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史賓諾莎說,要用永恆的觀念來看待每一件事情

2020-12-04 經典悅讀

站在宇宙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命。從空間來看,面對浩瀚的宇宙中,我們的生命似乎比滄海一粟更渺小;從時間來看,跨越無盡的時間之流,我們的人生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漣漪。但我們想尋求永恆。

笛卡爾希望把數學方法運用在哲學之中,使哲學也具有合乎邏輯的思考。他的學說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對荷蘭人史賓諾莎。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

史賓諾莎(公元1632-1677)是與笛卡爾、萊布尼茨齊名的理性主義者。1656年,他因對宗教的一些看法,被視為異端邪說而被逐出教會,也因此在家族中被剝奪了繼承權。此後,他全心研修哲學,過清淨隱遁的生活,並靠為人磨鏡片為生。而史賓諾莎主要的哲學理念之一,就是要用永恆的觀念來看事情。

史賓諾莎說:「大自然就是上帝」。上帝雖然不是一切,但一切都在上帝之中。有人因此認為他是泛神論者。

史賓諾莎最重要的著作是《幾何倫理學》。在這本書裡,他用幾何的方法來展現倫理,這種倫理包括生活的藝術與道德行為。他秉承理性主義的傳統,希望他的幾何倫理學能顯示出人類的生命乃是遵守大自然普遍法則的產物,並能夠幫助人們掙脫自我感覺與衝動的束縛,獲得滿足與快樂。

和笛卡爾的「二元論」不同,史賓諾莎認為宇宙間只有一個「實體」(或稱上帝、大自然)。在他那裡,上帝與大自然(或稱造物)是一體的。因此他被稱為「一元論者」。 他把笛卡爾說的「思想」與「擴延」,作為人類僅知的「上帝」的兩種屬性。

比如說,一朵花和一首詠花的詩,他認為,花是擴延屬性的模態,詩是思想屬性的模態,而看到花的人是「我」,為花寫詩的也是「我」,因此,我們的每一種思緒都是上帝(或自然)的思緒。所以,萬事萬物是一體的,宇宙間只有一個上帝、一個自然、或一個實體。

上帝是每一件事情的「內在因」,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上帝(或自然法則)的決定。一隻獅子不可能自己決定要吃素,一棵蘋果樹不可能自己決定要結出梨子,一個人的發展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等種種因素的影響,這就是自然法則。

世間只有一種存在是完全自主,且可以充分自由行動的,那就是上帝(或稱自然)。唯有上帝才可以表現這種自由、「非偶然」的過程。而人,並沒有自由的靈魂,他的靈魂或多或少都被囚禁在一個類似機器的身體內。

在史賓諾莎看來,我們內心的各種衝動,如野心和欲望等,是使我們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和諧的根源。如果我們能夠體認到萬事萬物是一體的,每一件事都有關聯,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必然性,我們就會以一種全然接納的觀點來理解世間的事物,這樣,我們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與滿足。

這就是史賓諾莎說的「用永恆的觀念來看待每一件事情」的含義。

相關焦點

  • 《蘇菲的世界》| 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讓我們繼續共讀《蘇菲的世界》,今天推薦完成的閱讀任務是,完成本書的第19到22章(249-290頁)。01▼用另一種眼光看待生命一個哲學家必須幫助人們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生命。史賓諾莎的主要哲學理念之一就是要用永恆的觀點來看事情。時刻提醒自己你只是整個大自然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是整個浩瀚宇宙的一部分。史賓諾莎強調世間只有一種存在是完全自主,且可以充分自由行動。同樣,對於我們的發展與個人的成長而言,也可能會受到政治環境等因素的阻礙,可能會限制我們。
  • 讀蘇菲:全息的宇宙,微小部分中都有整體的存在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第七封信中提到的最後一位哲學家是安納薩格拉斯(公元前500—公元前48年)。他是我們所知的第一個住在雅典的哲學家。他生長於小亞細亞,四十歲時遷居雅典。他後來被責為無神論者,被迫離開雅典。
  • 名著導讀|《蘇菲的世界》最好的哲學啟蒙書
    通過這一個個陌生又熟悉的問題,蘇菲開啟了對於哲學世界的探索。從相信沒有一件事物可以來自空無的自然派哲學家,到雅典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理想國,到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碰撞,再到啟蒙主義與康德的道德法則,直至弗洛伊德與存在主義哲學,艾伯特用淺顯易懂的筆觸與奇異的授課模式,帶著蘇菲回顧了西方哲學的發展歷程。一直被我們認為高不可攀的哲學原理,被艾伯特演繹得生動而又形象。
  • 讀蘇菲:存在就是被感知,現實世界為何是一場夢境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柏克萊最主要著作是1710年出版的《人類知識原理》。作為經驗主義者,柏克萊也認同我們對世界的知識由感官的認知而來。但是,他又說「世間的事物的確是像我們所感知的那樣,但它們並非『事物』」。柏克萊認為,實際上並不存在所謂的「物質」或者「質料」,而且我們也無法察知我們所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確實存在。
  • 《蘇菲的世界》哲學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只有成功人士才能讀懂
    導讀:讀完《蘇菲的世界》,讓人感覺到了哲學的偉大,它是一種思想,是了解一件事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規律。毛澤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所以創立了新中國;愛因斯坦理解了哲學思想,提出來萬物相對論……我一直不喜歡哲學,因為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不切實際的學問,而且生澀難懂,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了解哲學。「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
  • 你還在讀《蘇菲的世界》?哲學科普入門書籍推薦!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蘇菲的世界》這部小說被很多中小學生當作西方哲學史入門的書籍,因為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
  • 《蘇菲的世界》哲學啟蒙教育的天堂,充滿了成年人不能理解的內容
    《蘇菲的世界》是用小說的形式來展示的哲學作品,這部作品通過一位哲學導師向一個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過程,揭示了西方哲學的歷史。有人說他們不明白這本書是關於什麼的,也許是晦澀難懂的哲學,但是這卻是通俗易懂的哲學,具體的讓筆者來為你介紹。
  • 《蘇菲的世界》:成為優秀哲學家,你需要這個條件!
    ▲取信14歲的少女蘇菲突然接到匿名來信,信上面的正文只寫了三個字:你是誰?或許,對於我們來說接到莫名來信本就是一件很琢磨不透的事情,而來信又沒有任何身份信息只有這三個字,我們不禁會陷入思考:到底是誰的來信呢?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同樣地,蘇菲也十分困惑。如果想要知道答案,僅僅困惑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一個條件,而這個條件恰好也是成為優秀哲學家的條件。一起猜猜這個條件是什麼吧!成為優秀哲學家的條件
  • 《蘇菲的世界》作者:我們依舊是自然的一部分
    長篇小說《蘇菲的世界》已被翻譯成64種語言,全球銷量4500萬冊,被譽為「二十世紀百部經典之一」,奠定了賈德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蘇菲的世界》中,喬斯坦·賈德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講故事手法,吸引了整個世界。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生命怎樣演化?人生意義何在?
  • 讀蘇菲:蘇格拉底,成天在街上晃悠聊天的哲學家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第十二封信主要談的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生於雅典,他說「鄉野的樹木不能教我任何東西」,有生之年的大半時間是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度過的。有時候他與人閒談,有時候他會連續好幾小時站著思想、發呆。
  • 如果你對哲學有興趣,《蘇菲的世界》或許是入門最好的選擇
    當讀到《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時候,確實令我無比歡暢地,說歡暢,是因為這書,讀起來,我實在是沒把它當哲學書,一口氣就看完了。哲學很難嗎?哲學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嗎?哲學晦澀難懂嗎?……我想,很多很多的讀者都對哲學有這樣那樣的疑問。就像哲學那靈魂三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 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內容概要
    籠統地說,這是一本給年輕人看的哲學啟蒙書,不必擔心它像教科書一樣讓人看不進去。內容是一整部歐洲的哲學簡史,聽說作者是一位中學的哲學老師。 所謂哲學就是問一些「人是什麼?」「世界從何而來」之類的問題。 在很早之前,人們對於心中難解的哲學性問題,比如「生命從何而來」等,都是用神話來解釋的。
  • 《蘇菲的世界》—哲學啟蒙老師
    《蘇菲的世界》,作者是挪威的喬斯坦賈德,是一位在大學裡教過多年哲學的老師,是一位鑽研哲學的著名作家。 本書是一本透過一名十五歲少女的視角來認識和解讀哲學的小說,是一本帶著趣味而又不枯燥的小說,更是一本梳理古今哲學思想和發展史的小說。
  • 現在的人讀《論語》,真的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嗎?
    有一次聽到有人議論《論語》,說出來的話嚇了我一跳。我沒有想到,現在居然有好些人認為,讀《論語》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研究這部國學經典,除了咬文嚼字,裝點門面之外,無任何作用。甚至有人認為,《論語》就是皇帝的新衣,是偽君子用來附庸風雅的道具。
  • 每一件事都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連繫著世界之外的永恆(鏡緣錄 w.1152)
    而且,在「世界」的事件後面,有一種更深刻的秩序和意義,一種遠在我自己和我所知道的世界之外的永恆。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連繫著這個永恆。news.gd.sina.com.cn/news/20111218/1215505.html² https://www.sohu.com/a/208657334_626855³ https://www.sohu.com/a/212000598_252906⁴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747.html鏡緣錄 w.1152:每一件事都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連繫著世界之外的永恆
  •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蘇格拉底由於你太習慣這個世界,所以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蘇菲的世界》哲學歷來是一個晦澀難懂的詞彙,而哲學學科歷來不是人們的「寵兒」。挪威人有一個用咖啡杯來算命的特別方法。當咖啡喝完後,杯底通常會有一些咖啡粉的殘渣。這些渣子可能會形成某種圖案 ——如果我們運用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的話。假使杯底的渣子看來像是一輛車子,那也許就表示喝這杯咖啡的人將駕車遠行。就這樣,「算命仙」試圖預測一些非常不可能預測的事情,這是所有預言共同的特徵。而正因算命仙所「看」到的是如此模糊,你很難去駁斥他的話。
  •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觀念到底是什麼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觀念到底是什麼?不值得定律,我們可以從字面上來理解不值得定律,它看起來非常簡單且直白,但往往簡單的定律,其重要性卻常常被人們所疏忽,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不值得定律反映了任性的一種心浮氣躁的心理,倘若一個人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則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