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熱的盛夏,處於炎熱地區的人類都快熱的受不了了,尤其在大太陽高高掛在天上的時候,只想呆在空調屋中,哪也不想去。偶爾出去一趟,又熱得汗流浹背,只想逃回涼爽的房間裡。
可是,你仰頭一看,天空中還有鳥兒在飛行,大太陽底下還有一些禽類在行走。它們身上還有那麼一層厚厚的羽毛,可人類在夏天卻穿得少之又少了,還嫌熱。難道鳥兒們就不怕熱嗎?
好奇心來了,那就查查看吧。原來鳥兒的耐熱能力和散熱能力真是比人類要強得多了。原來鳥類可以通過多種身體部位或行為方式散熱:翅膀彎曲部位的裸露區域散熱,潮溼的腹部,氣囊;豎起頭頂和身體的羽毛,喘息,將血液分流到裸露的腿上,站(臥)在涼爽的樹蔭下,水中洗澡等等。
而鳥類的氣囊是為了適應高速飛行進化出特殊的呼吸系統,共有六個:一個頸部氣囊,兩個胸部氣囊,兩個前腹部氣囊,一個腹部氣囊。 鳥類的氣囊可使它們在吸氣和呼氣時,都能獲得氧氣。所以鳥類在高速飛行途中從不會氣喘籲籲或停下來喘口氣。所以,鳥類在大熱天也敢在天上飛了。
鳥類在高速飛行運動中會產生很大的熱量,鳥類體表沒有汗腺,還有羽毛,六個氣囊在氣體交換時,氣囊裡流動的空氣將體內運動產生的熱量帶出,可以避免鳥類因飛行體溫過高。
不同的鳥類對熱溫的適應程度又不一樣,一般家養的鳥兒應該不如野生的。如畫眉就是非常怕熱的鳥,在正午的時候一定要放在樹蔭下,或者室內不能被陽光直射,否則會被曬暈。而鸚鵡或白眉就不太怕熱的,對溫度的適應性是較好。其它一些鳥只要不被太陽直射一般也是沒有事的。鳥類的耐熱度比人類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