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委裝備發展部:2018年軍用電子基礎產品預研公開90項指南需求信息

2021-01-17 明日情報

高能效十萬億次眾核DSP體系結構關鍵技術-315130101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以「十萬億次計算」和「高能效」為目標,開展同構眾核DSP體系結構關鍵技術研究,突破能效比達50GFlops/W以上的32位通用DSP關鍵技術,高能效DSP內核邏輯設計技術。研究低功耗片上分布式共享存儲結構和Cache機制,高能效可擴展互連網絡,全局功耗控制方案與策略等。研製出眾核可編程DSP晶片樣片,並具備配套的C程序開發環境,面向典型應用完成晶片的演示驗證。


牽引性指標:(1)形成眾核DSP IP核,單核主頻1GHz以上,指令並行度6以上,核心數500以上,單精度浮點運算性能達10TFLOPS以上,16位乘加運算性能20 TMAC以上;(2)眾核DSP晶片樣片主頻1GHz以上,核心數100以上,片上存儲容量16MB以上,單精度浮點運算性能達2TFLOPS以上,16位乘加運算性能4TMAC以上,片上高速DDR4接口,存儲帶寬6.4GBps,功耗40W以內,能效比達50GFlops/W以上;(3)集成開發環境支持C編譯和調試;(4)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1300萬元。

長壽命起動發電機技術-31512040103-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低油耗發動機用28V長壽命大功率直流起動發電機需求,突破起動發電機電磁設計、流固耦合熱設計、大電流換向設計、高強度高速轉子設計、耐低氣壓長壽命電刷設計、繞組精密成型製造等關鍵技術,研製出性能、功重比、壽命達到美國同等裝備水平的起動發電機。 牽引性指標:(1)電壓:30V,功率≥10kW;(2)發電轉速:(6250~12000)rpm;(3)功率密度≥0.8kW/kg;(4)壽命≥1000h;(5)環境適應性:低氣壓18000m,機載環境;(6)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穿戴式計算平臺的軟體人機環融合設計技術-315110401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穿戴式計算平臺軟體體驗不佳導致效率低下、失誤率高,特別是在實戰環境下效能無法很好發揮的問題,研究與穿戴式計算平臺相適應的多通道、自適應、自組織以及可定製的人機環融合軟體設計方法及量化評價體系,重點研究軍用軟體人機環設計要素提取規約、用戶能力和人機環交互映射關係建模、人機環融合的上下文感知軟體服務模型設計、認知和操作增強的軟體自適應優化、多設備多通道軟體協同互動設計等技術,形成體系化的人機環融合軟體的測評指標、方法和標準,以及相應工具和軟體。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至少20類設計要素、5種任務模式、5種自適應交互方式,並在自主穿戴式計算平臺上開展應用驗證。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專利、原型系統。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1000萬元。


基於RB-SRAM的瞬時狀態重構處理器-315130101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故障快速恢復的需求,開展基於RB-SRAM的瞬時狀態重構處理器研究,突破實時可重構RB-SRAM存儲器單元及系統架構設計,基於RB-SRAM高速緩存的瞬時狀態重構處理器研究,瞬時檢查點續存及恢復技術等關鍵技術,研製出32位瞬時狀態重構處理器樣品。


牽引性指標:(1)處理器字長32位以上,內嵌存儲器容量達到64KB以上;(2)處理器性能不低於1.5 DMIPS/MHz;(3)狀態保存/恢復時間不大於1ms;(4)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進度要求:2018~2020年。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600萬元。


基於自主平臺資料庫優化關鍵技術研究-315110901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面向典型領域的軍事需求,基於國產基礎軟硬體的技術特點,突破基於國產CPU或異構硬體的優化加速、面向場景的資料庫自適應優化、基於內存模式的數據存儲管理等關鍵技術,形成國產資料庫優化架構和指南,實現軍用資料庫國產CPU及軍事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至少兩種以上國產處理器;自適應優化後關鍵業務性能提升20%;優化後最新國產平臺單節點TPC-C測試結果可達到2014年主流商用平臺上Oracle12水平。 進度要求:2018年-2020年。 成果形式:資料庫核心引擎原型系統、專利、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750萬元。


大面積光電倍增管技術-31512010404-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大面積光電倍增管技術研究,突破異形玻殼蒸鍍和光電子輸入、倍增、輸出系統電子軌跡仿真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大面積光電倍增管樣品。 牽引性指標:(1)直徑≥150mm;(2)光譜響應範圍300~650nm;(3)增益≥5×105;(4)陰極靈敏度≥20μA/lm;(5)暗電流≤300nA; (6)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50萬元。


多學科協同設計仿真技術-3151106010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軍事信息化裝備在設計過程中涉及到流體、熱學、力學、電磁學等多學科、多專業系統協同設計與仿真的需求,重點研究支持數據協同、工具協同、數據溯源的多學科仿真數據管理方法,多學科、多物理場仿真流程建模與管理技術,多學科仿真知識建模及精準推送技術,支持局部/全局的單目標/多目標多學科優化技術,並形成多學科仿真數據、流程協同、仿真知識管理系統,從而在設計過程中,模擬產品實際運行過程中的運行情況、環境情況和試驗情況,預知產品性能,優化產品設計,減少產品試製和試驗的成本需求。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至少包含熱學、結構、電磁、流體等4類仿真工具;支持至少4種設計工具輸出的文件格式;形成至少3類仿真模型知識庫;能夠支持至少5種多學科優化算法,支持多目標、單目標的全局或局部優化分析求解;能夠從設計文件中自動提取關鍵設計指標,用於仿真驗證;具備圖形化仿真流程模型設計功能;能夠按照類別精準推送仿真模型;能夠進行多場域協同仿真,包括熱學、力學等;能夠統一管理並分配仿真用計算資源。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技術研究報告、多學科仿真數據管理系統、多學科流程協同管理系統、多學科仿真知識管理系統。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沉浸式人機互動技術-315110402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未來戰爭中沉浸式人機互動需求,重點研究低延時多模態手勢信號採集、基於多模態信號的高效交互、複雜環境下的手勢交互反饋機制設計、指揮操控場景多通道交互信息自適應人機協同技術、場景驅動的智能人機互動技術、環境精確空間定位與實時跟蹤註冊技術、認知能力監控技術。綜合提升裝備人機互動效能,綜合手勢、語音、眼動等自然交互技術,形成適用於指揮和控制人員的高效人機互動平臺。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語音識別5000個以上詞條口令,具有環境噪聲自適應抑制、語音變異補償能力;支持靜態和動態手勢,信號採集延遲<0.1秒,手勢識別率>95%;具備多深度、多視景信息的菜單浮出層和虛擬物體顯示交互能力;支持虛實圖像空間配準,虛擬元素重投影誤差≤20毫弧度,顯示幀率不低於60幀/秒;完成用戶工作績效評估,量化交互負荷;用戶連續健康沉浸時間30分鐘以上,疲勞度增加不超過10%;在兩種以上典型軍事應用場景完成驗證。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原理樣機、專利。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1000萬元。


列印核心模塊自主技術-3151106050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中高端列印設備,提升國產自主可控印表機性能,實現印表機核心部件自主化,重點研究高速(40PPM以上)列印控制技術、A3幅面印表機成像技術、自主列印固件系統、自主列印控制驅動、印表機數據流信息安全增強防護技術、以及列印安全管理程序等技術,形成自主可控高速列印樣機。預期技術成熟度5級。 牽引性指標:列印控制晶片(或國產CPU+國產FPGA)、列印驅動、主控板卡、固件完全自主實現;支持指紋、虹膜、人臉等生物特徵的身份認證與管理,實現列印數據加密與防偽造,支持列印內存數據毫秒級清零;A3及以下幅面,支持彩色列印,支持雙面列印,基於雷射成像技術、LED成像技術或CMYK四色墨盒技術,列印/掃描速度大於40頁/分鐘,解析度不小於1200x1200dpi;印表機在整機或耗材驅動方面實現隱寫技術,在特定環境下完成列印關鍵信息的定位與追蹤。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自主可控評估報告、智慧財產權、原理樣機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空間用長壽命自浮動連接器技術-31512040302-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衛星型號及空間項目對連接器耐綜合環境能力的要求,開展耐寬溫度範圍長壽命自浮動連接器研究,突破寬範圍溫度多頻次衝擊影響分析、空間綜合環境加速試驗及評價、極端環境下連接器插拔長壽命設計等關鍵技術,研製出驗證樣機。 牽引性指標:(1)不少於22芯;(2)額定電流不低於5A;(3)介質耐電壓不低於1000V(50Hz有效值,海平面);(4)溫衝-110℃~130℃,循環2000次;(5)170℃高溫貯存1000h;(6)隨機振動0.4G2/Hz、23.1G,衝擊響應譜100Hz~650Hz 8dB/oct、650Hz~3000Hz 800g;(7)原子氧輻照總量7.56E26個/m2,帶電粒子總吸收劑量5E5Gy;(8)插拔壽命9000次;(9)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太赫茲無損檢測成像技術-3151207030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航空和航天裝備複合材料無損檢測方法,研究基於非接觸的表面形態和內部缺陷檢測方法,實現複合材料表面和內部缺陷三維高解析度成像,關鍵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探索超寬頻帶一次拉通的非金屬材料缺陷檢測新方法,解決對固體發動機泡沫絕熱板、複合材料等非金屬材料缺陷檢測難題,彌補傳統的X射線、超聲和磁探測不足。 牽引性指標:(1)工作頻段: 110GHz~500GHz;(2)測量功率: ≥-20dBm;(3)測量動態範圍:≥80dB;(4)工作方式:具有水平、垂直、圓柱等多種掃描方式;(5)掃描速度:≥1m/min;(6)橫向解析度:≤1.5mm×1.5mm;(7)縱向解析度:≤0.5mm;(8)掃頻周期:100μs~1ms可調;(9)工作距離:10cm~50cm可調;(10)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20萬元。


無線無源高溫集成傳感技術-31512030102-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基於SAW的無線無源高溫集成傳感技術研究,突破耐高溫多參數集成傳感器敏感晶片設計、新型耐高溫壓電材料微納加工及晶片製備、多通道複合信號無線傳輸及解調、高溫多參數複合標校測試等關鍵技術,研製出適用於高溫惡劣環境的無線無源多參數集成傳感器樣機。 牽引性指標:(1)溫度傳感器:測溫量程-40℃~1100℃,測溫精度優於±1%F.S.;(2)溫度、壓力集成傳感器:測溫量程-40℃~500℃,測溫精度優於±2%F.S.;測壓範圍:0~2MPa(絕壓),測壓精度優於±3%F.S.;(3)技術成熟度:4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600萬元。


高效率永磁電機系統關鍵技術-31512040102-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高效率永磁電機研究,突破輕量化高效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電機及其驅動控制器設計、電機系統溫度場仿真及散熱設計等關鍵技術,研製出直升機電動尾槳驅動用永磁電機系統樣機。 牽引性指標:(1)額定電壓270V,額定功率≥50kW;(2)額定轉速:2050rpm;(3)電機本體效率≥96%,電機系統效率≥93%;(4)系統重量≤35kg;(5)高度:0~6000m;(6)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92-96GHz GaN收發多功能MMIC-3151302020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精確制導、成像雷達、安檢成像、電子對抗等領域對3mm收發多功能MMIC的應用需求,通過材料結構設計、製備工藝、模型提取、電路設計及在片測試技術的研究,研製92-96GHz GaN 收發多功能晶片。 牽引性指標:(1)發射功率≥1W;(2)發射增益≥13dB;(3)接收噪聲係數≤6.5dB;(4)接收增益≥20dB;(5)單刀雙擲開關隔離度≥20dB ;(6)單刀雙擲開關速度≤30ns;(7)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90萬元。


高可靠高性能陣列控制器晶片-31513010306-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實現RAID On Chip功能,實現數據的穩定可靠存儲,滿足存儲性能的一致性,支持QoS存儲性能,在異常斷電和寬溫的環境下,實現數據的可靠存儲。在集中存儲環境中,支持雙控雙活訪問模式。支持國產化CPU環境適配,在龍芯、飛騰、申威平臺實現良好的兼容性和性能一致性。支持國產化作業系統驅動適配,在麒麟、VxWorks等作業系統下,實現良好的兼容性和性能一致性。 牽引性指標:(1)PCIe 5GHz*8Lane主機接口,支持PCIe2.0,兼容PCIe1.0;(2)16路SAS接口,支持SAS2.0,兼容SAS1.0,兼容SATA模式(FIS 交換模式),支持SSC;(3)支持連接SAS Expander,最大可擴展盤數量不低於256個;(4)支持RAID模式和通道模式;(5)兼容SSP, SMP, STP和SATA協議;(6)實現內置XOR引擎,引擎性能匹配接口帶寬,支持RAID0/1/10/5/6/50/60/JBOD;(7)支持高級電源管理;(8)支持T-10端對端保護功能;(9)連續讀取速度:不小於2GB/s,連續寫入速度:不小於2GB/s;(10)讀寫IOPS不低於50000;(11)工作溫度適應能力:-40℃~85℃,存儲溫度範圍:-55℃~105℃;(12)支持TCQ隊列技術提升SSD性能及QoS表現;(13)支持虛擬化環境操作;(14)頻率不低於600MHz,功耗不大於10W;(15)支持掉電保護;(16)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700萬元。


腦電肌電融合的智能隱式交互技術-315110402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現有人機互動方式單一低效的問題,以及作戰領域對緘默式動作交流的應用需求,研究貼合變形皮膚的可延展柔性腦電肌電集成採集技術,研究腦電/肌電信號特徵提取、信息融合和解碼技術、基於戰術手語指令集的多模態協同精準識別技術、動態變形精準建模的傳感準確性增強技術,研製貼戴式單兵智能隱式交互平臺系統原理樣機。關鍵技術成熟度級5級。 牽引性指標:腦電肌電採集系統延展性變形大於15%,可以完全貼合在曲麵皮膚表面,實現跟隨變形和穩定採集信號;採集30路以上高通量腦電/肌電信號;採樣頻率1 kHz,系統輸入噪聲低於10µV,支持肌電/腦電輸入信號幅值低於50uV和輸入阻抗大於100兆歐;超低功耗續航能力10天,無線傳輸距離30米;建立不少於20個戰術手語指令集,指令識別準確率超過90%;建立不少於40個飛行員操控指令的臉部肌電解碼技術,指令識別準確率超過80%。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原理樣機、專利。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自主可控網絡設備與協議測試驗證技術-3151105050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我軍自主可控網絡設備測試驗證需求,研究自主可控網絡設備與協議網元級、系統級通用化、可擴展測試驗證技術,突破自主可控網絡設備與協議測試模型構建與指標生成、自主定製網絡協議一致性建模與測試、基於可定製網絡流量生成的網絡設備主動測試技術等軍用網絡設備及協議網元級功能、性能和安全性測試技術,以及面向典型軍事應用網絡拓撲自動生成、測試用例快速構建與動態加載、網絡流量特徵分析與負載生成等自主可控網絡設備集成驗證技術,研製我軍自主可控網絡設備與協議測試驗證工具集,構建軍用自主可控網絡設備測試驗證環境,為我軍網絡設備和協議研發、部署應用提供手段支撐。 牽引性指標:支持對自主可控網絡設備進行網元級和系統級測試;支持服務保障、路由控制、移動控制、應用支撐、安全控制、網絡配置等類型自主網絡協議的功能、一致性測試,能夠覆蓋協議狀態全集;支持對自主可控核心、匯聚、接入層網絡設備吞吐率、轉發速率、丟包率、傳輸延遲等關鍵性能指標的測試,接口速率不低於40Gbps;支持對自主可控路由交換設備流量轉發、服務質量保證、接入認證、業務處理等關鍵功能指標的測試;支持對自主可控網絡設備安全性測試,拒絕服務等典型測試腳本數量不小於20種,且具有發現未知安全缺陷的能力;支持網絡拓撲結構的按需自動構建,網絡規模不小於500個節點、典型軍事應用場景不少於3種。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理樣機、技術研究報告、專利。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1200萬元。


高速控制總線晶片技術研究-31513010411-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自主可控的高速控制總線晶片研究,突破有線物理介質多通道頻分復用高帶寬傳輸技術,突破物理層高精度時鐘觸發技術,突破嵌入式非對稱加密和總線虛擬化等關鍵技術,實現高帶寬、高實時性、高可靠性的總線數據傳輸,實現協議和接口的統一和全國產化要求,滿足火控系統、動力系統與信息管理系統等多總線數據的通信與管理需求。 牽引性指標:(1)數據帶寬: 100M/500米; (2)循環周期:8us; (3)支持節點數:256;(4) 誤碼率:< 10e-11;(5) 時鐘精度:10ns;(6) 支持總線虛擬化;(7)支持非對稱加密;(8)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全自主軟體定義安全防護網關設計技術-315111002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傳統網絡安全設備功能分散,難以滿足接入網絡邊界安全防護多樣性、集約化和易管理等需求,研究軟體定義安全防護網關體系結構、安全功能虛擬化、安全組件按需編排、高效部署等技術內容,突破高性能安全防護網關架構設計、安全服務鏈動態編排技術、安全組件動態加載與協同調度等關鍵技術,研製全自主軟體定義安全防護網關原型,為提升我軍集約化、高效能的網絡邊界安全防護能力提供技術支撐。牽引性指標:支持防火牆、入侵檢測、入侵防禦、WAF、數據防洩密、惡意代碼防禦、網絡審計等典型安全防護功能的虛擬化;單個虛擬化安全組件吞吐性能不小於1Gbps;並發連接數大於100萬;加載時間小於5分鐘;整機吞吐性能不小於30Gbps,虛擬網絡接口數大於10;支持基於安全策略的動態部署,安全策略數大於2000條;支持單點獨立部署和集群分布式部署;核心晶片和基礎軟體自主可控。進度要求:2018~2020年。成果形式:原理樣機、研究報告、專利和軟體著作權。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數E級系統的高密度組裝和配套管理技術-315110102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數E級高性能計算機的可靠性、能耗、計算密度等瓶頸問題,主要研究:1)高密度組裝技術:研究機櫃級三維集成組裝架構,進一步提升系統計算密度;2)監控管理技術:研究高擴展多級冗餘監控管理架構,及面向數E級規模的輕量級實時監控管理協議,提高系統可靠性;3)系統能耗管理技術: 研究基於非入侵式的系統能耗建模與評測方法,及系統級能量有效性軟體關鍵技術,降低系統能耗;4)製冷設備能耗管理技術:研究基於深度學習的製冷設備能耗監控、預測及動態調節技術,降低系統PUE值。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三維集成密度不小於128個節點/立方米;支持十萬節點規模的主機系統實時監控,支持監控組件的冗餘熱備,冗餘切換時間不大於0.5秒;針對典型應用可有效提高單節點能量有效性10%以上,提高多節點能量有效性5%以上;製冷設備能耗預測精度不低於95%,製冷能耗節約不低於20%。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專利、技術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900萬元。


超寬頻帶毫米波功率測量技術-31512070109-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基於1mm同軸連接器的110GHz高性能毫米波功率測量技術,解決超寬頻帶毫米波信號功率測量的技術難題。 牽引性指標:(1)連續波頻率範圍:10MHz~110GHz;(2)峰值頻率範圍:500MHz~110GHz;(3)連續波功率範圍:-50dBm~+20dBm;(4)峰值功率範圍:-20dBm~+20dBm;(5)最小可測脈衝寬度:50ns;(6)上升時間:≤13ns;(7)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納米光柵慣性組件-31513060317-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單片集成微慣性組件,解決現行慣性組件中分立集成器件體積大、正交性差、集成度低、可靠性差等問題,為自主化高精度慣性測量系統提供關鍵技術。 牽引性指標:(1)陀螺零偏穩定性≤ 5°/h(1σ);(2)陀螺量程≥±400°/s;(3)陀螺角度隨機遊走係數≤0.15°/√h(1σ);(4)加速度計零偏穩定性≤0.1mg(1σ);(5)加速度計量程≥±60g ;(6)工作溫度:-40℃~85℃;(7)體積≤20mm×20mm×25mm;(8)供電電壓:5V;(9)功耗≤3W;(10)數據更新率:200Hz;(11)系統帶寬≥70Hz;(12)納米光柵檢測量程≥1μm,位移精度優於1nm,解析度優於0.1nm,線性度優於0.1%;(13)技術成熟度4級。 研究進度: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新型鐵電存儲器技術-31513010306-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太空飛行器數據存儲模塊控制部件用存儲器的自控可控需求,開展與CMOS工藝兼容的鐵電存儲器研究,突破存儲器單元的集成技術和仿真技術,研製出高性能的鐵電存儲器樣件。 牽引性指標:(1) 存儲單元集成溫度不高於500℃;(2) 仿真能將存儲介質疇結構及翻轉性能與存儲單元宏觀性能聯繫起來,仿真誤差小於10%;(3) 存儲器容量不低於32 kbit;(4) 寫入速度不慢於1 µs;(5) 數據保持能力不小於10年;(6) 抗疲勞性能不低10萬次;(7) 抗總劑量輻射性能不小於100 krad (Si);(8)技術成熟度:4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600萬元。


跨平臺多引擎資料庫統一處理技術-3151109010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軍事應用系統與資料庫緊耦合,國產化過程中不同資料庫間共享共用難的問題,重點研究異構資料庫統一訪問技術、跨引擎資料庫一致性操作技術,形成跨引擎融合數據管理,實現國產資料庫與國外資料庫的混合使用,為資料庫國產化提供遷移支撐,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國產資料庫之間以及國產和國外資料庫之間的跨平臺統一數據訪問;可直接接入國外主流資料庫,包括Oracle、SQLServer、Mysql、PostgreSQL等,接入後性能耗損不超過10%;至少支持3個國產資料庫的統一訪問。 進度要求:2018年-2020年 成果形式:資料庫融合平臺軟體原型系統、專利、技術標準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基於SAW/BAW的小型化多功能信道組件技術-31512030302-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小型化低損耗SAW/BAW濾波器設計與製備、基於SAW/BAW的多功能通用信道集成技術研究,突破信道帶寬捷變可重構、基於微聲/LTCC/SIP工藝的信道異構集成等關鍵技術,解決系統多通道信道抗幹擾、通用化、小型化、輕型化等一系列問題,研製出基於SAW/BAW晶片的多功能信道樣品。 牽引性指標:(1)通道數≥4;(2)濾波器相對帶寬最小可調範圍:0.5%~7.5%;(3)通道增益≥40dB;(4)工作頻段:X或Ku波段;(5)尺寸≤22mm×15mm×3mm;(6)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60萬元。


網絡化異構計算資源智能服務平臺-3151108010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面向軍事應用對智能處理平臺服務(PaaS)的需求,結合異構國產計算平臺的發展趨勢,從異構硬體資源利用、資源協同調度、智能訓練框架等方面開展研究,融合調度異構計算資源提供各類智能處理基礎算法框架服務,實現異構計算資源的混合靈活組合運用,資源調度層面實現大規模異構計算資源高效調度,實現兼容主流開源人工智慧框架,支持通用智能服務運用平臺的海量算力。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融合調度CPU、GPU、FPGA等計算節點,支持至少5類主流異構處理單元,性能折損不超過10%;支持超過1000個計算節點的異構資源調度,支持任務集群的自動伸縮;支持至少5個主流深度學習框架和3個機器學習算法庫,典型算法訓練並行計算效率達到85%;提供包括情報文本分析類、目標識別類、決策博弈類等5種以上並行通用智能處理的雲服務;支持平臺的多用戶並發使用,支持用戶數據和模型的隱私保護;支持國產處理器、國產作業系統。 進度要求:2018年-2020年。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專利、原型軟體。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1200萬元。


柔性溫溼度傳感器-31512030103-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具有一定機械性能的柔性溫溼度生理監測(體溫、汗液)傳感系統研究,突破生理信息多參量傳感功能結構設計與製備、敏感材料設計與合成、薄膜可控制備工藝及信號處理與傳輸等關鍵技術,研製出柔性溫溼度傳感器原理性樣品。 牽引性指標:(1)溫度測量範圍:40℃~85℃;(2)溼度測量範圍:10%RH-95%RH;(3)溫度檢測精度:±1℃;(4)溼度檢測精度≤3%RH;(5)體積≤15mm3;(6)溫度響應時間≤150ms;(7)溼度響應時間≤10s;(8)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高密度多通道矽基光電集成技術-31513010410-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面向Tbps多通道數據傳輸需求,基於先進CMOS集成技術及矽光加工工藝技術,開展高密度多通道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研究,突破多通道電光收發器、驅動器、跨阻放大器設計等關鍵技術,研製高速矽基光電收發器、驅動器、放大器晶片和高密度多通道光電集成樣片 牽引性指標:(1)單片電光碟機動器不少於8通道,16Gbps數據率時單通道功耗不高於0.3W;(2)單片矽基光電收發器不少於12通道,單通道數率不低於25Gbps;(3)基於先進集成工藝的高密度光電集成晶片模塊不少於48通道;(4)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60萬元。


透射式能見度測量技術-31512080105-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航空飛行器機場與航天飛行器發射場等周圍環境探測保障需求,突破寬光譜白光光源準值、光路汙染消除及實時能見度測量校正等關鍵技術,為開發研製透射式能見度(跑道視程)探測儀器奠定技術基礎。 牽引性指標:(1)測量範圍:5m~10km;(2)光學視程和跑道測量精度:≤20m(50m~500m) ;≤10%(500m~1.5km;≤15%(1.5km~10km);(3)發射準直光束功率:≥200流明(1000小時光功率衰減≤30%);(4)光源光功率穩定性:≤0.5%;(5)接收端光信號解析度:≤0.01%;(6)光電接收器最小可探測功率:≤10W;(7)基線長度:15m和75m;(8)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 300萬元。


星載MEMS微系統的可靠性評價與試驗技術-31512050105-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目標:針對星用MEMS微系統的高密度一體封裝中的熱、電磁兼容以及空間輻射所帶來的可靠性問題,開展微系統中的熱及電磁耦合等分析技術研究、空間輻射損傷機理及空間環境下的可靠性評價技術研究,突破微納尺度的熱學檢測以及電磁場探測診斷等關鍵技術,明確MEMS微系統中由於熱、電磁耦合以及輻射等引起的系統失效模式和失效機理,形成MEMS微系統可靠性評價方法,支撐MEMS微系統高可靠設計改進。 牽引性指標:(1)典型MEMS結構及微系統可靠性預計模型;(2)面向空間應用的MEMS微系統可靠性評價方法及技術規範;(3)非接觸式電場探測靈敏度優於0dBmV/m@1GHz,磁場探測靈敏度優於0dBμA/m@1GHz;(4)MEMS微系統空間輻射損傷機理模型;(5)微系統驗證樣品應包括MEMS晶片、處理晶片、電源晶片等;(6)技術成熟度4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技術規範、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20萬元。


大電流紫外光電倍增管技術-31512010404-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大電流紫外光電倍增管技術研究,突破大電流紫外光電倍增管氟化鎂平板封接、系統集成裝配、分壓電路設計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大電流紫外光電倍增管樣品。 牽引性指標:(1)光譜響應範圍120-300nm;(2)增益≥5×104;(3)脈衝線性電流≥150mA;(5)直徑40±1mm,長度120±2mm;(6)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50萬元。


柔性高溫高精度熱電偶傳感器技術-31512030102-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超長柔性高溫高精度熱電偶傳感器研究,突破柔性陶瓷纖維、絕緣層、高精度熱電偶的材料選擇、設計、加工和複雜環境可安裝性等關鍵技術研究,研製出柔性高精度高溫熱電偶傳感器。 牽引性指標:(1)測溫精度:30AWG(0.25mm)在200℃時±0.1℃;24AWG(0.51mm)在1000℃時±0.5℃;20AWG(0.81mm)在1200℃時±0.7℃;(2)長度:單根產品生產長度大於200米;(3)抗彎折度:24AWG在有金屬鎧甲可在±90度摺疊大於2500次彎折;24AWG在有金屬鎧甲狀態下,在經歷高溫使用後大於600次;(4)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基於門級信息流的集成電路設計安全驗證與漏洞檢測技術-3151205040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集成電路設計安全性需求,開展在功能正確性之外附加安全屬性的測試和驗證技術研究,突破從門級抽象層次構建硬體電路的細粒度、多級信息流安全驗證模型建模技術,實現對集成電路設計安全屬性的描述和形式化驗證,檢測並消除邏輯信息流相關的設計錯誤、隱通道以及第三方嵌入的惡意代碼所引發的安全隱患,為安全硬體設計、測試與驗證提供理論基礎和方法支持。 牽引性指標:(1)建立集成電路設計的通用性門級細粒度、多級安全驗證模型;(2)具備自動搜索集成電路設計中的設計錯誤、旁路信道和硬體木馬等安全漏洞能力;(3)信息流分析粒度達到二進位位,信息流捕捉率達到95%;(4)邏輯性安全漏洞檢測率達到90%以上;(5)集成電路設計安全驗證結果的誤報率 ≤10%;(6)可測試規模達到千萬門級;(6)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技術規範、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600萬元。


長壽命電感式接近開關技術-31512040201-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電子裝備對寬溫度範圍長壽命非接觸式接近開關的需求,開展寬溫度範圍長壽命電感式接近開關研究,突破接近開關溫度場仿真、寬溫度範圍電路穩健性設計、微組裝工藝設計等關鍵技術,研製出電感式接近開關樣品。 牽引性指標:(1)環境溫度:-55℃~125℃;(2)平均故障間隔時間:>200k小時;(3)響應頻率:0~1000Hz;(4)傳感距離:≤50mm(根據需求設定);(5)距離檢測精度:±5%;(6)全溫度範圍檢測穩定度:+30%/-5%;(7)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400Gbps誤碼測試技術-31512080206-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高速數據傳輸網絡、數據中心高速互聯等測試需求,研究400Gbps誤碼測試方法,突破400Gbps高速收發、圖形發生、圖形同步與誤碼測試等關鍵技術,為開發研製出400Gbps誤碼測試儀奠定技術基礎。 牽引性指標:(1)埠數量:4個;(2)埠速率:1Gbps/10Gbps/40Gbps/100Gbps/400Gbps;(3)通道速率:28.05Gbps/27.95249Gbps/26.5625Gbps/25.78125Gbps;/25Gbps/14.025Gbps/10.51Gbps/10.3125Gbps/8.5Gbps/4.25Gbps/2.125Gbps/1.25Gbps/1.0625/0.62208/0.15552/0.125/0.1Gbps等;(4)接口類型:SFP/SFP+/SFP28、QSFP/QSFP+/QSFP28、CFP8;(5)測試圖形:PRBS7/9/11/15/20/23/31,字圖形;(6)主要功能:誤碼插入與檢測、電壓拉偏與功率監測、圖形同步丟失、數據丟失監測、支持IIC、MDIO管理接口以及DDM監測、支持通信收發模塊IO信號控制;(7)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 350萬元。


高速數字傳輸鏈路信號完整性多域分析技術-31512070205-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多層印製電路板、LTCC、連接器、電纜、IC封裝和背板等高速數位訊號無失真傳輸的測試評估方法,研究基於頻域測量的高速數字傳輸系統性能測試與評估方法,突破平衡傳輸線混合建模、平衡傳輸線多通道測試激勵,高速數位訊號眼圖分析等關鍵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為高速數字傳輸系統性能測試奠定技術基礎。 牽引性指標:(1)頻率範圍:10MHz~67GHz;(2)等效階躍響應上升時間:≤15ps;(3)系統動態範圍:76~125dB;(4)測量鏈路數:8;(5)中頻帶寬:1Hz~5MHz;(6)眼圖數據速率(最大值):22Gb/s;(7)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60萬元。


基礎軟體兼容性與符合性測試技術-31511110307-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面向自主可控產品規模應用中生態優化適配的急需,聚焦國產平臺下基礎軟體的兼容適配性測試需求,研究兼容性檢測技術規範、硬體兼容性測試工具、應用軟體兼容性測試工具、基礎軟體標準符合性測試工具,形成測試工具套件和典型檢測比對樣例庫,保證基礎軟體升級換代中外圍硬體和上層應用的平滑遷移。預期技術成熟度6級。 牽引性指標:提出基礎軟體兼容性技術規範,包括基礎軟體和硬體、基礎軟體間、基礎軟體與典型應用軟體的兼容性技術要求,提供基礎軟體符合性規範,覆蓋系統接口、基礎運行時庫、文件系統結構、軟體包、SQL接口、辦公文檔接口等方面;提供基礎軟體硬體兼容性(HCT)檢測工具集,支持CPU、音頻設備、總線控制器、顯示設備、存儲控制器與設備、重要外設驅動等硬體兼容適配性測試能力,提供應用軟體兼容性測試(ACT)能力,建立應用軟體兼容性檢測參照比對樣本庫,樣例庫至少包括指控、辦公等典型應用樣例;提出基礎軟體符合性測試工具,能夠對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基礎軟體的應用接口和用戶接口進行符合性測試。提供自動化測試能力,可以根據測試結果自動生成格式化的兼容性等級報告、符合性測試報告,形成格式化的兼容性與符合性問題列表;支持飛騰、龍芯等國產硬體平臺,支持國產軍用基礎軟體。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方法規範、智慧財產權、比對樣例庫、工具套件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1800萬元。


平面諧振子磁性陷波器技術-31512030202-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磁性薄膜製備和應用技術、磁調諧陷波器諧振子平面化技術的研究,突破高品質磁性薄膜製備、磁調諧陷波器諧振子平面化、磁性薄膜濾波器頻率穩定性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平面耦合諧振結構的磁性薄膜濾波器實驗樣品。 牽引性指標:(1)工作頻率:6GHz~8GHz;(2)通帶插損≤4dB;(3)阻帶深度≥40dB;(4)30dB阻帶寬度≥20MHz; (5)工作溫度:-40℃~+70℃;(6)外形尺寸≤40mm×40mm ×20mm ;(7)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600萬元。


E級系統的高效可視化技術-31511010406-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面向E級系統運算產生的海量計算數據,重點研究:1)開展高效並行可視化算法研究,以及與數值模擬耦合的原位可視化技術研究;2)結合機器學習算法,開展領域相關的可視特徵提取和跟蹤技術研究;3)開展面向三維可視化結果的沉浸式虛擬顯示和多通道交互技術研究。關鍵技術成熟度達5級。 牽引性指標:具備PB級科學計算數據可視化能力;具備在國產自主高性能計算平臺上的並行可視化和原位可視化能力(50萬核規模以上);具備領域相關的可視特徵智能提取和跟蹤能力;具備沉浸式三維虛擬顯示及多通道交互分析的能力。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專利、技術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單片集成K~U波段射頻MEMS開關器件-3151306031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通信需求,開展射頻MEMS開關組件的多波段、低插損等關鍵技術研究,解決現行串聯接觸式射頻MEMS開關工作頻段窄、插入損耗高且可靠性差等問題。研製出單片集成K~U波段射頻MEMS開關器件。 牽引性指標:(1)工作頻段:18GHz~60GHz;(2)插入損耗:≤1.2dB@18GHz~26.5GHz;≤1.3dB@26.5GHz~40GHz;≤1.5dB@40GHz~60GHz;(3)隔離度:≥18dB@18GHz~26.5GHz;≥16dB@26.5GHz~40GHz;≥14dB@40GHz~60GHz;(4)駐波比:≤1.6@18GHz~26.5GHz;≤1.7@26.5GHz~40GHz;≤1.8@40GHz~60GHz;(5)驅動電壓:≤80V@18GHz~26.5GHz;≤100V@26.5GHz~40GHz;≤120V@40GHz~60GHz;(6)開關時間:≤100µs@18GHz~26.5GHz; ≤120µs@26.5GHz~40GHz;≤150µs@40GHz~60GHz;(7)開關壽命:≥109次;(8)工作溫度:-55℃~125℃;(9)貯存溫度:-65℃~150℃;(10)技術成熟度4級。 研究進度: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面向數E級計算的加速器體系結構-315110101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數E量級高性能計算機發展目標,圍繞高性能自主加速器關鍵技術展開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高能效內核邏輯設計技術和片上分布式存儲機制、軟硬體協同優化的體系結構、高能效片上可擴展互連網絡、高速外設設計技術、全局功耗控制技術、可編程性設計技術、可靠性設計技術等。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加速器支持傳統科學與工程計算,峰值計算能力不低於5TFlops(雙精度),同時支持新興的智能等計算模式,峰值計算能力不低於20TFlops(半精度);加速器運行雙精度浮點矩陣乘(GEMM)算法的乘加(MAC)單元利用率不低於90%;典型應用能效不低於20GFlops/W(雙精度)、100GFlops/W(半精度);Linpack效率不低於60%。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理樣片、加速器設計方案、配套軟體、專利、技術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1000萬元。


複雜電磁環境非線性效應測試與評估技術-31512070108-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複雜電磁環境效應測試與評價方法,突破複雜電磁環境非線性效應行為表徵與建模方法、非線性特性檢測與識別、線性和非線性特性評估等關鍵技術,解決複雜惡劣電磁環境下武器裝備非線性效應性測試與評估難題。 牽引性指標:(1)測試頻率範圍:300kHz~18GHz;(2)測量功率範圍:-110dBm~+10dBm;(3)互調失真測試範圍:-100dBm~+30dBm;(4)非線性行為模型階次不低於20階;(5)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30萬元。


相位噪聲可調微波信號產生技術-31512070107-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相位噪聲可調寬帶信號產生技術,在一定範圍內實現相位噪聲和雜散的任意設定,滿足噪聲測試儀器計量和定標測試需求。 牽引性指標:(1)頻率範圍:9kHz~67GHz;(2)輸出功率:-100dBm~+10dBm;(3)系統噪聲底部:-150dBc/Hz (載頻10GHz,頻偏10kHz);(4)可設相位噪聲類型:不少於f-3、f-2、f-1、f0等4種;(5)可設相位噪聲範圍:相位噪聲基底上10dB至50dB,載波覆蓋全頻段;(6)相位噪聲設置誤差:±2dB;(7)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60萬元。


空間用高可靠大功率高頻連接器技術-31512040302-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空間高頻微波大功率連接器技術研究,突破高頻信號傳輸阻抗匹配及精密補償、耐空間寬溫域結構穩定性設計、微放電以及無源互調抑制、耐輻照防護設計等關鍵技術,實現空間高頻微波信號的大功率傳輸,並研製出連接器樣品。 牽引性指標:(1)頻率DC~8GHz,TNC接頭(2)真空微放電功率1000W(@2GHz),真空度1E-3Pa;(3)無源互調≤-140dBc(@2~2.15GHz);(4)耐輻照150M Rad,溫度循環-100℃~+150℃、200次,高頻振動10~2000Hz、20g,衝擊1000g;(5)機械壽命500次;(6)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50萬元。


基於碳納米管的寬帶收發前端放大技術-31513020405-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電子武器裝備系統中一體化射頻微系統對超高線性度射頻前端的迫切需求,利用碳納米管的高線性傳輸固有優勢,開展基於碳納米管器件的高線性寬帶收/發系統研究,突破碳納米管放大器的非線性理論和電路模型,噪聲模型,以及碳納米管的高線性射頻放大電路的設計方法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具有超高線性度的寬帶收/發放大電路,大幅度改善現有固放的線性度指標,為提升一體化電子系統性能奠定堅實基礎。 牽引性指標: (1)帶寬:6 ~18 GHz;(2)接收噪聲係數:< 10 dB;(3)接收P1dB:≥15 dBm;(4)接收IP3:≥ 35 dBm;(5)接收增益:≥ 15 dB;(6)發射P1dB:≥ 23 dBm;(7)發射IP3:≥ 38 dBm;(8)發射增益:≥ 20 dB;(9)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大功率雙頻非線性矢量網絡分析技術-315120702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大功率寬禁帶半導體器件、混頻/變頻器和低互調失真無源部件等器部件非線性特性的全面表徵與測試難題,打破大功率激勵下單頻非線性網絡特性測量的局限,突破大功率雙頻激勵非線性網絡建模與表徵、雙頻或多頻非線性網絡參數獲取等關鍵技術。 牽引性指標:(1)頻率範圍:100MHz~67GHz;(2)獨立的激勵信號通道數:2;(3)兩路激勵信號到達埠功率:≥+43dBm;(3)系統動態範圍:80 ~110dB;(4)諧波幅度準確度:±0.5dB;(5)諧波相位準確度:±1度;(6)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40萬元。


寬頻帶毫米波頻譜分析技術-315120701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基於1mm同軸連接器的110GHz高性能毫米波信號接收與頻譜分析技術,解決超寬帶毫米波信號高純發生、高靈敏度接收、快速測量等關鍵技術難題。 牽引性指標:(1)頻率範圍:3Hz~110GHz;(2)解析度帶寬:1Hz~10MHz;(3)相位噪聲:-130dBc/Hz(載頻1GHz,頻偏10kHz);(4)顯示平均噪聲電平:-130dBm/Hz(67GHz),-120dBm/Hz(85GHz);(5)頻率響應:≤±4dB(67~85GHz);(6)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30萬元。


計算機自適應主動減振技術-315110603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可變阻尼半主動控制減振系統在低頻隔振效果不理想,存在共振放大等問題,為提高軍用計算機對陸、海、空等不同振動環境的自適應能力,以主動控制技術為基礎,重點開展作動器驅動控制技術、主動減振系統設計方法與控制算法及其仿真技術、主動減振器結構設計等技術研究,建立基於智能作動器的主動減振系統,分析其頻響及耦合特性,確定主動減振器與傳統減振系統的匹配關係,為軍用計算機的應用提供理論支撐和實驗依據。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在工作頻率範圍內(5-500Hz)隔振無放大,平均振動傳遞率不大於0.4;具備主動辨識能力,通過算法辨識得到的系統固有頻率值與實驗測得的固有頻率值誤差在5%以內;電磁兼容性滿足GJB 151B-2013《軍用設備和分系統電磁發射和敏感度要求與測試》中RE101、RS101的要求。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基於智能作動器的主動減振原型系統、專利、研究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高可靠SiC固態功率控制器技術-31512040201-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電子裝備等對大功率、小型化、輕量化、多通道配電的需求,開展模塊化多通道固態功率控制器技術研究,重點突破多通道隔離去耦抗幹擾、功率開關並聯均流、高功率密度下電-熱-結構多場耦合仿真優化及綜合保護等關鍵技術,研製出模塊化多通道固態功率控制器樣品,實現電能的智能分配、控制、保護與管理。 牽引性指標:(1)額定電壓270Vd.c.,額定電流240Ad.c.(12路,每路20A);(2)具備短路保護、過熱保護、反時限過流保護等功能,負載短路時限流保護反應時間小於20μs,保護時間可設定500μs~10ms;(3)大於10000μF容性負載接通能力;(4)功率密度大於100W/cm3;(5)工作溫度範圍-55℃~105℃;(6)高溫壽命2000h以上(樣本22隻以上,0失效);(7)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50萬元。


高熱流密度軍用計算機相變熱設計與管理技術-315110602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自主可控軍用計算機單模塊性能相對較低、功耗相對較高、熱流密度較大的現狀,以及安裝空間、體積質量、噪音、功耗、供風供液、熱沉容量等軍事應用條件限制,圍繞採用新型散熱手段提升高熱流密度自主可控軍用計算機系統散熱效率的目標,研究具有仿生超輕水/超疏水結構特性的微納多孔結構、相變熱沉微納結構、多熱源分布式熱控制與測試驗證等技術,提出多熱源分布式相變傳熱系統的能量傳遞和系統優化、高效緊湊相變儲能削峰、新型高效平面式蒸發、熱管理控制等方法,構建高性能密度軍用計算機系統相變散熱與熱管理原型系統,為提高低觸面、高熱流密度下自主可控軍用計算機的多維散熱能力提供技術支撐。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單晶片熱流密度從十三五初期不小於30W/cm2提升至不小於50W/cm2;換熱係數從十三五初期大於50W/m2k提升至大於80W/m2k;熱沉安裝空間小於30cm3;多熱沉相變換熱裝置的運行功耗小於2W;瞬時熱負荷峰值係數不低於130%;散熱器件表面溫度低於70℃;系統具有群控技術,各熱沉溫差小於4度。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高熱流密度軍用計算機系統相變散熱與熱管理原型系統、專利、研究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50萬元。


抗核加固線纜組件技術-31512040403-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抗核加固線纜組件技術研究,突破絕緣材料耐輻照機理分析、礦物粉體微孔化及發泡化絕緣設計、礦物粉體可塑性處理及壓力敏感性材料推壓控制、金屬陶瓷異性材料密封焊接、1000℃高溫情況下溫度場建模及作用機理分析等關鍵技術,研製出抗輻射能力達到10E10rad的線纜組件樣品。 牽引性指標:(1)γ射線累計劑量10E9rad,電子輻照累計劑量10E10Rad;(2)耐高溫:1000℃;(3)氣密性:5×10-4Pa•cm3/s;(4)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50萬元。


碳納米管冷陰極行波管技術-31512010405-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碳納米管冷陰極電子槍的技術特點,結合應用方向和需求,完善信號輸入、波注互作用、信號輸出和電子降壓收集極等行波管器件設計內容,突破基於碳納米管冷陰極的電子槍設計與製造技術,相應的電子槍應具備預調製、高壓縮比和優良層流性等特點;實現X波段小功率行波管器件試製;獲得碳納米管冷陰極行波管器件的測試評估方法、試驗系統和技術標準。 牽引性指標:(1)陰極發射能力:脈衝測試電流密度>10A/cm2,總電流>30mA;(2)陰極穩定性可靠性:發射電流波動5%以內狀態下大於200小時;(3)陰極應用能力:電子槍mA級電流輸出,行波管流通大於80%;(4)X、Ku、Ka任一波段行波管脈衝輸出功率≥10W;(5)技術成熟度:4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50萬元。


寬頻帶微波時域矢量網絡測試技術-3151207020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微波網絡時域瞬態特性測試方法,採用不同於傳統的頻域研究方法,以標準階躍信號或衝擊信號為激勵信號,採用寬帶接收方法,獲取信號特徵與網絡響應特性之間關係,為構建微波時域矢量網絡分析儀奠定技術基礎。 牽引性指標:(1)頻率範圍:10MHz~20GHz;(2)動態範圍:≥50dB;(3)階躍信號或衝擊信號幅度:200mV(50歐姆端接);(4)上升沿測量時間:13ps(20%~80%典型值);(5)S參數測試模式:單端和混合模式;(6)校準方式:SOLT;(7)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60萬元。


混合關鍵系統架構技術-315110202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武器裝備平臺對嵌入式計算中安全關鍵/任務關鍵/非關鍵任務混合運行及其安全隔離問題,研究可配置混合關鍵系統體系結構、多關鍵等級系統重構與分級管理、時間關鍵任務確定性時間保證、混合關鍵系統任務容錯隔離與故障診斷、多關鍵等級可預測軟體運行支撐環境、混合關鍵系統驗證等技術,構建滿足多關鍵等級需求的混合關鍵系統原理樣機,形成支持下一代裝備的混合關鍵系統處理能力,滿足武器裝備在複雜戰場環境中對系統安全性、可靠性的嚴酷要求。預期技術成熟度5級。 牽引性指標:混合關鍵系統包括支持多種關鍵等級應用共享資源的核心處理機、高速通訊容錯網絡和遠程數據接口單元,支持包括安全關鍵與任務關鍵在內的3種以上的關鍵等級種類;支持不少於3種容錯構型,處理器核數不低於2,具備容錯存儲器管理能力;系統中安全關鍵任務的可靠性指標不低於1E-9pfh,故障容限不低於FO/FO(Fail-Operational/Fail-Operational);系統中任務關鍵計算單元可實現N+1備份重構容錯能力,支持任務遷移與動態重構,重構時間不大於200ms;作業系統軟體具備強實時分區及可配置能力,資源等待時間不大於10us;提供面向不同分區應用的系統行為和時間可預測的容錯與隔離保護等中間件服務;建立時間可預測多核處理器基本結構模型,可進行調度分析;混合關鍵系統網絡具備傳輸完整性及糾錯能力,任何單點故障不會導致網絡功能喪失,網絡具有嚴格的時間確定性,關鍵數據流量的固定時延和抖動不大於10us;建立混合關鍵系統平臺開發與仿真驗證環境,驗證環境提供對混合關鍵系統平臺功能與容錯能力的評估。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模型、原理樣機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1000萬元。


柔性微波低噪聲放大器MMIC-31513020407-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軍用可穿戴無線通信系統、彈載引信的應用需求,開展柔性微波低噪聲放大器MMIC研究,突破石墨烯柔性微波電晶體製備工藝、柔性微波電路集成技術、石墨烯柔性電晶體建模等關鍵技術,研製出柔性微波低噪聲放大器晶片,為微型化、可摺疊電子武器裝備系統(如侵徹彈藥引信、微型無人作戰平臺、可穿戴智能頭盔等)提供技術支撐。 牽引性指標:(1)工作頻率:13-15GHz;(2)增益大於10dB;(3)噪聲係數小於4;(5)可承受彎曲半徑R<0.75mm;(6)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軍用國產光擬態OLED柔性顯示技術-315110605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室內作戰環境單個隱蔽體的低可視度光學偽裝、光學隱形諜報機器人等應用需求,重點研究國產低功耗柔性OLED基板製造技術、環境實時感知與圖像融合處理技術、柔性OLED光學偽裝顯示技術和抗惡劣環境柔性顯示適應性設計技術,形成軍用國產光擬態OLED柔性顯示原理樣機。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國產低功耗OLED面板,物理解析度不低於1920*1080,亮度不低於300cd/m2;曲面顯示屏厚度不超過1mm;可較大幅度改變彎曲形態並具備低紅外特徵,曲率半徑不超過5mm;曲面屏刷新率不小於80Hz;環境適應性要求:工作溫度範圍滿足-10℃~45℃,最大環境適應性溼度範圍滿足93%±3%;環境收集系統在隱蔽物保持短期不移動的情況下實時採集環境信息並進行融合圖像處理,柔性OLED面板可降低中近距離(20-100m範圍內)固定或可移動小面積隱蔽物(面積<2平方米)的光學特徵,並能隨環境改變實時改變圖像。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理樣機、專利、研究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700萬元。


全自主高安全低延遲核心交換機設計與優化技術-315110504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圍繞武器平臺上網絡交換設備在安全性、可靠性、低延遲、高性能等方面的特殊需求,研究低延遲高安全核心交換機設計與優化技術,重點突破網絡交換設備系統快速冷啟動、數據傳輸快速恢復、自主SDK驅動預加載等網絡交換設備快速啟動技術,異構網絡環境多信道時鐘融合、廣域網非對稱時鐘同步、跨層/跨域時鐘同步等廣域異構網絡時鐘融合同步技術,數據包高速分類、CPU和轉發晶片分離的業務隔離轉發等高可靠低時延業務隔離調度等技術,基於流狀態觸發的安全防護、線速報文深度檢測與過濾等內嵌安全技術,研製滿足陸空機動平臺、艦載平臺高安全、低延遲、精準時間同步等需求的核心網絡交換設備樣機,為提升我軍武器平臺網絡設備的可靠性和效能奠定裝備技術基礎。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核心晶片和關鍵軟硬體自主可控;支持設備快速冷啟動,二層轉發數據傳輸恢復時間5秒以內;三層轉發數據傳輸恢復時間20秒以內;時鐘同步精度:1pps時間同步偏差小於50ns;B(DC)碼時間同步偏差小於50ns;傳輸距離動態變化時的時間偏差控制在1ms內;廣域異構網絡時鐘同步偏差小於10ms;自主守時精度小於5us/24小時;支持用戶自定義流的轉發延遲保障,三層轉發延時<5us、二層轉發延時達到ns級;交換容量不小於640Gbps,支持40G、10G、千兆接口。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樣機、研究報告、專利。 最大支持單位數:3,每家單位經費限額:700萬元。


超低溫環境典型元器件失效機理及特性評價技術研究-31512050201-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元器件所經歷複雜的超低溫度環境,開展元器件在超低溫環境下的失效機理及特性建模技術、超低溫元器件特性仿真技術、元器件和單板線路超低溫度試驗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建立超低溫環境下元器件可靠性評價方法,形成典型超低溫元器件設計指南與應用指南,選取典型單機完成評價模型和評價方法的驗證;開展超低溫輻射效應研究,建立超低溫輻照試驗技術。 牽引性指標:(1)超低溫度環境範圍至少達到-170℃-25℃,仿真評價結果與地面試驗誤差不超過15%;(2)至少包括FPGA、存儲器、運算放大器、連接器等關鍵元器件的特性評價模型;(3)評價模型至少包括載流子凍結效應、浮體效應、自加熱效應、脆化、疲勞開裂等效應;(4)給出-170℃環境下的元器件輻射效應機理和輻照試驗方法,輻射效應至少覆蓋電離總劑量效應和位移損傷效應。(5)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技術規範、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亞毫米波固態功率合成技術-31513020305-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高解析度雷達導航和空間通信的需求,開展亞毫米波固態功率合成技術研究,突破亞毫米波傳輸線低損耗技術、亞毫米波高效合成網絡技術、功率晶片與探針集成技術、高精度工藝裝配技術等關鍵技術,研製出亞毫米波功放模塊樣品。 牽引性指標:(1)頻率:220GHz;(2)帶寬:±10GHz;(3)功率:≥300mW;(4)增益≥20dB;(5)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90萬元。


雷射投影虛擬觸控技術-315110605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目前新興的虛擬觸控技術主要針對平整投影面進行設計,結合當前模擬訓練、應急保障、視景仿真、多維戰場態勢可視化等軍事應用背景對異形投影面的快速部署、直觀顯示及便捷交互的需求,重點研究基於視覺的人體檢測和手勢識別、空間定位和位姿實時估計、虛實融合與實時渲染顯示、虛擬觸屏交互反饋、三維軍事電子沙盤異形投影顯示等關鍵技術,形成雷射投影視覺環境下的虛擬觸控原型樣機。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10點觸控輸入;設備在1米投影距離處的投影畫面大小不小於28英寸(對角),全視場畸變≤3%,投影顯示解析度不低於720p@30Hz;視覺傳感器幀率不低於720p@30fps;支持三維電子沙盤異形投影顯示;指尖三維定位誤差不超過8mm;虛擬觸摸響應時間不超過300ms;虛擬觸控手勢種類不少於5種,識別正確率不低於95%,投影顯示環境下支持點擊、移動、放縮、旋轉等虛擬觸控操作;環境適應性要求:工作溫度範圍滿足-10℃~45℃,最大環境適應性溼度範圍滿足93%±3%。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樣機、專利、研究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微小型高效率齒輪減速器電機組件技術-31512040102-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小型行星齒輪減速器電機組件結構設計及製造工藝研究,突破小型內齒輪加工、小型太陽輪及行星輪精密滾齒製造、小型空心杯電樞繞製成型、小型金屬絲電刷組件製造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微小型高效率的行星減速器電機組件。 牽引性指標:(1)輸入電壓DC12V;(2)額定轉矩≥0.035N·m;(3)額定轉速≥30rpm;(4)最大效率≥46.5%;(5)空程<3';(6)外形尺寸Φ8*35(mm);(7)重量9.0g;(8)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50萬元。


長期持續帶載工況高可靠繼電器技術-31512040201-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太空飛行器長壽命、高可靠需求,開展電磁繼電器持續帶載工況高可靠設計與優化技術研究,突破長期持續帶載工況繼電器失效機理分析、永磁體和觸黃系統退化模型建立方法、基於虛擬樣機的繼電器可靠壽命定量設計與優化、繼電器加速壽命試驗及評價等關鍵技術,研製能夠長期持續帶載穩定運行的電磁繼電器樣品。 牽引性指標:(1)額定阻性負載120V 200A DC;(2)主觸點接觸電阻<2mΩ,加速壽命試驗後≤10mΩ;(3)額定壽命試驗引出端穩態最高溫升≤65K;(4)持續帶載工作壽命≥15年(可靠度0.95以上);(5)具備耐受≥+8dB/oct、650~3000Hz、600g譜衝擊能力;(6)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下一代通用作業系統技術-3151107010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新一代指控、情報處理等軍事應用對軍用通用作業系統的新需求,面向下一代通用作業系統的技術能力提升及新型計算模式下共性支撐,圍繞下一代通用作業系統軟體架構,重點研究下一代國產硬體平臺的支撐及其優化、智能計算的系統支撐及其優化、多維安全增強體系、應用生態統型技術、自主可控評估技術等方面,突破基於國產處理器隔離環境的作業系統架構及應用支撐、國產CPU平臺異構計算軟體棧構造和優化、統一的用戶空間設備驅動框架;作業系統應急響應底層支持、系統升級的智能診斷及恢復、跨國產處理器平臺的統一部署;面向戰場環境及軍事決策的作業系統的智能計算共性支撐、智能加速部件計算優化、智能計算安全保障機制;自主可控評價體系等關鍵技術,進一步提升軍用通用作業系統的國產硬體平臺支持、智能處理、安全防護、統型等支撐能力,提高技術自主可控度,形成下一代通用作業系統原型,完成典型軍事示範應用。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國產處理器的硬體隔離環境,實現作業系統的安全、實時等應用增強;構造支持國產CPU的CPU/GPU異構計算加速環境,支持異構計算任務混合調度, 支持異構計算任務的實時性增強;實現統一的用戶空間驅動框架,提供統一的設備驅動編程接口;支持跨CPU平臺的統一作業系統安裝部署,支持多種軟體包格式的統一安裝管理;支持不少於2種智能計算框架,支持不少於2種智能加速部件;具備智能計算模型特徵隱藏、惡意樣本識別、模型數據清洗等防禦能力,能夠抵禦模型探測、逃避攻擊、完整性攻擊等典型攻擊手段,性能損耗不超過10%;作業系統同源支持飛騰、龍芯、申威等國產處理器平臺;不少於兩種典型軍事示範應用。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研究報告、專利、論文。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200萬元。


高可靠電源自主管理設計技術-315110601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自主可控軍用可攜式計算機電源自動化管理、電源設備故障事件響應與故障告警記錄、電池健康狀態管理、功耗可調可控、增強電池續航能力的需求,重點研究可攜式計算機電源及電池系統狀態自動化管理及故障診斷技術、電池充放電管理技術和基於固態功率控制器的負載動態跟蹤技術等,研製高可靠具備自主管理功能的軍用可攜式計算機電源,實現對自主可控軍用可攜式計算機電源的自動化、智能化管理。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對電源系統工作過程狀態進行管理控制和供電功耗的輔助決策管理功能;電源轉換效率不低於92%;支持電池充放電參數自動配置功能;最大充電電流不小於3C;電池能量密度不小於260wh/Kg,循環壽命大於4000次,60℃條件下無容量衰減,-20℃條件下的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40℃條件下容量保持率不小於50%,針刺,擠壓,過充,短路,撞擊等惡劣安全測試條件下,均不起火,不爆炸;支持基於SOC估算的電池容量動態檢測及剩餘壽命估算;具備過流/短路保護、I2t曲線修改、額定電流可配置功能,最小設定精度0.1A;具備上電、掉電時序管理功能,最小配置時間50uS;滿足超寬範圍供電環境,交流:65V~265V。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高可靠具備自主管理功能的軍用可攜式計算機電源、報告、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高可靠自診斷連接器技術-31512040302-5-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裝備故障預測和健康管理的需求,開展自診斷連接器技術研究,重點突破複雜環境下連接器狀態自監測、連接器故障狀態建模及辨識、連接器內置系統級封裝(SIP)等關鍵技術,研製出高可靠自診斷連接器樣品。 牽引性指標:(1)工作溫度:-55℃~+125℃,隨機振動:功率譜密度0.2g2/Hz,衝擊:100g;(2)接觸電阻監測參數:檢測範圍0-1000毫歐,檢測精度0.1毫歐;(3)工作溫度監測參數:檢測範圍-55℃~+200℃,檢測精度1.0℃;(4)插拔壽命檢測範圍:0-1000次;(5)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專利、論文、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機電組件接觸表面PVD工藝可靠性研究-31512050103-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繼電器、連接器等機電組件對觸點高性能、高可靠電連接的需求,開展傳統鍍層電接觸失效機理分析、基於PVD的觸點表面緻密鍍層技術及工藝優化等研究,突破PVD鍍層電接觸性能表徵、基於鍍層微觀結構調控的冷粘抑制技術、高耐磨長壽命鍍層沉積工藝等關鍵技術,研製出用於繼電器、連接器的高可靠觸電樣品。 牽引性指標:(1)鍍層均勻度:厚度不均勻度小於5%;(2)鍍層孔隙率:厚度超1μm由0.2個/cm2提升為無孔隙;(3)鍍層抗冷粘能力:應用於TO-5繼電器上冷粘概率由2%降低為零;(4)鍍層壽命:機械壽命提高50%,連接器鍍層插拔壽命提高50%;(5)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基於視線搜索的意圖識別智能動態顯示技術-315110404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複雜戰場環境下標識顯示與態勢場景疊加的需求,重點研究複雜環境下標識顯示技術、基於實時影像處理的敵我態勢場景疊加技術、基於視線搜索的眼動指標分類技術、基於眼動指標分類的單兵顯示意圖識別技術、基於單兵顯示意圖的顯示內容智能呈現技術,並在藉助現有增強現實顯示裝置的基礎上,形成基於意圖識別的複雜環境下標識智能顯示與敵我態勢場景智能疊加原型設備。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視線搜素的眼動指標不低於20種;眼動數據採樣率不低於250Hz;單兵顯示意圖識別準確率不低於85%;單兵顯示意圖識別時延不高於400ms;顯示內容智能呈現符合度不低於85%;標識顯示不影響背景場景內容理解,符合規範,清晰,可辨識度超過95%;敵我態勢場景疊加幀率不低於30幀/秒,解析度不低於2.3M。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理樣機、研究報告、專利。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GaN HEMT耐氫定量評估技術及氫中毒機理研究-315120504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GaN HEMT 在T/R組件中高可靠應用需求,開展器件氫效應行為及熱電子、溫度、輻照等應力對氫效應調製機理研究,建立器件氫中毒物理機制的分析物理模型,突破低濃度氫氣氛控制、濃度監測等關鍵技術,研製耐氫定量評估試驗系統,為GaN HEMT抗氫中毒應用與高可靠應用設計提供技術途徑和理論依據。 牽引性指標:(1)氫效應定量評估系統,氫氣濃度解析度100 ppm,最低濃度可達100 ppm;(2) 熱電子、溫度、輻照應力對氫效應的調製機理;(3)低濃度氫效應試驗規範;(4)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技術規範、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40萬元。


太赫茲真空微波器件用永磁磁場技術-31512010403-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太赫茲真空微波功率器件對超高聚焦磁場的需求,開展高能量密度高抗退磁能力稀土鈷永磁材料及磁場技術研究。突破稀土鈷永磁材料高鐵成分低矯頑力易退磁的技術限制,解決粉料粒度和微觀結構精細控制技術以及新結構磁場技術,研製出滿足以下技術指標的樣品。 牽引性指標:(1)最大磁能積(BH)max:263±16kJ/m3;(2)內稟矯頑力HcJ≥1960kA/m;(3)Br/(μ0Hcb):1.05~1.09;(4)磁矩溫度係數ɑ(-66~155℃):-(0.037±0.005)%/℃;(5)最高工作溫度≥250℃;(6)磁場中心磁通密度:≥0.75T;(4)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00萬元。


矽基GaN單晶片集成工藝技術研究-31513040305-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後摩爾時代新材料、新器件的發展趨勢,開展矽基GaN單晶片集成工藝技術探索,為發展高效、小型化新型電子系統奠定基礎。 牽引指標:(1) 矽基GaN材料上單晶片集成E-Mode GaN HFET、D-Mode GaN HFET、Rectifier;(2) GaN HFET器件閾值VTH>1.5 V,源漏擊穿電壓Vds>100 V;(3) 矽基GaN單晶片驗證電路,輸出電流大於600mA;(4) 立足國內4英寸及以上矽基GaN材料與工藝平臺;(5)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研製周期: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60萬元。


寬頻帶毫米波噪聲係數測試技術-31512070206-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基於1mm同軸連接器的110GHz寬頻帶同軸噪聲係數測試技術,突破高超噪比噪聲發生、寬頻帶低噪聲放大、低噪聲接收與分析等關鍵技術,為開發研製超寬帶噪聲係數測試儀奠定技術基礎。 牽引性指標:(1)頻率範圍:10MHz~110GHz;(2)測量帶寬:800kHz~4MHz;(3)噪聲源驅動電壓準確度:≤1.0V(噪聲源關),+28V±0.1V(噪聲源開);(4)本機噪聲係數: ≤18dB(10MHz~50GHz);≤22dB(50~75GHz);≤24dB(75~110GHz);(5)輸入埠駐波比:<3.0:1;(6)技術成熟度:6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30萬元。


軟體強制安全防護機制自動生成技術-315111001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圍繞複雜戰場環境下武器裝備對軟體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獨特需求,研究複雜環境下具有強制安全能力的軟體行為模型和運行機理,軟體運行時安全強制機制的自動構造技術,以及基於行為學習的預測強制方法等,重點突破基於運行時驗證的外部威脅行為識別、基於安全行為集的軟體行為強制、環境外部行為概率模型構造、運行時安全強制代碼自動生成、安全強制與功能代碼的融合編織等關鍵技術,為提升軟體運行過程中的內生安全防護能力提供技術支撐。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安全強制代碼自動生成,具有時序、參數化等特徵的安全規約與行為強制能力;能夠對導致異常崩潰、信息洩露、權限提升等至少3種以上典型安全威脅進行有效防護;能夠應對異常操作、非預期行為、偶發事件等至少3種運行環境中的非確定因素;運行時驗證對違反安全規約的外部威脅檢測率達到90%以上;生成的強制機制代碼對軟體的運行性能影響不超過5%;在自主作業系統和典型控制軟體兩類對象上進行技術驗證。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研究報告、專利和軟體著作權。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基於SoC架構FPGA測試技術研究-3151301041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基於SoC架構的新型FPGA測試方案研究,突破新型FPGA高速串行接口測試技術、內部環回自測試技術、網際網路高覆蓋測試技術、高效率測試優化技術等關鍵技術,滿足基於SoC架構FPGA測試應用。 牽引性指標:(1)納米級高複雜度千萬門級FPGA,工藝≤40納米;(2)內嵌A/D、D/A、模擬開關、處理器、高速接口模塊;(3)數據吞吐量:12.5Gb/s;(4)測試指標通道數量≥2000;(5)測試覆蓋率≥95%;(6)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00萬元。


面向自主平臺的虛擬桌面推送技術-315110801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軍事辦公、培訓、訓練、指揮等應用場景,面向自主平臺研究多模式虛擬桌面推送技術,突破能夠同時訪問VDI(虛擬桌面架構)、容器和共享用戶環境的遠程桌面傳輸協議技術,實現單臺自主伺服器同時支持上百用戶桌面能力;研究視頻重定向、視頻流高效推送和視頻硬體加速技術,突破基於GPU虛擬化的三維圖形推送技術,實現自主終端虛擬桌面高清視頻播放及三維態勢展示能力;研究帶寬控制及網絡狀態自適應技術,突破基於TCP和UDP的虛擬桌面傳輸協議自適應加速技術,實現在帶寬低、網絡延時、丟包情況下虛擬桌面交付能力;研究虛擬桌面無代理集中管控技術,突破在虛擬監控層集中管控技術,實現對全域虛擬桌面的高效管控能力;研究雲終端在線運維技術,突破雲終端遠程管控及自動升級技術,實現按策略對雲終端進行集中管理。關鍵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提供統一的虛擬桌面訪問協議,支持同時訪問VDI、容器和共享用戶環境,單臺自主伺服器支持150個以上用戶虛擬桌面;自主終端可流暢播放3840x2160視頻,包括在線flash和html5視頻,支持3D態勢虛擬桌面顯示;在150kbps網絡帶寬、200ms網絡延時、30%丟包率情況下系統支持如辦公業務等輕負載應用;支持通過虛擬監控層管控模塊對虛擬桌面的無代理管控,包括在線監控、斷電還原、遠程維護、水印追蹤、外設與網絡封控等;支持按策略遠程管控雲終端,包括在線升級、電源控制、消息推送、網絡設置、日誌收集等運維功能。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軟體、研究報告、發明專利、應用驗證評估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800萬元。


基於協同驗證的域間安全路由技術-31511100105-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廣域網路由協議面臨的路由策略、路由行為被惡意操縱等隱蔽路由攻擊威脅,研究基於多方安全驗證、協同驗證的路由策略、路由行為一致性驗證技術,重點突破隱私保護下的路由策略多方一致性驗證模型和機理;研究內在安全路由器組網機制;研究路由起源認證、路徑認證、路由信息加密、籤名等安全機制;研製具備支持內嵌路由行為一致性驗證、可防範違反路由策略的單點攻擊、多點合謀攻擊的新型可驗證安全域間路由系統,為提升網絡抵禦複雜隱蔽的路由攻擊奠定技術基礎。 牽引性指標:支持路由起源認證、路由信息加密、籤名等基本安全功能,具備防範路由信息偽造能力;支持路由行為驗證能力,能夠抵禦違反路由策略的單點攻擊和多點共謀攻擊等複雜隱蔽能力;支持路由行為審計機制與分布式存儲機制,可自動保存和恢復路由行為分布式資料庫;具備良好的健壯性和抗攻擊能力,在小於50%節點異常的情況下,可確保路由行為的正確性;支持增量部署模式,單個路由行為驗證時間小於1s;在不少於20個路由節點的驗證環境中驗證。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研究報告,專利,協議標準規範草案。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400Gb/s光互連矽基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研究-3151301041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目前大數據時代對光互連數據傳輸速率極高的要求,擬開展400Gb/s速率光互連中矽基集成電路的研究。採用PAM4新型調製方式,突破目前光互連傳輸速率的限制,將探測器與矽基接收機單片集成,研製出400Gb/s速率的矽基光電集成接收機晶片和雷射器驅動晶片。 牽引性指標:(1)速率400Gb/s;(2)靈敏度-6dBm;(3)誤碼率小於10-12;(4)輸出電流小於1mA;(5)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60萬元。


高可靠伺服器存儲晶片及測試技術-31513010306-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高可靠存儲晶片的迫切需求,完成容量在40Tb以上、讀寫速度達到16Gbps的雙埠容災恢復的高可靠存儲晶片,實現數據的安全存儲和安全訪問,未經認證的用戶無法操作存儲設備,經過認證的用戶只能訪問授權內容,實現細粒度安全管理。實現數據的穩定可靠存儲,滿足存儲性能的一致性,在異常斷電和寬溫的環境下,實現數據的可靠存儲,在NAND單顆粒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實現數據的可靠存儲。建立國產固態盤特徵資料庫,構建固態盤控制器通用測試平臺。 牽引性指標:控制器:(1)支持單控制器存儲容量不小於40Tb;(2)雙埠冗餘12Gbps SAS主機接口,支持SAS3.0,兼容SAS2.0及SAS1.0;(3)八通道,支持ONFI、Toggle接口和支持3D、2D MLC、eMLC、SLC;(4)連續讀寫速度:不小於16Gb/s,讀寫IOPS不低於10000;(5)頻率不低於500MHz;功耗不大於5W;(6)工作溫度適應能力:-40℃~85℃;存儲溫度範圍:-55℃~105℃(7)支持細粒度安全管理;(8)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測試技術:(1)建立國產固態盤控制器特徵資料庫,支撐準確判斷控制器的設計和生產來源;(2)支持固態盤控制器靜態功耗和動態功耗等功耗測試;(3)支持國產固態盤控制器測試指令集,充分檢驗晶片和Firmware的自主開發程度;(4)支持對固態盤控制器進行協議完整性檢查,包括NVMe協議、AHCI協議、ATA協議、USB Mass Storage協議、eMMC協議、RIO Net協議等;(5)支持NAND接口模擬測試,實施動態錯誤注入和NAND特徵模擬,檢驗固態盤控制器的介質管理能力和錯誤處理能力;(6)支持系統兼容性IO特徵模擬測試;(7)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480萬元。


光纖水聽器封裝退化機理及可靠性評估技術研究-31512050203-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目標:針對光纖水聽器岸基陣列溼端傳感模塊存在的封裝界面洩漏、核心光纖器件損壞等潛在可靠性問題,以及可靠性試驗與壽命評估方法欠缺等實際可靠性需求,開展溼端關鍵封裝結構與核心器件的退化模式和機理研究,突破靜水壓力下關鍵封裝結構退化物理仿真建模與核心器件強化暴露分析技術,形成面向工程應力剖面的封裝結構設計與可靠性評價方法;突破光纖水聽器單元及子陣的壽命評價模型,形成光纖水聽器單元及子陣的可靠性評價方法。 牽引性指標:(1)光纖水聽器溼端模塊失效模式及機理;(2)包含半包覆和全包覆封裝結構的可靠性仿真模型;(3)滿足8-10年設計壽命的可靠性評價方法;(4)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技術規範、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微波大功率校準技術-31512070207-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大功率寬頻帶校準方法,突破大功率狀態下寬頻帶匹配負載、開路器、斷路器、轉接器等大功率寬頻帶校準件設計製造技術,解決大功率狀態下網絡參數測量與計量難題,滿足電子裝備大功率狀態下S參數精確測試需求。 牽引性指標:(1)頻率範圍:10MHz~18GHz/26.5GHz;(2)接口形式:N型(18GHz)/3.5mm(26.5GHz);(3)匹配負載回波損耗:≥30dB(18GHz)/≥26dB(26.5GHz);(4)最大承受功率:100W(N型)/50W(3.5mm);(5)傳輸幅度測量精度:±1dB(18GHz)/±1.5dB(26.5GHz);(6)反射幅度測量精度:±2dB(18GHz)/±3dB(26.5GHz);(7)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00萬元。


太赫茲InP HBT功率MMIC-31513020306-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太赫茲成像、太赫茲通信等武器裝備的應用需求,開展太赫茲InP HBT器件設計與工藝優化、提參建模、功率MMIC設計等方面的研究,突破緩變基區設計、亞微米難熔發射極、太赫茲低損耗傳輸線、太赫茲功率合成網絡設計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太赫茲單片集成功率放大器樣品,支撐太赫茲應用系統的發展。 牽引性指標:(1)0.25μm InP HBT器件,最高振蕩頻率大於600GHz;(2)InP HBT功率MMIC,工作頻率340GHz,帶寬10GHz,增益10dB,飽和輸出功率20mW;(3)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50萬元。


高抗振晶體振蕩器加速度補償技術-31512030401-1-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軍用電子裝備對振動條件下低相位噪聲的需求,開展加速度補償型晶體振蕩器技術研究,突破低加速度靈敏度晶體諧振器設計、加速度有源補償等關鍵技術,研製出超低動態相噪晶振樣品。 牽引性指標:(1)輸出頻率:100MHz;(2)靜態相位噪聲≤-130dBc/Hz@100Hz、≤-160dBc/Hz@1kHz;(3)動態相位噪聲≤-125dBc/Hz@100Hz、≤-155dBc/Hz@1kHz(振動條件按GJB360B-2009方法214條件I-B);(4)加速度靈敏度≤1×10-11/g;(5)輸出功率≥8dBm/50Ω,負載;(6)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60萬元。


吉瓦量級微波峰值功率測量技術-31512070110-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高功率輻射場遠場空間分布測量、瞬態電磁場快速測量與捕獲、輻射功率反演與計算方法,解決高功率微波測量難題。 牽引性指標:(1)測量頻段:S;(2)峰值功率:1MW~1GW;(3)脈衝寬度:≥100ns;(4)脈衝重複頻率:1kHz~100kHz;(5)測量精度:≤20%;(6)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40萬元。


Ge基單片光電集成工藝關鍵技術-31513040306-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以新概念、新原理、新結構、新方法為理念,針對武器電子裝備性能與能力提高的需求,重點揭示Ge基材料能級隨應力等因素演化規律及機制,提出能帶結構轉化為直接帶隙的條件及其「閾值」;建立Ge基材料改性後能帶結構及關鍵的光、電物理參數模型;研究改性後Ge基高性能光/電器件結構及其兼容性,探索與解決改性後Ge基材料作為器件有源區的光電集成方法與技術,為提升電子集成器件與電路、光電集成器件與電路的性能奠定理論與技術基礎。 牽引性指標:(1)Ge基MOS器件,電流驅動能力在Si MOS器件的基礎上提升20%以上;(2)Ge基發光器件,輸出光功率>10μW;(3)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研製周期: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00萬元。


超高溫位移傳感器技術-31512030102-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開展超高溫基片陶瓷直線位移傳感器的研究,突破超高溫位移敏感元件製備、高動態信號採集處理、多參數融合計算等關鍵技術,研製出超高溫直線位移傳感器。 牽引性指標:(1)測量範圍:0mm-20mm;(2)測量精度≤0.2mm;(3)工作溫度範圍:-40℃-1000℃;(4)技術成熟度:4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專利、論文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00萬元。


部署E級系統的超算中心管理技術-31511010405-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面對E級系統規模龐大,需要同時兼顧科學與工程計算、各種新興計算模式、各種典型領域應用等特點,研究部署E級系統的超算中心管理技術。主要包括:1)圍繞資源管理與調度,研究跨中心、全系統、異構、多粒度的虛擬化容器技術;2)研究基於輕量級虛擬化容器的大規模並行應用的快速集成與工作流編排技術;3)研究跨地域、多超算中心的應用集成及作業管理技術;4)突破複雜環境下大規模系統與應用運行時性能近似實時監控與分析的瓶頸問題,研究多類型、多維度性能特徵綜合分析和優化技術;5)研究海量性能數據的快速採集、存儲、可視化、關聯分析及複雜策略報警技術。關鍵技術成熟度達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輕量級虛擬化技術;支持輕量級虛擬化容器的工作流SaaS化服務,支持應用跨地域多超算中心可視化發布、調度、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計算、通信、I/O等不同類型以及系統、作業、進程、函數、指令等不同維度性能特徵數據的採集、存儲,支持這些數據的可視化性能監控、分析及報警。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專利、技術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250萬元。


0.75THz~1.1THz測試儀器關鍵部件技術-315120703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研究0.75THz~1.1THz固態信號發生、信號混頻接收、檢波器、定向耦合、匹配負載、開路和短路等技術,突破WR1.0波導器件精密加工和表面處理、截止頻率11THz元器件建模、太赫茲有源和無源電路設計等關鍵技術,為0.75THz~1.1THz測試儀器研製奠定基礎。 牽引性指標:(1)頻率範圍:0.75THz~1.1THz;(2)波導組件回波損耗:20dB;(3)倍頻器輸出功率:≥-40dBm;(4)混頻器變頻損耗:≤50dB;(5)檢波靈敏度:-30dBm;(6)定向耦合器方向性:20dB;(7)匹配負載回波損耗:20dB;(8)技術成熟度: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實用化樣機、研究報告。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520萬元。


矽基氮化鎵射頻器件技術研究-31513020406-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武器裝備低成本和高密度集成要求,開展矽基氮化鎵射頻器件的研究,突破外延生長、器件效率、器件工藝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微波毫米波功率放大器樣品,為矽基氮化鎵射頻電路foundry線打下基礎。 牽引性指標:(1)頻率:10GHz;(2)晶元尺寸≥6英寸;(3)功率密度8W/mm;(4)功率增益≥8dB;(5)外延片質量(2μm)FWHM(102)<800;(6)良率(柵寬15mm)>80%;(7)可靠性(1.25mm柵寬、150ºC結溫)>1E7小時;(8)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研究報告、論文、專利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360萬元。


E級計算應用優化技術-31511010404-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各類應用程式在E級系統上面臨的性能和可擴展性問題,重點研究:1)運行時參數選擇技術、基於深度學習的任務調度和線程管理技術;2)可擴展通信優化實現技術、聚合通信卸載優化技術;3)典型數值算法的訪存與計算性能模型、異構計算節點的數據傳遞和計算負載分配模型;4)大規模高維張量、高維度非凸優化問題求解器的並行計算方法和優化技術、深度學習算法庫加速技術;5)計算和數據移動規則類應用和不規則類應用的並行算法、智能應用的並行訓練優化算法。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牽引性指標:支持UCX或Libfabric公共通信編程接口,支持數十萬核級並行應用的開發、運行;支持MPI等並行程序的運行時參數優化;提供多核/眾核處理器和異構計算節點的性能模型,給出多核/眾核處理器上矩陣乘達到峰值性能90%以上時微處理器性能的設計參數,給出異構計算節點上LINPACK達到峰值性能70%以上時計算節點的設計參數;提供適應異構的高維張量運算的基礎函數庫,實現十個維度和億階以上的張量分解;提供面向異構系統的並行梯度下降求解器,控制節點間通信開銷所佔比例在10%以下;提供千級以及萬級以上規模節點上高效並行的典型機器學習算法庫,提供不少於兩種卷積計算實現方式以支持不同形態卷積計算;典型計算和數據移動不規則類應用優化後性能提升3倍以上;面向智能應用的大規模並行訓練算法規模提升5倍以上。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原型系統、專利、技術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2,每家單位經費限額:750萬元。


基於虛擬化技術的軟體定義實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設計技術-31511020302-信息系統2018預研

研究方向:針對艦載、航天發射等領域中、大型軍用可編程控制系統的高效部署與統一管控、異常操作監控、高服務質量、高精度時鐘統一同步等需求,重點研究虛擬化控制單元構建技術、安全監控、實例副本構建和高精度守時等關鍵技術,形成支持虛擬化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統一運維管理、高等級安全防護、功能冗餘備份、高精度時鐘統一同步的軟體定義PLC及其編程開發環境。 牽引性指標:單個PLC硬體支持虛擬不少於10個軟PLC實例,各實例運行環境相互隔離,通過內存通道實現通信;基於國產自主可控實時作業系統構建,編程開發環境支持國產自主可控作業系統;時鐘同步精度優於100ns,24小時守時誤差不大於5μs;支持基於冗餘運行實例自動構建的功能安全技術,支持基於規則的安全監控功能;支持不少於兩種加密算法,籤名效率不低於1萬次/秒;500米距離上通信速率不低於100Mbps。 進度要求:2018~2020年。 成果形式:樣品、技術研究報告、專利、論文、關鍵技術文檔(實施方案報告、設計報告、工藝報告、測試報告、關鍵技術研究報告)等。 最大支持單位數:1,每家單位經費限額:600萬元。

相關焦點

  • 中國海軍發布2017年裝備預研創新項目指南
    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4月1日發布海軍2017年裝備預研創新項目指南。「採購需求」欄目新增31條海軍裝備預研創新項目公開信息和38條涉密信息,截止對接時間為2017年4月25日。海軍發布2017年裝備預研創新項目指南公告。
  • 國產軍用慣性導航:各軍種裝備廣泛應用,市場空間超過百億
    慣性導航產品市場的主要競爭者目前慣性導航在各軍種裝備中廣泛應用,每年市場空間超過百億。1、軍用飛機慣性導航系統是現代軍用飛機的必備裝置,精度需求一般為導航級。按照四年的慣導系統更換周期計算,每年將有 750 架飛機進行慣導系統更新;新增需求方面,每年新增約 90 架各式軍用飛機;按照每架飛機裝備主副兩套慣導系統、每套慣導系統150 萬元的價格計算,我國每年軍機慣導系統需求約為 1680 套,市場空間約為 25.2 億元。
  • 工信部印發《軍用技術轉民用推廣目錄 (2018年度)》(附完整目錄)
    據悉,此次印發的《軍用技術轉民用推廣目錄(2018年度)》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圍繞先進材料、智能製造、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與環保、應急救援及公共安全等6個技術領域,徵集遴選出150項「軍轉民」技術成果並彙編形成《目錄》。
  • 軍委機關15部門主官全部亮相 2016年最新名單一覽
    今日,隨著秦生祥兼任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主任的消息確認。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主官,全部亮相了!  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軍委機關把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原來的總參、總政、總後、總裝等4個總部,改為7個部(廳)、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
  • 軍用陶瓷電容器龍頭火炬電子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信息中心預計,2018年全球MLCC市場銷量約為43,150億隻,到2022年將達53,410億隻,五年平均增長率約為7%。2015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約為88.5億美元;2016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約為87.2億美元,同比下降約1.5%。2017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約為109.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5.4%。
  • 中國氣象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在2018年度政務公開第三方評估報告中,中國氣象局整體得分90.65分,進入「總體較好」檔次(45個國務院參評部門有15個進入這一檔次)。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中國氣象局行政審批平臺所有審批事項均實現一網通辦,並已通過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接入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更新《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審批事項服務指南》《氣象臺站遷建審批事項服務指南》,方便群眾辦事。建立審批事項季報制度,每季度發布行政審批事項辦結情況統計表,接受群眾監督。  2.深化部門預算決算和政府採購信息公開。
  • 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軍用無人機仍是市場重心「圖」
    、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湧現出了一批諸如「全球鷹」、「哈比」、「死神」等世界知名的優秀軍用無人機。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銷售規模達到24億元。隨著無人機應用領域的逐漸擴大,無人機市場需求逐漸提升,2018年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34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220億元。
  • 軍用電容器專題報告:信息化基礎元件,軍工優質賽道 - 未來智庫
    軍用電容器廣泛應用於各類軍用信息化裝備中,進口依賴過高威脅國防安全。工信部在對外發布的《2015 年工業強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指出,通過 10 年左右的努力,力爭實現 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自主保障,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空間站的下一步是什麼 中國瞄準地...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李宣良、孫彥新、王經國)「如果說工業文明大航海時代我們是缺席者,信息文明近地空間開發時代我們是追趕者,那麼在未來後信息文明時代中華民族應該做勇立潮頭的引領者。」
  • 電容器行業深度報告:產業升級帶動軍民需求釋放,行業維持高景氣
    隨著全球軍事工業信息化、數位化的發展,武器等系統裝備均開始大量的裝備電子信息系統。以 MLCC 為代表的軍用電容器作為必不可少及大量使用的基礎電子元件,在軍工電子產業中用量規模化,需求持續增長。軍用電容器以陶瓷電容和鉭電容為主,行業格局較為集中。在各類電容器中,陶瓷電容和鉭電容由於可靠性強、性能優良,廣泛應用於軍工領域。
  • 國內外軍用仿真技術發展現狀概述
    1992年公布了「國防建模與仿真倡議」,並成立了國防建模與仿真辦公室,負責倡議的實施:1992年7月美國防部公布了「國防科學技術戰略」,「綜合仿真環境」被列為保持美國軍事優勢的七大推動技術之一;1995年10月,美國防部公布了「建模與仿真主計劃」,提出了美國防部建模與仿真的六個主目標;1997年度的「美國國防技術領域計劃」,將「建模與仿真」列為「有助於能極大提高軍事能力的四大支柱(戰備、現代化、部隊結構
  • 電子科技大學5年獲14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這是電子科技大學繼2014年在這一領域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後,取得的又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國家獎。項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中,電子科技大學作為牽頭單位再次獲得3項獎勵。
  • 巨·研究| 5G/汽車電子多需求共振 被動元器件迎機遇
    2008年盛行的基礎單核2G手機中的電感用量約為20-30顆,發展到2017年的四核4G時代,智慧型手機單機電感用量達60-90顆,預計未來推出的八核5G手機中的電感數量將超過120顆。  汽車電子帶動被動元件需求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滲透,汽車電子中對被動元件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
  • [公告]17普天01:中國普天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公開發行公司...
    邢女士曾歷任外經貿部科技發展和技術進出口司副司長,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主任,中央企業工委工作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普天集團副總經理,公司副董事長、董事長、總裁等職務。宋先生曾歷任機電部第三裝備司副處長、機械部重大裝備司副處長、國家機械局重大裝備辦公室調研員、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正處級專職監事、中國普天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發展本部總經理、企業發展部總經理、總裁助理等職務。
  • 10萬平米展示智能時代電子信息產業最新發展成果與趨勢 CITE2018將...
    11月13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決定於2018年4月9日至1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共同舉辦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英文全稱: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o,英文簡寫:CITE),這也是電子信息行業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一次重要行業活動。
  • 2018年度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開始申報
    按照專項2017年度工作計劃,牽頭組織部門在廣泛徵集相關部門、地方和各領域專家意見基礎上編制完成專項2018年度課題申報指南,並經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審定,現組織開展專項2018年度課題申報工作。  現將2018年度課題申報指南印發給你們,請各單位按照要求認真做好課題的組織和申報工作。
  • 巨·研究|5G/汽車電子多需求共振 一行業順勢而上迎機遇
    2008年盛行的基礎單核2G手機中的電感用量約為20-30顆,發展到2017年的四核4G時代,智慧型手機單機電感用量達60-90顆,預計未來推出的八核5G手機中的電感數量將超過120顆。l汽車電子帶動被動元件需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滲透,汽車電子中對被動元件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電磁場及電磁環境效應學科建設與發展,以及其與數學、物理、信息、材料、生物等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將不斷湧現出大量基礎研究問題和新興技術研究需求,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的持續發展與進步,並促進相關「卡脖子」瓶頸問題的解決。 10. 控制 信息社會算法、算力和數據的變革,使得工業生產過程、重大裝備、自主運動體等物理空間的典型被控對象,能夠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實現決策優化和協同控制。
  • 重工集團海洋防務與信息對抗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
    3、傑瑞電子已取得《保密資格單位證書》、《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證書》,並已完成《裝備承制單位註冊證書》的資質擴項,預計將於2018年9月14日起三年內辦理完成《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證書》的資質擴項。水面信息獲取裝備安裝於載體平臺後部,用於對水下目標實施搜索、定位跟蹤,為作戰系統提供目標方位、距離信息,是反潛探測的核心裝備。水聲技術是近百年來才發展起來的一門高新技術,水聲工程是多學科和多專業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產物,開展信息獲取裝備研製、生產需要大量人才、裝備和技術的聚集和積累,行業技術壁壘較高,市場化程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