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下降,歐洲文明未來將走向何方?

2020-12-08 北晚新視覺網

作為一位研究歐洲歷史的學者,我經常在思考,什麼是歐洲?乍看起來,這不是問題,只要我們找出地圖,就可以知道歐洲的方位,回答歐洲有多少國家,面積有多大,以及歐洲的自然面貌等。如果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展現歐洲的話,可以看到,還有「歐盟」這一政治意義上的歐洲,以及「歐元區」這一經濟意義上的歐洲等。但這樣對歐洲的理解不免碎片化,也缺失了其內在的邏輯關係。麥克倫南的《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從文明的視角來理解,將歐洲視為一個有著共同理念和價值觀的文明共同體,形成了具有內在統一性的文明特性。

作者:李宏圖


《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 (西) 胡裡奧·克雷斯波·麥克倫南 著 黃錦桂 譯 中信出版集團

就歐洲文明的特性而言,誠如麥克倫南所說,這種文明的統一性體現在歐洲是西方民主的誕生地。作為一種國家類型,民族國家也是歐洲非常重要的一種政治創造。歐洲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市場經濟,全世界都不可抗拒地捲入其中,因為這是交換產品、創造財富的最佳方式。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為全世界人民帶來福祉,其中,更高效的農耕方法為迅速增加的人口提供了食物,有效防止了饑荒的發生;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人、產品和資本更快速地交換和流動;現代醫學治癒了許多疾病,人類的平均壽命普遍提高……總之,在麥克倫南看來,從政治、經濟、社會到科學等方面,歐洲都在自己的空間中造就了同質性的文明。

應該看到,這一同質性文明是在歷史進程中,特別是從15世紀後漸趨形成的,並在19世紀最終成型。其間歷經了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國和法國的社會革命與工業革命等,可以說,時間性是理解歐洲文明的重要視角。

不僅如此,歐洲文明也在空間的擴展中強化了自身的這一特性。正是在這一維度上,歐洲文明不再被理解為是諸多文明類型中的一種,而是具有全球性。就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 資本主義奔走於世界各地,不僅創造了豐碩的財富,還對世界有著巨大的改造能力,讓全世界走向文明。而文明的這一全球性特質也是本書著力表述的主題。當然也應該看到,就其過程而言,這是用「血與火」的方式擴展著文明的空間邊界,並在思想觀念層面上創造出了「文明與野蠻」這一兩分的話語體系,歐洲是「文明」的,而非歐洲地區則是「野蠻」的,從而為其殖民統治構建起合法依據。從此,全球既被歐洲文明所浸潤,也被劃定分屬為不同的世界體系,這一體系的負面影響至今仍未消退。對此,作者在書中用了很多篇幅來描述和思考歐洲文明擴張這一歷史進程,這自然也會激發我們對此深深的思考。

實際上,這種「血與火」並非限定在歐洲與非歐洲的關係之中,也體現在歐洲文明內部,且不說近代早期宗教迫害的暴力殺戮,人類恐怕永遠不能忘記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傷痛。直到現在歐洲的學者都在不斷進行反思,為什麼在一個「文明」的歐洲內部卻發生了如此殘暴的野蠻行徑。歷史學家從民族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入手解析,認為恰恰是作為歐洲文明內容的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成了推動戰爭的強勁動力。

正像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文明正在經受考驗」。好在歐洲文明具有內在的反思性力量,痛定思痛,歐洲終於在戰爭的廢墟上再次重建起了「文明」,迎來了「文明」的再度復興。回顧這一「血與火」的歷程,可以讓人們更清楚地看到歐洲文明那種內在的張力,那種野蠻與文明的彼此轉化,以及「歷史的終結」會在何處。對此,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的對世界文明的考察報告指出,無論歐洲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民以及對它自己的人民犯下了什麼樣的罪惡,歐洲都給全人類獻上了文明的禮物。也如麥克倫南所說,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從革命時代到歐洲一體化,歐洲創造了能夠釋放人類非凡創造力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條件,為人類社會複雜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歐洲的歷史糅合了光耀和陰影、勝利和悲歌,是指引人類的一盞明燈。這也是本書作者引以為豪的,以及寫作此書的目的:「長久以來,歐洲一直沒有一部宏大的記述,展示歐盟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剖析歐洲在現代史中的角色和意義,以及傑出的歐洲人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世界。我希望本書有助於填補這一空缺。」

從15世紀以來的全球歷史進程來看,這無疑是對這段歷史的精闢概括。但在今天,放眼全球,我想到了法國學者保爾·瓦萊裡所說的,歐洲是人類的一塊寶地、一顆明珠,是巨人的頭腦,但是它會一直保持這一地位嗎?從全球的視角來看,面對如今的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歐洲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下降,以至於今年2月在德國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主題就是「西方缺失」。歐洲文明未來究竟走向何方,是否還能引領全球?是像作者那樣滿懷樂觀,還是令人憂心焦慮?但無論如何,正是在這樣的一個關鍵時刻,重回歐洲文明的歷史,探索文明的內涵,思考文明的起落,我們才能找到左右文明未來走向的豐富資源,從而回應「在21世紀的世界,歐洲肩負怎樣的使命?」這一問題。

 

 

(原標題:歐洲文明未來將走向何方?)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百年大變局: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擺在半導體行業研究的一個根本問題是: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回歸基於國產設備的成熟工藝再造,是未來中國半導體當下最現實的任務,完全基於美系設備的7nm其現實意義遠小於基於國產設備的55nm晶圓廠。22、由單純外循環,走向科技雙循環:全球科技格局將重新洗牌,呈現逆全球化的返祖狀態。即使強如美國也只參與了半導體產業的小部分環節,中、歐、日、美、韓、臺,各自佔據了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部分。
  • 是什麼造就了文明發展的走向——20世紀初年歐洲歷史的反思
    一戰不僅只是硝煙瀰漫的軍事衝突,更是世界各國走向不同文明成長道路的分水嶺。不同發展道路的差異自然會激發人們的思考,而哪些要素造就了不同文明發展的取向,也需要從全球的視野來進行考察。在他看來,一戰是歐洲各國合力上演的一場悲劇,戰爭的所有參與者,無論是領導人,還是外交官、將軍,在一觸即發之際,都莽撞自負而又懦弱多變。他們不是狂徒也不是謀殺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來走向的夢遊者(TheSleepwalkers)。1914年的主角們就是一群夢遊者,他們懸著一顆心,但又視而不見;他們被自己的夢困擾,卻沒有一個人睜開眼去看看,他們將帶給世界的是一場怎樣的災難。
  • 李宏圖、呂一民:理解歐洲文明的多樣性和整體性,與它的未來
    在近500年的歷史當中,歐洲文明或者是說歐洲人,他們的哪些特質決定了他們能夠率先成為一種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文明?本文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的李宏圖教授和浙江大學歷史學系的呂一民教授圍繞《歐洲:歐洲文明如何塑造現代世界》(中信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與歐洲文明所談。本文為下篇。
  • 黃仁偉:未來世界格局將走向「無極化」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黃仁偉: 未來世界格局將走向「無極化」   ◆以世界主要大國領導人更替為標誌,2013年,世界站上了全新的起點。未來10年,世界與中國又將會呈現怎樣的格局?本報從本期起推出「未來10年的中國與世界」系列訪談,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就未來10年的大國博弈與全球治理、世界經濟走向、中國文化與世界以及生態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  「18世紀應該被送入萬神殿。」
  • 宇宙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又將走向何方?在地球上,人類享受著一顆星球,享受著宇宙中的一粒塵埃,然而在宇宙誕生之初,誰也想不到宇宙竟會演變成如此景象。
  • 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辦好自己的事情,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衝擊,被認為是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或者說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未來大國關係演變的不確定性,歐美擔心中國將趁疫情之機擴大國際地緣政治影響力。再次,非傳統安全領域全球治理走向值得關注,全球治理的領導真空逐步顯現。最後,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影響西方政策走向。
  • 金鷹基金:海外疫情擴散致全球市場動蕩 未來之路將向何方?
    來源:新浪基金金鷹基金:海外疫情持續擴散致全球市場動蕩,未來之路將向何方?昨夜,作為全球股市重要風向標的美國股市再次出現熔斷。道指大跌近3000點,並迫近2萬點整數大關。迄今為止,本月美股已先後出現3次熔斷。縱觀美股歷史,總共也只發生過4次熔斷的情形。
  • 單晶矽片價格持續下降,未來光伏市場走向何方?
    就像前述那家新能源貿易商所言,如果價格在下跌通道中,即便是有採購需求,但只要終端不是特別著急,貿易公司還是會坐等新的下滑,這也是為什麼「處於買方市場,價格將深不見底」的原因之一。不過從多方信息了解到,未來的戶用指標政策會出現一定鬆動,可能會以其他形式出現,成為「531」新政的補充,從而讓戶用企業不至於沒活幹,也不會讓已併網的項目長期擱置。
  • 2100年印度人口全球第一?全球人口下降或引發國家間「權力轉移」
    【南方+7月16日訊】醫學雜誌《柳葉刀》的一份新報告表明,到2064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但到2100年,這個數字將減少到88億,由此將引發各國經濟實力的根本轉變,形成「徹底的權力轉移」。研究顯示,包括日本、西班牙和義大利在內的23個國家的人口預計將減少一半以上,包括中國在內的34個國家人口將減少25%以上。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因為死亡率下降,同時達到生育年齡的婦女人數增加,人口增長率將是目前的三倍以上。因此,到下個世紀之交,非洲可能會超過亞洲,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
  • 車前子喜獲豐收,價格將走向何方?
    那麼,今年車前子產新後為何不溫不火,等新貨大量上市後價格將走向何方? 2014年車前子最高價漲至40元左右,在32元上下徘徊到2015年產新前。受高價刺激,產區藥農大面積發展種植,2015年江西和四川兩大產區總產量達4500噸以上,生產出現過剩,產新後從30元以上跌至17-18元,低價持續到2016年產新前。
  • 世界人口的分布將來會影響未來世界格局的走向
    目前世界的近代工業文明的中心,很多人都知道是歐洲和北美洲,近些年有到東亞的趨勢,而覺得決定工業文明的變化是什麼,一定程度上取決人口,從歐洲到美國,到東亞,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工業人口的變化造成的,也影響了世界的格局走向。
  • 韓國政治將走向何方
    新華社發(金灝玟攝)    如何進行全球治理是人類社會今後面臨的主要問題。但治理的基礎是各個國家自身的治理水平要不斷提高。無論選擇什麼制度,國家的政治治理應該不斷地走向更加光明,要確保政治家能夠理性治國,為民服務,這大概是各個國家人民的普遍期望。
  • 美俄沙三巨頭石油產量增速飛快 「歐佩克」調控油價能力日益下降
    一項分析顯示,美國、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三個產油大國所作決策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舉足輕重,以至於石油輸出國組織、即「歐佩克」調控油價的能力日益下降,幾乎可算「靠邊站」。諷刺的是,美國今年多次指責歐佩克「不幫忙」抑制油價,辜負美國對盟友的支持。
  • 中國古典文化是東亞文明走向未來的基石
    時至今日,中國古典文化在東亞的傳播依舊在文學、史學、哲學和藝術領域有著可觀的影響力。 漢字對中國古典文化在東亞的傳播居功至偉漢字作為自源文字是世界所有現存語言中唯一的表意文字,是中國文化最顯著與最獨特的標識,亦是中國文化得以延續至今的重要因素。
  • 重建文明秩序 《重返文明》背景故事曝光
    在由星輝遊戲傾力打造的全球同服未來戰爭策略手遊《重返文明》中,您將扮演指揮官的角色,降臨27世紀未來世界,於全球數百萬玩家之中搶奪有限的資源、攻佔更多的土地,重建這個星球的文明秩序!未來戰爭,全球對決《重返文明》是由星輝遊戲自主研發的首款全球同服未來戰爭策略手遊,以架空的的27世紀無政權世界為背景,集合戰車機甲
  • 不切實際的幻想——阻擋文明的天塹在何方?
    地球上為何只有人類發展出高等智慧和文明?人們發出疑問:從智人走出非洲至今不過幾萬年,從早期國家政權的建立到聯合國不過三千年,從爆竹竄上天到火箭飛離地球不過數百年。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將在數十年內殖民火星,百年內人類將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並徵服太陽系。
  • 科學家們警告:如果全球氣溫上升2℃,人類或將走向滅亡
    科學家們警告:如果全球氣溫上升2℃,人類或將走向滅亡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發展至今,除了自身的優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地球給予了我們不斷發現的資源和空間,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後,人類文明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 微閱讀 | 全球暖化會使文明滅絕嗎?
    這種現象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最為嚴重,於是遭受天災而又無可奈何的漁民將其稱為上帝之子——「聖嬰」,在西班牙語中「El Niño」意為「聖嬰」。厄爾尼諾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形象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就是海洋在「發燒」,是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氣候異常現象之一。1998年洪澇災害的當年正好是厄爾尼諾年。
  • 大西洲創始人彭順豐喜獲聯合國「全球社會影響力領袖」大獎
    在2018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峰會中,主辦方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指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在2015年峰會上正式通過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道路)、機構在解決人類問題上的綜合創新與社會影響力、商業機構承擔社會責任等多個維度綜合考量,評選出並將頒發「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獎」、「全球社會影響力領袖獎
  • 2018請回答:與網際網路洞見者一道,預見人類與文明的未來
    「當 IT 和網絡技術日益消弭距離的障礙。這種趨勢對城市化的進程會有什麼影響?大數據源於我們每一個人,那我們是否擁有主導數據的權利?科技帶來進步,但人類個體也面臨著信息過載,各行各業和個人生活都可能發生哪些變化?哪些基礎科學的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技術加快文明演化,人類的演化可能出現大分流嗎?……」在知乎發起的「網際網路洞見者」活動中,十位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的大咖向所有人提出了十個發人深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