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製造,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設計感或是品質優良。我們在選擇商品時,也會不由自主的選擇日本品牌。放佛日本的東西天生就是好的。但我們卻不知道,日本的產品也是從山寨走來。今天我們就扒一扒日本的山寨史。
二戰結束,日本作為戰敗國經濟崩潰,那時候日本人民有吃的就不錯了,哪裡還顧得上審美品質。這時的日本產品與設計無關,只有山寨。東芝抄襲美國通用的吸塵器。尼康抄襲蔡司的萊卡相機。甚至寶馬的摩託車,本田照搬過來,還細心的將BMW改為DMW。與國內的雪碧、雷碧如出一轍。除了工業產品,在包裝上日本也照搬。現在大火的不二家棒棒糖,原型是美國。而豐田的第一輛轎車也是仿照克萊斯勒的AirFlow。那時候提起日本製造,歐美人的反應就是山寨假貨。
日本這種不加掩飾的抄襲也遭到了抵制。英國議員就曾在會議上譴責日本這種行為,並對「日本製造」的商品進行抵制和控訴。那時候和日本相似的還有德國,德國大量仿造英國的商品出口到英國,而為了區別英國和德國生產的商品,英國提議商品應該表明生產地。這種做法直到現在成為了一種標準。可見很多製造大國都是有黑歷史的,為何非要揪著中國不放呢?
聽了英國的話,日本也不好意思了。總是山寨也不是一回事。於是他們迅速做出決定,要引進設計。
日本在這方面也捨得下功夫。開始培養設計師、培養全民審美意識,並開始發展自己的風格。到歐洲學習設計,到美國學習做市場。並在國內開展了很多設計學科。甚至小孩子也不放過,呼籲兒童從小參與設計開闊思維。
這種設計思維也影響到了索尼、豐田這樣的公司。起初的索尼只是一個十人組成的小團隊,賣的產品也都是電熱毯一類的產品。可以說在索尼早起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英國人研發出了一種微型電機,索尼買下了這項技術,拆卸研究並致力於電晶體的研發。最後研發出體積更小的電晶體收音機。成為小巧便捷的代名詞。從這之後,索尼打開了創新的大門。賺的錢也大量投資研發,因此其產品也常常是科技中的最新成果。而日本製造就在創新自研中擺脫了山寨的名號,走向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從日本製造變化的影子裡我們也能看到中國製造。這也讓我們清楚,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我們只能先吸收他人的東西,不斷的拆解研發最後開發出自己獨有的。而中國製造近幾年也有了大變化,各種獨立的國產品牌隨之而生。我們也將走向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