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訊)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正在央視財經頻道熱播!今晚21:15,第七集《絲路·文明》將精彩呈現!
本集都有哪些精彩亮點?小編帶大家先睹為快!
在阿拉伯地理著作《旅程與王國》一書中,對中亞造紙技術的來源是這樣記載的,「紙,是由俘虜自中國引入撒馬爾罕的」。唐軍在怛羅斯戰敗之後,被俘虜的幾千名大唐士兵中,就有造紙的工匠,阿巴斯王朝第一任哈裡發在撒馬爾罕建立的第一座造紙坊,就是由被俘虜的中國工匠組成。
雖然這只是一場幾萬人規模的邊境衝突,但一項文明成果的交流,卻離奇地選擇了這場發生在1266年前的戰爭。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就是從絲綢之路上的塔拉茲,邁開了走向世界的道路。
在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最傳統的造紙廠,依舊在忙碌地生產。純粹的植物纖維通過一道道的工序,最終凝結成了薄薄的紙片,這裡生產出的紙張,和中國傳統工藝製作的紙張幾乎一樣。
紙張的出現,迅速改變了除中國之外,當時世界各個民族長期在動物皮毛或植物上撰寫文字的歷史。東方文明的這一成果,在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600多年之後,開始沿著絲綢之路,從東向西流布散播。
公元8世紀末,造紙技術傳播到了巴格達;12世紀,西班牙建起了第一座造紙廠;13世紀,義大利和德國開始生產自己的紙張;16世紀之後,造紙技術已傳遍了整個歐洲。
復旦大學教授 葛劍雄:「把它普及出去,居然就在這個戰爭中間的,這個對人類文化的進步是非常重大的意義的。」
中國造紙術邁開絲路旅程的地方,就是眼前的這個城市,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一個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老城市。
在公元14世紀的地圖上,撒馬爾罕連接著波斯帝國、印度和中國。在古絲綢之路的中線和南線,撒馬爾罕以交通樞紐的形式,極為顯赫地存在於世人的面前。
今晚21:15,央視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播出第七集《絲路·文明》,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