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書 | 認知神經科學前沿譯叢書籍推薦!
來源:https://icons8.com今天給大家分享「認知神經科學前沿譯叢」 ,該系列書籍引進翻譯國際認知神經科學前沿研究成果
-
計算神經科學:21世紀的前沿科學
這些都是早期開創性的工作,但計算神經科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1980年代末才算正式誕生的。1988年是標誌性的一年,同年關於這給此新興領域的一篇宣言發表[6]、「計算神經科學方法」暑期班在波士頓附近的海洋生物實驗室開始舉辦。在過去的三十年中,計算神經科學已日趨成熟並且促成了多個領域的發展[3,7]。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前沿科技發展面臨諸多倫理問題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出席論壇並做主旨演講。蒲慕明介紹,現在大部分的疾病都找到解決方案,但神經頭腦疾病仍然沒有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他說,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的醫藥公司正在開發這種可以提升人們認知功能的藥物,而這些藥很有可能會操縱人類的大腦。這時需要考慮,對於人類大腦的調控要到什麼樣的程度?
-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科學研究技術分會學術年會
年會聚焦「行為的神經環路機制以及腦科學研究新方法和新工具的研發與應用」,邀請25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特邀報告,提供一個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術、了解國際發展趨勢和拓寬研究思路的平臺。會議就神經電生理、光遺傳學、病毒示蹤、神經探針和高解析度光學成像等多項神經科學前沿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及腦認知和腦疾病等重要科學問題與演講嘉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12月22日上午,第七屆全國光遺傳技術培訓班開班。
-
2020衛材神經科學高峰論壇 | 中外專家齊聚線上,共話神經科學前沿...
2020年3月22日~4月28日,由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衛材中國」 )主辦的第六屆「衛材神經科學高峰論壇」( ENF )以不同於往年的獨特方式在線上成功舉行。 疫情雖讓我們的腳步受限,但止不住我們對學術的堅守,本次論壇圍繞不同主題展開深入探討,來自國內外的神經科學大咖齊聚線上,為我們奉獻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
-
計算神經科學:21世紀的前沿科學 | NSR觀點
汪小京 (2009) 「理論神經科學導論」,《神經科學》 (第三版),韓濟生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53章,1004-1019頁.4. Hodgkin, AL, Huxley, AF (1952).
-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意識與意識障礙分會正式成立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意識與意識障礙分會由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研究員蔣田仔擔任主任委員,由全國開展意識與意識障礙神經科學基礎與臨床研究的40餘家單位的專家擔任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徐如祥、中科院院士趙繼宗、唐孝威等本領域知名專家和學會委員出席分會成立儀式並作學術報告。來自全國近100名科研及臨床工作者齊聚自動化所參加了本次會議。
-
21世紀的中國計算神經科學展望
□汪小京 計算神經科學:影響廣泛的前沿科學 無論是簡單的知覺、行動,還是複雜的情感、思維、學習、決策,都來自於我們的大腦。「腦科學與認知科學」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被列為八大科學前沿之一。 腦科學的研究越來越需要計算神經科學。計算神經科學是一門跨領域的交叉學科,把實驗神經科學和理論研究聯繫在一起,運用物理、數學以及工程學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來研究大腦的功能。
-
神經科學+心理學+教育=?
隨著腦成像、生物傳感、人機互動以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湧現,腦科學正成為多學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學領域,也成為發達國家的科技戰略重點,全球科研界下一個必爭之地。自2013年起,美國、歐洲各國、日本等相繼啟動大型腦科學項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今年出版的《腦科學與課堂: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為我們展示了美國最新的腦科學研究如何運用於學校和教室,如何與教學實踐緊密相連。
-
認知神經科學 | TechX 2020
然而,現代神經科學的發展似乎越發強調著心靈與身體 —— 或者說大腦這個器官,是不可分離的。上世紀的 Phineas Gage 案例提供了支持此思想的最早一批證據。Gage 在一次爆破意外中被鐵棍貫穿了頭部,造成了額葉的部分缺失。在這場意外之前,他是一個有能力、思維清晰的青年,手術之後卻變得粗俗與反覆無常。
-
前沿| Nature發布計算和理論神經科學特刊:剖析機器學習推動下的...
神經科學研究的進展無法脫離數據收集,同時也需複雜的方法將這些數據組裝和合成到更廣泛的框架中。理論神經科學,加上必要的計算技術,能確保我們的努力不僅僅是大規模的收集工作。本期,Nature Neuroscience 呈現了一批論文綜述與觀點討論,包含了一系列當下該領域突出的思考,從神經迴路和網絡到認知評估和精神疾病。神經機制的深刻見解都是來源於基於理論的研究。
-
專家談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人工智慧的關係
探索智能、意識的人腦機理,認識人的行為和情感,創新腦疾病診斷與治療,是二十一世紀科學的前沿領域。這也是目前「十三五」上海市科研發展的一個討論熱點。
-
加速推進認知神經科學發展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郝繼英 魏俊峰近年來,隨著「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深入推進,美軍全面布局,加快發展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前沿技術,尋求新的領先優勢。作為人工智慧與生物科技的交叉學科,認知神經科學具有顛覆未來作戰模式的巨大軍事應用潛力,日益受到美軍關注。未來戰爭一定程度上是認知戰爭,它不僅包含對複雜戰場形勢的認知,還包含對敵我軍事實力的認知。
-
交大承辦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學習記憶基礎與臨床分會成立大會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學習記憶基礎與臨床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高峰論壇於2019年7月5日-7日在上海召開。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教授出席分會成立儀式並致辭。
-
腦區到腦網絡:認知神經科學的系統論轉向
摘要:認知神經科學是一門以揭示心理功能的神經基礎為目標的前沿學科,從誕生伊始就面臨著還原論的批評。
-
美陸軍技術聯盟推進認知神經科學發展
近年來,隨著「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深入推進,美軍重點部署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前沿技術領域發展,尋求獲取新的領先優勢。作為人工智慧與生物科技的交叉學科領域,認知神經科學具有顛覆未來作戰樣式的巨大軍事應用潛力,日益受到美軍關注。
-
你想了解的認知神經科學,統統在這裡
然而,現代神經科學的發展似乎越發強調著心靈與身體 —— 或者說大腦這個器官,是不可分離的。上世紀的 Phineas Gage 案例提供了支持此思想的最早一批證據。Gage 在一次爆破意外中被鐵棍貫穿了頭部,造成了額葉的部分缺失。在這場意外之前,他是一個有能力、思維清晰的青年,手術之後卻變得粗俗與反覆無常。
-
2018北京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招聘公告
事業單位招聘公告:2018北京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招聘公告。更多事業單位考試題庫請點擊事業單位考試網。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誠聘英才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建立,是國內最早開展並持續引領我國腦與認知神經科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的重要機構之一。在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2011年由美國麥戈文基金會和國際數據集團(IDG)捐資成立了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
-
上海生科院舉辦「傳播神經科學,喚起科學熱愛」科普演講比賽
,激發公眾的科學興趣,同時弘揚「五四」精神,增強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5月4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黨委、團委舉辦了「傳播神經科學,喚起科學熱愛」主題科普演講比賽,並進行現場電臺直播。此次科普演講內容題材廣闊,涉及諸多研究領域,傳播了前沿學術成果,展現了神經科學研究的魅力,展示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優秀精神風貌。 演講比賽由神經所科學傳播委員會擔任評委,評委根據選手的語言組織能力、演講內容的通俗易懂程度、科學吸引力、PPT效果、演講活力等五個方面做出綜合評價。經過激烈角逐,李澄宇組鄒詩敏的《工作記憶:大腦如何處理轉瞬即逝的信息?》
-
計算神經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必要橋梁
因此側重於理論和模型的計算神經科學與實驗神經科學的互動,將會對認識大腦工作機制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大腦是一個異常複雜的動力學系統,具有多種在不同時空層次上的反饋機制,定量分析和計算模型上深入解析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理論和計算神經科學成為了美國的「腦計劃「中的七大優先研究方向之一:「嚴謹的理論,模型建造和統計分析,使我們對於複雜的,非線性的大腦功能有深入的了解,這是僅憑直覺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