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腸功能衰竭(IF)相關性肝病(IFALD)的發病機制尚不確定,但由腸損傷和腸外營養(PN)組合介導的IF相關性膽汁淤積可導致肝細胞膽汁酸(BA)穩態失調並引起肝臟損傷。201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蔡威團隊在
EBioMedicine 在線發表題為「
Neurotensin contributes to pediatric intestinal failure-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via regulating intestinal bile acids uptak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直接將神經降壓素(NT)與BA動態平衡聯繫起來,從而為介導IF患兒肝病發展的複雜機制提供了見識。但是,2020年7月1日,
該文章被撤稿,主要原因是一圖多用及操縱數據。另外,上海交通大學蔡威團隊在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上發表的題為"
Interactions between Th1 cells and Tregs affect regulation of hepatic fibrosis in biliary atresia through the IFN-γ/STAT1 pathway"的研究論文被撤回,主要是因為文中有眾多的一圖多用,有趣的是,作者無法提供原始數據來證明這些質疑(點擊閱讀)。
讀者對圖5中顯示的Western blot數據提出關注後,編輯希望撤回這篇文章。這些指控已轉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術倫理委員會辦公室進行調查。
調查小組的專家報告說,印跡已被操縱並在圖5中重複,這構成了研究不當行為。具體地,圖5A中的NTR3印跡已經在圖5B中所示的Ntr3印跡中重複。圖5B中的p-PPARα印跡已在圖5B中所示的ASBT印跡中重複出現,並且圖5A中的p-PPARα印跡已進行了修飾。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0)30303-0/fulltext
內容為【Retraction】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白名單回復後臺「轉載」
Retraction,專注於學術不端報導。
投稿事宜:ilovehainan@foxmail.com
覺得本文好看,請點這裡↓