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1270)| 奇妙的「鹿角」珊瑚

2021-02-19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

「鹿角珊瑚」因具有狀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而聞名。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是一種與蟲黃藻共生的海洋腔腸動物(又名珊瑚蟲),其珊瑚骼為傘房花序式的群體,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近危(NT)(圖1)。

圖1 多孔鹿角珊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圖片來源於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官網)

珊瑚蟲屬於腔腸動物,而其體內的蟲黃藻則是植物,兩者為共生關係。珊瑚蟲通過蟲黃藻的光合作用補充自身70%的營養,在夜間會捕食浮遊生物。

珊瑚有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之美譽,是熱帶海洋中重要的生物資源之一。它在造礁的過程中和陸地上的森林一樣,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來減輕溫室效應。我們平常看到的珊瑚其實是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和遺骸,它們聚在一起就構成了珊瑚礁。珊瑚對海域、海水的溫度、酸鹼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海水的溫度和酸鹼度發生大的變化,珊瑚就會成片的死亡。在珊瑚死亡前,會經歷白化過程,即環境的變化導致珊瑚蟲失去蟲黃藻,從而失去了色彩。

目前多孔鹿角珊瑚主要分布在我國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海南島及潿洲島及國外的東非沿岸至庫克群島(圖2)。

圖2 多孔鹿角珊瑚分布地形圖(圖片來源於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官網)

珊瑚產卵的過程也很美。產卵時,無數小圓點從珊瑚體內噴出,漂遊在海裡,最後形成一個個淺粉色卵團,隨後沉澱、定居和生長。

鹿角珊瑚產卵繁殖(視頻來源於廣東長隆集團有限公司)

在廣東長隆集團有限公司的主導下,創新團隊成員等研究者共同成功預測了多孔鹿角珊瑚排卵時間,率先記錄了該物種排卵排精和受精卵發育全過程、測量了受精卵直徑為0.5-0.7mm,設計了新型珊瑚受精卵收集孵化器,大幅提升了人工環境下珊瑚的繁殖效率。

 圖3 狀似「鹿角」的珊瑚群在水中產卵

(圖片來源於廣東長隆集團有限公司)

南方海洋實驗室 原文地址請點擊閱讀原文。(標題、原文有刪減)
若發現侵犯您版權的內容,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來源:南方海洋實驗室、廣東長隆集團有限公司、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審核:廖喜揚

審核發布:李春榮

相關焦點

  • 海洋科普 | 奇妙的「鹿角」珊瑚
    「鹿角珊瑚」因具有狀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而聞名。
  • 種類豐富的海洋動物:珊瑚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文藝的土豆34,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種類豐富的海洋動物:珊瑚。在熱帶淺海地區生長著樣式繁多、顏色各異的珊瑚,它們有的像密集的蜂巢,有的似叢生的靈芝,有的如同森林中的蘑菇,有的恰似枝丫茂盛的鹿角……美麗的珊瑚礁看起來就像一個奇異動人的花園。
  • 【海水小百科】—褐色鹿角珊瑚
    褐色鹿角珊瑚,屬於軸孔珊瑚科,主要分布在斐濟和湯加等地。
  • 大澳灣霜鹿角珊瑚月圓之夜「喜得貴子」
    連日來,「潛愛大鵬」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志願者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科研人員,在大澳灣海底蹲守多個夜晚,終於記錄到這個自然環境中珊瑚產卵的珍貴畫面。 月圓之夜拍到珊瑚產卵的珍貴畫面 被譽為「海底熱帶雨林」的珊瑚礁,僅佔海底面積千分之二左右,卻是近四分之一已知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深圳是我國珊瑚礁的主要分布地之一。
  • 珊瑚的顏色為什麼這麼多這麼漂亮
    掃一掃下載「快抱」App在廣闊蔚藍的海洋中,我們總能見到一團團一簇簇的珊瑚,千姿百態。 西湖文化廣場上的浙江自然博物院,有一場「海底森林」探尋奇妙之旅特展剛剛開展,展覽的主角,就是珊瑚。記者 餘夕雯 為什麼珊瑚的顏色這麼漂亮? 在介紹重要展品之前,有必要先來科普一下,珊瑚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 是動物!
  • 大堡礁的鹿角珊瑚水下125米依然存活 堪稱奇蹟
    科學家在大堡礁發現生活在水下125米深處的珊瑚。點擊進入中國網海洋頻道>>http://ocean.china.com.cn 據國外媒體報導,澳大利亞一個科學探險隊近日對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大堡礁進行考察時發現了最深的珊瑚,它們生活在水下125米深處。
  • 保護珊瑚 愛護海洋
    記者從廣東海洋大學了解到:央視綜合頻道(CCTV-1)《正大綜藝·動物來啦》欄目4月19日播出了對廣東海大深圳研究院珊瑚礁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團隊的採訪內容。該節目於18點檔播出,其中涉及海大珊瑚團隊的節目時長約13分鐘。節目具體講述了廣東海大深研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寶林帶領團隊自2014年以來,始終堅持在人工修復珊瑚礁領域研究探索。
  • 珊瑚修復基金會慶祝世界海洋日
    珊瑚修復基金會慶祝世界海洋日世界海洋日於6月8日舉行,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海洋並採取行動保護海洋的日子。最初由加拿大於1992年在裡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峰會上提出,這一天於2008年獲得聯合國的正式認可。如今,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保護組織通過海灘清潔,教育計劃,藝術品等活動來紀念這一天。比賽和可持續海鮮節。
  •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釐米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釐米時間:2017-10-25 16:5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底植樹造林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種珊瑚------來源:新華社 寂靜的海底,黃暉只能聽見自己呼氣時氧氣瓶冒出串串氣泡發出的咕嚕咕嚕聲,視線範圍僅有數米。
  • 中科院海洋所直播奇妙海洋,公眾科學日推探秘之旅
    5月23日,中科院海洋所通過直播舉辦了「奇妙海洋探秘之旅」公眾科學日活動,公眾跟隨主持人腳步在線雲遊國內規模最大、亞洲館藏量最豐富的海洋生物標本館及深海標本庫,與科研人員一起通過科學實驗「探秘海洋」。在海洋生物標本館,有童魚、盲鼬䲁、生發石、硨磲等珍貴標本,很多採自西太平洋深海的紅珊瑚、黑珊瑚、小飛象、偕老同穴海綿等深海物種。
  • 研究發現某些珊瑚自身可抵抗海洋酸化損害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雪梨5月2日電(何嘉悅)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顯示,某些品種的珊瑚能夠根據海水酸度來調節自身的鈣含量,以抵抗海洋酸化的損害,提高存活率。「海洋酸化指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被海水吸收,海水pH值下降。」領導研究的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研究員託馬斯·德卡洛2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pH值越低說明酸性越強。珊瑚骨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隨著海水酸度增加,海水中的化學成分也發生變化,可對珊瑚骨骼的鈣含量造成影響,使其無法正常生長。
  • 我國專家利用鹿角珊瑚成功治療骨缺損及骨不連
    哈爾濱市第五醫院的醫生為他切除腫瘤後,在骨缺損部位填充加工過的鹿角珊瑚骨顆粒。15個月後,這位病人就扔掉了拐杖。這是我國專家利用天然材料攻克的一項世界性難題。  近年來,由於車禍等意外事故和自然災害造成的骨缺損和骨不連(即骨折不能癒合)病例逐漸增多,其成因主要是由於缺乏生長介質,新生骨組織不能在骨折斷面的間隙內生成,斷骨始終無法連接。這類病例平均在1億人中有5000人次左右。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辦「奇妙海洋探秘之旅」線上公眾科學日
    5月23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奇妙海洋探秘之旅」公眾科學日活動成功舉辦,豐富多彩的直播內容吸引了超過8萬名觀眾參與觀看。本屆公眾科學日首次採用線上形式舉辦,並通過今日頭條、抖音進行同步直播。2個小時的直播中,公眾跟隨主持人的腳步在線雲遊國內規模最大、亞洲館藏量最豐富的海洋生物標本館及深海標本庫,與科研人員一起通過科學實驗「探秘海洋」,並進行了生動有趣的海洋科普知識問答,可謂是開啟了一場「奇妙海洋探秘之旅」。
  • 深圳市鹽田區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採訪札記:梅沙灣珊瑚守護人
    4月19日,記者來到鹽田區梅沙街道,穿過戶外運動愛好者和遊客提供服務的能量驛站,路過一排排整齊擺放的槳板,就到了鹽田區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個色彩繽紛的生態水缸,裡面展示著梅沙珊瑚典型的生態系統。「我們這邊生態很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下到海洋裡面去,所以我們就建立了這套生態系統,以便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認識珊瑚。」中心負責人楊旭聰告訴記者。
  • 深晚薦讀|珊瑚排卵奇觀!深圳首次拍攝到珊瑚有性生殖景象
    " 入夜未深,這群珊瑚似乎收到一個統一命令,所有的霜鹿角珊瑚陸續釋放卵囊,粉紅色卵囊在水中搖曳迴旋,升騰而起,蔚為壯觀 ……"5 月上旬,一群海洋環保志願者在海底拍攝到了珊瑚大規模的排卵景象。據悉,這是深圳首次獲得海洋自然環境中的珊瑚排卵影像記錄。
  • 超萌珊瑚「寶寶」誕生記 深圳首次錄下珊瑚卵月下綻放影像
    「入夜未深,這群珊瑚似乎收到一個統一命令,所有的霜鹿角珊瑚陸續釋放卵囊,粉紅色卵囊在水中搖曳迴旋,升騰而起,蔚為壯觀 …… 」【霜鹿角珊瑚陸續釋放卵囊】5 月上旬,一群海洋環保志願者在海底拍攝到了珊瑚大規模的排卵景象
  • 「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起初,義工隊只是開展簡單的海洋保潔工作,但隨著活動的開展和隊伍的壯大,他們逐漸擴大了業務範圍,註冊成立了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業務覆蓋海洋保潔、海上救援、遊泳培訓、海洋科普等方面。海底垃圾清理。受訪者供圖儘管如此,鯊哥團隊所獲得的回報甚微,真正的轉折點在幾年前。
  • 民間珊瑚保育站晉級科普基地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連城 6月18日上午,大鵬新區海洋生態文明日活動在大鵬新區大澳灣珊瑚保育站舉行。啟動儀式上,「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在珊瑚保育站掛牌。 一個由珊瑚志願者建立的民間保育站,緣何一躍升格為全市的科普基地?沿著珊瑚保育志願者的足跡,記者探訪到,大鵬新區實施4年珊瑚保育計劃,已經讓5000株「珊瑚寶寶」回到大海的懷抱。
  • 海南周刊 | 奇妙!大洲島這裡有一個魚類「育嬰場」
    在大洲島保護區淺水區分布著豐富的珊瑚礁和海草資源,生物沐浴在光亮溫暖的海水中,奇妙的小魚在絢麗的珊瑚叢中漫遊,海草隨著波浪湧動翩翩起舞……  「海底森林」眾生相  「陸地仰臥在海水中,被綠色的陰影所覆蓋。」這是詩人畢肖普筆下的海草。海草起源於陸地被子植物,常生活於熱帶和溫帶海域淺水,這種單子葉植物一般分布在低潮帶和潮下帶。
  • 珊瑚寶寶是如何誕生的?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文 李博/圖 深圳第一批人工繁育珊瑚寶寶誕生了,正好趕上了「六一」兒童節。 6月2日,本報記者第一時間前往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繁育場探訪珊瑚媽媽和剛剛誕生十多小時的珊瑚寶寶。 珊瑚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 你會說,既然珊瑚會生寶寶,那麼肯定是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