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海域發現珊瑚新物種 為世界已知最小直徑珊瑚

2020-12-08 華夏經緯網

圖為三沙海域發現的珊瑚新種。 陳宏 攝

    「這真是一個令人驚喜的發現。鑑定結果表明,我們2013年在三沙海域採集的珊瑚是一個新的珊瑚物種。」27日下午,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長陳宏高興地告訴記者這一了不起的發現。

    據了解,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在執行所承擔的「十二五」海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的子課題「三沙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監測與養護技術集成應用與示範」中,於2013年在三沙海域採集到一個奇特的珊瑚標本,經過近2年研究和鑑定,證實這是一個新的珊瑚物種。

    「這種珊瑚的結構很奇妙,它沒有珊瑚隔,珊瑚杯的直徑非常微小。」陳宏在實驗室經放大8000多倍亞顯微結構觀察研究發現,該物種的珊瑚杯直徑僅約4.7微米,是目前已知珊瑚物種中最小的直徑。這意味著,其水螅體的直徑也不超過4.7微米。據悉,世界目前已知的珊瑚卵子直徑約在40微米以上,那麼這種新發現的珊瑚的卵子直徑該是多少?精子的直徑又是多少?它們會有性繁殖嗎?一系列謎底還等待專家去揭開。

    參考國際上珊瑚物種的分類方法,陳宏將該物種命名為「超微孔熱海珊瑚」。在珊瑚綱物種的分類地位中,為之設立一個新目,它不同於六方珊瑚亞綱的石珊瑚目,該目屬於八方珊瑚亞綱,與蒼珊瑚目、柳珊瑚目等並列。

    據了解,該物種具有造礁功能,在造礁物種稀少的八方珊瑚亞綱中具有特別的意義。該物種也是我國珊瑚領域的專家自1984年最後一次在西沙海域發現鉤鹿角珊瑚這一新物種以來的首次發現。(記者範南虹 實習生黃春咪) 

來源: 海南日報  轉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任媛

相關焦點

  • 海南的無價瑰寶(組圖)|珊瑚|西沙群島_網易新聞
    溫波 攝  文\本刊特約撰稿 溫波  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長陳宏宣稱發現新的珊瑚物種。據海南日報1月28日報導,陳宏介紹這一在西沙群島海域發現的珊瑚其特點是「沒有珊瑚隔,珊瑚杯的直徑非常微小」。
  • 三沙發現神秘海洋藍洞:深度超300米
    原標題:三沙發現神秘海洋藍洞:深度超三百米,傳說為「南海之眼」近日,經過專家的現場探查確認,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為「三沙永樂龍洞」(SanshaYongleBlueHole),其被證實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位於三沙市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晉卿島與石嶼的礁盤中,深達300.89米,地址坐標為北緯16°31′30″、東經111°46′05″。
  • 潛水探秘「三沙永樂龍洞」
    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為「三沙永樂龍洞」,已被證實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
  •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2015-05-07 15:09:19   全球變暖成海洋首要威脅  世界上50%的珊瑚已經消失  海洋又有壞消息傳來。
  • 關於在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建設的建議
    這裡有著豐富的珊瑚礁和熱帶島礁生態系統,擁有世界最深的海洋藍洞—永樂龍洞和石島老龍頭等海洋地質遺蹟,生長著海龜海鳥等大量的珍稀瀕危海洋生物和極為豐富的魚類資源,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與社會價值。把三沙作為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對於保護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地質遺蹟和海洋珍稀動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厄瓜多群島發現已「滅絕」珊瑚物種
    研究過程中,他們在北部的沃爾夫島和達爾文島發現了一系列新的珊瑚以及一些已被打上「滅絕」標籤的珊瑚家族成員。下面是南安普敦大學在此次遠徵之旅中拍攝的珊瑚以及其它物種圖片。 1.發現新種珊瑚 這種屬於Hydrozoanthus家族成員的珊瑚是在加拉帕哥斯群島發現的一種新珊瑚,同時也是科學研究史上發現的一種新珊瑚。據悉,加拉帕哥斯群島的珊瑚礁孕育著數千種珊瑚,其中包括很多非常罕見並且極具地方特色的種群。
  •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三個紫柳珊瑚科新物種
    該研究採用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相結合,對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iocasica Li, Zhan & Xu, 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 Li, Zhan & Xu,
  • 我國這片海域剛剛發現了造礁石珊瑚!
    快來圍觀——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員在最近對南澎列島國家自然保護區的調查中發現,位於北回歸線的海域中分布著至少15種造礁石珊瑚。該發現豐富了我國珊瑚礁分布區、擴展了華南沿岸造礁珊瑚的分布範圍、填補了從大亞灣到我國珊瑚分布北緣東山海域之間的空白,證實我國大陸沿海從北回歸線往南均有珊瑚礁生態系統分布。
  • Science:珊瑚產卵不穩定可能會危及珊瑚物種的長期生存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紅海Eilat/Aqaba灣某些造礁珊瑚的高度同步、標誌性的產卵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已完全改變,失去了重要的同步性,大大降低了成功受精的機會。 該研究由TAU動物學院的Yossi Loya教授和博士生Tom Shlesinger主持並於9月6日發表在《Science》上。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三沙的珊瑚礁六成以上是環礁,圖為西沙鴨公島。 宋國強 攝  三沙地理·珊瑚礁 三沙市的島礁,幾乎都是珊瑚島礁,換句話說,三沙市就是珊瑚礁市。 畢華說,比如水溫不能太高或太低,最適宜在25℃-30℃,水壓也不能太大,水的鹽度要適中、穩定,還要有一個清潔的環境。南海是熱帶海洋,有最適宜珊瑚蟲繁殖生長的自然環境。同時,南海海盆是一個斷陷盆地,海底地形複雜,有大陸架、大陸坡,有隆起於海底的高地,還有許多沿斷裂帶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水下火山錐。這些高地和隆起區都是最適宜珊瑚生長的場所,是南海珊瑚島礁發育的良好基地。
  • 在海底「種」珊瑚
    這些水螅體竟能夠演化成為珊瑚體,這一發現為研究珊瑚的無性繁殖技術提供了啟發。」陳宏介紹,一個水螅體的周圍會生長出4至7個新芽,新芽逐漸發展成為珊瑚苗,這大大促進了珊瑚的繁殖速度和產量。2016年,受颱風影響,一部分珊瑚被破壞。研究所便採用無性繁殖的方式,重新培育出4萬株珊瑚苗,形成了1500平方米的珊瑚礁群雛形。
  • 在海底「種」珊瑚
    陳宏介紹,試種珊瑚的海域,透明度經常不到1米,水下伸手不見五指。一次水中作業時,他被廢棄的漁網纏住,經同伴幫助才化險為夷。不過,艱苦和危險之後,常常會有驚喜與收穫。「我們發現,珊瑚苗在受到傷害時,會形成愈傷組織,周邊還會出現大量的新生水螅體。這些水螅體竟能夠演化成為珊瑚體,這一發現為研究珊瑚的無性繁殖技術提供了啟發。」
  • 世界上最瀕危稀有且最大的珊瑚魚種,曾在所羅門海域被海釣人釣獲
    世界上最瀕危稀有且最大的珊瑚魚種,曾在所羅門海域被海釣人釣獲說到珊瑚魚種我們往往就能想到五彩繽紛的色彩,膽小敏捷的身軀,非常惹人喜愛,是眾多家庭水族箱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珊瑚魚的身體色彩非常獨特,可以說是海洋魚種中最漂亮的魚類
  • 食量大繁殖快,長棘海星堪稱「珊瑚殺手」,三沙市已展開清除行動
    觸手部分的棘刺則尖長稀疏,最外端的棘刺不僅直立向上,也有環圍觸手邊緣橫向生長的,約長4-5cm。其背面的構造裡,有一根根柔軟靈活的管足,如同成千上百的小吸管,密布在它身體及每一支觸手下面。 長棘海星又被稱作「魔鬼海星」,是一種有毒的動物,常有潛水者或漁民不慎碰到而產生劇痛。
  • 海洋科普 | 奇妙的「鹿角」珊瑚
    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是一種與蟲黃藻共生的海洋腔腸動物(又名珊瑚蟲),其珊瑚骼為傘房花序式的群體,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近危(NT)(圖1)。
  • 海洋科普(1270)| 奇妙的「鹿角」珊瑚
    「鹿角珊瑚」因具有狀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而聞名。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是一種與蟲黃藻共生的海洋腔腸動物(又名珊瑚蟲),其珊瑚骼為傘房花序式的群體,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近危(NT)(圖1)。
  • 最大的海珊瑚海,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最深和最淺又在哪?
    由於各大洋的附屬海面積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這就會產生很多世界之最。比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在哪?面積最小的海又在哪?世界上最深的海在哪?最淺的海又在哪?先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這項桂冠被太平洋的「小弟」珊瑚海摘走。珊瑚海具體位置在哪?我們打開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洲——大洋洲的地圖。
  • 首個珊瑚基因組測序完成
    (圖片提供:Chuya Shinzato) 第一個完整的珊瑚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珊瑚的起源時間比之前認定的時間早了很多,並且至少有一個重要的物種比環保人士所擔心的更為脆弱。 7月24日,日本衝繩縣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Chuya Shinzato和同事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鹿角珊瑚(Acropora digitifera)——佔據了大部分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一種構成珊瑚礁的細長珊瑚——的基因組測序工作。 研究人員採集了珊瑚的精子,分析其中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鹼基序列,確定了23688種編碼蛋白質的基因。
  • (金珊瑚篇)在珊瑚中比紅珊瑚還稀有!
    ①深水金珊瑚產於太平洋地區中途島海域水深約900米至2500米之間;②淺水金珊瑚則是生長在夏威夷群島的茂伊島與臺灣西南部海域水深約350米至600米之間。由角珊瑚質硬蛋白和方解石組成。碳酸鈣與蛋白質的組合形式,是鈣軸珊瑚亞綱(Calcaxonia)的珊瑚骨骼最重要特徵。由碳酸鈣組成的比例相對較小,觸摸起來感覺並不涼爽。
  • 珊瑚沒了難道可以再養?
    參觀巴拿馬珊瑚修復組織周邊海域的我@周小小小飛珊瑚礁面臨的嚴峻生存危機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當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都在縮小,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拯救它們,珊瑚修復便是其中較為新穎奇特的一個,這個方法在包括巴拿馬在內的許多地方萌芽壯大。為什麼我們這麼care珊瑚礁的生死?何謂「珊瑚修復」 ,它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