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類尋找新能源是為地球的未來提供更多選擇,那麼在宇宙中尋找下一個「地球」或許就是給人類的未來提供備選出路。
就在前些天,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與地球近似的行星,並推測其星球表面可能含有液態水。由於它處在宜居帶,這樣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很快成為了科學界討論的焦點。地球大小?宜居帶?
毫無疑問,NASA的新發現是一個特殊的事件,而且很有希望發現生命!這顆行星因為Toi 700d, 圍繞一顆編號為Toi700的恆星運行,由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苔絲}發現的宿主恆星是一顆紅矮星 ,距離地球大約有一百光年,質量、大小約為太陽的百分之四十,溫度也只有太陽溫度的百分之五十。Toi700d 則是圍繞Toi700恆星運轉的三大行星之一,是最外層的那個。大約三十七個地球日環繞宿主恆星一周,這意味著三十七天過一次年。
而另外兩顆Toi700b、Toi700c的行星圍繞恆星公轉一圈的時間分別是十個地球日和十六個地球日。但他們都不太適合人類居住,其中只有Toi700c 還是一種氣態行星。相比Toi700d之下 的條件要好得多。它只比地球大了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且從宿主恆星接收到的能量與地球相似,大概相當於地球從太陽接收能量的百分之八十六。
而且具有潮汐鎖定的特徵。這也就意味著它的某一面總是在白天。類似於月球永遠以同一面朝著恆星。所以很有可能不會存在晝夜交替也不會有春夏秋冬。也就是說,這顆行星的氣候和地球完全不同,雖然存在誕生生命的條件,那也只是位於宜居區域,並不一定完全適宜生存。
另一方面,這顆行星的大氣構造也和地球不同。科學家們做了不少模擬試驗,有些顯示出這顆行星表面被海洋覆蓋,外圍大氣層則是密集的、二氧化碳主導。類似於早期火星的大氣層。有些則顯示出這個行星乾燥無雲,具體它的氣候如何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觀測和計算。
這裡說一個在發現Toi700d 的過程中的小插曲, TOI恆星在最早被發現之時。NASA的科學家認為和太陽更相似並錯誤地將其在TESS資料庫中被歸類為「近似於太陽」。而這個錯誤意味著這顆恆星看上去比實際要更大、更熱。旦小組成員一起工作的一名高中生TESSAiton Spenver在和幾位研究人員操作時發現這個錯誤。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Emily表示:「當我們修正了恆星TOI700的參數之後,其尺寸變小了。這讓我們意識到最外層行星的尺寸大概與地球尺寸相同,並且位於宜居區域」。
除此之外,在十一個月觀測中,我們沒有看到恆星產生耀斑。這大大增加了TOI700d適宜人類居住的機會。並使我們對大氣和地面狀況的建模變得更加容易。Emaily和其他研究人員在美國天文學會的第二百三十五次會議上介紹了這些發現。而關於該發現的三篇論文已經提交給科學期刊。其中一作者就是Emaily,人類差點就錯過一課可能在某些移民過去的行星。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