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學習的主科有語文、數學、英語,中考和高考一樣,語文和數學一樣,在中小學課程表中的課時語文和數學是一樣的,但是高考卻是不同的,英語一年可以考兩次,選用分數高的那個作為自己的成績,這樣看來英語的地位真的是非常大的高,沒有哪一個科目可以相提並論。
其實在改革開放之後的教育剛開始不是這樣的,在國家恢復高考的時候,學習的科目只有文化課和科學,考上大學就是為了國家的建設作出貢獻,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走向世界,所以才有了英語這門課。
這個時候學習的外語主要是有:英語、俄語、日語,學校開設這幾門課的時候,外語的分數只有30%,也就是說三門外語的分數只有100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外語的分數越來越高了,比分增加 到50%、70%、到現在的100%。
記得一句話是大家都喜歡說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當時中國各行事業都處在起步中,需要很多的人才,於是80年代的人正是讓各行事業起步的人。
隨著改革開放和歐美文化的影響,可以說美國是對我們國家產生的影響是最重的,這樣的影響讓中國人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樣情況下的人們都想去美國發展於是出國就成為了主流。
這樣就導致中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比學習其他科目的是加高出不少,這也是英語地位高於其他科目地位的主要原因。
現在學習英語重要還是學好物理和化學重要?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現在的情況是:英語是主課,物理和化學是副課,每個學校都是這樣的,中考和高考也是這樣的,我們只是有這樣的想法,是沒有能力來改變這些的。
對於國家的建設和科技進步來說,英語做出的貢獻大還是物理和化學做出的貢獻大,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是很清楚的,對於不明白的人說這些也是沒有意義的。
新定的高考改革方案是3+3,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物理的人數減少了不少,現在有的省份把高考改成了3+1+2,這樣就是化學的地位就更加的尷尬了,學生和家長也是選擇學習哪些科目才能考上好的大學,就學習哪些科目,完全是從考上一個好的學校去選擇課程進行學習。
但是對於國家的未來來說,今天教育就是國家明天的現實,現在教育的結果,在10年以後,就會體現在現在的國家和人們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