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

2021-01-15 肌肉小貼士

如果說人類尋找新能源是為地球的未來提供更多選擇,那麼在宇宙中尋找下一個「地球」或許就是給人類的未來提供備選出路。

就在前些天,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與地球近似的行星,並推測其星球表面可能含有液態水。由於它處在宜居帶,這樣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很快成為了科學界討論的焦點。地球大小?宜居帶?

毫無疑問,NASA的新發現是一個特殊的事件,而且很有希望發現生命!這顆行星因為Toi 700d, 圍繞一顆編號為Toi700的恆星運行,由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苔絲}發現的宿主恆星是一顆紅矮星 ,距離地球大約有一百光年,質量、大小約為太陽的百分之四十,溫度也只有太陽溫度的百分之五十。Toi700d 則是圍繞Toi700恆星運轉的三大行星之一,是最外層的那個。大約三十七個地球日環繞宿主恆星一周,這意味著三十七天過一次年。

而另外兩顆Toi700b、Toi700c的行星圍繞恆星公轉一圈的時間分別是十個地球日和十六個地球日。但他們都不太適合人類居住,其中只有Toi700c 還是一種氣態行星。相比Toi700d之下 的條件要好得多。它只比地球大了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且從宿主恆星接收到的能量與地球相似,大概相當於地球從太陽接收能量的百分之八十六。

而且具有潮汐鎖定的特徵。這也就意味著它的某一面總是在白天。類似於月球永遠以同一面朝著恆星。所以很有可能不會存在晝夜交替也不會有春夏秋冬。也就是說,這顆行星的氣候和地球完全不同,雖然存在誕生生命的條件,那也只是位於宜居區域,並不一定完全適宜生存。

另一方面,這顆行星的大氣構造也和地球不同。科學家們做了不少模擬試驗,有些顯示出這顆行星表面被海洋覆蓋,外圍大氣層則是密集的、二氧化碳主導。類似於早期火星的大氣層。有些則顯示出這個行星乾燥無雲,具體它的氣候如何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觀測和計算。

這裡說一個在發現Toi700d 的過程中的小插曲, TOI恆星在最早被發現之時。NASA的科學家認為和太陽更相似並錯誤地將其在TESS資料庫中被歸類為「近似於太陽」。而這個錯誤意味著這顆恆星看上去比實際要更大、更熱。旦小組成員一起工作的一名高中生TESSAiton Spenver在和幾位研究人員操作時發現這個錯誤。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Emily表示:「當我們修正了恆星TOI700的參數之後,其尺寸變小了。這讓我們意識到最外層行星的尺寸大概與地球尺寸相同,並且位於宜居區域」。

除此之外,在十一個月觀測中,我們沒有看到恆星產生耀斑。這大大增加了TOI700d適宜人類居住的機會。並使我們對大氣和地面狀況的建模變得更加容易。Emaily和其他研究人員在美國天文學會的第二百三十五次會議上介紹了這些發現。而關於該發現的三篇論文已經提交給科學期刊。其中一作者就是Emaily,人類差點就錯過一課可能在某些移民過去的行星。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
    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當NASA再次探索到一顆與地球相像的行星時,也就是100光年外的地球2.0版系外行星Toi700d,隨後,NASA也向全世界宣布他們的推算成果,即該行星表面很可能存在液態水,種種跡象表明,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這顆星球很有可能成為人類的下一個「地球」,成為人類未來的備選退路之一,由於Toi700d行星位於人類宜居帶
  • 100光年外發現第二地球,科學家:這次有些不太一樣,真實性很高
    不過也正是因為人類的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所以才導致地球和人類之間的矛盾,變得有些尖銳了。無論是自然災害所頻繁爆發,給人類帶來的慘痛教訓,還是全球氣溫變暖,如同慢性病毒一番深入地球,所給地球造成的影響,都是人類如今所需要重視的,畢竟地球只有一個,如果地球出生意外,那麼人類可能也並不會倖免。
  • 海山二是一顆超高亮度恆星,如果放在地球100光年外有多亮?
    海山二是一顆亮度非常高的恆星,絕對亮度是太陽的500萬倍,如果把海山二放在地球100光年處,基本就是一個小月亮。
  • 科學家在60光年外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它和未來的地球非常相似
    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在距離太陽係數十光年的範圍內,分布著大量的恆星,每一個恆星都代表著一個小天地,都有不同大小和數量的行星圍繞著它轉,其中有些行星和地球非常相似,還有的行星比地球大幾倍以上,稱之為超級地球。今年4月18日,TESS衛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它是最新的太空望遠鏡,綽號為「行星獵手」,它的目標是在兩年內,觀測超過20萬顆恆星,這是一項偉大艱巨的任務。
  • NASA在1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是我們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家園。但是浩瀚無邊是否還存在著另外的類地行星?我們能否前往其居住呢?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具有2000億顆恆星,直徑達到了十萬光年。其中不乏很多位於生命生存的宜居帶。這不就在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了新的發現。
  • 一顆超級地球在120光年外發現
    10月20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報導稱,這項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上的研究指出,這個兩個系外行星分別為TOI-1266b和TOI-1266c,是由墨西哥聖佩德羅馬爾蒂爾的SAINT-Ex望遠鏡發現的,它們繞恆星運行的周期分別為11天和19天。
  • 另一地球可能發現?克卜勒452b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0.98 在1400光年外
    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鋒,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前一陣子「新地平線號」掠過冥王星時剛出過風頭,不過隨後霍金宣布,聯手俄羅斯IT大亨啟動史上最大搜尋外星人項目,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和霍金「爭風吃醋」,NASA在今天凌晨再次弄了個大新聞: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新發現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Kepler-452b),這是首個與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跟地球的相似指數達到0.98。
  • 15億光年外的太空信號不知真假,16億光年的行星倒真有一顆!
    有些國外媒體和專家認為,重複信號不能排除這一電波是來自外星宇宙飛船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它們可能是來自外星人的信號;也有專家認為,15億光年實在是太遠了,而且它的能量十分大,所以,最可能的還應該是某種自然現象,或者某種物理原因產生的現象,跟外星人應該沒什麼關係。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與地球極為相似,距離我們100光年
    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遍布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人類盡其所能的利用地球上的有限資源,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來供人類科研、發展和消遣娛樂。然而,畢竟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環境也在遭受不斷的破壞,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地球的環境被破壞的體無完膚,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又將何去何從呢?基於多種原因,人類開始衝出大氣層放眼宇宙,探索地球的起源,宇宙的奧秘和外星球生命的存在。
  • 人類發現「地球2.0」?!
    天文學家稱,這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與地球的相似指數為0.98,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該星球距離地球1400光年,有60億年歷史。克卜勒-452b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1400光年,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運行。
  • 60光年外,有一顆超級地球燃燒著,地球的未來有可能也會如此
    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科學家就開始了兩個方向的探索研究,一個是尋找探索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另一個就是尋找和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甚至是尋找到跟地球完全一樣的行星。可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科學家仍然沒有找到任何的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
  • 2.7萬光年外,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孤獨流浪,卻在這露出馬腳
    孤獨的流浪者有些科學家認為,僅僅在銀河系內,就有數十億顆流浪行星。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想要發現這些行星實在是太難了。在夜空中,金星、木星、火星這些行星是最明亮的幾個天體,這是因為它們反射了大量的太陽光。即便如此,科學家還是根據已有的知識提出了一些推斷,他們認為:我們能觀測到的大部分流浪行星都非常巨大,質量在木星2-40倍之間。不過,就在最近,科學家們還真的發現了一顆小型的流浪行星,它的質量大約和地球一樣,憑藉自己單薄的身軀,流浪在銀河系的中心地帶。
  • 距地100光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類地行星,或為宜居星球
    有天文學家推測,大約是地球上沙子數量的100倍。我們都知道,沙子是多到數不清的,試問大家如果去海邊,或者在平時看到了沙子堆,根本就不會想要去數沙子有多少顆,因為這顯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由此可見,在宇宙中地球這樣的行星根本就不算稀奇,我們沒有找到地外生命,或許真的只是因為我們的科技不夠發達,當然,也有可能我們從一開始探尋的方向就錯了。為何這麼說?
  • 美國發現一顆宜居行星,距離地球100光年,星際移民或成為現實
    ,因此地球對於任何生命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儘管如此地球上的高級智慧生物人類卻不好好珍惜地球,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破壞地球的環境和生態,對地球的礦產資源進行無節制的開採和利用,更嚴重的是人類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地球的承載能力。
  • 650光年外的雙星系統,其中一顆太過膨脹,物質卻全被另一顆吸收
    650光年外的雙星系統,其中一顆太過膨脹,物質卻全被另一顆吸收我們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屬於很安定的一個星球,沒有過多的外星天體幹擾,就連太陽系在宇宙中也算是非常平穩的一個星系。但是,在宇宙中不都是這麼平穩安定的樣子,許多星系都有各自危險存在,除了黑洞還有天體之間的碰撞,都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天文學家們也在時時觀測著各自可能會對地球或太陽系都有威脅的存在,讓我們能夠提前發現危險,能夠想辦法提前應對。在天文學家們觀測宇宙的時候,在650光年之外的地方看到了一個即將走向毀滅的星系。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這次宜居可能性更大,距地僅100光年
    在2018年以前科學家們主要是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觀察和研究,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想要在太陽系外尋找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因為從眾多探測情況來看太陽系內目前並不存在這樣的星球。根據外國媒體的說法,美國宇航局已經在太空中部署了另外一顆衛星來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班,那就是TESS。就在前幾天,美國宇航局對外宣布TESS在系外發現了一個較為特殊的恆星系統,其中有一顆行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
  • 天文學家發現24顆超級宜居行星,就在100光年外,預言要成真
    太陽是一顆恆星,而在我們的銀河系中,至少還有2000億顆恆星,幾乎每顆恆星都有行星。在夜空中肉眼可見的很多恆星周圍,也都有行星環繞。目前,已知的太陽系外行星已經有4500顆。有些是像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有些是像海王星那樣的冰巨行星,還有些是像地球那樣的巖質行星。
  • NASA在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宜居帶的「新地球」
    近日,NASA對外宣布,他們的凌日系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新地球」,他位於我們31光年以外的地方。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他的表面和地球一樣,是藍色的,並且還處於宜居帶。
  • 2萬光年外的一顆恆星,能容納100億個太陽,還有比它更大的嗎?
    在恆星數量比沙子還多的宇宙中,能容納130萬個地球的太陽,只是一顆普普通通的黃矮星,質量和大小都乏善可陳。 目前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為「史蒂文森2-18」,它的直徑為30億千米,體積大到能裝下100億顆太陽,如果把它和太陽互換位置,那麼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帶,木星,土星,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太陽系成員,都將被恆星吞噬。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地球!據我們僅14光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地球」,以期未來毀滅性災難發生時可以移居新家園。日前,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備選項——一顆距離地球僅14光年的潛在宜居行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沃爾夫1061c」,它的質量是地球的4.2倍,處於一顆名為「沃爾夫1061」的紅矮星的宜居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潛在宜居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