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懷化市電子信息產業迅速崛起 「懷化智造...

2021-01-07 掌上懷化

已進隆冬,絲絲微風帶著寒意。然而,在位於麻陽的懷化建南機器廠生產車間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3 條現代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們正在對電錶的零配件進行組裝、檢測等操作,忙碌而有序。目前,該廠生產的智能電錶遠銷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國家。2019 年,該廠完成產值1.6 億元,年度首次出口智能電錶2 萬臺。據悉,2020 年,該廠已經在手國內訂單2.5 億元、出口合同670 萬美元,預計全年可完成國內銷售額3 億元,安置就業人員超過300 人。

2019年8月,在印尼舉辦的國際計量產品展會上,懷化建南機器廠的研發人員與客商進行交流。(資料圖片)

建南機器廠產值持續增長,是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懷化電子信息產業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製造業、電線電纜製造業、智能儀器儀表製造業、LED 產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五大類。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16家)工業總產值31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比重為3.2%,同比增長21%。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包括5家網際網路企業)營業收入完成2億元,同比增長10%。

去年以來,我市積極引進培育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企業,進一步構建了電子信息產業鏈,逐步實現電子產業專業化,加快推進我市電子信息產業迅速發展。

懷化華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正在自動生產。該公司是從事電子零組件加工的重點規模企業,所生產電子元器件產品遠銷亞洲、歐美等地區。(記者 潘雨 攝)

我市通過鼓勵和引導向華電子、奇力新電子、華晨電子、金昇陽科技等龍頭企業,通過項目合作、相互參股、資本經營、兼併重組等方式,實行強強聯合,同時讓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的集成、創新、升級,支持龍頭企業往產業鏈上遊或下遊發展,努力形成「枝繁葉茂」的經濟發展新氣象;並鼓勵高新區、經開區、沅陵縣等有基礎的產業園區發展電子信息專業產業園區,重點發展智能終端配套、新型電子材料和元器件、電路板等領域。聚焦工程化能力、市場化能力、服務化能力建設,吸引國內外企業來園區設立研發中心或總部。

為做實做硬「軟環境」,進一步增強企業吸引力,我市制定電子信息產業專項政策,明確重點扶持方向,出臺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實施意見,完善土地、平臺、融資、創新等方面優惠政策,構建電子信息項目用地優先保障、電子信息產業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獎勵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機制。同時探索設立市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重點支持符合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和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我市電子信息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以風險補償金方式對銀行當年提供的增量貸款給予風險補助。

在懷化亞信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對電子產品的零配件進行組裝。(記者 楊玉捷 攝)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為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下」,我市完善「以培帶引」,優化產業人才環境,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載體,創建針對產業工人的培訓基地,鼓勵企業開展新招聘員工崗前培訓和一線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聯合高校(中職)開展電子信息製造業技術人才定向委培、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培育一大批有學歷、有技術的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工人。同時結合各區、縣產業發展特點,建設與之相配套的分布合理、層次不同的公寓住宅,並不斷完善相關生活配套設施,合理布局醫療機構、文體活動中心、賓館、酒店、大型商場、超市、飯店、銀行、公園等設施,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配套。

「今年,我市將加大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形成從上遊的基礎原材料、元器件,到中遊的整機製造和配套、下遊的應用拓展和信息服務全產業鏈聯動發展的產業體系,把我市打造成省內重要的電子信息技術應用及產業集聚地,讓懷化這座五省通衢城市在建設成『西南明珠』過程中閃耀出更奪目的光彩。」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至2024 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 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0 家以上。

維澤科技通信電子及智能終端設備製造展廳。(記者 潘雨 攝)

我市將以加快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為載體,借著5G 啟動的機遇,著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本地傳統行業的結合。以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為突破口和基礎,不斷鞏固和壯大電線、電纜、電子元器件、智能儀器儀表、LED 節能環保燈等原有產業發展規模,加快啟動多點觸控電容式觸控螢幕、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重點項目建設;合理布局懷化市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結構,不斷推進我市電子信息製造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本地傳統行業的結合,引進和培訓龍頭骨幹企業,重點發展先進儲能材料、智能終端製造及配套,提升發展新型電子材料和元器件、光電子應用,培育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拓展和延伸產業鏈條;依託「智慧懷化」項目建成的雲計算中心、大數據中心,建設懷化市大數據創客中心,推進高校培育人才向市場化實用化轉變,建立健全信息技術人才培訓體系,有計劃地對各類電子信息人才進行培訓,提升本地人才利用率,解決我市電子信息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強對電子信息企業的幫扶,落實國家及省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多渠道融資,強化戰略性新型產業、新型工業化資金等專項資金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支持。

記者了解到,為全力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市於去年引進五夷芯視界生態科技城半導體產業園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06 億元,其中一期投資約82.8億元。目前項目已完成國土用地審批和規劃審批,環評正在開展中。2020年計劃投資50000萬元,並完成一期主體、封裝廠一樓的無塵室80%安裝、晶圓廠50%的無塵室安裝以及其餘功能區建設,並計劃投入使用。(記者 楊玉捷)

相關焦點

  • 【代表聚焦】久久為功培育壯大新動能
    「實施千億產業培育工程,加快壯大新動能。堅持轉型為綱,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我省2020年重點抓好的10項工作之首。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倍感振奮之餘,暢所欲言,為如何加快壯大新動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言獻策。
  • 加快形成電子商務發展新動能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不僅激發新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開闢就業增收新渠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而且電子商務正加速與製造業融合,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催生新興業態,煥發出新的活力。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仍存在整體應用水平不高、電商企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度不夠、電商的高端運營人才比較缺乏、服務環境還有待於改善等局限。
  • 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
    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在致辭時表示,山東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在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等領域成效明顯。
  • 新動能·新山東|歷經三年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根據《規劃》,先行區將以「四新四化」為主攻方向,聚焦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培育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引領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具體來看,在新智造方面,以推進新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加快培育發展智能製造產業。
  • 煙臺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
    加快發展四大海洋產業,重點抓好六大項目建設———萊山壯大海洋經濟新動能   水母網6月4日訊(YMG記者 徐睿 通訊員 王洪崴)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當前,全市正以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為主線,科學構建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加速推動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轉變。在這一進程中,萊山大有可為。目前,煙臺萊山區正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發展四大海洋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海洋經濟產業體系,為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建設海洋強市,離不開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仲愷正繪製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的新藍圖
    ,仲愷高新區正繪製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的新藍圖。 11月19日,首期投資約6億元的聯東U谷·潼湖數字科創產業園項目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項目地塊正式動工,項目擬打造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高端電子元器件、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科技產業發展平臺,打造數字科創企業聚集的科技園區標杆。
  • 濟南兩會訪談 | 蔣作棟:搭建新智造生態模式,培育協作機器人產業...
    《關於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發布之初,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及時、精準、實在,有高度、有力度、有溫度。 而且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也有待加強。 蔣作棟建議,著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產業體系,打造一批全國領先的信息技術產業基地,形成「龍頭集聚、主體多元、技術先進、應用廣泛、氛圍濃厚、特色鮮明」的產業生態體系。「建議實施新技術示範應用工程。」
  • 發改委等四部門印發《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23日消息,為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 培育新動能 劍指新經濟新產業策源地
    作為國際製造名城,東莞立足於加快形成高水平產業集群、築牢製造業優勢,正大力實施「製造業+軟體」行動。而松山湖作為東莞創新發展火車頭,迎著5G、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風口,正上演著發力新經濟、新產業,並以此為抓手統籌資源、賦能製造轉型升級新發展的「好戲」。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產業變革時代 ,「新智造」成為江城的新名片
    在此背景下,中國正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集聚效應,推動新動能和新優勢的發展,則成為了加快布局的重要推手。 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
  • 聚焦資源稟賦比較優勢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如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三年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就信陽產業發展潛力進行了逐項挖掘。  行動目標之五: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主導產業更加突出,培育出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年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一核三極"輻射聯動"四帶多點"增強...
    、構建平衡發展新格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施"一帶一部"戰略、拓寬經濟增長新空間的重大舉措,是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的重大抓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提升經濟增長新動能為目標,以創新、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城鎮群、生態建設為重點,立足區域發展戰略和四大板塊特色,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推動要素高效集聚,著力打造"一核引領、三極支撐,核極共振、聯動輻射
  • 【懷化市】2020武陵山(懷化)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開幕
    11月22日上午,2020武陵山(懷化)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暨第二屆懷商大會開幕。200餘名懷化籍及在懷化發展的客商聚集一堂,共敘情誼,共謀發展大計。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通過視頻向大會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致辭。省領導彭國甫、張健出席。
  •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拓展前沿科技應用場景,不斷優化新興消費供給,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全面改革創新政府服務,培育壯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北京經濟新增長點,為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 多地激活新動能 產業梯度躍遷
    在重慶,通過有針對性地「補鏈」「強鏈」,電子信息和汽車兩大支柱產業形成全產業鏈集群競爭優勢,並加快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對接、互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產值達到1660億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
  • 青企峰會2020產業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發布魯商「五智」系列產業園...
    魯網·泰山財經12月19日訊(記者 陳心如)18日,青企峰會2020產業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來自全國的200多名科研和產業人才齊聚一堂,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深入交流、共謀良策。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出席並致辭。
  • 周連華:全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堅決淘汰落後動能,累計治理「散亂汙」企業超過11萬家,關停化工生產倉儲企業1500多家,化工園區從近200家壓減到84家,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生鐵、粗鋼產能壓減任務,為新動能加快成長騰出了寶貴空間。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統籌調整重大產業布局,世界高端鋁業基地、日照精品鋼鐵基地、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等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加快推進萬項技改、萬企轉型,今年完成技改投資4000億元以上,產業鏈現代化高端化水平加快提升。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動能轉換,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山東...
    堅決淘汰落後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以動能轉換戰略支點撬動高質量發展2019年4月16日,在IPF2019浪潮雲數據中心合作夥伴大會上,「浪潮元腦」重磅發布,打包了計算、算法、框架、PaaS以及服務的一站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交付。
  • 浙江日報|智匯未來 才聚園區 衢州智造新城:人才創業園為高質量...
    引進高端人才將帶來的優質項目和高端技術,正在加速才創園實現人才和產業深度融合。衢州是中國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基地,建有國內最大、產業鏈最齊的氟化工基地和電子化學品產業園區,而電子化學品是晶片、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產業的基礎性、關鍵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