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今天的巨大文明,忘不了這幾位中國士兵!

2020-12-08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訊)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正在央視財經頻道熱播!今晚21:15,第七集《絲路·文明》將精彩呈現!

本集都有哪些精彩亮點?小編帶大家先睹為快!

在阿拉伯地理著作《旅程與王國》一書中,對中亞造紙技術的來源是這樣記載的,「紙,是由俘虜自中國引入撒馬爾罕的」。唐軍在怛羅斯戰敗之後,被俘虜的幾千名大唐士兵中,就有造紙的工匠,阿巴斯王朝第一任哈裡發在撒馬爾罕建立的第一座造紙坊,就是由被俘虜的中國工匠組成。

雖然這只是一場幾萬人規模的邊境衝突,但一項文明成果的交流,卻離奇地選擇了這場發生在1266年前的戰爭。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就是從絲綢之路上的塔拉茲,邁開了走向世界的道路。

在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最傳統的造紙廠,依舊在忙碌地生產。純粹的植物纖維通過一道道的工序,最終凝結成了薄薄的紙片,這裡生產出的紙張,和中國傳統工藝製作的紙張幾乎一樣。

紙張的出現,迅速改變了除中國之外,當時世界各個民族長期在動物皮毛或植物上撰寫文字的歷史。東方文明的這一成果,在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600多年之後,開始沿著絲綢之路,從東向西流布散播。

公元8世紀末,造紙技術傳播到了巴格達;12世紀,西班牙建起了第一座造紙廠;13世紀,義大利和德國開始生產自己的紙張;16世紀之後,造紙技術已傳遍了整個歐洲。

復旦大學教授 葛劍雄:「把它普及出去,居然就在這個戰爭中間的,這個對人類文化的進步是非常重大的意義的。

中國造紙術邁開絲路旅程的地方,就是眼前的這個城市,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一個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老城市。

在公元14世紀的地圖上,撒馬爾罕連接著波斯帝國、印度和中國。在古絲綢之路的中線和南線,撒馬爾罕以交通樞紐的形式,極為顯赫地存在於世人的面前。

今晚21:15,央視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播出第七集《絲路·文明》,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該書以清晰、幽默、發人深省的筆調,雜以活潑的插圖,敘述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文明,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衝擊與巨大貢獻。雖然教皇一般不插手世俗社會的事務,但作為王權和教權兩大權力中心,國王和教皇往往是一起協商,共同管理歐洲的。直到21世紀的今天,教皇仍然存在,但是他實際管理的地方只有位於義大利境內的「國中國」梵蒂岡了。教皇不但是那裡的宗教領袖,還是國家元首,這是當今世上絕無僅有的。這是一本有見地、理解深入、值得好好讀一讀的書。
  • 一斤叫價1500元,"忘不了魚"到底什麼來頭?西瓜視頻告訴你
    忘不了魚有一種特性,就是體內含有特殊的果香味,這與其長期食用風車果有關。風車果富含油脂,忘不了魚可以通過攝食風車果積累脂肪,因此魚肉不僅入口即化,還有一種特殊的果香味。忘不了魚究竟是什麼來歷?1500元/斤的魚肉是什麼概念?人工養殖的忘不了魚市場前景如何?這正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 這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一個在歐洲的原因
    我們知道,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中國。這四個除了古埃及是在非洲,其他三個都是在亞洲。可以看出來沒有一個在非洲和美洲,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為什麼當時這麼發達的歐洲和美洲沒有評上一個呢?
  • 作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中東為何走到了今天這地步?
    中東西亞地圖中東是人類文明最初的搖籃,誕生過古埃及、古巴比倫等古文明,是三大宗教的發源地,也出現過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全盛輝煌王朝。但是,進入現代化以來,中東陷入分崩離析,成了世界最動蕩、戰爭最頻繁、恐怖主義活動最多的地方。為什麼古今的中東,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呢?以後的中東,又會何去何從?
  • 李宏圖、呂一民:理解歐洲文明的多樣性和整體性,與它的未來
    李宏圖:這也是作者在這本書裡提到的問題。當然這本書作者是持一種樂觀的態度,也就是說他對歐洲的未來非常樂觀。《歐洲》這本書的作者認為當然會遇到的一些挑戰,但他對歐洲文明的未來還是充滿樂觀,他認為歐洲文明今後依然能夠引領世界前行。為什麼作者這麼樂觀?
  • 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下降,歐洲文明未來將走向何方?
    應該看到,這一同質性文明是在歷史進程中,特別是從15世紀後漸趨形成的,並在19世紀最終成型。其間歷經了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國和法國的社會革命與工業革命等,可以說,時間性是理解歐洲文明的重要視角。不僅如此,歐洲文明也在空間的擴展中強化了自身的這一特性。正是在這一維度上,歐洲文明不再被理解為是諸多文明類型中的一種,而是具有全球性。
  • 中國雖未參加,但經此一戰,歐洲文明追平了中國
    此後兩河文明相繼誕生了古巴比倫、西臺帝國、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這些帝國中從前19世紀西臺帝國就已廣泛使用鐵器,而我們中國直到秦朝建立都還沒有普及推廣鐵器,還是以青銅器為主,兵馬俑兵士武器的挖掘就是明證。
  • 穿越洪水和子彈的中國士兵,今天正擦拭槍膛……
    一這是一個漫長的夏天洪災、爆炸、飛彈、對峙……這些驚悚的字眼頻繁地在軍事新聞裡滾動著,伴隨著中國士兵四處奔波的身影。這是一個殘酷的夏天。中國人突然要在這個炎熱的季節不斷面對士兵們犧牲的現實,上一次這樣頻繁地祭奠是在哪一年,我們都忘了。6月1日,非洲馬裡,29歲的上士申亮亮在一次恐怖襲擊中犧牲。6月4日,中越邊境,22歲的下士程俊輝在排雷任務中犧牲。
  • 肆虐歐洲的鼠疫為何在中國鎩羽而歸?此人力挽狂瀾,經驗至今受用
    直到今天,歐洲人提起鼠疫依然不寒而慄。在中世紀時期,鼠疫曾肆虐歐洲,三年內奪走2500萬人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恐懼的歐洲人給它起了一個可怕的名字:黑死病。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10年10月,鼠疫會突然來到中國東北。
  • 玩了一把程咬金還是忘不了你迷人的眼睛是啥意思 什麼梗出處
    抖音玩了一把程咬金看了看北京還是忘不了你迷人的眼睛什麼梗?最近這些土味情話真的很火,看得我尷尬癌要犯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玩了一把程咬金看了看北京還是忘不了你迷人的眼睛什麼梗吧。抖音玩了一把程咬金看了看北京還是忘不了你迷人的眼睛什麼梗  這個梗跟最近熱火的脈動果凍梗是聯動的
  • 漢和:中國或裝備20艘歐洲野牛氣墊船 超過美日
    為歐洲野牛設計了封閉式的大型貨艙,131噸載重的搭配方式為:選項1、3輛重型坦克+140名士兵選項2、10輛步兵戰車+140名士兵選項3、500名士兵,其中360名士兵使用貨艙運載方式726的運載方式,迄今為止看到海軍陸戰隊的演習中,搭載了一輛96式主戰坦克,貨艙是開放式的。
  • 馬丁·雅克:中國靠什麼維繫了數千年的文明大國統一!歐洲人不懂
    而其中深意顯然一位外國人要比許多國人看的通透,馬丁·雅克拋出如此一個問題:中國靠什麼維繫了數千年的文明大國統一!歐洲人不懂!一、中國與歐洲截然不同的歷史走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歷史演進,王朝更迭的必然規律,當一個國家內部矛盾重重,尤其階級差距懸殊以至於底層人民無法生存之時,必然面臨著分裂。然而經由分裂之痛,必有統一。中國任何時代皆屬其中。
  • 中世紀夢魘——鼠疫「黑死病」竟然對歐洲文明發展產生如此大影響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歐洲來說,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發生了席捲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此次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其不僅是歐洲的災難,更是人類文明的一次重大災難。黑死病不僅對歐洲文明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還從另一方面直接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 海洋文明為何是工商文明?歐洲文明轉型真的只在近400年中嗎?
    不論是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新航路開闢還是克裡特島和希臘時期的文明城邦發展,都有其獨特的邏輯與大河文明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徵。在人類文明發展社會成立之初,東方的各國也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確實曾經走在歐洲的前面。甚至巴比倫文明和埃及文明某種程度上是歐洲最先學習的老師。之後的亞洲文明也大部分比歐洲更為先進,發展更為迅速,規模更為碩大。
  • 14世紀,歐洲已經有了近代文明的萌芽
    文藝復興是一場新文化運動,反對神權至上和封建君主制度,是一股讓歐洲煥然一新的力量。文藝復興產生的社會背景,是歐洲和世界範圍內爆發的黑死病和封建主義危機。因為瘟疫爆發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經濟也開始崩潰,人們的生活壓力空前巨大,歐洲仿佛即將全面崩潰、陷入黑暗。但是,就在這樣的困境中,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威尼斯出現了一絲黎明的曙光。這是一場徹底改變了歐洲人的思想,乃至影響全世界的運動。
  • 文一:歐洲給非洲帶來了什麼?一位剛果父親欲哭無淚
    看到這一幕,這個久經沙場的軍醫幾乎無法克制,震驚和內疚讓他的臉色頓時發青,作為部隊外科醫生,他經歷過慘烈的南北戰爭,已經對傷殘和死亡見慣不驚,可是他的神經仍然被眼前慘無人道的一幕所擊垮,無法自持。在什麼樣的法律和文明制度下才能夠產生這樣的種族屠殺?人類最古老的法律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姦淫」,難道披著工業文明外衣的美國法律就連這樣的古訓也不如?
  • 秘魯出現巨大線條,是史前文明繪製的,還是外星人的傑作?
    這樣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他們疑似還找到了外星人來到地球的證據,那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秘魯納斯卡線條。很多人在看到納斯卡線條的時候都感到不可思議,這些巨大的線條究竟是人類所繪製的還是外星人的傑作呢?納斯卡線條在1927年,當時有一位飛行員駕駛著飛機經過了秘魯上空,當飛行員向下看的時候,發現地面上出現了巨大的線條,這些線條的形狀古怪,當時他誤以為這或許是人類所建造的路。
  • 不可思議的亞特蘭蒂斯,是史前文明的結晶?還是外星文明的傑作?
    在西方傳說中,大約在一萬多年前,一座擁有高科技文明的板塊沉沒於大西洋中,這就是亞特蘭蒂斯。這裡曾經擁有令人著迷的高科技文明,其先進程度不亞於今天的我們,許多人對這塊沉沒於大西洋底的大陸板塊魂牽夢繞,並希望能找尋到它的蹤跡。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大量史前文明的遺蹟,似乎印證了這個傳說。
  • 北大教授錢乘旦:歐洲文明的起源
    這堂課終於要講西方了,「西方文明」現在就出現。  歐洲文明的淵源   大家會問:既然講西方文明,為什麼先從東方講起?當然這裡的「東方」指中東,而不是遠東,不是中國、日本,或南亞、印度。在古代歐洲人的腦子裡,東方是指中東。但為什麼從中東開始講呢?
  • 歐洲文明高端論壇在津舉行
    歐洲文明高端論壇日前在津舉行。論壇由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編輯部與天津師範大學歐洲文明研究院共同主辦。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出版單位的50餘位國內著名世界史專家學者出席會議。論壇分為三場學術報告,15位專家學者圍繞歐洲文明核心元素等共同議題各抒己見。報告會闡釋了「中世紀與歐洲文明元規則」,討論了與歐洲文明相關的具體問題,涉及城市史、中東史、拜佔庭史、教會史和史學理論等若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