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信條》新預告透露3大關鍵,男主:引領未來10年電影潮流

2020-12-08 騰訊網

如今的美國飽受新冠疫情影響,電影院線風雨飄搖,眾多電影紛紛撤檔。

而克里斯多福·諾蘭可以說是現在最「頭鐵」的導演,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他的新片《信條》始終堅持不改檔,勢必要「獻祭自己,盤活整個北美電影市場」。

5月22日,《信條》迎來了第二部中字預告。

《信條》被描述成「一部圍繞著國際間諜活動的動作史詩電影」的影片,總預算超過2.27億美元,是諾蘭導演作品中成本第二高的電影,僅次於預算2.5億美元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影片的陣容也非常豪華,由羅伯特·帕丁森、約翰·大衛·華盛頓、伊莉莎白·德比齊(《寡婦聯盟》《銀河護衛隊2》)、寶萊塢女星迪寶·卡帕蒂亞、漫威宇宙「快銀」亞倫·泰勒-詹森、法國女星克蕾曼絲·波西(《天才》《127小時》),以及諾蘭的老搭檔麥可·凱恩(《黑暗騎士》)、肯尼思·布拉納(《敦刻爾克》)等明星主演。

從2019年8月發布首支預告至今,時間過去了9個月,發酵產出了不少關於這部「燒腦電影」有趣大膽的猜測,諸如平行世界,時間倒流、莫比烏斯環時空等等。

而新鮮出爐的第二部預告片也給了影迷們更多提示。該片男主角華盛頓在預告片發布會提到:

「這僅僅是影片信息的皮毛,諾蘭這次要帶領我們迎接未來10至15年的電影潮流趨勢」

話不多說,現在就來聊聊這支預告片的3個關鍵點:

1.天能

首先是片名,在第二部正式中字預告片中,「TENET」被譯為「天能」。

第一支預告片中告知華盛頓通過測試的角色再次出現,重複並加工了他之前說過的臺詞:「天能,他能帶你開啟正確的門,也能開啟錯誤的門,小心運用」。

這似乎也印證了影片中常被提到的「TENET」是一種能力,而通過測試的華盛頓擁有了這種能力。

在不久前的一個採訪中,《信條》的主演羅伯特·帕丁森透露,他飾演的角色沒有進行時間穿越,影片也不涉及時間穿越的概念。

2.逆轉未來

在第二支預告片裡,華盛頓用臺詞證實了羅伯特的話,同時也揭露了影片的設定:逆轉未來,而不是時間旅行。

逆轉未來這個設定,此前的很多電影都使用過,有的電影甚至直接使用「逆轉未來」作為片名,在尼古拉斯·凱奇出演的《逆轉未來》中,他的能力是能預知到兩分鐘後能發生的事情。

在《X戰警:逆轉未來》中,有個X戰警的超能力是能把人的意識送回某個過去的記憶裡。

我們可以發現,以上這些電影關於「逆轉未來」設計的包裝可能有所出入,但它們的核心都是一樣的:改變。改變過去或現在的某件事,從而使後續的軌跡發生變化,逆轉未來。

點擊播放 GIF 4.8M

動畫《外星也難民》時間穿越

但如果用這種爛俗的穿越時間改變因果設定去猜測《信條》,那也太瞧不起諾蘭了,況且電影本身也不涉及時間穿越。

所以我們不妨對《信條》的「逆轉未來」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創造。逆向推演,創造不符合既定規律的未來。

在高中數學有個知識相信大家都記得: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舉個例子,在我們的世界裡,囿於物理的局限性,一杯失重的水可以簡單構成水杯墜落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即A能推出B,B無法推出A)。

點擊播放 GIF 2.0M

而在《信條》的世界裡,「天能」賦予了華盛頓橋接必要條件與現實的能力。因此,水杯墜落而形成的破碎杯體、灑滿一地的水,在同樣重力的前提下,則可構成一杯完好的水的充要條件(即A能推出B,B也可以推出A)。

點擊播放 GIF 2.9M

帶著這個假設,我們回到預告片中找些答案。

首先就是這個在兩個預告片中都出現了的畫面,華盛頓和羅伯特綁著系在高樓上的繩子,倒放式的從樓底飛到了樓上。

點擊播放 GIF 2.7M

當繩子、人、重力……這些「正放」所需要的充分條件其實就是倒放所需要的必要條件,華盛頓運用天能,完成「充要逆演」。

再就是第一支預告片中一閃而過模樣奇怪的房間,這其實是華盛頓練習「收彈」的訓練室。

點擊播放 GIF 2.8M

在第二支預告片中,華盛頓拿起打空子彈的手槍對著靶子射擊,慢放可以發現靶子上原有的彈孔消失了,而華盛頓手槍裡的彈匣裝滿了子彈。

一旁的人說道「你不是射出子彈,而是接住它」。

當一切充要條件存在時,華盛頓再次完成了「逆演」。

如果你接受了這個假設,那麼再來看預告片中的一些倒放就顯得自然了。

翻滾中逆演的汽車,爭鬥中消失的彈孔。

點擊播放 GIF 2.5M

點擊播放 GIF 1.6M

但更大的疑問來了,正如華盛頓臺詞所說:「我們身在此處,豈不是代表從未發生?」

而影片中迪寶·卡帕蒂亞飾演的角色卻告訴他「未來的人需要我們」。

既不涉及時間穿越,又需要從現在去改變未來。那麼我們便嘗試沿著「相反時間流平行世界」的設定繼續進行探討(關於這個設定的推測,在另一篇文章有涉及)。

3.更多的角色信息

在第一部預告片中一閃而過的幾個角色在第二部預告片中有了更多的篇幅。

比如肯尼斯飾演的反派和伊莉莎白飾演的女主。

在第一部預告片裡,肯尼斯望著另一個世界牽著女主手的自己(從側臉推測)。

點擊播放 GIF 1.4M

而到了第二部預告片中,跟他深情對視的伊莉莎白坐上了華盛頓的船。並且在某個畫面裡出現了鬼鬼祟祟的狀態。

點擊播放 GIF 1.0M

在這個場景裡,華盛頓在與一群人對峙互毆。

而下個畫面,藍衣伊莉莎白暢通無阻。

點擊播放 GIF 4.8M

經過慢放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與華盛頓對歐的角色在下一秒成了藍衣伊莉莎白的跟班。

據此可以判斷藍衣伊莉莎白與華盛頓在某個時間段裡處於對立關係(至少是明面上的)。

在這個畫面中,肯尼斯與紅衣伊莉莎白和平相處,並提到華盛頓「他可以預知未來」。

而在另一個畫面中,紅衣伊莉莎白卻被肯尼斯用手槍指著威脅,朝似乎猶豫不決的華盛頓大喊「hurry up(快點)」

因此我們就可以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

一、原本敵對的伊莉莎白被華盛頓成功策反。

二、藍衣伊莉莎白與紅衣伊莉莎白為平行世界裡獨立存在的個體。

帶著這個初步判斷,我們繼續往下看。

點擊播放 GIF 1.3M

點擊播放 GIF 0.7M

在伊莉莎白出現的這兩個場景中,從畫面1中後方正行的車與畫面2中肯尼斯手指的「從二到一」的倒數,我們可以判斷這兩個伊莉莎白處於同一個時間流世界裡。

了解諾蘭導演的影迷都知道,在他的電影中有一個一以貫之的主題——「尋回失去的情感」。

據此我們便嘗試完善我們的判斷:華盛頓帶著一個世界裡的伊莉莎白去往另一個世界,試圖從肯尼斯身上獲取某樣東西或改變某件事情,而剛好在另一個世界裡,伊莉莎白是肯尼斯的摯愛。(也許是經典三角戀?)

華盛頓的搭檔羅伯特也給了我們「確實存在兩個世界」的感覺。

點擊播放 GIF 3.1M

在這個畫面裡,羅伯特倒水時水壺從開的狀態變成了關。

加上臺詞,我們可以推斷華盛頓試圖說服另一個世界裡的羅伯特去做某件事情,而羅伯特對華盛頓的到來以及他「逆轉未來」的說法從最初的質疑最終變成了信服。

而在旋轉門中羅伯特臺詞中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也側面證明了他對於某些事情處於未知狀態。

結合第一部預告片,做個總結。從第二部預告片中,我們可以發掘了華盛頓關於「天能」的逆演能力,堅定了關於「相反時間流平行世界」設定的推測。

值得一提的是,諾蘭導演在電影中對科學理論的運用非常嚴謹。

比如在《星際穿越》中對黑洞、多維空間等物理現象的呈現,在《盜夢空間》中對人的意識流以及夢境等精神分析的勾勒,大都基於已有的科學理論或者猜想。

《星際穿越》(2014年)中的黑洞與2019年NASA發布的計算機模擬黑洞

在5月12日,諾蘭公布了配合新片推出的電影幕後書《信條的秘密:走進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量子冷戰》。

由此可見諾蘭這次要在《信條》裡大玩「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作為目前人類描述微觀世界比較精確的理論可謂是不要太有嚼頭,可惜小編才疏學淺,無法深入到量子力學領域進行分析。

不過沒有關係,書上說了嘛,「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距離電影上映還不到兩個月時間,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青石電影編輯部|V7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相關焦點

  • 電影的焦慮,諾蘭的信條
    up 主的「預習作業」,我也還是在二刷之後才基本理解了《信條》作為一部電影的全部信息。 《信條》的基礎是一部諜戰片,小時候諾蘭最喜歡的電影類型就是諜戰片,1969 年那部《007 之女王密使》是他的最愛,執導一部諜戰片也是諾蘭一直以來的願望,甚至當年一度傳出他將接手 007 系列的第 25 部,可以說《信條》完成了諾蘭的夙願。 但是一部簡單的諜戰片顯然不能滿足他的野心。
  • 因為電影《信條》,諾蘭應該獲得一個諾貝爾獎
    三,深度劇透(可以跳過)如果你看了電影實在沒看懂,或者你乾脆不想看,只想知道一下該片的劇情真相以備和同事聊天,那筆者就將該片的最終真相劇透一下,當然,這是筆者個人的觀點。1、沒有名字的男主,在未來世界就是信條組織的老大,是他安排組織成員測試、訓練和幫助現在的自己,將自己引入信條組織。
  • 「星期五文藝」360度解讀諾蘭《信條》
    但這不影響我們的解讀,原因很簡單,《信條》裡出現的時間概念,你幾乎都能從諾蘭過往的電影中找到。我們把他們分成四部分:1、逆向理論。2、平行理論。3、穿越理論。再加上《信條》裡新出現的一個:4、鉗形理論。
  • 電報:《信條》再有新情報,《侏羅紀世界3》仍是「超長預告」?
    《信條》主演透露電影幕後製作;《愛情鳥》登Netflix電影類觀看榜;《侏羅紀世界3》將開啟系列全新篇章。①《信條》主演透露電影幕後製作克里斯多福·諾蘭新片《信條》上周發布第二款預告片後,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接受外媒《Cinemablend》採訪。他透露了兩個信息。
  • 二百年前一幅油畫,揭示電影《信條》故事核心,尼爾才是關鍵
    但是這副油畫《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估計很多人在歷史課本上都看過,這就是戈雅的代表作之一,不過本文不是講拿破崙的。我們當然也不是在說這一幅油畫,而是在說電影《信條》,確切說是《信條》和戈雅的關係。一、戈雅,一個不露面的配角在《信條》裡,已經去世近二百年的戈雅當然不能露面,但他的名字出現過好幾次。
  • 等待諾蘭神作帶我們再次步入影院——《信條》值得我們期待嗎?
    而負責中國地區營銷的影行天下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此片一定會等到電影院開業的那一天,迎接被疫情憋壞了的觀眾們。當越來越多的大導演、大電影不得不迫於生存壓力向線上流媒體低頭,放棄進入影院的機會時,諾蘭這位仍在使用膠片而非數字拍攝的大導演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讓更多人進入電影院的重責,這足以讓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去了解這部今年的影市的救世之作。
  • 電影《信條》男主為什麼不逆向回到過去,直接殺死小時候的反派?
    可以說,諾蘭給我們先入為主地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設定,在這個設定中,我們不能夠繼續以習慣的思維方式來理解逆世界。當然,逆世界的設定無形中增加了電影的理解難度。這也正是很多觀眾看到逆世界的奇觀後一邊驚嘆又感到困惑的原因。今天小帥和大家討論的問題,是與逆世界有關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信條》的男主為什麼要費盡波折完成那麼多次的任務?
  •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此次上映的《信條》聚焦時間逆轉與多重平行宇宙,將諾蘭的燒腦系列再次拓展。擦拳抹掌的觀影者帶著對大師新作的期待興奮的進入影院,又帶著無限的迷惘走出影廳。
  • 諾蘭新片太燒腦,預告又開始考核觀眾智商,時間倒流設定吸引人
    就像海報中所透露的那樣,《信條》會是一部大玩時空交錯的影片,這也是諾蘭的拿手把戲了,很有些《盜夢空間》的影子。而網友們對這次曝光的首支預告的評價也很直觀:又到了「一個預告片看半年」系列。典型的諾式預告——一頭霧水。
  • 諾蘭又要出燒腦大片!時間倒流,世界大戰,首款預告正式發布
    《信條》首款正式預告曝出後,興奮變成了不可思議。因為預告不僅確認了這確實是一部具有史詩性質的超級大片,而且明確告訴了觀眾,非現實元素將是劇情的關鍵。「毫無疑問,我們都會衝進燃燒的大樓。但在真正感受到熱浪之前,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 諾蘭新片《信條》定檔,智商碾壓警告!
    對於諾蘭此人,小毒相信,就算你認不出他的臉,但一定有看過或聽說過他的作品,也見過「信諾蘭,得永生」這個在網際網路論壇裡流傳甚久的梗。對於《信條》這部號稱在諾蘭作品中耗資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燒錢大製作,很多諾蘭影迷已經期待很久了。
  • 諾蘭新片《信條》
    可那「毒藥」是假的,男主醒來後發現這「毒藥」只是一個名為「信條」的神秘組織的測試,隨後就正式加入「信條」去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拯救世界。在「信條」裡男主了解到這些逆向子彈是從印度來的。於是和男二尼爾一起通過潛入與印度軍火商普萊亞取得聯繫,並得知此次買家為大Boss薩託。
  • 搞懂這5個名詞和人物,諾蘭電影《信條》「燒腦值」直降兩顆星
    都說《信條》難懂,但看過後分析一下:也許難懂的並不是故事本身,只是物理專有名詞太多(啥是熵?)、場景和節奏變化快(逆轉門都出現在哪裡?)、人物關係不清晰(普希亞目的是什麼?)。美人這就解讀一下,保證你看完本文後,《信條》「燒腦值」直降兩顆星……你有沒有過那種感覺,在人生的關鍵節點,總會出現一個關鍵的人或靈感,來引領你的走向。
  • 關於《信條》的4大熵腦筋迷思
    好在熱力學我學得尚可,面對這部電影還能勉強一戰。在此我就來跟大家共同探討下《信條》中的關鍵橋段,以及一些奇怪的迷思。PS:我也不知道自己懂沒懂,但諾蘭說了不要試圖理解,最重要的是感受!感受懂嗎!根據簡單的排列組合易得,球的分布有左4右0、左3右1、左2右2、左1右3、左0右4等五種情況顯然,球均勻分散的概率更大,熵更高。像左2右2這種情況是最分散的,它的出現機率佔比也就最高,熵最大。你多晃晃箱子,球最後大概率會變成左2右2。這就是電影中說的熵增原理。破鏡難以重圓,青春難以永駐,花掉的錢再也回不來了。時間從過去向未來推移,世界的變化往往是不可逆的。
  • 諾蘭新作《信條》委實燒腦
    故事從國家歌劇院被恐怖襲擊為開始,男主通過了神秘組織信條的考驗。從而知道了俄羅斯大亨安德烈的滅世計劃。電影全片圍繞著一個物理學知識:熵,來搭建電影的核心框架「時間逆轉」。(我們先來說一下熵的百科定義,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諾蘭構建的框架是以未來時間能夠實現熵減為前提的(正常狀態下只會有熵增狀態,即時間為不可逆狀態。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我想說的是,整部最有趣的,是影片提出一個新概念:「逆熵狀態」。首先,在目前正常自然法則中,事物遵循「熵增」原理,構成事物的粒子從有序向著無序發展。而影片中的設定是,某研究通過某種鈽元素幫助,建造出一道機器閘門,將粒子變為「逆物質」。從而出現「逆熵」現象,也就是回到過去時間點。關鍵是,有且只能回到過去,無法穿越到未來。
  • 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英文原名「TENET」究竟什麼意思?
    2020年慘澹的國際影壇卻有一部石破天驚的大作橫空出世,諾蘭導演為2020年幾乎空白的人類電影歷史濃墨重彩地寫下一筆,一部《信條》讓多少人為之驚嘆。電影《信條》再次證明不用試圖去理解諾蘭導演電影複雜的內涵,就連電影的名字「TENET」都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事情。
  • 看《信條》前必須知道的15件事!
    《信條》男主約翰·大衛·華盛頓是影帝丹澤爾·華盛頓的大兒子,前橄欖球職業運動員。 另一位男主羅伯特·帕丁森,他2005年在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飾演塞德裡克·迪戈裡,初露頭角。
  • 《信條》裡的戈雅是誰?淺談諾蘭電影裡的藝術美學
    諾蘭的新電影《信條》正在全球熱映。有人說,這可能是第一部首映後沒有任何差評的電影,因為當你走出電影院的時候,甚至可能都沒有搞明白自己到底看沒看懂整個故事。不過,你可以看不懂電影中關於"熵"和"時間鉗"的物理學原理,也可以想不通電影裡提到的"祖父悖論"。
  • 女主紅衣服就是正常時空!觀影前知道這7個點,更容易懂《信條》
    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科幻燒腦巨製《信條》終於要登陸中國內地院線了。從8月26日伊始在全國部分國家公映後,《信條》的首周國際票房便狂攬5300萬美元,霸佔32個國家及地區票房榜冠軍,創下9個國家及地區諾蘭電影最佳開畫成績,遠超此前業內最樂觀的4000萬美元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