢蠢欲動的玩家們來小宇直播間,提前了解一下吧。
  • 免費領取steam消逝的光芒:敵對/壞血/仇恨dying light:bad blood
    遊戲中文名很多《消逝的光芒:敵對/壞血/仇恨/邪惡之血》都是它,為了方便我們統一按steam上稱呼其為《消逝的光芒:敵對》《消逝的光芒:敵對》是一款基於《消逝的光芒》題材開發的獨立多人對抗遊戲,就算沒有消逝的光芒本體也可以單獨啟動,一局最多有12名玩家,勝利條件與《絕地求生》相同
  • 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光催化為甲烷—論文—科學網
    強還原能力的Zn-ε-Keggin連接光敏的卟啉的策略是POMCFs高選擇產生CH4的重要原因,Zn-ε-Keggin的八個MoV原子理論上可以提供八個電子來實現多電子還原。 化石燃料持續燃燒產生的過量二氧化碳,導致了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將過剩的CO2人工轉化為可用能源產品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 微縮模型愛好者彭逸民:消逝的古鎮在他手上「重生」
    嶽誠 攝還原消逝的古鎮「安方塔」是彭逸民打磨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他投入感情最深的一件,在他的眾多作品中擺在最醒目的位置。七層八角樓閣式的安方塔外觀看巍峨高聳,飛簷翹角,細節處的設計也是別出心裁,每層塔簷上還墜著八隻小風鈴,差不多一粒毛豆的大小,隨風搖曳,逼真靈動。
  • 科學網—揭示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作用機制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等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 通訊員譚莉梅)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呂東平研究組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志珍研究團隊通過合作研究,在植物蛋白質氧化摺疊研究中取得進展。但是,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在蛋白質二硫鍵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機制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發現擬南芥內質網氧化還原酶的兩個同源蛋白參與了蛋白質氧化摺疊,首先內質網氧化還原酶將二硫鍵從其內部活性中心傳遞到外部活性中心,然後通過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把二硫鍵提供給底物。研究人員還發現這兩個同源蛋白的性質和功能是有差異的:在體內,其中一個蛋白主要以氧化激活態存在,而另外一個則主要以非激活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