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關食鹽「抗結劑」——亞鐵氰化鉀有毒的消息在朋友圈瘋狂刷屏。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難道我們每天都在吃的食鹽有毒嗎?當「抗結劑」「亞鐵氰化鉀」這些神秘又難懂的詞彙鋪天蓋地向朋友圈襲來,再次引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
但這次,的確是「謠鹽」又來了!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此「闢謠」稱:關於「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有毒」的傳言屬「舊聞熱炒」。
到底怎麼一回事?我們今天來捋一捋。
瘋狂刷屏
食鹽「抗結劑」傷肝又傷腎?
昨天,68歲郭大爺昨天專門打進重慶晨報966966熱線反映,前兩天,他在朋友圈看到一條消息,稱一市民購買了重慶市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天井海藻碘食鹽,在配料中含有亞鐵氰化鉀。亞鐵氰化鉀主要用作鋼鐵工業的滲碳劑,使精元棉布染色逐步進行保持染色質量……食品行業作為食品添加劑,即食鹽抗結劑。
而亞鐵氰化鉀屬低毒類,吸入會導致咳嗽、氣短,甚至腎臟受損等情況,對環境也有嚴重危害……
網上的東西,聽起來「玄乎」,郭大爺原本是不信這些的,「誰知這幾天,朋友圈都在傳,說要趕緊轉發給你的親人;為了自己身體好,要買進口食鹽……別人也是出於對你的關心。」郭大爺說,他還是決定打電話到報社問一問。
記者調查
亞鐵氰化鉀含量符合規定
亞鐵氰化鉀到底是什麼?
帶著郭大爺的疑問,重慶晨報記者上網搜索發現,亞鐵氰化鉀作為食鹽抗結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添加劑的國家標準中,允許用於食鹽中的食品添加劑共有5種:二氧化矽、矽酸鈣、檸檬酸鐵銨、亞鐵氰化鉀(鈉)、氯化鉀。
根據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國食鹽的亞鐵氰化鉀含量不得超過10mg/kg。
那麼,食鹽中是否都添加亞鐵氰化鉀?含量又是多少呢?
在南坪某大型超市,記者調查發現,在售的8種不同品牌食鹽中,6種食鹽未添加「亞鐵氰化鉀」。
其中,添加「亞鐵氰化鉀」的兩種食鹽為深井巖鹽,在配料表中,標註亞鐵氰化鉀含量均≤10mg/kg,是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的。另外,兩種食鹽添加檸檬酸鐵銨作為抗結劑;還有四種不同品牌的食鹽,標明「不添加任何抗結劑」,為天然巖鹽,並標明「略有結塊不影響食用」。
權威說法
如有危害一次要吃3兩鹽
食鹽為什麼要添加抗結劑,亞鐵氰化鉀有毒嗎?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亞鐵氰化鉀在我國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多被用作食品抗結劑使用。用於食鹽上,是因為食鹽吸收空氣中水分後,受潮受溼容易結塊。結塊的食鹽市民在炒菜時使用,一不小心就是一大坨,因此,抗結劑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食鹽鬆散狀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發布的數據,亞鐵氰化鉀的終生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0.025毫克。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食鹽中亞鐵氰化鉀的最大添加量為每公斤10毫克。如果要對身體產生危害,一個體重60公斤的市民需要一次性吃3兩鹽。
因此,市面上允許售賣的食鹽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對於市民而言,並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不僅在我國,國外也是將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使用。在歐盟可用亞鐵氰化鉀、鈉、鈣,美國用的是亞鐵氰化鈉,日本可用亞鐵氰化鉀、鈉、鈣,限量值為中國標準的2倍。此外,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均允許使用亞鐵氰化鉀作為食鹽抗結劑。
面對「謠鹽」
最好撥打12331核實確認
事實上,對於「食鹽裡含的亞鐵氰化鉀有毒有害」謠言,早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就曾在網絡和各大社交平臺廣為流傳。當時,中國食品闢謠聯盟曾多次就此進行闢謠,央視、新華社以及各地主流媒體等都進行過闢謠。
今年8月,全國鹽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就進行過特別說明:「目前我國製鹽行業在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是嚴格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的規定執行的」。我國製鹽行業添加亞鐵氰化鉀(鈉)作為食鹽抗結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老謠言為何捲土重來?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不少中老年市民也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相比年輕人他們更多承擔著家庭事務,但分辨能力相對更低。但在看到「快轉給你的親人!」「為了大家的身體!」等話後,出於對親朋好友的關心,就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進行轉發。
但對於食品謠言,不要盲目相信、轉發。最好的作法就是通過專業人士、主流媒體或撥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熱線12331進行核實確認。
記者 顧小娟
近期食品謠言榜單
謠言一 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有毒
謠言二 木耳打藥不能吃了
謠言三 麵條洗出「膠」
謠言四 多人感染豬病毒死亡
謠言五 味精加熱後有毒
謠言六 水果能靠甜蜜素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