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電解池:汙水變氫氣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電解池模型

  不遠的將來,也許你我家中都會有臺冰箱大小的機器,只要將生活汙水灌進去,一番處理後,三口之家一天的燃氣就出來了,注意,我們說的燃氣不是沼氣,而是熱效能更高的氫氣,汙水則變成了乾淨的水安全排放到下水道。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的生物制氫科研團隊,利用微生物電解池技術,通過一種存在於生活汙水中的耐寒產電細菌,實現了在4℃低溫下生物制氫,從而攻克了低溫制氫難題。這使實現家庭能源的自給又多了一條選擇路徑。

  原理

  微生物的「吃喝拉撒」

  微生物電解池技術還很「年輕」。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邢德峰副教授告訴本報記者:「在世界範圍內,這項技術問世只有5年多。」

  對於一個可再生資源化技術來說,這麼短的時間一般還處在技術成熟的初級階段。但從2009年開始,邢德峰及其團隊僅僅用了2年時間,就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一低溫生物制氫技術成果已經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主辦的國際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上。

  微生物電解池由池體、陽極、陰極、外電路及電源組成。在陽極上有一層由產電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這些微生物靠吃汙水中的有機物為生。在這些微生物的代謝過程中,電子從細胞內轉移到了細胞外的陽極,然後通過外電路在電源提供的電勢差作用下到達陰極。在陰極,電子和質子結合就產生了氫氣。

  微生物的「吃喝拉撒」,為人所用,就產生了能源。有趣的是,在自然界中這個微生物電化學輔助產氫過程不是自發的。「因為在自然條件下,不存在這樣一個完善的電子轉移通路。」邢德峰說。

  優點

  產能和治汙相結合

  據邢德峰介紹,微生物電解池技術有著明顯的優點。首先,該技術的能量轉化效率高,只需給電路提供一個很小的電壓(0.2-0.6V)就能夠克服熱力學壁壘產生氫氣,而傳統水電解產氫需要1.8—2.0V的電壓。如果不計底物的能量,微生物電解池的這個特點使得其產生的氫氣的能量遠大於輸入其的電能。

  再者,微生物電解池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水的有機物汙染。因為對於該技術選用的微生物來說,底物範圍非常廣,幾乎可以利用絕大多數的有機物,不像傳統發酵法生物制氫底物那樣單一。「當底物為有機廢水時,我們常常可以不考慮其的成本,這樣,利用微生物電解池從廢水中產氫從經濟上來講就變為一個划算的技術,可獲得氫氣帶來的淨收益。」邢德峰說,「同時處理了廢水,具有產能和治汙相結合的特點。」

  而且,產電菌可以將絕大多數的有機物完全降解,不會產生新的廢物。例如:發酵法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制氫,同時產生代謝產物有機酸,而微生物電解池不僅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還能夠利用有機酸產氫。

  要點

  突破傳統制氫的溫度限制

  更為重要的是,微生物電解池可以在低溫產氫,而傳統生物制氫和化學法制氫都很難在低溫下進行。「很多人都想做出在4℃條件下運行的微生物電解池,」邢德峰說,因為這一裝置通常要在25℃-30℃的環境中才能運行,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應用受限。此外,微生物電解池中常常存在產生甲烷的細菌,降低了氫氣的轉化率,這也是各國科學家亟待攻克的難題。

  邢德峰說:「很多菌在4℃的低溫環境中不願意生長。」但該項目的研發人員發現了該條件下仍具良好活性的耐寒產電細菌,並通過在低溫環境下的不斷接種成功富集到了這種,驅動微生物電解池制氫。「可以這麼說,本研究中微生物電解池陽極上富集的產電菌和傳統發酵法生物制氫所利用的微生物截然不同,這些產電菌在很低的溫度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活性,這就是微生物電解池能夠運行在低溫條件下的關鍵,我們獲得了富集的低溫產電細菌,目前正在進純菌分離培養。」

  也正是突破了傳統制氫技術的溫度限制,使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使用生物制氫技術成為可能。邢德峰表示,即便是冬天的東北,只要是在室內電解池就可以運行,無需另外加熱。同時,低溫環境有效地抑制了甲烷的產生,從而提高了氫氣的轉化效率。

  由此,該論文在線發表同時,著名學術期刊《化學世界》也對其進行了報導,認為該研究發現的低溫產氫是生物制氫的重要突破性成果,同時指出低溫生物制氫技術,降低了維持運行的加熱成本。

  未來

  一件「家用電器」

  就目前的實驗就過來看,這項技術產氫速度快,且穩定性較好。邢德峰介紹說:「我們在4℃條件下的反應器已穩定運行1年多。以乙酸鈉為底物為例,氫氣的回收效率可達70—90%。」

  「難以做大。」對於該技術的局限,邢德峰直言不諱,由於陰極需要貴金屬作為催化劑催化產氫,這就大大增加了其產氫的成本。其實,如不採用催化劑,也能實現制氫過程,但效率會下降一半以上。好在目前一些低廉的陰極材料正被開發出來,例如:不鏽鋼,鎳合金,鉬合金,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氫能是一種無汙染、可再生、能量密度高的能源,不僅可以作為重要的化工和石油工業原料,也適用於廚房灶具、熱水器和家電。所以,在規模難以做大的現狀下,家庭燃氣就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一家一戶,一個單元或者幾戶為一個單位,建立一個電解池,都是比較理想的形式。根據氫氣的熱值和以天然氣作為參考,一個體積1m3的微生物電解池可完全滿足一個三口之家的耗氣量。

  儘管目前的研究還停留在實驗室規模,但由於其具有種種優點,對於微生物電解池的研究已經成為世界能源與環境研究領域的熱點,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這項研究中。如果陰極催化劑的成本進一步降低,5—7年內有可能實現家庭示範應用。

  「未來,這種制氫裝置可被製成微波爐大小,或者冰箱大小,看上去就像家中的一件電器。」邢德峰說。本報記者 滕繼濮

相關焦點

  • 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實驗室 可淨化汙水
    根據美國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美國每年需要處理330億加侖的生活汙水,處理費用大約為25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為能源成本。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Logan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
  •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汙水發電兩不誤
    近日,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洛根率領的一個研發小組宣布,他們研製出種新型的微生物燃料電池,可以把未經處理的汙水轉變成乾淨用水和電源。 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ologicalFuelCells)並非剛剛出現的一項技術。
  • 關於電解池陰、陽兩極離子得失電子順序判斷
    1、電解池概念:是電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裝置。電解氯化銅通電前後圖3、電解原理的應用(1)、電解飽和食鹽水以製造燒鹼、氯氣和氫氣
  • 微生物燃料電池 讓汙水發電!
    讓汙水發電,將其看做一種能源,回收其中的能量,是一種很好的節能方法。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可以將汙水作為底物進行發電,將其中蘊含的能量回收,可解決汙水處理廠的電耗問題。MFC既可用於處理廢水有機物,也可用於廢水脫氮除硫,甚至可用於處理難降解有毒化合物。
  • 探秘漢西汙水處理廠:微生物處理汙水的過程像沸水一樣鼓泡泡
    長江日報融媒體12月20日訊 (記者黃師師 通訊員黃金波) 20日,長江日報市民觀察團走進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汙水處理廠——漢西汙水處理廠,揭開黑水變清水的奧秘。目前,漢西汙水處理廠正在進行提標升級,計劃明年尾水排放標準升級至一級A。這也是目前國家規定的汙水處理排放的最高標準。
  • 汙水微生物處理技術大全
    2、微生物技術如何使城市汙水處理工藝朝著低能耗、高效率、少剩餘汙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實現磷回收和處理水回用等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且所採用的技術必須以低能耗和少資源損耗為前提呢按照微生物降解的過程和產物種類的不同,微生物處理主要分為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和兼氧處理。2.2.1好氧微生物處理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微生物通過有氧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
  • 電流助微生物創製氫效率新紀錄
    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原料(比如秸稈中的纖維素)進行發酵是可能的方法之一,不過,較低的轉化效率一直是制約該方法的主要因素。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學教授Bruce E. Logan和Shaoan Cheng等人一道,開發出一種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能夠將纖維素和其他可分解有機原料直接轉化為氫能。
  • 科學網—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實驗室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Bruce Logan的研究組正在嘗試開發微生物燃料電池,可以把未經處理的汙水轉變成乾淨的水,同時發電。
  • 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美國大學實驗室
    汙水處理費時、費錢還消耗大量能量,基本是個只投入不產出的行業,也是讓各國政府頭疼的一大難題。有數據稱,5%的電力消費被用於汙水處理。根據美國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美國每年需要處理330億加侖的生活汙水,處理費用大約為25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為能源成本。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
  • 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的分類及代謝!
    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的分類及代謝!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分類汙水處理中的微生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菌類,藻類以及動物類。1、細菌細菌的適應性強,增長速度快。真菌在汙水處理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3、藻類藻類是單細胞和多細胞的植物性微生物。它含有葉綠素,利用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和水放出氧氣,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合成自身細胞。4、原生動物原生動物是最低等的能進行分裂增殖的單細胞動物。汙水中的原生動物既是水質淨化者又是水質指示物。
  • 科學家研究發現微生物可以在全氫氣環境中生存繁衍
    來源:【cnBeta.COM】科學家認為系外行星K2-18b大氣層主要由氫氣組成,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腸桿菌和酵母可以在100%氫氣組成的大氣層中生存,因此K2-18b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適合生命存在。
  • 華北油田推廣微生物降解淨化汙水
    北極星環保網訊:華北油田公司一份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一種應用特定微生物種群簡化淨化汙水的採出水處理工藝,在該油田哈一聯、寶一聯等低滲透油藏規模應用。經過連續12個月監測,採出水達到注水水質第二級指標,標誌著該工藝破解低滲透油田水處理難題。
  • 高效微生物+功能化載體在農村汙水中的應用探討
    在農村汙水治理領域,如何運用最少的人力、能耗來處理分散式生活汙水,始終是業內關心的重要問題。在5月27日在宜興召開的2016(第二屆)環境施治論壇現場,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正芳教授介紹了其團隊研發的固定化高效微生物技術,他表示,將其用於農村汙水治理中,能夠實現少管理、少維護。
  • 藻類+液滴+光照=氫氣:哈工大科學家研發微生物迷你制氫廠
    藻類+液滴+光照=氫氣:哈工大科學家研發微生物迷你制氫廠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20-11-26 20:12 來源
  • 佛山工業汙水處理中厭氧處理汙水的原理
    在工業汙水處理過程中,漓源環保以生物處理技術為主,經濟環保。在汙水生物處理法中厭氧技術是重中之重。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在早期又被稱為厭氧消化、厭氧發酵;是指在厭氧條件下由多種厭氧或兼性的微生物共同作用下,使有機物分解產生CH4、CO2及其他少量氣體的過程。
  • 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淨化汙水及脫鹽
    日前,美國化學會旗下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了一篇關於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同步淨化汙水
  • 汙水尿液能發電 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獲突破
    最近,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BruceLogan的研究組嘗試開發微生物燃料電池,試圖將未經處理的汙水轉變成乾淨的水,同時發電。該項技術未來還可能實現海水淡化。  科技的發展能令許多塵封的夢想照進現實。一塊看上去如此「微小」的電池,究竟隱含了怎樣「巨大」的能量?
  • 美國科學家團隊證實微生物可在100%氫氣環境生存生長!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4日公開的一篇行星科學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團隊發現,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氫氣氛下生存和生長。我們地球的大氣中,氫氣含量微乎其微,但許多質量大於地球的巖質系外行星,可以在其大氣中保持大量的氫氣。此前科學家就曾發現過有一類比地球略大的「超級地球」,含有此類富氫大氣。而在宇宙中,此類富氫大氣環境其實可能比類地球大氣更加廣闊,因此擁有這一環境的系外行星大氣也就更易檢測。
  • 醫療汙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檢測標準及方法解析
    針對這一問題,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汙水擴散傳播。通過對比以上標準發現,在這些汙水處理過程中,糞大腸菌群數是評判汙水處理是否合格的關鍵微生物指標。研究表明,汙水中糞大腸菌群數量與腸道致病菌數量存在相關關係,當汙水中糞大腸菌群數超過1174個/L時,即可在汙水中檢出病原菌,因此將糞大腸菌群數作為特徵指示性指標對這些微生物進行控制。
  • 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可將汙水處理廠變電廠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3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性能,可直接使汙水處理廠的廢水產生電力。從而為未來開啟了一扇大門,汙水處理廠不僅可以電力自給自足處理汙水,還可將多餘的電力出售。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能源與環境科學》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