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努力了
卻還是原地踏步?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阿里有一個很有趣的人才盤點策略,根據績效和與公司的價值觀吻合度,將員工分成五類:
有才有德的員工,是「明星」。
有才無德的員工,是「野狗」。
能力差一點但任勞任怨的員工,是「老黃牛」。
無才有德的員工,是「小白兔」。
無才無德的員工,是「狗」。
仔細留意身邊,我們不難發現,職場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就是「狗」和「小白兔」;而「老黃牛」,雖然不會被清除,但也很難得到晉升,只能在一個圈裡面徘徊。
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三類員工就是能力差的那些人。但很多時候,許多能力並不差的人,努力錯了方向,也會淪為其中之一。
我認識一位業內大咖,985大學設計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廣告設計工作。
剛入職場,她工作十分積極,上級交代的任務都認真完成。工作之餘,她也經常將時間花在提升工作相關的技能上,但一直沒有做出什麼重大的貢獻。
幾年下來,她的職位和薪資都在原地踏步。
她覺得很不公平,明明自己這麼努力,卻得不到回報。
在她鬱郁不得志的時候,一位職場前輩告訴她:
你把現在的工作做的很好,你的領導會覺得,你很適合這份工作,那就繼續做好這份工作就行了。想要升職加薪,並不是做好手上的工作就行,你應該讓別人看見你的潛能。
聽完之後她陷入沉思:我有什麼潛能?除了現在的工作我還擅長什麼呢?
後來,她辭職找了一份商務談判的工作,別人都覺得她設計出身,根本幹不了這行,很快就會被炒掉。
出人意料的是,她不僅沒有被炒掉,反而混的風生水起,一路做到現在的位置,工資比當初翻了好幾倍。
其實,她從小口才就好,在很多演講比賽得過獎,大學時也擔任過對外聯繫的工作。只是從事設計工作後,這些優勢也沒什麼機會發揮了。
正是那位前輩的一番話,點醒了她。
在發現自己的潛能之前,她只能算是「老黃牛」一類的員工,雖然很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但還是在原地徘徊。
而在發掘自己的潛能後,她順勢而為,向著自己的潛能努力,一躍成為了「明星」員工。
大多數人都像初入職場的她一樣,做著重複的工作,很少會思考自己有什麼潛能;就算思考了,也都不了了之,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發展自己的潛能。
如何發展自己的潛能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知名企業都會利用專業的測評工具辨識人才,以便更好地培養人才。
對於個人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發掘自我潛能的方式。
國外有學者根據一個人行事的快慢(直接或間接),以及他行事時關注的重點這兩個維度,將人的行為風格分為4種:支配型、影響型、謹慎型、穩健型。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例如:
我認識的那位大咖,她在從事設計類的工作時,雖然很努力,但也沒什麼特別大的突破。
而到了商務談判的工作時,她的潛力就被充分挖掘出來,如魚得水,這說明她其實是典型的影響型行為風格。
在這種行為風格的主導下,她比一般人更容易影響他人,在與他人的互動時也更加從容。
很多職場人,每天都做著重複的工作,就算很努力也很難取得進步;甚至剛入職場不久,就已經能預想到,十年後自己還是會在這個職位上。
這正是因為他們努力的方向與自己的行為風格有偏差甚至相背離,所以他們即使有能力,也只能成為「老黃牛」、「小白兔」、「狗」這幾類員工。
如果你現在也剛好初入職場,或在職場中奮鬥多年仍原地踏步,那你也許需要了解一下自己的行為風格,以便往對的方向上努力。
認清自己的行為模式偏好,並有意地發掘自己的潛力,你或許也能成為「明星」員工。
我們不僅僅簡單地劃分出4種風格,而且會根據你的評分,提供更多元的組合。
通過測評,你可以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行為特徵是什麼,在這些行為背後,你所具備的潛能、可提升的點、適合的溝通風格。
還特別增加了導致你困在舒適圈的「恐懼」是什麼的內容,讓你避開職場上的坑。
願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潛能,擁有不一樣的事業和人生。
1、你的行為模式類型
2、你的職場潛能
3、你的職場成長指南
4、你的職場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