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研究第一人:全人類的希望在中國,日本完全沒有可能

2020-12-04 天空的大風箏飛了

歷史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民眾不能長久被欺騙一樣。——華崗(中)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859,閱讀約2分鐘

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英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以巨著《歷史研究》享譽世界,被譽為「近代史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這個人試圖揭開文明興衰之謎,啟發人類探索未來。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家庭教育功不可沒,湯因比也是如此。

湯因比出生於英國一個富裕家庭。他父親是醫生,母親是歷史學家。據說湯因比的名字來源於他的叔叔,因為叔叔阿諾德·湯因比也是一位歷史學家。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湯因比從小就痴迷於歷史,在溫徹斯特學院和牛津大學貝爾奧爾學院的求學經歷為他成為偉大的歷史學家奠定了基礎

與其他按國家研究歷史的歷史學家不同,湯因比堅決反對這樣做。他認為,歷史的研究應該放在比國家更大的範圍內進行比較和考察,國家才是人類文明。

中國人熟悉湯因比,主要是因為他在上世紀70年代與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有過一次為期兩年的談話,主題是21世紀人類的未來。這是西方人和東方人對人類未來作出的全新預測。由於這是湯因比生前的最後預言,對東西方史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他們的交談中,中國正處於一個特殊的時代,而日本則創造了亞洲的經濟奇蹟。儘管如此,湯因比仍直言不諱地認為,最有資格,最有能力帶領人類社會前進的是中國,而不是日本。湯因比這樣認為,他給出了以下理由:

第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儒家思想使得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基本滿足了人類社會的整體需求。第二個原因是,中國曾多次經歷混亂和分崩離析,但從整個人類歷史的大文明來看,中國人很好地守護了一個超級文明,完全可以保存文明的完整性。中國模式值得世界各國借鑑。

湯因比於1975年10月22日逝世,享年86歲。湯因比臨終前對西方文明持悲觀失望的態度。他希望用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拯救西方。「未來我會出生在中國,如果那個未來時代世界還沒有融合,我會致力於融合它;如果世界已經融合,那麼我會努力讓世界從物質中心轉向精神中心。」。

參考文獻:《湯因比:我願來世生在中國,展望21世紀》(湯因比)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相關焦點

  • 王建朗:2009-2011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
    ③謝維:《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④劉克輝:《第二屆史學理論前沿問題春季論壇綜述》,《史學理論研究》2010第4期。 ⑤候旭東:《中國古代專制說的知識考古》,《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 中國近代史研究範式與方法再檢討
    儘管在構建這一敘事體系過程中,無論是林增平的《中國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1979年第2版),還是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第4冊(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版、1979年第2版)和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第4冊(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抑或十年「文革」之後出版的一些中國近代史教材,如中華書局1977年出版的《中國近代史》編寫小組編《中國近代史》、苑書義等編《中國近代史新編》、吳雁南主編
  • 羅家倫: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和方法
    現在沒有幾件中國的事實,是可以離開世界的環境講得通的。要研究中國政治的改革和變動,非打通國際的情形來看不可;要研究社會的改變和生活,非綜合他國的現象來看不可;要研究文化的演進,非考察世界的學術思想不可。
  • 徐秀麗:中國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
    劉大年也說:「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指示,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最為重要的政治史)以鴉片戰爭為劃分標誌,是對歷史大變動節點的正確把握,在學術上完全站得住,至今仍是最為廣泛接受的中國古代史與中國近代史分期點。
  • 《登月第一人》:這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如果要問2018年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是什麼,可能大家都會有不同的意見,然而從2018年8月29日威尼斯電影節展映到10月12日在北美上映,毫無疑問電影《登月第一人》成為了2018年迄今為止最值得一看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徒步環球第一人:中國驢友足跡踏遍五大洲 其史料展在南京舉辦
    「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現場龍虎網訊(記者王緣)「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竟然是位中國旅行家」由南京廣播電視集團策劃、製作的「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將於明天(6月28日)在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總統府)開幕,並一直持續至今年年底。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舉辦
    會議合影      2020年11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與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合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青年學術論壇」是近代史研究所每年一度的傳統學術活動,旨在激勵本所40周歲以下的青年學者,通過砥礪學術、交流思想,全面提高在學術寫作、口頭表達和邏輯思辨等方面的能力,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 2011年中國近代史論文目錄(中外關係)
    世界宗教研究,1試論近代來華傳教士中國報導與研究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吳巍巍.近代史研究,4淺析日本在全面侵華戰爭時期發行的軍票.關心.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科版),4抗戰時期日本對中國輪船航運業的入侵與壟斷.朱蔭貴.
  • 王建朗:春風過處草木青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創新發展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後,中國近代史研究呈現繁榮景象。首先,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極大地解放了歷史研究者的思想,思想的解放和思維方式的改變給中國近代史研究帶來新的生機,推動中國近代史研究實現了科學轉型。其次,研究者對中國近代史學科研究對象的認識有了新的發展,研究領域由比較偏重政治史研究發展成多領域百花齊放,促進了學科體系的完善。
  • 「大滿貫」學霸,清華四大力學全部滿分第一人!北大還沒有
    而胡耀文卻達成了大滿貫成就,達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傳奇」。要知道,繼多年前從中科大畢業、今為哈佛教授、世界知名物理女科學家莊小威奪得四大力學滿分後,胡耀文是迄今為止的第二人,更是清華「四大力學」滿分第一人。
  • 諾貝爾獎得主科斯:中國的奮鬥是全人類的奮鬥,未來希望在中國
    在1991年的諾貝爾領獎臺上,羅納德·科斯肯定地說,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中國的未來亦是全人類的未來。1978年12月,是一個分水嶺,將中國的發展畫了一條翻天覆地的界限,之前的中國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代,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上,在中國各領域的發展中都是茫然而不知所措的,先人沒有教授,書本沒有記錄,能依靠的外援提出的方案又並不適合中國的發展。
  • 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斯: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未來的希望在中國
    還曾留下了這樣的評價:「我是一個出生於1910年的老人,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和許多事情,深知中國前途遠大,深知中國的奮鬥是全人類的奮鬥!中國的經驗對全人類非常重要!希望在你們,希望在中國。」但這已是當時的情況了,如今的中國是世界上只有30%的人口人均GDP高於中國,中國人均GDP高於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在人類歷史中世界人民從未有過這樣的改善。中國是否能實現民族復興和其與人類命運存在著巨大的關係。 在過去30年裡,中國成功地從一個市場和企業精神被禁錮的固化經濟,轉型為一個市場力量盛行且私企遍地的活躍經濟。
  • 最強材料石墨烯首研成功,中國晶片有希望,或造福全人類
    可是晶片製造的複雜程度太大了,雖然我國堅持研究了好幾十年,但是未能有太大的突破。我國最好的晶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目前最好也只能實現7nm晶片加工,而且還不能量產。世界頂尖的晶片製造公司臺積電目前已經能實現5nm的量產,並且還在向3nm、2nm的路上前進。而我國大多數的晶片製造公司卻還停留在14nm的階段上徘徊。
  • 美華裔研究中國近代史獲肯定 入選英國皇家學會
    美華裔研究中國近代史獲肯定 入選英國皇家學會 2008年06月19日 09: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林孝庭最近獲選成為英國皇家亞洲學會的新「會士」 (Fellow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簡稱FRAS),以肯定他在近代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邊疆少數民族政治關係史研究上的傑出貢獻。
  • 「疫苗之王」湯飛凡:國產狂犬疫苗第一人
    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他稱得上舉世無雙的國士。20世紀20年代恰是病毒學的拓荒年代,日本和歐美相繼發現重要的病原菌。年輕氣盛的湯飛凡揚言:「日本能出東方的寇霍,中國為什麼不能出東方的巴斯德?」
  • 彭姍姍 (思想史研究室)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3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師從耿雲志先生,2015年7目前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
  • 日本研究人員流向中國
    中國政府正在從世界各地吸引優秀的研究人員,與此同時,日本國內的大學等則存在難以找到研究職位的狀況。為阻止人才外流,日本也許有必要以年輕研究人員為中心,討論待遇方面的改善。梶野教授(右)獲聘擔任中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2016年10月,梶野教授提供)          「雖然希望在日本工作,但沒有職位」,中國浙江大學教授高畑亨(43歲)這樣說。
  • "香香"太火爆 日本希望向中國租借第十隻熊貓
    已飼養著9隻大熊貓的日本,日前希望再向中國租借一隻大熊貓,作為兩國關係改善的象徵。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相關人士7日透露,日本政府向中方提出了新的大熊貓租借請求。報導稱,鑑於今年適逢《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日方有意將此作為兩國關係改善的象徵。不過,中國方面尚未給出具體答覆。
  • 霍金臨死留下3句話,第3個說的是日本,第1個是對全人類的忠告
    霍金相信世間沒有開端,空間沒有邊界。他曾在美國的某電視臺中發表他的看法: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人類不應當主動去找他們,不僅如此,還應該想盡一切方式避免和他們直面接觸。畢竟我們無法保證可以與他們抗衡,也無從得知他們會有怎樣的舉動,所以霍金對全人類提出忠告,別試圖主動找外星人,也許會帶來災難。
  • 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精準預測
    (2019.10)1964年,新中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是(A)A.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B.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C.第一臺萬噸水壓機試製成功D.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2019.4)1964 年,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是(A)A.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 B.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