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淡水海洋」 或可成飲用水新水源

2020-12-04 i自然全媒體

本報訊 據最新一期《科學報告》雜誌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搭乘裝有電磁傳感器的科考船,歷時10天從新澤西州航行到麻薩諸塞州。通過測量電磁波在淡水和鹹水中的傳播方式,研究人員首次繪製出了海洋中的淡水儲存分布圖。

地質學證據顯示,數千年前,地球的大部分地區被冰川覆蓋。冰河時代結束後,融化的冰川在大陸架上形成了大片河流三角洲。後來,隨著海平面上升,這些冰川淡水被滯留在了海底沉積物中。20世紀70年代,近海石油鑽探工程發現了這種海底淡水,科學家覺得它們有望成為最新的淡水來源。

美國科學家經過調查發現,海底淡水距離美國大西洋海岸至少80公裡,主要為大量低鹽度地下水,約為安大略湖水量的兩倍。它們存在於水下約183米處,可延伸數百公裡。與陸地上最大的地下蓄水層差不多大小。

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博士生克洛·古斯塔夫森說:「我們知道這些與外界隔絕的地方有淡水,但以前不知道其範圍和構造。它可能會是世界其他地區的一個重要水源。」這一淡水儲藏的規模和範圍表明,它們還可從現代的陸地徑流得到補充,在具有相似地貌的其他地方也可能存在。

科學家還發現,這些水不是純淨的陸地淡水。陸地淡水的含鹽濃度不到1‰。在靠近陸地的地方,海底蓄水層的含鹽濃度接近純淡水。在靠近其邊緣的地方,濃度可能會達到15‰,約為海水的一半。

來源:中國海洋報

編輯:吳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淡水海洋」 美媒:可成飲用水新水源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據最新一期《科學報告》雜誌稱,哥倫比亞大學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搭乘拖帶著電磁傳感器的科考船歷時10天從新澤西州航行到麻薩諸塞州。通過測量電磁波在淡水和鹹水中的傳播方式,研究人員首次繪製出了淡水儲存分布圖。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淡水!一鹹一淡,這淡水是怎麼出現在海底的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淡水!一鹹一淡,這淡水是怎麼出現在海底的隨著世界工業化程度的加深,汽車尾氣的排放,現在世界各地大氣環境都變得很差了。這些問題,導致了世界產生了溫室效應。在全球變暖的同時,世界各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乾旱。
  • 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水屬於高品質飲用水,可作缺水城市水源
    此外,天津市、舟山市和青島市海水淡化工程通過「點對點」供水或與常規水源按比例摻混後進入市政管網,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我國海水利用已具備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綜觀全球,海水淡化呈現技術日趨成熟、應用規模增長迅速、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新技術研發活躍等趨勢。
  • 大西洋海底發現巨型淡水層,可填滿11億個奧運泳池
    地球上的淡水資源除了世界各地的淡水湖外,剩下的就儲存在冰川、冰山中了。不過日前有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在北大西洋海底下發現巨型含水層,並相信該水層涵蓋整個美國東北海岸,推測至少含有2.8兆噸(2800立方公裡)的淡水資源。
  • 環保科普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怎麼劃定?
    環保科普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怎麼劃定?那麼,你知道我國是如何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的嗎快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吧!在地球所有河流湖泊中,陸地淡水只佔很小的比例。這些水資源中,能被處理後供人飲用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為了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不受人類活動影響,保障飲用水源的水質安全,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 舟山群島海底打出淡水井 開創海底探水先河(圖)
    專家介紹,此舉開創了我國海底探水的先河,也成為國際上在海域勘查地下淡水的一大奇蹟。  發現海下60米厚的淡水層  嵊泗列島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地處我國最大漁場——舟山漁場中心,但受自然地理條件影響,島上淡水資源緊缺,居民生活用水實行定時定量配給,旱季用船舶從上海運水,每噸水價高達70元。
  • 暈了,海水下面有淡水?有望增加海岸附近居民的飲水來源
    近年來,由於全球範圍內的自然和人為活動,對淡水資源施加了巨大壓力。幾個主要的沿海城市都嚴重面臨水危機,南非的開普敦和印度的欽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迫切需要替代水源來滿足將來對飲用水的需求。因為海底淡水可以成為可用於飲用水和家庭用途的飲用水的潛在來源,全球研究人員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對海底淡水資源進行測量對於未來各國主要沿海城市可持續地供應淡水可能具有重要意義。世界上有幾個地區(例如,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南美,紐西蘭,印度尼西亞,日本,以色列)都擁有離岸淡水儲量。海底淡水是鹽度低於海水且是存儲在海底底層沉積物和巖石裂縫中的水。
  • 科學家在西北發現「地下海洋」!淡水含量感人,西方都羨慕了
    地球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就佔了71%,所以水真的很多,可是,海水是不能喝的。在如此多的水資源裡,能夠被人類飲用的淡水資源只佔其中的2.5%,本來就很少了,可是就是這2.5%裡,還有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在加上全球的凍土和一些高山冰川,總共有87%的淡水資源是無法使用的,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約佔地球總水量的0.26%。
  • 科學家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 在海底最深處
    2020年12月2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當時是在海底的最深處。NOAA團隊將這種半透明的動物命名為Duobrachium sparksae。這是一種櫛水母,俗稱梳狀水母。
  • 得益於新的過濾技術,世界將擁有無窮無盡的清潔水源
    根據《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的報導,澳大利亞的一群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以將海水轉化為淡水的技術,能夠改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通過使用金屬和有機化合物與陽光結合,在30分鐘內,水將被徹底清洗,比目前的淨水技術更有效。
  • 「海水淡化」新發現,效率可提升40%,再也不必擔心淡水枯竭了?
    隨著淡水資源的日益緊張,將地球上豐富的海水和苦鹹水淡化,以補充缺乏的淡水資源就成了必選項。包括我國在內,也在大力推進海水淡化項目的落地。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海水或苦鹹水淡化技術取得淡水。其中最普及的要屬中東地區如沙特、阿聯、科威特等地,有的國家海水淡化水佔到了淡水用量的80%以上,並且利比亞已經開始考慮用核能淡化海水。
  • 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在1分鐘內,全球就能賣出100 萬個塑料瓶,200萬個塑膠袋,人類平均每年製造800萬噸塑料廢物。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儘管人類知道塑料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也在侵蝕地球。
  • 廣西欽州市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記者8月27日從環保部門了解到,《欽州市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調整劃定方案》獲自治區政府批覆。
  • 我們可以用凍結的方式,從海水中獲取淡水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你有沒有想過如何淨化海水,讓它成為我們的飲用水,或者你如何從鹹水中分離鹽分?最常見的兩種方法是蒸餾和蒸發。那我們能不能用凍結海水的方式獲取淡水呢?有人會說含鹽的海水是不會被凍結的啊,多數是這樣的。
  • 淡水儲量「翻番」帶來可持續發展新希望
    sciencedaily.com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夏威夷島近海的淡水儲量是估計值的兩倍。他們揭示了一種新穎的輸水機制——大量淡水沿著夏威夷島海岸從陸地輸運到了近海海底含水層。該研究有望幫助全球火山島探索潛在的可再生淡水資源,並改善其可持續發展前景。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科學進展》雜誌中。藉助海洋可控源電磁成像技術,研究人員發現,淡水經過灰層及土壤層間的多層玄武巖,從陸地向海洋橫向遷移,與該地區此前的地下水模型並不相符。這一橫向連續層約35公裡,包含約3.5立方千米淡水。因此,夏威夷近海淡水儲量「翻番」。
  •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汙染防治管理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全國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飲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汙染防治管理。第三條 按照不同的水質標準和防護要求分級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般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增設准保護區。各級保護區應有明確的地理界線。第四條 飲用水水源各級保護區及准保護區均應規定明確的水質標準並限期達標。
  • 淡水佔總水量的百分之一,海水能喝該多好,西瓜視頻揭秘海底淡水
    因為淡水資源本身就具有稀缺性,加上人口的日益增長,對淡水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全球有超過一百個國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再加上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災和旱災頻繁發生,節約用水也就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老生常談。
  • 只需30分鐘,鹹水變飲用水!科學家的這個方法太絕了
    據報導,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一個全球科研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找到了一種可以快速淡化海水的新方法,在未來或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飲用水資源。在文章中,科學家表示,他們是利用金屬有機框架和陽光,只需要3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而且水質也完全符合各項標準,同時,也更加方便、快捷,在節能環保方面,這項新技術也更加有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 科學家的逆天新技術,只需半小時,輕鬆將海水變成淡水
    每年,新加坡都會從馬來西亞高價購買淡水,所以,多年來新加坡也一直在尋找海水淡化的新技術,希望可以避免本國的淡水資源受到別國的控制,擔心未來一旦沒有淡水可以進口,本國居民將無水可用。 新研究或可解決淡水短缺問題
  • 有釣友在一級飲用水水源地釣魚,這是違法的
    2021年1月4日,東城生態環境分局執法人員在東江飲用水源地周邊巡查時,發現有人在一級飲用水水源地垂釣,執法人員當場使用移動執法設備對當事人製作詢問筆錄。根據有關規定,個人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遊泳、垂釣或者從事其他可能汙染飲用水水體活動的違法行為,可處500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