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但凡是純母乳的寶寶,在半歲以內是可以不用特別強調飲水的,母乳裡面已經涵蓋了寶寶正常所需的水分。
但是,混合餵養和奶粉餵養的寶寶就離不開水了。不管是日常的飲用,還是衝泡奶粉,以及輔食製作,水是最不顯眼兒但又最最無法缺少的主材之一了吧!
尤其是到了冬天,家裡有暖氣的熱乎乎,沒暖氣的,也會專門為寶寶開上空調製暖;空氣因此變得格外乾燥,再加上實際氣溫的降低,很多媽媽會不自覺地為寶寶添加衣衫;其實這個季節,寶寶倒是最容易不自覺的出汗,且不易引起媽媽的注意。
寶寶出汗多,自然引起口渴,如果只是靠母乳或者奶粉解渴,則易造成「飢餓」的錯覺而使餵養過度,引起消化不良或肥胖,從而造成體弱多病,不利於嬰兒的健康成長。
隨著科技發展和生活品質提高,現代人也是越來越重視飲用水的健康問題。可是媽媽們知道嗎?水是有「軟硬」之分的,而區別的標準則是由溶解在水中的鹽類物質的含量,即鈣鹽與鎂鹽的含量多少來界定的。
我們日常所喝的飲用水,含有不同比例的鈣、鎂、鈉、鉀等礦物質,一般來說,水中含鈣、鎂等礦物質成分越多,水的硬度越大,反之則小。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
每升水含礦物質60毫克以下,稱為「軟水」;
每升水含礦物質120-180毫克之間,稱為「硬水」;
每升水含礦物質180毫克以上,稱為「超硬水」。
對於嬰幼兒而言,因腎臟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若水中含有過多的礦物質,反而會對嬰幼兒臟器造成額外的負擔。
專家指出,因為配方奶粉本身含有蛋白質和礦物等營養成分,如果長期使用硬水衝調配方奶,不僅會破壞奶粉的營養平衡,還可能會因為礦物成分過量攝入,引起寶寶消化不良等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曾在日內瓦就飲用水中的營養召開了專題會議,並公開發表了論文《飲用水中的營養礦物質對嬰幼兒營養的影響》,裡面指出,嬰幼兒更容易受到高礦物鹽攝入的有害影響,因此提出適合嬰幼兒的飲用水鈉≤20mg/L,硫酸鹽≤200mg/L。
但必須注意的是,寶寶飲用的水,又不能太軟,即不可以完全沒有礦物元素。這是因為,寶寶需要從水中攝取一定量的礦物元素,且這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普通礦泉水礦物質含量過高,純淨水又完全不含礦物元素,都不適合給寶寶衝泡奶粉,尤其不適合直接飲用。
「自來水」是否適合嬰幼兒飲用?
目前我國自來水水質標準實行的《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適應標準比較廣,而且現在的自來水都能夠達到國家制定的標準,我們完全可以放心地長期飲用自來水。
因此對於寶寶來講,喝燒開的自來水最好,既安全又實惠。不僅如此,自來水中有效地保留了大量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是最佳選擇。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煮水的容器要經常清理,避免過多的水垢。
前段時間,和一位兒醫朋友約著逛街,她還特別感慨的說起晚上值班時遇到的一位寶寶,因為長期喝礦泉水衝泡的奶粉(寶寶2歲,用了2年),導致腎結石住院了。真的是既難過於寶寶的無辜,又感慨於家長的無知。
最後附上嬰幼兒需要的飲水量:
0~6個月:純母乳餵養兒不需要直接喝水,因為母乳中87%是水。
人工餵養兒餵水量=150毫升/公斤體重×體重-配方奶中的水量。
7~12個月:每天餵水2次,每次120~150毫升
1~3歲:每天直接飲水600~1000毫升。
額外補充:天氣炎熱、運動過後、空調房中、哭鬧後、氣候乾燥、外出後、發熱和腹瀉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