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了,海水下面有淡水?有望增加海岸附近居民的飲水來源

2021-01-15 科技修仙EScat

近年來,由於全球範圍內的自然和人為活動,對淡水資源施加了巨大壓力。幾個主要的沿海城市都嚴重面臨水危機,南非的開普敦和印度的欽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因此,迫切需要替代水源來滿足將來對飲用水的需求。因為海底淡水可以成為可用於飲用水和家庭用途的飲用水的潛在來源,全球研究人員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對海底淡水資源進行測量對於未來各國主要沿海城市可持續地供應淡水可能具有重要意義。世界上有幾個地區(例如,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南美,紐西蘭,印度尼西亞,日本,以色列)都擁有離岸淡水儲量。

海底淡水是鹽度低於海水且是存儲在海底底層沉積物和巖石裂縫中的水。它主要存在於海岸55公裡以內,水深不到100 米處。

地下水以各種方式最終到達海底。

一種方法是通過降雨補給含水層,既可以在海平面較低時滲入,也可以從陸上含水層向海上含水層轉移。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冰川融化以及亞冰川河和湖泊,將地下水逐漸沉積到海上含水層。

海底淡水的其他來源包括在沉積物變化(成巖作用)或氣體水合物分解過程中釋放的淡水。

海底淡水最早是在1960年代就有發現,現在在大多數大陸邊緣都有記錄。

使用哪些方法可以測量和分析海底淡水?

迄今為止,通過海上鑽探過程採集長度為0.3至30 m的未固結海底沉積物樣本,以及回收未固結和固結的沉積物和巖石偶然發現,在巖心採收率好的地方,可以根據總溶解固體,以及對孔隙水中氯化物的分析,發現有關海底淡水最基本的信息。但這些鑽孔數據的覆蓋範圍是有限的,主要是在大陸架和淺海底海底,並且在空間上偏向油氣區。

地震反射波法——是利用地震反射波進行人工地震勘探的方法。其原理非常簡單,就像我們通過計算空氣中聲波的傳遞速度,以向井底吼叫的方式,憑藉回聲時間測量井底,以得出水井的深度一樣。使用爆炸或其他方法在地表激發一個聲波,它在均勻介質中一直向下傳播。由於不同的地層,其速度不同,所反應的密度亦不相同,就會在地層界面上產生反射波,這如同回聲一樣。

近海區域中的地下水分布和流量與整個大陸邊緣的地質層密切相關。從沉積物的巖性和滲透性到斷層的幾何形狀以及圖像底部模擬,都可以靠地震反射波法。反射器也可以檢測水合物,從而表明與水合物分解相關的孔隙水淨化是否可行。這些類型的地震反射分析,可以在幾米到幾百公裡的範圍內提供有關含水層的垂直和橫向範圍及其連通性的情況。

因此,地震反射數據是在多個比例尺上繪製2D和3D含水層特性的絕佳工具。通過它們對可壓縮介質的響應,地震反射數據可以直接檢測沉積物中的氣體,但它們不能反映孔隙水中鹽度的變化。因此,地震反射數據不能單獨用於檢測海底淡水,需要將地震反射數據分析與其他方法相配合。

電磁測量——水的電阻率取決於其鹽的濃度度。因此,使用電磁測量方法測量海底體積電阻率可以區分出鹽水(電阻率較低)和含乾淨地下水(電阻率較高)的飽和區域。由於電阻率還取決於孔隙度,因此僅使用電阻率來區分孔隙度和鹽度變化就存在爭議。但是,在某些限制條件下,電磁測量方法就是了解海底淡水分布的有力工具。電磁測量方法提供了,唯一能對地下淡水的存在,直接進行的一種非侵入性的測量技術,並且已成功地用於在各種大陸架環境中繪製近地表淡水的地圖,如,岸上或近岸地區,以及海岸線交叉機載方法的地區。

最後

根據目前已知的位置,美國大西洋邊緣的海底淡水記錄數量最多,其次是西北歐洲和澳大利亞。大多數記錄都發生在海岸55公裡以內,水深100米,海底深度200米,主要發生在被動大陸邊緣。但是,據報導,海底淡水距海岸最多可達720公裡,水深3公裡。估計全球海底淡水量為100萬立方公裡。

由此可見海底淡水的利用並不容易,但一旦實現靈活開採卻也可以有效緩解淡水資源壓力。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地球的潛力還很大,不過過度壓榨地球資源這種事,還是要慎重對待。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超2000立方千米海底淡水庫,在紐西蘭島海岸附近
    科學家發現超2000立方千米海底淡水庫,在紐西蘭島海岸附近一個人可以不吃食物也可以活幾天,但是一個人如果幾天不喝水,就不一定了,所以水對於地球上的生物很重要,但是對生物起重大作用的也只是淡水資源,這也是為什我們的地球
  • 三沙漁民喝上江蘇海淡水 淡化海水將成新藍海
    「以前島上缺水,你想像不出用水有多難。」53歲的謝勝清說,2009年,他買來一條10噸船,把漁民打上岸的海鮮運出去賣,同時去開進三沙永興島的大船「接水」,回來分給大家。「每次接五六噸,島上150人吃飯、飲水都緊著用,洗澡就等天下雨。儘管這樣,運一次水也只能維持十天。」
  • 放個貨櫃 「喝」海水「吐」淡水
    放個貨櫃 「喝」海水「吐」淡水2017-08-18 14:45 來源: 科技日報 模塊貨櫃 自帶「行李」即插即用2016年的最後一天,王福家是在三沙市一處島礁上度過的,他帶隊登島,檢查剛剛架起的新能源海水淡化設備,直到它成功湧出淡水。「缺水缺電,最典型的地方是海島。」王福家回憶,島上的居民一直靠大船「接水」,每次接五六噸,島上150人吃飯、飲水都緊著用,洗澡要等天下雨。
  • 廣東湛江過度開採地下水 海水入侵
    村民們因為飲水需要增加抽取地下水,迫於生計將侵蝕的農田改建成海水蝦池魚塘,這些出於人類生存本能的行為本無可厚非。然而當其超出了大自然負荷時,卻沒有其他途經解決他們的難題。例如「村村通」飲水工程為何未能鋪設到沿海村莊?有關部門能否協助引導村民多建水塔水池這些蓄水措施,將雨水綜合利用?這些都並非僅靠村民自發就能解決的,而必須統籌全局與局部的利益。
  • 海水淡化也會產生環境汙染!淡水危機應該如何解決?
    海水淡化也會產生環境汙染!淡水危機應該如何解決?最近在澳大利亞雪梨海水淡化廠進行的一項為期六年的研究發現,其壓力擴散器減低了排放廢鹽水的沿海地區的過量鹽度。但是異常快速的海水流動使得遊動緩慢的物種幼蟲——例如管蟲,花邊珊瑚和海綿——不能在廢水排放區域生活繁衍。研究的主要作者,新南威爾斯大學生物、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的高級研究員Graeme Clark說,同時,在高速水流條件下生活繁衍的物種——例如藤壺和雙殼類動物——的數量則增加了。
  • 海水淡化施展「膜」法保障沿海居民用水穩定
    《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
  • 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全球海水淡化技術中反滲透佔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佔21%,電去離子佔7%,電滲析佔3%,納濾佔2%,其他佔2%.下面進行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
  • 「海水淡化」新發現,效率可提升40%,再也不必擔心淡水枯竭了?
    地球表面有2/3的面積被水覆蓋著,水的總量約為1.36x1018立方米,但水儲量的97%都是不能飲用的海水和苦鹹水,只有約2.53%可以飲用的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式存在,難以開發。能夠輕易獲取的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佔世界總淡水的0.3%。
  • 海水珍珠與淡水珍珠有什麼區別!
    其實這個分類是從珍珠的生長養殖環境來定義的,海水珍珠,顧名思義就是在海中孕育的珍珠,其貝體不可圈養。而淡水珍珠蚌是可以圈養的,一般在河、湖中生長形成。■產地及顏色海水珍珠海水珍珠首要產自為中國南海、日本近海、法屬波西尼亞大溪地群島、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海域,它的色彩主要有白色系、金色系、黑色系、銀色系等;淡水珠主要產自中國長江中下遊的湖南、浙江一帶的江水和湖泊裡
  • 媒體:北京市民有望喝上「海水淡化」飲用水
    媒體:北京市民有望喝上「海水淡化」飲用水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9-02-26 16:44 來源:澎湃新聞
  • 淡水佔總水量的百分之一,海水能喝該多好,西瓜視頻揭秘海底淡水
    我們在初中地理課裡早就學過: 地球的四分之三面積覆蓋的都是水,而這其中有96.5%左右都是海水,剩下的才是淡水資源。這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冰川、山頂冰冠、鹽鹼湖,人類無法取用,因此真正的淡水資源實際上要少於地球總水量的百分之一。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煙臺將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清華大學和山東省日產淡水16萬噸核能海水淡化項目即將啟動,海水淡化技術在青島全面推進,華能威海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長島縣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向大海要水喝」有望實現——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山東省海水淡化利用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繼續保持著「領頭羊」的角色。
  • 科學家的逆天新技術,只需半小時,輕鬆將海水變成淡水
    3%那麼,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有多少呢?江河、湖泊等,其實普遍都是淡水資源,而且相較於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大海來說,似乎淡水資源隨處可見,不過事實上,地球的淡水資源僅有3%,而且多年來伴隨著人口增長、水資源汙染等問題,淡水資源已經明顯短缺。根據數據統計:目前全球大約有25%左右的人口,是生活在缺水的環境之中,比方說我們很熟悉的國家——新加坡,在我們的印象中,新加坡是很發達的,不過事實上,新加坡的淡水資源卻全部依靠進口。
  • 復活節島上神秘巨大石像,應該是當地人民用來標記淡水資源的
    最近幾天,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項新的研究,復活節島上的石像可能有了新的見解,研究發現這些石像可能是島上的人民用來標記淡水來源的,這一發現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島上的文明和文化已經衰敗了,不想中華文化一樣源遠流長,所以證據不是很多。其中一些小的記錄和發現不足以證明這麼多石像的真實目的。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發現復活節島就有很多考古學家去考察,但是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 怎樣把海水變成淡水?
    怎樣把海水變成淡水?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地球上雖然有大量的水,可惜能為人類所利用的淡水卻少得可憐。當人類為缺水感到困惑時,毫無疑問會將目光投向總量遠比淡水多得多的海水。海水中含有3.5%的鹽類化合物,如何低成本地把這些化合物從水中除去,一直是化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以下幾種。蒸餾法。將海水加熱,使其中的水變成蒸汽,再讓蒸汽冷凝下來。由於海水中所溶的鹽類不會隨著蒸汽出來,因此得到的水就是幾近純水的蒸餾水。然而,無論是加熱還是冷凝,都需耗費能源。
  • 【專題整理】關於地理「淡水透鏡體」的深度分析,南海諸島中究竟...
    珊瑚島礁的底部是年代久遠的溶蝕灰巖,上面的溶洞和孔隙發育非常好,滲透性強,海水容易通過,無法形成淡水透鏡體;隨著人工島礁的建設,挖泥船將周圍的碎珊瑚和淺地表巖層砂石集中,形成了一個低滲透性地層覆蓋在老灰巖地層之上,海水不易滲入,地表積累的雨水卻容易留存,具備了形成「淡水透鏡體」的基本條件  氣候  永暑島位於北緯9°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平均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淡水海洋」 或可成飲用水新水源
    通過測量電磁波在淡水和鹹水中的傳播方式,研究人員首次繪製出了海洋中的淡水儲存分布圖。地質學證據顯示,數千年前,地球的大部分地區被冰川覆蓋。冰河時代結束後,融化的冰川在大陸架上形成了大片河流三角洲。後來,隨著海平面上升,這些冰川淡水被滯留在了海底沉積物中。20世紀70年代,近海石油鑽探工程發現了這種海底淡水,科學家覺得它們有望成為最新的淡水來源。
  • 海水變成淡水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如果地球上所有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在那一瞬間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已經被徹底解決,可大部分人類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正悄然來臨,海水變成淡水一天以後,眾多海洋生物開始陸續死亡,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身體的細胞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水中的滲透壓,所以一旦海水變成淡水,他們體內的組織將被徹底破壞。
  • 電磁成像技術在美國夏威夷海底下發現儲存大量淡水的地下水庫
    電磁成像技術在美國夏威夷海底下發現儲存大量淡水的地下水庫夏威夷一批科研人員近日使用電磁成像技術,在夏威夷瓦拉萊火山對開的海底下,發現一個儲存了大量淡水的地下水庫。這除解答了長期以來的謎團,也更新了學界對火山島地下淡水系統的理解,有望成為未來乾旱時期島民的寶貴資源。
  • 【工業新聞】「海水能喝了」海尚泉海水淡化機隨船出海測試獲完勝
    (難怪我吃飯覺得渴,喝湯反而越來越渴,和海水不能喝的原因一樣啊)而反滲透技術,是在高濃度水的一側加壓,只讓海水裡面的水分子透過滲透膜,從而實現更濃的海水和淡水的分流,最終得到淡水。顧名思義,反滲透就是讓滲透的過程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