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現存的五把中國絕世寶劍,每件都是鎮館之寶

2021-01-08 山海文社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鹹崇。乃短兵之祖,近博之器,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意為劍是所有兵器中的君子,因此劍在中國文化上佔有著相當高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名劍有很多,比如湛廬、魚腸,幹將,莫邪等等,但是絕大部分都沒有保存下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目前世上現存的5把中國絕世寶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是湖北省博物館的四件「鎮館之寶」之一。埋藏地下2400多年後,於1965年冬天在湖北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出土時,劍身依然閃爍著炫目的青光,寒氣逼人,鋒利無比,肉眼看不見一絲鏽跡。

這把劍通高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不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劍上刻有「鉞王鳩淺 自乍用劍」八個字,讓人一睹寶劍立即浮想越王勾踐當年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雄風和膽魄,堪稱國寶。

越王勾踐劍牛氣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千年不鏽。越王勾踐劍的主要鑄造材料是銅錫合金,同時在劍身上鍍有一層含鉻的金屬,保證了寶劍既有較高的強度、硬度和彈性,又在大氣、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即使用目前最好的不鏽鋼埋在土裡2000年,也沒有人敢保證它不生鏽,可見2400多年前就達到如此水平的該劍鑄造技術有多高明;二是千年後依然鋒利無比。據說,越王勾踐劍出土時,考古人員為了測試一下該劍有多鋒利,用劍刃划過堆疊16層的白紙,只要稍稍一用勁,就能輕易劃破;三是金屬形狀記憶功能,劍身承壓發生彎曲,只要壓力一消失,立刻反彈恢復平直。

即使拿今天的科學技術來評判,人們還是會嘆服越王勾踐劍技術的高超。當然這還只是從材料本身的方面看,如果從整個製造加工過程,還有歷史、文化價值等多方面看,祖先的智慧之光也真是值得我們現代人頂禮膜拜呢!

吳王夫差劍

吳王夫差劍為春秋末期,吳王夫差在位時製造的一系列青銅劍,劍身鑄有「公吳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樣。吳王夫差已知存世量共有九柄,分別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臺灣古越閣、山東省博物館藏,其中最貴的一把藏於國博,此劍通常58.9釐米,寬5.3釐米,圓手。圓柱狀上有兩道圓箍,劍格嵌有綠松石,飾簡化獸面紋。

櫑具漢劍

我國現存的寶劍中,漢劍非常少見,櫑具漢劍目前藏於大英博物館,該劍全長85釐米,雖然經2000餘年的風雨,但品相仍保持完美,裝具,鞘柄和髹漆幾乎完整無缺,並且這把漢劍與《漢書》記載完全符合,珍惜無比,絕對是國家級的藏品。櫑具劍在漢朝非常著名。

要製造出完美的櫑具劍,需要經歷極其複雜的工序,其工藝難度很高。鑄造時需要對生鐵進行反覆加熱,再摺疊鍛打數百次,排出裡面所有的雜質,最後得到最純粹的鐵劍,可謂真正的「良工鍛鍊凡幾年」。即使是一位手藝精湛的鍛劍大師,一輩子也就只能鑄造出三把這樣的櫑具劍。漢代劍的最大特點不僅在於徹底取代了秦代的青銅劍,還由於是鋼鐵劍,劍的延伸性變得更強,因此劍身也相應地變得窄長,且劍鋒更加尖銳。除此之外,人們在劍鞘的裝飾上也十分用心,其中的顏色搭配令人賞心悅目,圖案精巧惟妙惟肖,通過觀察現存的漢劍,便也能很清楚地感受到其中蘊含著的精湛工藝和古人的獨具慧心。

秦八稜青銅劍

1994年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內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稜面誤差不足1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漸漸如此,這批青銅劍劍身光亮平滑,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時依舊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科研人員檢測發現,每把劍的表面附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可以徹底阻擋氧化。而2000年後的德國、美國,分別於1937年、1950年才對鉻鹽氧化處理工藝申請發明專利。

據科研人員介紹,鉻是一種稀有貴金屬,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提取極為不易,真難想像它是如何鍍在2000年前的青銅劍上的。

同時,更加令人咋舌不已的是一號坑發現的一把青銅劍,被150千克的陶俑壓彎成45度以上,而且長達2000多年。但是,當考古人員移開陶俑時,奇蹟出現了,青銅劍瞬間自然恢復平直。這可是後世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材料,竟然出現在了2000多年的中國古代,簡直令人難以理解。

追風隕石劍

這把劍並不是古劍,但是它又是最神奇的寶劍,因為這一把劍的材料並非地球之物,而是天外隕石。2004年受北京天文館的委託,古越界鋪的鄭國榮從北京帶回60餘公斤隕石回到龍泉,歷時50餘天,經過千錘百鍊,終於將我國第一把隕石鐵劍——追風成功打造出爐。隨後追風被專程送到北京,陳列在北京香山,中國首家隕石陳列館內。供世人觀賞。

相關焦點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亞歷山大石棺(Alexander Sarcophagus)  姜松評寶:世界上最知名的石棺,描繪亞歷山大大帝的浮雕,是保存完好的2300年前的古代藝術經典。該博物館除了韓國文物以外,還收藏有中國、蒙古、新疆維吾爾等東北亞地區近鄰的文物15萬多件,經常展出的有4,500多件,內容涵蓋考古、歷史、美術等領域。  鎮館之寶:新羅金冠  姜松評寶:古代新羅皇權的象徵,世界最為人矚目的奇珍。
  • 中國現存最霸氣的五把神劍,一把禁止出國展覽,一把卻不在中國
    越王勾踐劍:聞名天下的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這把劍現在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把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劍身不見絲毫鏽斑,依舊寒光閃閃、鋒利無比。劍身鑲嵌寶石,劍首八道同心圓,最小間距只有0.2毫米,再加上這把寶劍存放千年,竟然毫無鏽跡,連考古學家都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櫑具漢劍,在中國冷兵器時代,中原大地上誕生了無數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兵器,猶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而在這千萬繁星中最為耀眼的就是唐刀和漢劍了。而漢劍的數量非常稀少。
  • 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
    #禮遇中國濟南行#山東博物館有一隻「小豬佩奇」,還是鎮館之寶!「山東博物館」五個字原來是郭沫若的手書,那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2010年開館後沒幾年,有關「山東情婦館」、「山東情婦報」及「心系情婦坡」等調侃成為民間網絡一段趣彈,官方並未理之,而山東博物館除了領銜全國省級博物館中「規模最大」,選鎮館之寶也是被眾博物館羨慕不已——這一選就是「十大鎮館之寶」!
  • 細數山東六個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
    山東一共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上篇文章談了前3家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來看看另外的3家。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一為東平漢墓壁畫2007年發現於山東泰安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古琴絕品,大唐雷威親斫之天風海濤琴!
    圖註:《聽琴圖》,宋徽宗;畫中撫琴者為徽宗本人,穿紅袍者是奸相蔡京在中國歷史上,有四大名琴的說法,分別是齊桓公的「號鍾」琴、楚莊王的「繞梁」琴、司馬相如的「綠綺」琴和蔡邕的「焦尾」琴。到了唐代,蜀中雷氏家族達到了當時制琴的巔峰,其中又以雷威最為有名,經過雷威親自製作的琴無一例外都成為絕世名品而被皇室貴族收藏。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山東,地處齊魯故地,儒家思想發端於此,影響中國文化至今。原始先民在這裡留下了獨特的文化印記,古老的商部族發端於此。臨近海邊,這裡經濟富足,更是歷代王朝封王的富庶封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文明印記。
  • 鎮館之寶丨山坡上紅褐色的骨頭來自這種東陽獨有的恐龍
    每件鎮館之寶背後都有一個悠長的故事
  • 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亮相浙江美術館
    這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唯一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被歐洲人稱之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直以來,這張地圖從未外借過,據說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三年才能再展。昨天,縱168釐米、橫382釐米的《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中重磅亮相。
  • 來看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你有沒有被震撼到?
    如果還沒有也沒關係,今天,小新就帶你看看,這些精美的「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  朝代:商  大小:上口最大徑44.4釐米、高58.6釐米、重34.6千克四羊方尊。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四羊方尊在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之中體型最大。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近期逛了逛山東博物館,趕緊補上斷更許久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文章,本期跟大家要聊的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周裸人青銅方奩[lián]!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騙取了妖怪的法寶後經常會說一句:「你的寶貝是雌的,我的是雄的!
  •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你了解嗎?大開眼界的國寶揭秘,趕緊收藏!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被譽為中國青銅鑄造史上最傑出的作品。
  •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2015-01-30 13: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國木雕館鎮館之寶:五代木雕羅漢 東陽市委宣傳部 攝   中新網金華1月30日電(奚金燕)門對東峴峰脈,窗裱湖光山色……歷時三年建造,海納刀功春秋,1月30日,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
  • 雲觀展|為自閉症兒童講解上博鎮館之寶
    雲觀展|為自閉症兒童講解上博鎮館之寶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天津博物館副館長張玲介紹說,這四大展覽分別是《守望文明 百年榮光——天津博物館1918-2018》大型特展、《清代中期繪畫特展》《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和《琉光溢彩——王桐發梁世平夫婦捐贈西洋玻璃器展》。
  • 這些文物刻畫著古希臘神話故事,它們都屬於鎮館之寶
    神話故事,具體點來講古希臘神話故事,幾千年來一直通過科學、藝術以及宗教等對全世界都有著重大影響。在當今世界裡,各國各地的學校課程中,一直都有它的身影存在,其關於英雄和神的神話觸動了無數人的靈魂。然而,今天很少有人能夠感受到古代人在所謂的「舊世界」中因古希臘神話以及古色雷斯神話而影響的生活,這兩個神話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了許多共同點。描繪古希臘神話和古代色雷斯神話中的場景和圖案的文物可能是現代人體驗這一點最有形的方式。以下列出了在保加利亞發現的五件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考古文物(近年來發現的),其中大量地描述了古希臘和古色雷斯神話中的場景。
  • 倫敦國家畫廊的鎮館之寶,梵谷的向日葵,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
    倫敦國家畫廊的鎮館之寶,梵谷的向日葵,線條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凡·高的向日葵博物館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這個民族心態與思想的真實反映。這一點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設置上體現得格外鮮眀。英國人一方面向外看(尤其是在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廣泛關注世界各大文明遺蹟,一方面又自認為西歐文化圈的一員,對自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歐藝術更為讚賞。
  • 在著名的山東博物館,你知道第一「鎮館之寶」是什麼嗎
    當然,一個博物館的層次高低、水平高下,絕不僅僅是藏品數量亦或是建築風格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於藏品的質量,也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有沒有拿得出手的鎮館之寶。接下來,咱就來聊一聊山東博物館的那些「鎮館之寶」。
  • 世界4大「鎮山神劍」,最後一款是「天下第一劍」,至今無人拔出
    作為冷兵器時代最受歡迎的武器,劍可謂是身份的象徵,也是代表著一個頂峰,在武俠的小說當中,都有著「劍仙」、「劍聖」的威名,冷兵器時代從來也都不缺乏絕世好劍,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倚天劍、屠龍刀就是那個世界觀裡最強的兩個兵器,而《神鵰俠侶》中所描寫的獨孤求敗更是劍道的高手,從最初的輕劍、再到重劍,
  • 犛牛糞憑什麼是「鎮館之寶」?「國寶」犛牛金飾長啥樣?快來看南京...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主要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耐寒、耐粗、耐勞,善走陡坡險路   「鎮館之寶」竟然是犛牛糞   這次展覽,西藏犛牛博物館搬來了遠古野犛牛頭骨化石、4 頭犛牛標本等。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在第五次藏品清理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兩個上面寫著「乾隆詩稿」的箱子,內有28000首乾隆詩稿,既有御筆稿,也有大臣謄寫稿。單霽翔介紹,在此次文物普查中,乾隆詩稿將是一個重要的整理研究方向。「民間傳說乾隆做了45000首詩,過去我們庫房收藏的是17000首,加上新發現的28000首,證明傳說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