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現一個地球2.0?編號TOI 700d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編號為TOI 700d,並宣稱這顆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消息一出,「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發現」這一話題便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一時間,行星TOI 700d佔盡了風頭。令人好奇的是,它究竟有哪些「資本」可與地球相提並論?

坐高鐵至少需要3億年

TOI 700d繞著恆星TOI 700轉,公轉周期為37天。「公轉周期會影響行星的環境。試想,地球一年365天如果變成37天,生物演化一定與現在的不同,因為地球生物成長節律與季節變化有關。」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根據NASA公布的數據,恆星TOI 700的質量和大小約是太陽的40%,表面溫度約為太陽表面溫度的一半。「由於宿主恆星TOI 700輻射能量比太陽少,它周圍的行星若要保持和地球相當的溫度,就得距離宿主恆星更近。」周禮勇說。

此外,恆星TOI 700是一顆紅矮星。「紅矮星紫外輻射很強,會使得行星大氣中的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發生光致離解,也有可能侵蝕和剝離行星大氣。紅矮星的壽命也很長,能長時間保持較強的活動性,因此並不利於生命的長期演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陳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被潮汐鎖定也是TOI 700d引人關注的又一個特徵,而這對行星的宜居性來說,似乎並無益處。首先,被潮汐鎖定後,行星只有一面對著宿主恆星,就像月亮永遠只有一面對著地球。「這意味著在TOI 700d上生活,就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周禮勇說。

「其次,被潮汐鎖定的行星可能沒有大氣循環,即便有,大氣活動也會比地球弱很多。」周禮勇強調,被潮汐鎖定後行星很難產生劇烈的內部活動,這會阻礙行星形成整體磁場。

這是因為,依據學界公認的「磁流體發電機」理論,行星磁場與行星內部活動有關。「而對行星環境來說,磁場的作用非同小可。磁場能避免太陽風直接打到行星表面,還能『鎖住』大氣和水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宗秋剛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

據悉,行星TOI 700d的體積比地球大20%左右,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有人說,從天文學的尺度看,100光年並不遙遠。

但對人類來說是難以企及的目標。「100光年就是光走100年的距離,大約是9500千億公裡,若用350公裡時速的高鐵,大約要3億年才能到達。」陳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並非「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

這一次,把行星TOI 700d帶入大眾視野的是赫赫有名的「行星獵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

「要注意,TOI-700d不是『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而是首個由TESS發現的位於宜居帶內的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許多媒體在報導時忽視了很重要的關鍵限定詞。」陳果直言。

有數據顯示,克卜勒望遠鏡已發現4000多顆候選行星,其中處於宜居帶的行星超過200顆,包括系外行星克卜勒(Kepler)-452b,以及去年9月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宣布發現的K2-18b等。

「寬泛來說,與地球類似的宜居帶系外行星可能有十幾個。但嚴格來講,沒有一個真正與地球相似。」周禮勇告訴記者,此前甚至有人懷疑Kepler-452b這顆行星的存在。「因為恆星自身的活動會導致亮度變化,這一現象有時會與行星凌星時的現象類似,如果數據處理不好,就可能將二者混淆。」

陳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期有研究對於發現Kepler-452b這顆行星的文章有所質疑,認為並不排除相關信號來自儀器效應。也就是說,很可能並不存在Kepler-452b。

一般來說,發現可能宜居的行星後,科學家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陳果表示,做理論研究的科學家,會根據可能宜居的行星的物理參數進行建模,分析其氣候,給出更為具體的宜居性指標,預測可能觀測到的光譜特徵,研究其形成演化歷史等。

而做觀測研究的科學家,會嘗試通過凌星、視向速度、直接成像等手段,去獲取這顆行星的光譜,通過分析特定的光譜特徵,來判斷是否存在對應的原子、分子,並測量這些成分的豐度,綜合給出宜居性的觀測依據。「不過,現有的觀測設備仍難以開展針對宜居帶行星大氣的觀測研究。」陳果說。

如果真的發現宜居系外行星,人類會移居過去嗎?

「人類現有的科技是沒法實現的。」陳果解釋道,最近的比鄰星離我們也有4.22光年,以人造飛行器「帕克號」為例,若能一直保持其近日點時的最大速度(約70萬公裡每小時),那也要6500年才能到達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

相關焦點

  • TESS發現了第一顆地球大小的宜居區系外行星:TOI700d
    TOI 700d是位於多拉多(Dorado)星座100光年外的行星系統,TOI 700 d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過渡系外行星調查衛星發現的第一個地球大小的宜居區行星。的團隊的成員,有3顆行星中的1顆是繞著一顆M矮星(0.415個太陽質量),距地球102光年。
  • 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
    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當NASA再次探索到一顆與地球相像的行星時,也就是100光年外的地球2.0版系外行星Toi700d,隨後,NASA也向全世界宣布他們的推算成果,即該行星表面很可能存在液態水,種種跡象表明,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這顆星球很有可能成為人類的下一個「地球」,成為人類未來的備選退路之一,由於Toi700d行星位於人類宜居帶
  • 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距地球僅100光年
    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被發現!1月7日,NASA宣布,「行星獵人」苔絲(TESS),發現了一顆名為,To700d的系外行星,不同於以往發現的行星,TOI700d,大小和地球相似,並滿足存在液態水的條件這意味著生命,將可能在這裡孕育而出,該行星圍繞著一顆比太陽小的紅矮星運行,系統內已發現的三顆行星,從內到外分別是TOI700b,地球大小,可能是巖石行星的TOI700c,
  • 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距地球僅100光年
    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被發現! 1月7日,NASA宣布,「行星獵人」苔絲(TESS),發現了一顆名為,To700d的系外行星,不同於以往發現的行星,TOI 700d,大小和地球相似,並滿足存在液態水的條件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一組研究其他恆星周圍行星的系外行星天文學家聯繫我參加一個保密會議,告訴我一個引起他們興趣的行星。因為我的專業領域在於模擬系外行星的氣候,他們讓我確定這顆新行星是否是適合居住且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地方。
  • 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
    如果說人類尋找新能源是為地球的未來提供更多選擇,那麼在宇宙中尋找下一個「地球」或許就是給人類的未來提供備選出路。就在前些天,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與地球近似的行星,並推測其星球表面可能含有液態水。由於它處在宜居帶,這樣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很快成為了科學界討論的焦點。地球大小?
  • 又一個類地行星加入「地球兄弟俱樂部」
    Kepler:代表克卜勒行星探測器,1649代表編號為1649的系外恆星,c代表這顆恆星的第二顆行星(第一顆行星以小寫字母b表示)天文學家認為很可能存在著第一顆行星,儘管目前還沒有發現。因為觀測數據顯示,存在著兩顆行星軌道共振現象。
  • 它可能是第二個地球!大小溫度接近,還有液態水
    15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說,天文學家很有可能發現了第二個地球。天文學家新發現的這顆行星,集兩個「類地數據」於一身:大小和地球幾乎相同,它的軌道位於恆星的宜居帶,溫度接近地球,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著液態水。液態水的存在,表明這顆行星可以維持生命。
  • 又發現一個地球2.0?宜居帶上並非都宜居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編號為TOI 700d,並宣稱這顆行星可能存在液態水。消息一出,「首個可能宜居的地球大小行星被發現」這一話題便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一時間,行星TOI 700d佔盡了風頭。令人好奇的是,它究竟有哪些「資本」可與地球相提並論?
  • 100光年外發現第二地球,科學家:這次有些不太一樣,真實性很高
    不過也正是因為人類的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所以才導致地球和人類之間的矛盾,變得有些尖銳了。無論是自然災害所頻繁爆發,給人類帶來的慘痛教訓,還是全球氣溫變暖,如同慢性病毒一番深入地球,所給地球造成的影響,都是人類如今所需要重視的,畢竟地球只有一個,如果地球出生意外,那麼人類可能也並不會倖免。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距地球201光年,有液態水,可能存在生命
    在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科學家尋找到了不少和地球相似度的行星,今年,又有喜訊傳過來,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和地球高度相似的類地行星,它處在距離地球201光年的一個紅矮星恆星系,通過天文望遠鏡的初步觀測,發現這顆行星上含有大量的液態水。
  • 又一個『新地球』被發現,你願意過去居住嗎
    人類航天發展不過經歷短短幾十年,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道路還很長,今年年初又有一則天文消息刷爆網絡,那就是美國NASA宣布發現了新地球,對於這個新地球,是不是又是無疾而終呢,我們來看看。2020年1月6日,NASA宣告一顆巖石行星被發現,這顆行星比地球大20%,重點是極有可能適宜人類居住,這顆行星命名為TOI700d。事實上在對系外行星多年的探索觀察中,人類已經發現許多的可宜居星球,但TOI700d卻是眾多可宜居星球中距離地球最近的,只有100光年,也就是說,或許在未來某一天人類在有限的生命裡極有可能能夠踏足這裡。
  • 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宜居帶中、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
    大小和地球相似 或存在液態水 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又雙叒叕出現了! 據外媒報導,近日,NASA的TESS望遠鏡在一顆恆星周邊的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該行星被稱作TOI 700d,距離地球101.5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要走101.5年。光速有多快?1秒繞地球7.5圈,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需1.255秒,101.5光年有多遠?
  • NASA獵星任務:100光年外發現像地球,適合居住行星
    NASA的「獵星」任務「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發現第一個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距離地球100光年,且與地球差不多大小,是目前人類第一個在太陽系之外發現與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因為運轉在合宜的位置,可能有液態水存在。
  • 這顆遙遠的第二地球會成為真正的地球2.0嗎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生命在家園中經歷了長時間的演化,人類文明目前已經處在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之上。大多數人都相信,在宇宙的浩瀚星河中,可能不止存在我們的人類文明,還會有其他的高級文明存在。為此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探尋地外生命,探尋著類地行星。類地行星是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們跟類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別,因為那些氣體行星主要是由氫、氦和水等組成,而不一定有固體的表面。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 NASA在1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是我們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但是浩瀚無邊是否還存在著另外的類地行星?我們能否前往其居住呢?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具有2000億顆恆星,直徑達到了十萬光年。其中不乏很多位於生命生存的宜居帶。這不就在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了新的發現。
  • 下一個地球?科學家在舊的克卜勒數據中發現了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
    它的半徑僅是地球這個人類家園的1.06倍,它的紅矮星宿主為它提供了我們星球大約75%的光線——雖然不太大,但足以將其置於可居住的區域,且或許有液態水的存在,與地球溫度最相似。我們或許可以將錯誤歸納為當前技術的局限性,這個星球是在一個工作組審查了用於在行星搜索中發現誤報的Robovetter算法的工作,由此發現了該數據無意中忽略了這顆名為1649c的行星。
  • NASA 發現宜居星球,距地球約 100 光年
    IT之家1月7日消息 1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行星獵人」(TESS)衛星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名為TOI 700d,距地球約100光年,該星球上可能存在液態水,這也是TESS發現的第一個潛在宜居星球。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這是科學家首次對一顆行星做出這樣的發現,該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意味著理論上它的表面可能有液態水。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經過同行評議,所以結果也更保守:K2-18b行星的大氣中存在大量的水。儘管研究人員推測,水要麼只佔大氣的0.01%,要麼多達50%。
  • 另一個地球被發現!距我們有多遠?適不適合居住?答案全在這
    它又是怎麼被發現的? 快來看 這顆小行星能不能住人? 這顆編號為TOI 700d的系外行星,位於系外恆星TOI 700的宜居帶範圍內,同時被發現的還有,圍繞該恆星運行的行星TOI 700b和TOI 7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