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早在1928年就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大膽假設了「絕對真空」充滿負能量。同時,這一假設在1932年通過實驗也得到了證實,隨後發展成為一種普遍認可的科學理論,並以某種「世界能源海洋」的形式描繪了空間真空。更形象地講,空間真空是一個巨大的負能量「海洋」。
宇宙的物理(真空)空間是由反光子組成的,就像光場由光子組成一樣。為了正確、客觀地解決無神論與宗教之間的爭論,首先,必須了解物質世界的空間根本不是空白的,它是一個沒有重量且看不見的物質系統,就像我們每天看到的那些繁重的物質系統一樣。
如果空間真空是空的,那麼物理體就不能像萬有引力定律所要求的那樣,通過真空而相互吸引,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即使在「絕對真空」的條件下,電子也會被原子核所吸引,月球也會被地球所吸引,地球也會被太陽所吸引,星系之間也會相互吸引。
物理空間也有它的體積、邊界和能量,就像我們生活的地球一樣。唯一的區別,地球是由「團塊」或「集中」的正能量組成的,因此具有靜止質量。相反,物理空間具有分布負能量的連續性,沒有靜止質量,也沒有重量。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數據來判斷物質中的能量濃度及其在真空中的分布程度:在10億立方公裡的真空空間中,正能量以百萬分之一克物質的形式分布著同樣多的負能量。
每千瓦時負能量能夠形成大約2000萬立方公裡的空間真空。如果物質的源物質是正能量,那麼物質空間的「積木」就是負能量。物理空間存在於一定的邊界內,就像任何物理對象一樣。
因此,將物質空間的存在與不存在分開的界限就是物質世界的邊界。
乍一看,似乎有人會認為,從「真空」的概念過渡到「負能量的物質海洋」的概念,會損害宗教的觀點,因為它並沒有為無形的上帝留出一個空位。實際上,這種觀點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錯誤的,原因有二,首先,上帝是一個理想的範疇,而不是物質範疇。
這意味著,上帝存在於一個除所有物質之外的理想世界中,而不是物質空間。其次,「真空」的概念讓無神論成為真實的神話故事,讓數百萬不懂宗教的人遠離宗教的「無創造物質」。事實上,如果真空是空的,那麼就不會有負能量。
如果沒有負能量,那么正能量將是不可還原和不可毀滅的。實際上,事實恰恰相反。每種物質都具有靜質量和正能量。但是,根據物質的基本定律,沒有物質可以脫離它的對立面而存在,例如真空的負能量。
這就是為什麼物質不能離開物質空間而存在,物質空間不能離開物質而存在的原因。物質和物理空間是單個實體的兩個方面。物質與物質空間的聯繫是物質對立的統一體,也就是說,誰也不能離開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